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修道必讀之《老子河上公章句》

修道必讀之《老子河上公章句》

作者:周曉孟,沈智


來源:《國人必知的2300個道教常識》

修道必讀之《老子河上公章句》


《老子河上公章句》最初為西漢河上公作,《正統道藏》本四卷,被收入到洞神部玉訣類。


河上公姓名不詳,《史記》寫做「河上丈人」,皇甫謐《高士傳》說:「河上丈人,不知何國人,自隱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號河上丈人,亦稱河上公。」葛玄《河上公注老子序》也說不知道他的姓名,在漢文帝時期曾經結草為庵於河之濱,常常讀老子《道德經》。文帝喜好老子之言,對於其中的一些句子不理解,就派遣使者向他請教。他說:「道尊德貴非可遙問。」漢文帝於是駕車親自前來請教,河上公於是授予其《老子道德經章句》二卷。


對於葛玄的這種說法,後世學者頗不以為然。關於《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時代和作者,眾說紛紜,主要有西漢、東漢、魏晉諸說。贊同東漢說的人認為,它出現於《老子想爾注》之前,其中有後世道流增飾之處。河上注中雜糅了儒家思想,例如在註解「聖人常善救人」時說:「聖人所以常教人忠孝,欲以救人性命」(二十七章)。為此有人認為作者是方士化的儒生。

修道必讀之《老子河上公章句》



在眾多的《道德經》舊本之中,河上公本與王弼本流傳最廣。近代的朱謙之認為,王弼本屬文人系統,被學者推崇,而河上本則屬於民間系統,文句簡古。河上本和王本相比,還是河上本更優。


河上注將治身和治國相結合,主張身國同理,把人君作為養生之道的施教對象,把養生之道與人君的南面術聯繫起來。這一版本認為,治身者愛氣則身全,治國者愛民則國安(十章);聖人治國與治身相同(三章);效法道的無為,治身則有益精神,治國則有益萬民(四十三章);人能知止足,則福祿在己,治身神不勞,治國民不擾(四十四章);治國煩則下亂,治身煩則精散(六十章);治國當愛民財,不為奢泰,治身當愛精氣,而不放逸(五十九章)。將治身的原則推廣到治國當中,則國無不治。反過來也一樣,將治國的道理運用於治身,則身無不治。身與國是相通的,清靜無為、知足儉嗇是兩者共同的原則。這是對老子原有思想的發揮,後世道教徒解老的時候也繼承了這一觀點。


河上注中有很多神仙思想,例如注「穀神不死」時說:「谷,養也。人能養神則不死(六章)。」注「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時說:「使吾無有身體,得道自然,輕舉升雲,出入無間,與道通神,當有何患(十三章)。」這體現了東漢黃老思想的特徵。

修道必讀之《老子河上公章句》



關於「道」河上注的觀點是混沌未分的元氣,元氣無形無音無匹雙,存在於天地產生之前,混沌而生成萬物。道始生者為一,一生二就是一生陰陽,二生三就是陰陽生和清濁三氣,分為天地人,三生萬物就是天地人共生萬物。這就是此書中的宇宙化生論,它將道分為經術政教之道和自然長生之道,說道神通廣大,通行天地,無所不入,在陽不焦,托陰不腐,無不貫穿,沒有危殆,並把道人格化,賦予它意志力和思維能力。


總之,河上注為東漢方術之士的解老之作,吸取了當時哲學、醫學和養生學的成果,注重從養生角度解老,同時闡發治國之道,主張通過來自身修鍊達到長生不老,為道家思想向道教理論過渡的一個重要標誌。它的思想多為後世道教所繼承發揚,唐時《傳授經戒儀注訣》規定它是道教傳授的主要經書之一。河上本通行於道教中,被道士廣泛使用,很多道士解老都以它為底本。現代一些學者認為,河上注本保存了很多精義,可以和王注並行,取長補短。它對於老子思想、漢代黃老思想以及早期道教思想的研究具有參考價值,在版本學上也具有重要價值。


編輯‖龍泉道人‖公眾號:雲南道教網 | yntaoism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間道教 的精彩文章:

抱著與人為善的想法做事
只是我們,還不知——道!
中國雲南道教文化 學術研討會順利舉行!
道經里的兩種地仙

TAG:人間道教 |

您可能感興趣

老子的《靜之道》
《老子》的修道方法之入道初門
老子《道德經》第三章釋義
從老子《道德經》中領悟修道人當常養「五德十善」
《老子道德經》王弼註:第一章
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二章
趙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經卷》
文徵明小楷《太上老君說常清凈經》、《老子列傳》合冊
老子《道德經》上善之水的五大哲學內涵
第二十五章,老子《道德經》原文和譯文,供老子愛好者研讀
老子名言名句,老子《道德經》語錄集錦
品老子之道,獻初修者
《老子》德篇第二
申論金句——老子篇
淺談老子的修身之道
道教新曲《老子說道》,好聽好學,朗朗上口。老子東歸,道德回歸!
《老子想爾注》:道教的金科玉律
戰國楚墓郭店楚簡本《老子》
《老子》精髓5句:聖人之道,為而不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