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 太陽黃經 270° 2016.12.21 18:44


冬至是24節氣中最早確定的,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


因古人認為,冬至日北斗柄指向十二時辰的第一辰——「子」,含有重新開始的意味,故殷周到秦朝,都以冬至為歲首,地位相當於如今的春節,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冬至 | 物候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三候為:「一候蚯蚓結;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動。」

從冬至開始,陽氣慢慢回升。傳說中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古人認為麋的角朝後生,為陰,麋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於陽氣初生,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並且溫熱。


冬至這天,太陽直射點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南回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天最短,夜間最長。北京的白晝時間僅有9個多小時。


冬至起九,「九九」是適用於北方尤其是黃河中下游的雜節氣,自冬至日始(關於「九九歌」,關注「節氣小棉襖」並回復「九」,即可看到)。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俗話說「冬至不過不寒」,大部分地區在1月份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期。而且冬至後的寒潮,冷空氣多從海洋輾轉而來,水汽重,不再是乾冷氣候,反而容易產生小雨陰濕天氣。


冬至 | 習俗


冬至,又稱冬節、交冬、長至節、亞歲等,和清明一樣,既是節氣,也是節日。


還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吃餃子


關於冬至吃餃子,有這麼一個傳說。

出生於河南的醫聖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見百姓衣不遮體,不少人耳朵都被凍爛了,非常難過。


於是喚其弟子就地搭醫棚,用羊肉、辣椒和驅寒藥材放鍋里煮熟,撈出來剁碎,用麵皮包住,捏成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煮熟,稱其為「驅寒矯耳湯」。


百姓們服食後,凍耳朵都治好了。於是後人每逢冬至,便模仿著「捏凍耳朵」,形成習俗。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吃湯圓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


湯圓還分大小,有餡而大的稱「粉團」,是晚上祭祖的供品,無餡較小的是「粉圓」,為早上拜神的供品。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小粉圓


關於湯圓,福建、台灣等地流傳著這麼一個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兩個窮苦人來到閩南小鎮討飯,無奈之下要將女兒留在這裡做奴婢。


臨別之際,父女倆討來糯米圓,父親說:「今日離別,就像糯米圓分成兩半,咱們各吃半個,待日後團圓時,再吃圓子。」


這天正是冬至,到了第二年冬至,女兒對家主說:「大家都吃圓子,門神也該敬敬。」


其實是盼著父親能看到門上的圓子,想起離別的約定,接她回去。儘管春去秋來,都沒能等到父親的身影。但每年冬至她還是會搓兩個又大又圓的糯米圓,粘在大門上。


因糯米圓象徵著團圓和吉利,街坊鄰居們也學著裝點自家的門,由近及遠,這才傳為閩南、潮汕、台灣一帶的風俗。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腌肉


傳說冬至腌的肉,不腐不壞不流油。


我國多地習慣在冬至,宰殺雞鴨豬魚來腌肉,風乾待新年食用,江蘇等地會腌醬瓜,而浙江杭州則選擇在冬至日開缸,取出自家腌菜食用。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吃餛飩


在中國,餛飩的叫法各地有異,且用料口感還有所不同,江浙等大多地方稱「餛飩」,廣東則稱雲吞,湖北叫「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冬至要吃餛飩的習俗,據說是因漢朝時,北方匈奴常騷擾邊疆,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擀皮將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祈求平息戰亂,過上太平日子。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喝赤豆粥


民間認為冬至吃赤小豆粥可以避邪。


傳說共工氏有不才子,死於冬至這天,化為疫鬼,畏懼赤豆,所以人們在冬至日做赤豆粥,以避瘟鬼。


從營養學上講,赤豆確有清熱、解毒、消腫、通氣、止吐等功效,還含有較多的澱粉,故又被稱為「飯豆」。


冬至 | 詩句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小至


唐·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邯鄲冬至夜


唐·白居易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至後


唐·杜甫


冬至至後日初長,遠在劍南思洛陽。


青袍白馬有何意,金谷銅駝非故鄉。


梅花欲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


愁極本憑詩遣興,詩成吟詠轉凄涼。


冬至日獨游吉祥寺


宋·蘇軾


井底微陽回未回,蕭蕭寒雨濕枯荄。


何人更似蘇夫子,不是花時肯獨來。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日遇京使發寄舍弟


唐·杜牧


遠信初憑雙鯉去,他鄉正遇一陽生。


尊前豈解愁家國,輩下惟能憶弟兄。


旅館夜憂姜被冷,暮江寒覺晏裘輕。


竹門風過還惆悵,疑是松窗雪打聲。


冬至夜


唐·白居易


老去襟懷常濩落,病來須鬢轉蒼浪。


心灰不及爐中火,鬢雪多於砌下霜。


三峽南賓城最遠,一年冬至夜偏長。


今宵始覺房櫳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夜寄京師諸弟兼懷崔都水


唐·韋應物


理郡無異政,所憂在素餐。


徒令去京國,羈旅當歲寒。


子月生一氣,陽景極南端。


已懷時節感,更抱別離酸。


私燕席雲罷,還齋夜方闌。


邃幕沉空宇,孤燈照床單。


應同茲夕念,寧忘故歲歡。


川途恍悠邈,涕下一闌干。


辛酉冬至


宋·陸遊


今日日南至,吾門方寂然。


家貧輕過節,身老怯增年。


畢祭皆扶拜,分盤獨早眠。


惟應探春夢,已繞鏡湖邊。



冬至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長為客,忽忽窮愁泥殺人!


江上形容吾獨老,天邊風俗自相親。


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


心折此時無一寸,路迷何處望三秦。


西江月·丙午冬至


宋·吳文英


添線綉床人倦,翻香羅幕煙斜。五更簫鼓貴人家。門外曉寒嘶馬。


帽壓半檐朝雪,鏡開千靨春霞。小簾沽酒看梅花。夢到林逋山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周文摘 的精彩文章:

我們最在意的人生結局
分寸,警醒好文
你何必要補上那句刺人而又多餘的話?
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
我想,這就是職業尊嚴

TAG:每周文摘 |

您可能感興趣

冬至丨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起,時來運轉一路旺到明年的生肖
今日冬至,讓我們去蘇州「慢」過一天
明日冬至,然後呢?
冬至 元始天尊聖誕日 人間百姓祭祖時
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過後,進入伏日,「苦夏」養生宜清淡
今天冬至,白晝最短——但不是日出最晚、也不是日落最早?
冬至大如年——花暖寒冬,福必隨至
仲冬至,天氣寒
今日冬至一陽生,養好這一天,陽氣充足一整年!
冬至養生:冬至補對一天,身體進步一整年
冬至後這樣做,來年一整年不生病!
「冬至餃子夏至面」今天你吃面了嗎?
今日冬至,送你養生大全
冬至|一夜陽從九地來
冬至大如年,今兒要早些回家
冬至:時之歲末,年關將近,是大吉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