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16本飽含中國傳統文化智慧的國學經典

16本飽含中國傳統文化智慧的國學經典

16本飽含中國傳統文化智慧的國學經典



1、《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合稱「三百千」,為古代啟蒙教育的著名教材。被譽為「袖珍的百科全書」,涵蓋了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哲理和智慧。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三字經》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諸衛,蔣沈韓楊。——《百家姓》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千字文》


2、《千家詩》


《千家詩》選用民間廣泛流傳的名家名篇。所選的詩歌易學好懂,題材多樣:山水田園、贈友送別、思鄉懷人、弔古傷今、詠物題畫、侍宴應制。在民間流傳非常廣泛,影響也非常深遠。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觀書有感》


3、《聲律啟蒙·笠翁對韻》

據說是世界上最好的音韻啟蒙教材。包括清朝學者車萬育所著的《聲律啟蒙》和戲曲家李漁的《笠翁對韻》。兒童熟讀這些句子,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掌握音韻格律,自然地領會平仄對仗,以後在學做對聯和詩詞時,便可以信手拈來。


半溪流水綠,千樹落花紅。——《聲律啟蒙》


湘竹含煙,腰下輕紗籠玳瑁;海棠經雨,臉邊清淚濕胭脂。——《笠翁對韻》


4、《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


南宋朱熹將《論語》、《孟子》、《大學》、《中庸》合為「四書」。是儒家學說經典合輯,闡述儒學哲學核心思想,彙集學習與傳承的篇章。

半部《論語》治天下。——北宋政治家趙普


《大學》作為「四書」之首,是儒學重要的思想載體。儒學作為中國傳統政治的合法性依據,在中國古代廉政文化建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人要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孟子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大學》


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中庸》


《四書》發揮了儒家學說,論述了道、理、心、誠、仁、義、禮、智等哲學範疇,並加以闡述發揮,提出了以理為範疇的哲學體系。《論語》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孟子》反映了孟子仁政、德治的思想;《大學》是「初學入德之門」;《中庸》是「孔門傳授心法」的重要著作。


5、《孔子家語》


《孔子家語》又名《孔氏家語》,或簡稱《家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孔門弟子思想言行的著作。 集中體現孔子「仁」「禮」與「德」思想。


孔子認為一個人不僅要懂得友善、愛人,而且要時刻反省自己,祛除內心的雜念和私慾,規範自己的言行,以符合社會禮法的規範。


故曰所謂天下之至仁者,能合天下之至親也;所謂天下之至明者,能舉天下之至賢者也。——《孔子家語·王言》


《孔子家語》是研究孔子生平及其思想的重要參考資料,也是我們認識歷史上真實的孔子形象的重要依據。書中內容大都具有較強的敘事性,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另外,書中的許多故事和孔子的許多充滿哲理的語言對我們具有深刻的借鑒意義。


6、《荀子》


《荀子》是戰國末年著名唯物主義思想家荀況的著作。內容十分豐富,博大精深,是先秦學術思想成果總結性的著作。


《荀子》告訴我們,要時刻保持對事物辯證的看待方式,學習他人的美好品德,通過他人的教導對自身進行約束和修養,將人性中的「惡」通過後天努力而改正,並通過自身道德感化、教育他人,做一個善於思辨,勤奮修身,善於學習他人所長並改正自身缺點的人。


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荀子》現存三十二篇,是荀子思想的總結,其內容旨在總結當時學術界的百家爭鳴和荀子的學術思想,反映唯物主義自然觀、認識論思想以及荀況的倫理、政治和經濟思想。


7、《道德經》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對中國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道德經》其要在乎理身、理國。理國則絕矜尚華薄,以無為不言為教。理身則少私寡慾,以虛心實腹為務。———— 唐玄宗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道德經》


《道德經》內容涵蓋哲學、倫理學、政治學、軍事學等諸多學科,被後人尊奉為治國、齊家、修身、為學的寶典。它對中國的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體現了古代中國人的一種世界觀和人生觀。


8、《莊子》


《莊子》又名《南華經》,其書與《老子》《周易》合稱「三玄」。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學意境,體現浪漫主義藝術風格,是道家學說的典範之作。


其文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魯迅評莊子文章


意出塵外, 怪生筆端。——清·劉熙載《藝概·文概》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惡人之異於己也。——《莊子》


《莊子》以「寓言」「重言」「卮言」為主要表現形式,繼承老子學說而倡導相對主義,蔑視禮法權貴而倡言逍遙自由,莊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構思巧妙,文筆汪洋恣肆,瑰麗詭譎,意出塵外。


9、《詩經》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詩歌305首,6首隻存篇名而無詩文的「笙詩」。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不學詩,無以言。——孔子


現存先秦古籍,真贗雜糅,幾乎無一書無問題,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詩經》其首也。——梁啟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詩經·小雅》


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詩經·小雅》


《詩經》是按《風》、《雅》、《頌》三類編輯的。「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義和藝術價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謂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朝廷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10、《禮記》


《禮記》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資料彙編,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選集,據傳為西漢禮學家戴聖所編,與《詩經》《尚書》《周易》《春秋》並稱為「儒家五經」。


《禮記》為儒家者流一大叢書。《禮記》之最大價值,在於能供給以研究戰國、秦、漢間儒家者流,尤其是荀子一派學術思想史之極豐富之資料。——梁啟超


《禮記》不但是打通《儀禮》、《周禮》二書之內蘊的鑰匙,同時亦是孔子以後發展至於西漢時代,許多孔門後學所共同宣說儒家思想的一部叢書。——王夢鷗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貧苦,人之大惡存焉。——《禮記·禮運》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禮記·中庸》


11、《唐詩三百首》


唐詩是一座豐富的文化寶庫,濃縮了當時最為樸實的生活場面和最為先進的思想精粹。通過閱讀唐詩中對於唐代人民生活的描寫,可以了解唐代的時代背景、政治制度、文化策略等時代特徵,感受文化的自由開放和各種思想的交匯融合。


唐代詩人,有的在詩篇中直抒胸臆,追求個人自由和理想,也有的慈愛悲憫,為天下人民大聲疾呼。他們中的許多人不畏強權、大氣磅礴,字裡行間透露出他們的善良和正義。他們的精神啟示我們,無論是在逆境還是順境中,都要擁有一顆正直善良、追崇真理、勇於直言的心,不僅僅為了自己,也要為了身旁的人多做一點。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12、《宋詞三百首》


宋詞是繼唐詩後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作「詞名」,依調填詞叫「依聲」。根據詞作內容與情感表達的不同,他們被後人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


宋詞最初繼承了晚唐五代綺靡婉約的文風,筆調總在離愁別苦間徘徊。初期詞人如晏殊、晏幾道父子、歐陽修等都是沿襲此路發展的。柳永的出現,才使宋詞的題材、內容得到了充實,表現手法也日漸豐富。到蘇軾時,直接擴大了詞的寫作範圍,使詞獲得了新的發展,詞風大為扭轉,變為慷慨激昂,在婉約之外另樹一幟。


宋詞以其完美的藝術形式與唐詩、元曲相互輝映,同為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三株奇葩,直到今天仍一直吸引著廣大的讀者,許多名篇名句家喻戶曉,膾炙人口。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蝶戀花》


13、《元曲三百首》


元曲,是一種與唐詩、宋詞三足鼎立的文學體式,包含散曲和雜劇兩大類,其中散曲又分為小令和套數兩種。元曲的產生和宋詞一樣起於民間,後經樂師、文人之手而形成嚴密的格律定式。


元曲作為元代文學的主流,題材豐富多樣,視野寬廣,反映的生活鮮明生動,人物形象飽滿感人,是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的一大寶貴遺產。


這般花花草草由人戀,生生死死隨人願,便酸酸楚楚無人怨。——湯顯祖《牡丹亭》


14、《古文觀止》


《古文觀止》的作者是清初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吳乘權、吳調侯叔侄倆,是清朝康熙年間選編的一部供學塾使用的文學讀本。


《古文觀止》所選之文上起先秦,下至明末,大體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發展的大致輪廓和主要面貌,是一部縱橫交美,兼具藝術性和思想性的好文選。


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劌論戰》


15、《顏氏家訓》


《顏氏家訓》是漢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也是一部學術著作。作者顏之推,是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


《顏氏家訓》一書不僅對當時諸如「玄風之復扇、佛教之流行、鮮卑之傳播、俗文字之盛興」等多方面作了較為翔實的紀錄,為後人保留了一些很有價值的歷史文獻。


宋代朱熹之《小學》,清代陳宏謀之《養正遺規》,都曾取材於《顏氏家訓》。王三聘說「古今家訓,以此為祖」。從《顏氏家訓》之多次重刻,雖歷千餘年而不佚,更可見其影響深遠。


習閑成懶,習懶成病。


施而不奢,儉而不吝。——《顏氏家訓》


16、《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該書信集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顯示了他恭肅、嚴謹的作風。


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曾國藩家書》


《曾國藩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通過對生活瑣事的敘述、讀書做學問的體會,以及對家中子侄的教誨,展現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畢生追求和思想,對後人影響深遠。直到今天,人們仍能從這些家書中學習他修身的美德和處世的智慧。


END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曾國藩讀書會 的精彩文章:

王國維教育小言十二則
原來曾國藩也這麼愛開玩笑!
中國古代名將排行榜,到底誰排第一?
那些被名句掩蓋了光芒的詩詞
中國古代帝王的用人之道:恩威並重

TAG:曾國藩讀書會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國學十二道
中國傳統文化與文學
學習中國文化的美國道士
國學十二道,囊括中國文化精華!
國學十二道,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所在!
中國傳統文化之旅——佛學文化和中國傳統書畫
「2017文化中國行——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優秀學員團訪華計劃」啟動
感受中國十大國粹藝術文化——3
美國留學生學刺繡 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美國留學生學刺繡感受中國傳統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9書,每個國人都不應忘記的國學經典
中國文學史上的青樓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對中醫學的影響(6)
吳國盛:日本文化左右了現代中國的學術語言系統
中國茶道的歷史文化
博大精深:中國飲茶文化中所蘊含的人文哲學
中國的「福」文化
中國古典床文化
中國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