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作者 | 聖迭戈·北島 赫英斌


感謝 | 考拉森森


微信編輯 設計 | 何少

專訪


當國內戰爭影視界充斥著粗製濫造之風被無數國內觀眾鄙夷之時,作為這類題材影視劇愛好者的小編一度很失望,特別是對國內的幕後團隊一直不抱有任何好感。數周前,梅爾?吉布森的戰爭力作開始在國內宣發,小編表示並不是特別的激動,因為對於一個拍過《我們曾是戰士》這種優秀好萊塢現代戰爭電影的吉布森來說,加上專業的團隊輔助,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其實不難。高大上的題材,腎上腺素激增的戰鬥成場面,嚴謹的軍事細節,相關愛好者很難挑出什麼錯誤,他們和小編我一樣,用一種近似「漠然」的態度去迎接這部高質量好萊塢作品的上映。臨近電影上映前夕,小編的朋友圈裡突然出現了一則消息,一位軍品收藏好友說自己的朋友參與制作了《血戰鋼鋸嶺》,以國人的身份為這部電影提供了除開槍械外的所有二戰美軍裝具。小編立刻接觸了這位供應的朋友,方知好萊塢在製作戰爭影片時對軍事細節的把握有多麼重視,準備有多麼精細……


點擊下方欣賞《血戰鋼鋸嶺》原聲音樂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受訪者:天堂漫步者

「我想,作為軍迷和軍品愛好者,能參與到好萊塢一流戰爭電影的製作中,這是我們的榮耀,也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位「天堂漫步者」(以下簡稱「漫步者」)便是今天的主角之一,寧波人,UME電影院值班經理,軍品愛好者,喜歡和軍事有關的一切。早些年漫步者在sonicbbs論壇上結識了一位網名叫「大尾巴狼」(以下簡稱「狼叔」)的杭州人,跟漫步者志同道合,但已經超越普通意義軍的品愛好者。狼叔早年在美國是一名體面的白領,閑暇之餘愛收藏軍品、鑽研軍品,無意間就開始把一門愛好專業化,一邊開發生產線,為歐美用戶提供高質量的軍品服飾,一邊也陸續開始為一些低成本的歐美動作、戰爭電影提供所需的軍警裝具。經過多年的發展以及積累,特別是一次次地實踐中打下了良好的口碑,在接下《血戰鋼鋸嶺》這部電影的裝具合同之前已經參與過HBO的《血戰太平洋》和梅爾?吉布森的《我們曾是戰士》等具有極高水準和知名度的戰爭影視劇的製作。由於之前澳洲業內某知名軍用品公司有著愉快的合作經驗,當吉布森的《血戰鋼鋸嶺》在澳洲進入前期籌備時,又一次選擇了和狼叔合作。


「除了給美軍群演從頭盔到靴子的裝具供應,我們連日軍群演的綁腿也一併提供。」

2015年7月,他們的公司成功得到了為《血戰鋼鋸嶺》提供軍用服飾裝具的合同。對於二戰美軍的服飾裝具來說,他們已經是輕車熟路。從開始生產到發貨,一共花費了2個月的時間,有3噸重,用了3個集裝箱發往澳洲的片場。下面的組圖便是他們公司為《血戰鋼鋸嶺》提供的美軍服飾裝具實物圖片。至於前述的日軍綁腿這一款小道具,由於解放軍早期使用的綁腿和日軍綁腿類似,公司便為日軍群演一併提供了產自國內的綁腿。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吉布森對細節真的太考究了!」


因為這一問題,公司和製片方起了些「小風波」。梅爾?吉布森要求提供給美日軍群演的軍服(包括常服和戰鬥服裝)需要全面做舊,對於他們的公司來說,無非就是加大工作量,但吉布森的考究遠不止如此,他不僅擔當導演工作,更是以一位道具師的身份去追究道具的每一個細節。在美軍的軍靴上,狼叔和漫步者經過一番考證再結合生產情況,最先擬定的是統一提供M43戰地靴(M43 Combat Boot,也叫兩扣靴),完全符合原型故事以及劇本中的時間線。不過在製片方收到所有裝具後,吉布森要求靴子也要全面做舊,但當初的合同並沒有標明這一項,於是製片方在吉布森的命令下冒著損害靴子使用品質的危險自行全面做舊,導致了一部分靴子由於過度做舊而脫膠。


另外,製片方本來打算減少成本(需要注意的是,這部電影的預算並不高),使用韓國軍隊的雨披,但為了避免拍攝時穿幫,臨時又要求狼叔和漫步者的公司重新開模生產製造二戰時期的美軍雨披。


當漫步者跟小編聊到這幾件事情時,表面上是略帶不滿的,畢竟商業化辦事,以合同為重,但私底下卻很高興。狼叔和漫步者一致認為,歐美盛產教科書級別的戰爭影視劇,預算只是次要的,深層次的原因是這些影片在製作中從最高層的導演到最底層的道具團隊,無一不具有一種令人欽佩的敬業精神。在他們眼中,他們要拍一段歷史,不僅在文本上要切合這段歷史,在實際操作中更要緊緊依附於這段歷史,在不放過每一個可能失誤的細節的同時,也是對這段歷史做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尊重。這些都是國內戰爭影視界一直所欠缺的東西,國內能有一支這麼優秀的團隊,我也希望以後能看到真正優秀的作品出現。「精品」一詞「精」字當先,做事先「精益求精」,才能有「品」。


現在,狼叔和漫步者他們的公司也不僅僅限於為影視劇組提供涵蓋各個國家各個歷史時期的軍隊服飾裝具,更是涉及到了自主研發、生產和銷售各種適合現役武裝部隊使用的物資,包括服飾、包具和腰帶等。公司還同時為多個北約國家的軍隊、中東某大國的特種部隊、國內某特種部隊以及相當數量的採用美式裝備標準的國家軍隊提供上述產品。


影片


下文我們將以《血戰鋼鋸嶺》的劇照為主,輔以赫英斌先生所著的《二戰美國陸軍單兵裝備》一書,穿插簡析影片中出現的二戰美國陸軍單兵服飾和裝具。


普通官兵的服飾和裝具


常服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電影劇照:當本片主人公多斯來到新兵訓練營時,前來接收新兵的豪威爾中士身穿一件卡其色棉料襯衫和一條卡其色棉料長褲。這一套常服都屬於美國陸軍在1938年批准使用的一種普通夏季熱帶地區常服系統,早期是黃褐色的長褲和襯衫(或是斜紋棉布長褲和襯衫)。在1941年到1942年,棉質制服也開始生產。豪威爾圖中穿著的這套應該是42年的後期型。豪威爾頭戴的一頂船形帽,該型帽子有兩種面料,一種是用於冬季制服的橄欖褐色毛嗶嘰面料,一種是用於夏季制服的黃褐色面料。這款帽子於1941年制式化為「軍營帽」,取代了先前的大檐帽。另外,豪威爾的右臂上是他的中士軍銜和當時的陸軍第77步兵師的臂章(後文會對這支部隊的發展史做一個簡要的介紹)。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電影劇照:小編知道關注這個公眾號的單身男士居多,那還是放這圖虐虐。圖中的多斯乘坐巴士即將開赴新兵訓練營,由澳洲籍女演員泰莉莎·帕爾墨飾演的多斯的未婚妻不忍分離,追逐著巴士與多斯深情熱吻。圖中的多斯穿著陸軍夏季常服,頭戴卡其色船形帽。小編認為,這位澳洲女演員集合了克里斯汀·斯圖爾特和斯嘉麗·約翰遜的神韻,特別是一雙目光清澈的眼睛。影片中,作為護士的她,知性堅韌,楚楚動人,不僅是對原型人物妻子的重現,也是對所有二戰期間在大後方支持前線的美國女性的一種縮影,更是對千萬美國軍人家庭成員的致敬。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選自《二戰美國陸軍單兵裝備》第67頁。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電影劇照:多斯在軍事法庭接受審判時的一處鏡頭。注意左邊那位旁聽的軍官或者是陸軍的檢方軍官,身穿一套夏季軍官常服,這套常服於1942年9月開始在陸軍使用,穿著這套常服的陸軍軍官通常還會佩戴一頂帶有卡其色布料帽冠的大檐帽。另外,還需注意,多斯敬禮的右手臂處可見到後方軍官勛略上面的戰鬥步兵章,此章的誕生源於二戰早期,相比陸軍其他兵種單位,陸軍步兵單位志願兵數量太少,陸軍高層建議單獨為步兵單位設計並配發此型章,以提升步兵單位的形象的士氣,以便吸引更多志願兵前往步兵單位服役。該型章在1943年末投入使用。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電影劇照:圖為不顧陸軍憲兵阻撓向主神法官投遞諒解信的多斯的父親。注意由雨果·維文飾演的多斯父親,其左胸攜帶了3個勳章。從前後台詞可以得知,多斯父親是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美國陸軍老兵,並且和多斯所在的77師的一位高層軍官參加過一戰中著名的貝露森林戰役(Battle of Belleau Wood),可以推測出多斯父親當時服役於陸軍第2步兵師(2nd Infantry Division),此戰役中還有美國海軍陸戰隊第5團(5th Marine Regiment,現屬1st Marine Division即海軍陸戰隊第1師)被配屬給陸軍第2步兵師指揮。多斯父親胸前的3個章從左到右分別是美國的銀星勳章、一戰勝利獎章和一戰法國陸軍的十字獎章。(本書也有章節單獨講解了二戰美國陸軍憲兵的服飾和裝具,敬請參閱)。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選自《二戰美國陸軍單兵裝備》第61頁。


野戰服裝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電影劇照:圖為豪威爾中士帶領新兵進行射擊訓練。注意新兵們的作訓服。影片中,大部分出鏡的美國陸軍官兵在作訓或戰場上穿著的都是人字形斜紋工作服。在1941年,美國陸軍部宣布舊款藍色斜棉工作服將陸續被新型綠色人字形斜紋布制服取代,作為夏季或熱帶地區戰鬥制服穿用。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選自《二戰美國陸軍單兵裝備》第73頁。


軍靴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電影劇照:圖為多斯和格洛弗上尉在後方基地進行交談。注意他們的軍靴。影片中,美軍官兵的們軍靴均為M1943戰鬥靴(也作M43)。這款靴子的美軍第一種真的作戰靴,是從以前的軍靴加綁腿模式發展而來的,增高鞋腰,由兩個搭扣皮帶繫緊。該款靴子主要配發海外部隊,女兵也有穿著。


頭盔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電影劇照:戴著M1鋼盔的格洛弗上尉,憂鬱哀傷的眼神,靜靜地注視著戰場的瘡痍。1941年這款經典的鋼盔取代M1917系列鋼盔,開始陸續在美軍全軍種服役,並一直持續到上個世紀80年代。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手槍腰帶與裝備掛帶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電影劇照:圖中的多斯正在查看戰友傷情。注意右上方快速走過的一名陸軍士兵,其腰部束有手槍腰帶,或為M1936手槍/左輪手槍腰帶。此類手槍/左輪手槍腰帶一般不配發給步槍手,圖中也可見佩戴者持有卡賓槍。另外,注意傷患士兵頭盔處的黃色矩形標誌,該標誌實為77師的標誌,內有77師獨有的自由女神圖案(見左上角小圖)。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電影劇照:多斯和他的戰友們在懸崖底部,仰望著即將攀登的「鋼鋸嶺」。注意圖中左側的瑞克,其背負著綠色的M1936裝備掛帶,而右側的多斯則是棕色的M1936裝備掛帶。這款掛帶是二戰時期美軍部隊最普遍使用的裝備掛帶,用於支撐手槍或子彈腰帶,也可以用來背負M1936背包。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選自《二戰美國陸軍單兵裝備》第107頁。


二戰美國陸軍戰地醫務兵


服飾與裝具


提示


針對彈藥和彈匣包具的介紹,請看上一期的內容【點擊前往】《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一)》;由於電影聚焦了由多斯飾演的戰地醫務兵,所以本期只針對戰地醫療兵所使用的大型包具進行簡單介紹。


M1醫務兵鋼盔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電影劇照:圖為多斯與其連隊登上沖繩島後不久,在一幢建築物內短暫休整,與前一個已經撤下且損失慘重的連隊里的戰地醫務兵回合,兩位老醫務兵將一頂印有紅十字的M1醫療鋼盔給了他,替換原先沒有標識的鋼盔。在1943年北非的「火炬」行動中,美軍的戰地醫療人員傷亡一直比較嚴重,為了讓德軍能夠辨別出醫療人員,美軍此後不斷地在醫務兵的裝具上使用並改進辨識度更高的紅十字標識。在頭盔上直接噴繪紅十字標識最早是在義大利戰場上出現的,但美軍內部對在頭盔上噴繪紅十字沒有統一的方案。值得欣慰的是,德軍較好地遵守了日內瓦公約。相反在太平洋戰場,儘管美軍的戰地醫務兵配有紅十字標識的鋼盔、袖套和包具,但大部分泯滅人性的日軍並不會遵守日內瓦公約,他們連醫務兵也不放過。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選自《二戰美國陸軍單兵裝備》第292頁。


醫務兵裝具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電影劇照:如圖所示,數字1是醫務兵專用的弔帶,用來背負各種醫療裝備;數字2是II型插袋,裝有各類藥物;數字3是I型插袋,同樣用來攜帶各類藥物。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電影劇照:正在為戰友做戰地救護的多斯。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多斯所攜帶的II型插袋和插袋裡的藥物。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電影劇照:正在為戰友祈禱的多斯。如圖所示,數字1是醫務兵的戰地急救包;數字2應該是M1910水壺套;數字3是M1942帆布急救繃帶包,內裝野戰繃帶盒,盒子內處繃帶還帶有磺胺粉;數字4是雙扣帆布急救包;數字5是前述的醫務兵弔帶;數字6是用於攜帶醫療物資的M1936野戰背包。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選自《二戰美國陸軍單兵裝備》第293頁。


美國陸軍第77步兵師


77th Infantry Division


&


預備役第77保障旅


77th Sustainment Brigade


簡史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上圖:第77步兵師/預備役第77保障旅臂章圖案。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上圖:二戰期間第77步兵師的彩繪標誌宣傳圖。注意環帶上都標註了該師在二戰期間參與的著名的戰役,特別是本片《血戰鋼鋸嶺》中沖繩島(Okinawa)的「血腥嶺」(Bloody Ridge)之戰。


美國陸軍第77步兵師組建於1917年,綽號「自由女神」師(Statue of Liberty Division),因為駐地在紐約州,且最初徵召的人員大部分來自紐約州,所以有了這個綽號。1918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師是第一批到達法國的美國陸軍師之一,也是在數十支駐歐美陸軍師中開最先開赴西線戰場的,並參加了同年7月在法國蒂耶里堡(Chateau-Thierry)的戰鬥。該師在一戰中傷亡萬餘人。1919年4月,該師返回美國,隨後被暫時撤編。


二戰期間,該師重組,並於1944年3月抵達夏威夷,開始進行兩棲作戰訓練。同年7月參加了在關島的戰鬥,從兩棲登陸到島上作戰該師全程參與。同年11月,該師參加了在萊特島的作戰,並一直持續到次年的2月。1945年3月,該師開始參與登陸沖繩島的戰役。同年4月,該師從沖繩周邊的群島戰場被調往沖繩本島的「血腥嶺」(Bloody Ridge)和日軍苦戰,電影《血戰鋼鋸嶺》里的原型故事便由此展開。7月份,77師離開沖繩戰場,前往菲律賓駐紮,並制定登陸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同年10月該師駐紮到了日本本土,在次年的3月該師被終止作戰部署。


1947年到1965年,該師在改組後成為美國陸軍6支預備役戰鬥師之一。


1967年,該師再次被重組,僅保留師部。在後來的越南戰爭、海灣戰爭以及反恐戰爭中,一直有著積極的表現。


2008年,77師被撤編,陸軍預備役第77保障旅繼承了77師的血統。


今天的美國陸軍預備役第77保障旅駐紮在新澤西州的迪克斯堡(Fort Dix)。


以下的幾張照片:2011年11月,第77保障旅完成了在伊拉克的作戰部署,回到美國後在位於新澤西州的麥克奎爾-迪克斯-萊克赫斯特聯合機基地(Joint Base McGuire–Dix–Lakehurst,多軍種聯合駐紮),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第49航空大隊(MAG-49)的駐地舉行的回國歡迎儀式。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霸氣側漏:戰鬥機中的戰鬥機-解析蘇凱Su-27 上篇
以千破萬,帝國強軍之北齊百保鮮卑
從戰國實力派武將到青春偶像,「日本第一兵」 真田幸村

TAG:戰爭事典 |

您可能感興趣

專業解析《血戰鋼鋸嶺》中的陸軍單兵裝備(一)
從《血戰鋼鋸嶺》看美軍二戰戰場救護
《血戰鋼鋸嶺》:一位拒絕帶武器的軍人
《血戰鋼鋸嶺》人物原型大揭秘:一生傳奇的二戰英雄
戰爭大片《血戰鋼鋸嶺》、科幻大作《攻殼機動隊》曝海報劇照
《捍衛者》與淞滬會戰:中國版血戰鋼鋸嶺
《血戰鋼鋸嶺》:一部關於反戰主義的暴力劇情片
戰爭大片血戰鋼鋸嶺、科幻大作《攻殼機動隊》曝新圖
二戰比鋼鋸嶺還殘酷的一次戰鬥,美軍士兵攀百英尺高懸崖消滅德軍
血戰鋼鋸嶺:美軍醫療兵一晚救援75名士兵可信嗎?
《血戰鋼鋸嶺》導演有望執導《X特遣隊2》
梅爾·吉布森:《血戰鋼鋸嶺》導演的家
揭秘:《血戰鋼鋸嶺》那支兇殘的日軍 竟然是中國的炮樓守衛隊
軍報贊《血戰鋼鋸嶺》:還原了戰爭本來的樣子
鐵血殺戮和溫情營救——《血戰鋼鋸嶺》演繹戰爭本質
小丑女回歸!《血戰鋼鋸嶺》導演有望執導《X特遣隊2》
來自地獄的師團:揭秘《血戰鋼鋸嶺》里的那支日軍
《血戰鋼鋸嶺》電影,日軍為什麼不割斷美軍的繩梯?
網傳《血戰鋼鋸嶺》內地定檔12.8 還原沖繩島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