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學家應該做「網紅」嗎?

科學家應該做「網紅」嗎?

在如今這樣一個反智主義甚囂塵上的時代,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必須接受挑戰,站出來經常並有效地與公眾進行溝通。

科學家應該做「網紅」嗎?


撰文Bhismadev Chakrabarti(英國雷丁大學神經科學與心理健康學教授,自閉症研究中心主任)


翻譯陸靜怡


審校趙維傑


大二那年,我在我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初稿中寫道:「有趣的是,我們觀察到了 x 與 y 之間的相互作用……」

我當時的導師——有機化學家 S.V.Eswaran,讓我刪掉了「有趣的是」幾個字。他說,觀測到的相互作用是否有趣,讀者說了算。


自那以後,我很少再用副詞,論文里滿篇的被動語態和過去式。但我還是忍不住想知道所有那些被刪掉的副詞,那些科學家作為普通人的主觀表述,究竟去了哪裡。


儘管這種沒有人情味的論文寫作方式很流行,但是科學卻分明是一項由人來主宰的事業。從海量新平台的帖子中,我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科學中存在著的人性。


科學家可以在推特、博客或是臉書上發帖,向公眾講述實驗背後的故事。這些平台為科學發現的傳奇故事提供了傳播的渠道:一個很酷的想法是如何產生的、一個心愛的假設是如何夭折的。

科學家應該做「網紅」嗎?


清華大學顏寧教授的新浪微博


這樣的互動不僅僅是科學成果的傳播,還涉及到在成果受到攻擊時的自我辯護。我最喜歡的例子之一是有關伽利略的。在天主教會要求下,伽利略被迫進行「懺悔」,撤回日心說主張,卻在懺悔結束時說出了那句尖銳的「E pur si muove.」(但它[地球]仍然在動。)


想要讓群眾理解新的科學發現,科學家就必須定期發聲。為了鼓勵科學家將科學傳播作為工作的重要一環,教育和研究機構則必須提供相應的支持。不這麼做的話,就會有把科學封閉在象牙塔、阻礙思想交流的風險。

科學家應該做「網紅」嗎?


傳播正確的科學


對於與公眾互動這項工作,許多科學家都敷衍了事,好一些的把它當成一件瑣事處理,而最糟的情況下,有些學者會認為它是「其他科學家獲取知名度的捷徑」。這樣的態度部分來源於一種假設,即認為與公眾交流會模糊掉真假科學之間的界限。


諷刺的是,正因為這個原因,科學家才必須參與公眾討論。對科學成果的過分簡化和錯誤解讀在大眾媒體報道中屢見不鮮,而研究者通過直接向公眾講述他們的工作,能夠儘可能多地避免這些問題。

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在大眾媒體上讀到這樣的話:「科學家找到了控制愛/快樂/忠誠/其它複雜心理過程的基因。」但是絕大多數科學家永遠都不會宣稱他們完成了這樣的壯舉。


作為從事健康相關研究的學者,我們有義務與公眾交流我們的工作。原因有二:


其一,我們的很大一部分研究資金來源於納稅者,定期與公眾互動至少是一個有禮貌的舉動。人們想要了解實驗室里真實的工作狀況以及研究者的觀點,以此來平衡第三方誇大的描述。


自閉症研究尤其容易受到誇大宣傳的困擾——一些患者家庭已經因此受到了傷害。由於媒體和既得利益者的誤導,許多家庭期待著幹細胞注射或是化學閹割這樣含糊的「療法」能夠帶來奇蹟。


這些方法沒有或是幾乎沒有同行評審的證據來支撐自己。因此,科學家與公眾的交流不應局限於自身的工作。


社交媒體的平台為科學家提供了一個做監察員的機會,鼓勵大家對已發表論文展開批判性討論。一個提供類似討論的線上平台——PubMed Commons 的誕生,以及主要期刊論文旁的評論功能都說明,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了這種需求。


其二,定期與公眾和臨床醫生近距離互動有可能可以加快新研究的臨床轉化進程。例如,自閉症亞群的鑒定能夠幫助醫師決定是否需要對特定個體實施干預治療。

科學家應該做「網紅」嗎?



評價標準的變革


然而,在與公眾分享自身工作的過程中,科學家們面臨著真實的阻礙,其中包括時間和金錢。學者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工作多,回報少。他們義務地審核資金報表和論文,還承擔著大量無償的雜誌編輯任務。如果還要把與公眾互動添加到他們日漸增長的無薪日常活動列表中,未免有些過分。


為了鼓勵學者參與科學傳播,必須要有相應激勵和支持。對有些研究人員來說,「提高自身聲譽」就能夠提供足夠的動力,就像現代神經科學之父 Santiago Ramón y Cajal 在他著名的《給年輕學者的建議》中所提到的一樣。


但是對其他人來說,只有雜誌和研究機構將與公眾的互動納入評價體系,才能夠敦促他們優先進行相關工作。批評家撰寫了大量文章,呼籲對現有體制進行補充,正式認可科學工作者在同行評審和編輯工作中所付出的勞動。


幸運的是,我們正在緩慢但是明確地向這個方向前進。美國和歐洲那些致力於為公眾活動和科學交流提供資金和獎勵的慈善機構、研究委員會和學術團體都能夠為這一點提供證據。


如果將公眾活動列入學術活動的評判標準,大學裡此類活動的數量可能會激增。不難預見,當今用於追蹤學術論文發表數量和被引次數的 H 因子將會慢慢被綜合考量了公眾傳播等更多指標的「altmetrics(替代計量學)」所取代。

科學家應該做「網紅」嗎?



綜合考量了公眾傳播等更多指標的 altmetrics 指數。圖片來源:https://www.altmetric.com/


與公眾的互動不僅是一種針對科學家的評價標準,還代表著一種需求。在如今這樣一個反智主義甚囂塵上的時代,各個領域的科學家必須接受挑戰,站出來經常並有效地與公眾進行溝通。


https://spectrumnews.org/opinion/viewpoint/beyond-citations-scientists-need-engage-public/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浙江大學李達三·葉耀珍幹細胞與再生醫學研究中心陳曉課題組博士後招聘
自然語言處理論文推薦11篇
交談時很難保持眼神接觸?——你不是一個人
安全高效的無鉛太陽能電池

TAG:科研圈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分清網紅臉科?學家在猴腦里找到了答案
「龍蝦學院」刷屏啦!還有這種操作?這些「網紅」專業你會讓你的孩子讀嗎? | 特別關注
德國哲學網路走紅,哲學家成為網紅,這是它走向毀滅的開始嗎?
超級有愛的科學家因為照顧動物成了網紅!
網紅民科「郭英森」的民科到底是什麼圈子?
網紅傳奇如何締造?美空在北京服裝學院為你揭秘!
北歐網紅家裡的那些宜家傢具
醫學科普 一場專家與網紅的纏鬥
男神都愛網紅你知道為什麼嗎?
旅遊網紅哪家強?福布斯最新榜單告訴你答案!
飲料界的「網紅」你最想帶誰回家
書評:一個網紅物理學家的奇想日記
為什麼你做不成網紅?
新晉網紅炸雞兄弟?人家明明是鸚鵡好嗎!
你才是網紅,你全家都是網紅!還真是.她們全家都是網紅
做網紅我只服她!!!乾爹是迪拜土豪,全家移居迪拜「被包養」!
網紅「國旗裝」蹭紅毯就該法辦?專業人士說這得先弄清「網紅」究竟是不是「人」
鏡子還能這樣玩!你家的鏡子「網紅」了嗎?
新晉網紅美食——南瓜發糕,你知道怎麼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