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小編導讀


經絡是中醫理論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十二經在臟腑聯繫上各有所屬,並有各自特定的循行路線。研究經絡,不僅要研究經絡的循行路線,十二原穴的結構與功能解析,更值得細究。今天的這篇文章專門介紹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圖文並茂,便於記憶理解。趕緊看正文吧!


太淵

【類屬】手太陰肺經原穴。五輸穴之一,本經輸穴,五行屬土。八會穴,脈會。


【位置】橈側腕屈肌腱的橈側,肱橈肌的尺側,橈動脈處(或尺側或橈側),第一或第二腕橫紋處,相當於寸口部位。(圖1)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圖1太淵


【五節】皮節(掌後第一或第二橫紋)、脈節(橈動脈分支)、筋節、骨節(腕關節)。


【取穴方法】患者握拳,醫者先定位橈側腕屈肌腱,定好後讓患者手放鬆。在橈側腕屈肌腱橈側深部可以摸到另一個肌腱(拇長屈肌腱),在其橈側緣與肱橈肌的尺側,有一個較大的縫隙(在橈動脈的尺側或橈側)。循摸此縫隙時,需要來回屈伸腕關節,按壓時患者會感覺比其他部位酸。


【刺灸法】直刺,0.1~0.2寸。可懸灸(禁重灸)。因為有動脈,針刺時應該徐徐進針,針會滑過動脈壁;向脈節直刺,醫者不必刻意用手撥開動脈。


【針感】緩慢進針,刺激要輕緩,出現的是一種輕微酥麻的極微細針感,沿著手太陰肺經傳到魚際處,有時會往上走,甚至在特殊狀態能傳到肺。

【功效】補益肺氣,調氣利水。


【主治】因肺氣虛所致的久咳不愈,白稀痰,咳喘,肩背痛寒;尿不盡,遺尿,尿頻,尿色變,卒遺矢;氣短自汗,少氣,乏力,胸悶,心悸,心痛;逆氣;經閉;水腫,腫脹;目赤痛,白翳,數欠,咳血,嘔血。


【現代研究】太淵可改善肺通氣量,使肺呼吸機能加強。


太白


【類屬】足太陰脾經原穴。五輸穴之一,本經輸穴,五行屬土。

【位置】第一跖骨頭的後側緣,趾跖筋膜下,在第一跖骨下、展肌之上的縫隙中。(圖2、圖3)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圖2太白1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圖3太白2


【五節】皮節、脈節、筋節、骨節。


【取穴方法】從大都,即第一跖骨頭內側的最高點,沿著第一跖骨和展肌之間的縫隙往近端循摸,可以感覺到一個向下的空隙——跖骨頭的近端處(下坡之處)有一切跡(不是所有人都能觸及這個切跡),按壓時有酸痛感。


【刺灸法】直刺,0.2~0.5寸。針刺前可按壓,減輕針刺疼痛感。可灸。


【針感】一般往趾端感傳,少數會傳至腹部。


【功效】補脾益氣。


【主治】腹脹,不欲食,善噫,身體沉重,心悸,便溏(大便偏稀,但不是腹瀉);脾虛低熱(37.4℃左右);胸脅脹,下肢腫,腫脹。


神門


【穴名解】神是元神,指人的意識;神門,即意識出入之處。說明此腧穴對神志病有調節作用。


【類屬】手少陰心經的原穴。五輸穴之一,本經輸穴,五行屬土。


【位置】在掌後豌豆骨橈側下緣,在第一或第二橫紋,但不完全在橫紋。位於尺側腕屈肌腱和指淺屈肌腱之間,尺動脈處(其尺側或橈側),在豌豆骨的橈側緣,於尺骨和腕骨的關節縫中。(圖4)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圖4神門


【五節】筋節、脈節、骨節。


【取穴方法】患者握拳,醫者先定好橈側腕屈肌和掌長肌腱。從掌長肌腱往尺側摸,深部有一叢指淺屈肌腱,神門就位於這條肌腱與尺側腕屈肌之間。讓患者來回伸屈腕關節,醫者在第一或第二腕橫紋處仔細體會,找到縫隙,有助於定位。或從豌豆骨的最高點,沿其橈側緣找此穴(位於尺側腕屈肌的橈側)。但因每個人的豌豆骨大小不同,可影響本穴的定位。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懸灸(禁重灸)。


【針感】多數有麻酥酥針感傳至小指。有部分心臟傳導束障礙者,針感可傳到肘,個別可傳到胸部。


【功效】安神養血,益心氣。由於心經主火,且神門是土穴,能瀉本經的浮火,故有引火歸原之功。


【主治】失眠(睡眠淺,易醒),膽小,臟躁,心煩,恐悸,面赤喜笑,狂笑,痴呆,健忘,伏梁,癲癇,五癇。心陽不足導致的氣短、喘氣、胸悶、少氣、胸痛、怔忡等。舌尖赤痛,舌瘡,舌頭潰瘍。小便紅赤。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心臟傳導束障礙導致的心動過速、心動過緩、心慌、心律不齊等。


太溪


【穴解】「太」與「大」通,太溪即大溪,與江河相比水量較少,河道較窄。故此處為一細窄縫隙。由於腎主水,屬命門火,太溪對人體的津液運行起重要調節和控制作用。


【類屬】足少陰腎經原穴。五輸穴之一,本經輸穴,五行屬土。回陽九針穴之一。


【位置】在內踝尖(內踝最高點)和跟腱外緣連線的1/2處。在第一或第二橫紋,長屈肌腱和趾長屈肌腱之間。(圖5)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圖5太溪


【五節】皮節、筋節、脈節。


【取穴方法】首先定位內踝尖與跟腱連線1/2處的凹陷,在此仔細感覺循摸長屈肌腱前緣和趾長屈肌腱之間的縫隙,即太溪。


【刺灸法】向後跟腱垂直的方向直刺,0.5~0.8寸。可懸灸。


【針感】徐徐針感傳至足跟部或足心,有的傳到腨部。


【功效】壯腎陽,滋腎陰,理胞宮,強腰肌。


大陵


【類屬】手厥陰心包經原穴。五輸穴之一,本經輸穴,五行屬土。十三鬼穴之一。


【位置】位於月骨和手舟骨之間,靠近手舟骨尺側緣,掌長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圖6)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圖6大陵


【五節】皮節、脈節、筋節、骨節。


【取穴方法】患者先握拳,定橈側腕屈肌腱和掌長肌腱,從腕關節處沿兩條肌腱之間循摸,循摸時可來回伸屈腕關節,大致在第一或第二腕橫紋處的最大縫隙里,靠近橈側腕屈肌的尺側。或可先摸手舟骨最高點,然後在其尺側及後側找縫隙(橈側腕屈肌腱和掌長肌腱之間)。


【刺灸法】直刺,0.1~0.2寸(針刺深度在筋和皮之間)。手法要輕,緩慢進針,輕緩捻轉。


【針感】一般能出現徐徐緩緩的針感至中指,但由於病理狀態或個體生理變化,也可往其他手指或往手臂傳。如果刺激量較大,整個手掌能有針感,但術者應盡量避免過強的刺激(如過電感)。可懸灸。


【功效】寧心安神,寬胸和胃,和營血,清鬱熱,清浮熱,清心包經的熱毒或火毒。該腧穴較特殊,其溫陽益氣之功不明顯,反而清瀉功能較明顯。原因是厥陰經為三陰之里,本身易產生鬱熱。此外,由於心包是臣使之官,輔助心完成血液的運行,也易出現實熱,而虛、寒證較少見。


【主治】煩心掌熱,口臭,口舌瘡。由於心包火毒,或有鬱熱、浮熱而致多種精神方面的病症,如善笑不休,狂言不樂,煩躁不寧,小兒夜鬧不安。心痛,心悸,心懸若飢,胸悶。頭痛,瘡癬,皮膚濕疹,乳癰。


太沖


【類屬】足厥陰肝經原穴。五輸穴之一,本經輸穴,五行屬土。


【位置】在趾本節上緣,第一、二跖骨之間,跖骨頭略後方,位於短伸肌和骨間背側肌之間,較大的縫隙。(圖7)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圖7太沖


【五節】脈節、筋節、骨節。


【取穴方法】從行間往上循摸時,可以摸到一個縫隙(第一「肉節」),再往上循摸至第二縫隙(第二「肉節」)。第二縫隙較寬,通常不在兩跖骨正中間,可能靠近某一側,按之較酸。


由於第一跖骨頭在足太陰經上較容易摸到,為確認太沖的位置,可先定太白的位置,以太白指示太沖的大致位置(因為太白亦位於跖骨頭的近端)。


【功效】補肝血,益肝氣,溫通下焦,強腰膝。肝主血液的凈化及分配,因此有疏導作用。太沖接受三焦運行的原氣,通過溫陽益氣來提供血液運行動力,因此有行血的功能。這是使用太沖的重要原則。


【主治】腰膝酸軟無力或疼痛(膝痛而引少腹),肝經虛寒導致的臍痛而牽連少腹。腰引小腹痛。脛酸,足腹腫脹,腳軟無力,下肢虛勞浮腫,下肢痙攣。溏泄,便難,便血。囊縮,遺溺,淋濁,疝氣,小兒卒疝,小便不利。婦科病,如月經不調、閉經等。慢性結膜炎(急性結膜炎用行間),虛性的青光眼。頸淋巴結結核。


合谷


合谷是人體大穴,可治療很多外感病、經絡病,在治療外感疾病方面居諸穴之首。


【類屬】手陽明大腸經原穴,回陽九針穴之一。


【位置】在拇指、食指之間,在第一骨間背側肌的近端。(圖8、圖9)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圖8合谷1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圖9合谷2


【五節】皮節、脈節、肉節、筋節、骨節。


【取穴方法】伸展拇指、食指,從第一骨間背側肌的遠端1/2處往其近端循摸,摸到凹陷。合谷縫隙位於第一骨間背側肌的近端。


【針感】徐緩針感可傳到食指。


【功效】溫陽、益氣。淺刺有解表、宣發、開竅、昇陽之功,深刺有利濕、降逆、下氣、固脫之功。


【主治】頭面、鼻、目、咽、皮膚疾病;縱隔、食道和氣管的上部疾病;大腸和肛門疾病。由於手陽明主津所生病者,故合谷對津的分泌異常和津的成分異常有重要調節作用。


(1)溫陽解表:主治風寒外感導致的咳嗽、頭痛、哮喘、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發熱惡寒、頭痛脊強、無汗、風疹等。一般可配大椎。


(2)溫陽固脫:陽經快脫者,可通透溫陽,引動三焦原氣以固脫;例如由出汗過多而致腹瀉進而出現休克者,可取合谷。此外主治腹瀉、遺尿、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腎下垂等;根據下垂的器官不同,可選擇不同的配穴,如子宮下垂可配關元,胃下垂可配建里、足三里,脫肛可配百會。


(3)溫陽化濕祛痰:風濕性心臟病,水腫。可配陰陵泉、三陰交。


(4)溫陽解毒:疥瘡,面部瘡瘍,蕁麻疹,日光性皮炎,扁平疣。可配曲池、血海、膈俞、築賓或三陰交。


(5)益氣行血:中風,多發性神經炎,腦外傷後遺症。可配前頂、後頂、風府、風池、曲池或三陰交。


(6)益氣散結:急性結膜炎,淚囊炎,瞼緣炎,急性咽炎,喉炎,扁桃體炎,紅眼病,電光性眼炎。可配風池、太陽、頭維、懸顱。


(7)益氣通絡:面神經麻痹,面神經痙攣,過敏性鼻炎,三叉神經痛。可配大椎、風池、天柱、上星、耳門、復溜(按經絡診察結果及癥候配穴)。此外可治喑不能言。


(8)益氣昇陽:各種麻痹,包括軟齶麻痹、眼瞼下垂等;習慣性下頜脫臼,視神經萎縮。可配建里、足三里、手三里、前頂、氣海。


沖陽


【類屬】足陽明胃經原穴。


【位置】第二、三跖骨之間足背動脈搏動處,大致在內庭上5寸(但必須摸穴),陷谷上3寸。(圖10)


圖10沖陽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五節】骨節、脈節。


【取穴方法】可先定內庭,在第二、三跖骨之間的縫隙;從內庭往上循摸至第二、三跖骨間縫隙的近端。仔細切候足背動脈的搏動。此縫隙較窄,動脈不易切到。


【刺灸法】平刺、斜刺,0.2~0.3寸。可灸。


【針感】得氣較難。若能得氣,可出現徐緩的針感傳至第二趾。


【功效】溫陽和胃,溫陽通脈,益氣化痰,益氣安神。


【主治】胃病,如胃痛、不欲食、納差、腹堅大等。陽明頭痛,面癱,因睡眠不足而出現的頭面腫脹,牙痛,身前痛,足緩不收,下肢疼或麻痹。精神病症,如癲狂、久狂不識人、登高而歌、棄衣而走等。甲狀腺腫大,慢性牙齦炎。


腕骨


【類屬】手太陽小腸經原穴。小腸主液所生病。津包含凈化、解毒、潤滑的東西,液則包含更多營養物。


【位置】第五掌骨與三角骨之間。(圖11、圖12)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圖11腕骨1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圖12腕骨2


【五節】皮節、筋節、骨節。


【取穴方法】沿著第五掌骨的前側緣(骨和肉之間),從後溪往上(向近端)循摸至第五掌骨頭(較凸出的骨骼標誌);在第五掌骨頭的近端和三角骨遠端結合處有一個較大的凹陷,即腕骨穴。


【針感】徐緩針感可傳至小指。


【功效】安神定驚,通絡開竅,益氣增液。


【主治】驚風,狂言,驚恐,易膽小,瘛瘲(包括小兒多動症、小兒驚風、小兒陽虛瘛瘲)。項強(往往由於項背肌腱受寒而致),項部腫脹,手腕無力,肩背痛,偏枯。黃疸,熱病汗不出。面、眼、耳、鼻、喉病變,包括角膜病變、目流冷淚、目生雲翳、鼻塞喉痹、耳鳴等。消渴,口乾,口渴,口腔炎,口腔潰瘍,貧血,痄腮。


京骨


【類屬】足太陽膀胱經原穴。


【位置】第五跖骨粗隆的前下緣,小趾展肌的上緣。(圖13、圖14)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圖13京骨1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圖14京骨2


【五節】肉節、筋節、骨節。


【取穴方法】從第五跖骨(從束骨處)往第五跖骨粗隆循摸,至其前下緣,可觸及一個小的骨切跡(有些患者不能觸及此切跡),在肌肉之上和骨之下的縫隙中,直按時患者感覺較酸痛,為京骨穴的縫隙。


【針感】徐緩針感可傳至足趾。


【功效】溫陽疏經,益氣昇陽。


【主治】頸項強,包括背部脊柱兩側肌腱的疼痛。痔瘡(瘢痕後出現疼痛)。身後側痛,心痛,髀樞痛,腰背急痛不可俯仰,癲癇,腰腿痛,膝痛腳攣不得屈伸。目眥眵爛伴有炎症,慢性結膜炎,淚囊狹窄,目眩(多屬虛性)。膀胱疾病,如膀胱排尿障礙。


陽池


【別名】亦名別陽。因為陽氣來源於腎,通過三焦布化原氣至各處,故得名。


【類屬】手少陽三焦經原穴。


【位置】位於腕關節的關節縫隙處,小指伸肌腱和指伸肌腱之間的縫隙中。(圖15)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圖15陽池


【五節】脈節、筋節、骨節。


【取穴方法】從第四、五掌骨之間的液門往上循摸至腕橫紋(大致在尺骨頭的遠端),可觸及小指肌腱和指伸肌腱之間的縫隙,橫向則是腕關節的縫隙。來回伸屈腕關節,能幫助觸及此縫隙。


【針感】徐緩針感可傳至手指。


【功效】行陽益氣,益氣增液,溫陽通絡。


【主治】陽虛感冒,陽虛便秘,大便乾燥,消渴,口乾。少陽經的肩背疼痛,煩悶。


丘墟


【類屬】足少陽膽經原穴。


【位置】外踝關節的前下方凹陷處。(圖16)

中醫人必備:十二原穴結構功能解析,此文不看太可惜!



圖16丘墟


【五節】筋節、骨節。


【取穴方法】先定外踝尖,在其前下緣能觸及較大的凹陷,即此穴。為取准此穴,可使患者的腳來回內翻,縫隙能隨之變化。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針感】徐緩針感可傳至腳趾。


【功效】溫陽散寒,溫陽通絡,益氣開竅。


【主治】少陽經循行部位的頸項疼痛、腰髖關節痛,如髖關節骨膜炎症(多數由於少陽經受寒,局部骨膜和筋膜出現血液循環障礙而引發疼痛;與坐骨神經痛的區別在於,坐骨神經痛的疼痛癥狀沿著坐骨神經發生)。胸膜炎,膽囊炎,腋下淋巴結炎,腫脹,胸脅滿痛。慢性眼病,結膜炎。


【現代研究】由於肝虛陰竭或疲勞過度導致膽管的收縮力差,經針刺丘墟後,膽管收縮節律加強。證明丘墟有溫陽益氣的作用。


新媒體編輯:王丹


版權聲明:本文選自《經絡醫學概論》(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王居易著),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生死決診,一般人看不懂的神秘技巧!
如飲醍醐:中藥採集和炮製中的學問!
帶下病,不妨試試這個方劑!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灸療配穴不盲目,十二經絡原穴!
中醫必備的十二「原穴」圖,學會可治療一切傷痛!
十二個原穴,讓疼痛不再痛苦
十二個原穴,幾乎可治一切疼痛
掌握十二經絡原穴,治療疼痛就靠它
十二個原穴,可治一切疼痛(專業必備)
健脾補脾就找脾經原穴,效果最強
詳解經絡十二原穴
它是腎經的原穴,滋陰益腎、壯陽強腰!艾灸讓它效果倍增!
用心呵護我們脾經的原穴——太白
?太震撼!!央視權威報道:灸除「隱形殺手」!12原穴,斷全身百病
12經絡原穴詳解:五臟有疾,應出十二原
干货: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
乾貨:十二經絡及原穴、絡穴、輸穴!
【保健】灸12原穴,調全身百病,值得收藏!
灸療大師:灸12原穴,斷全身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