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農曆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一是說明年關將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這一天的重要性。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日冬至


冬至,「至」是極致的意思,冬藏之氣至此而極,但只要過了這一天,陽氣初生,土壤水澤中便有了埋藏的春信。藏之終,生之始,故在古代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一直流傳至今,而且在很多地方還保留著慶賀冬至的習俗。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殷周時期,規定冬至前一天為歲終之日,冬至節相當於春節,後來實施夏曆,但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個節氣的首位,稱之為「亞歲」。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人們最初過冬至節是為了慶祝新一年的到來,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因此,後來一般春節期間的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也往往出現在冬至,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三候


我國古代將冬至分為三候:「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冬至之日「蚯蚓結」: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冬至時節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後五日「麋角解」:麋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鹿屬陽,感陰氣而在夏至解角,而麋的角朝後生,所以為陰,冬至一陽生,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再五日「水泉動」:由於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已經暗暗流動並且溫熱。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習俗


冬至賀冬


冬至在古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為順應陽氣萌動,此日要關閉城門、市場乃至戰事都需停歇,成為一年中最安靜的長夜。


《後漢書·禮儀》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親朋各以美食相贈,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祭祀祈福


《周禮春官·神仕》中記載:「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在古代,冬至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明、清兩代,皇帝均有祭天大典,謂之「冬至郊天」。宮內有百官向皇帝呈遞賀表的儀式,而且還要互相投刺祝賀(刺,指名刺或名帖,也就是現代的名片。投刺是古代漢族禮節,通報姓名以求相見或表示祝賀)。


今日,我國潮汕地區仍有句民諺「冬節沒返沒祖宗」,意思是說外出的人無論如何,冬至這一天都要回家祭祖拜神,不然就是沒有祖家觀念。因此這一天的儀式也很隆重,人們要備齊豬、雞、魚等三牲和果品,在中午前到祠堂拜祭祖先,然後一家人再吃個團圓飯。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食俗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時光匆匆,冬至不吃,更待何時?北方地區有冬至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湯圓等習慣。這裡是否有你家鄉的味道?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吃餃子


北方有「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葯留下的。


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回到南陽時,正值大雪紛飛的冬天,他看見南陽鄉親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凍爛了,心裡非常難過,就叫其弟子在南陽關東搭起醫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置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再放下鍋里煮熟,做成一種叫"驅寒矯耳湯"的藥物施捨給百姓吃。服食後,鄉親們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是故形成吃餃子這種習俗。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吃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吃羊肉


冬至吃羊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羊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現在的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個好兆頭。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吃湯圓


湯圓是冬至的必備食品,古人有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在冬至時節,南方人們會用糯米粉搓成麵糰,包上各種餡料,揉成一顆顆湯圓。一碗甜甜糯糯的湯圓下肚,再喝上一口隨鍋煮出的甜湯,比山珍海味還更美。「圓」意味著團圓、圓滿,還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在冬至吃湯圓象徵著家庭的和諧團圓,也寄予我們對幸福的期盼。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喝釀酒


在姑蘇地區,傳統的姑蘇人家,會在冬至夜喝冬釀酒,冬釀酒是一種米酒,加入桂花釀造,香氣宜人。姑蘇百姓在冬至夜暢飲冬釀酒的同時,還會配以鹵牛肉、鹵羊肉等各式各樣的滷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釀酒不僅能夠驅寒,更是寄託了人們對生活的一種美好的祈願。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吃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一帶的特產。麻糍陰乾後蒸、煎、烤、炒皆宜。麻糍香甜可口,食後耐餓,有著甜、滑的口感,且軟韌、微冰。成品色澤鮮白,滑韌透明。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吃糯糕


在我國台灣還保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在這個幸福美滿的節日里,在中國的東南西北方,人們雖然吃的食物各不相同,但不管是北方的餃子、南方的湯圓、江南的赤豆糯米飯、江西的麻糍,每一碗都是熱氣騰騰,都有個共同的名字,叫做團圓。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養生


《保生心鑒》中說,冬至時節,火氣潛伏閉藏,需要養其本然之真,這是對應來春發生升動之本,可以吃些赤豆粥調理。此時的保養,甚至會影響到一年的健康狀態。


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中醫認為「氣始於冬至」,因此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冬至到小寒、大寒,是最冷的季節,要及時增添衣服,注意防寒保暖。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詩意


冬至


冬至


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邯鄲冬至夜


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辛酉冬至


陸遊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有些地方,僅是一個名字,就讓人魂牽夢縈
從「智伯之亡」看人才選拔的標準
人生百態,應該這樣對待!
縱有浪打風吹,也要談笑面對

TAG:大道知行 |

您可能感興趣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今日大暑最熱天時,如何防癌養生?
事業如日中天時,卻自己作死的四大明星,如今已無人問津淪為路人
馬未都談瓷之紋:天時人事日相催—青花瓷
20歲的她在事業如日中天時嫁給了愛情 婚後的生活卻如此
閻崇年:任何人做事情離不開「天時」,成大事業者必有大天時
國慶中秋出去浪八天,不如花一天時間徹底改變人生!
今日立秋,順應天時清補潤肺
寒暑平,順天時
只靠這一招,讓你從夏天時髦到秋日!
他在事業如日中天時意外殺人,如今復出拍戲經商日子好不滋潤!
玻璃棧橋:晴天時,踏雲而行,雲霧天氣時,是天上人間的美景!
她是玉女代表,如日中天時隱退,結婚後一直不敢生育
優雅迷人的視後,如日中天時息影從商,十年後再次爆紅,婚姻成謎
趙麗穎生日,半天時間祝福已經超過16萬條,當紅女星人氣爆表
小麥明天就迎來「黃金月」!天時地利人和都看漲!
開岔裙不僅夏天時髦,換個穿法還能一年四季都時尚
夏天時一個性感的季節,你知道夏天怎麼可以快速減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