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古人怎樣測量星球?

古人怎樣測量星球?

古人怎樣測量星球?



現在,我們掌握著各種測量遙遠天體的技術,但是在沒有任何高科技的古代,要如何丈量一顆星球,比如我們地球的大小呢?完成這件事的古代人,可不是會魔法的女巫,而是老老實實研究物體的物理學家。

故事從一個一丁點兒大的星球開始。從前,有一個小王子,他住在一個很小的星球上,那個星球就和一間房子差不多大。有一天,一顆玫瑰花的種子飄落到這個星球上,開出了嬌艷的花朵。小王子從來沒有見過這麼美麗的花,對她視若珍寶,每天給她澆水,為她除蟲,對她說話。小王子還有三座高度只到他膝蓋的火山,其中一座是死火山,被他當成了自己的椅子。在他的星球上,每天可以看見43次日落。只要動一動椅子,就可以看到一次日落。於是,在他憂傷的時候,也就有了寄託。


在1942寫成,後來風靡全世界的童話《小王子》裡面,法國作家安東尼德·聖·埃克蘇佩里向我們講訴了一個小王子和他的小星球的故事。


在這個小星球上,小王子幾乎不需要探索,就可以知道所有的事情。小到在星球上的玫瑰花有幾個花瓣,大到整個星球的形狀。當然,在這麼小的世界裡,玫瑰花的樣子和星球的形狀這兩件事情,也談不上哪一個比較大哪一個比較小了。如果有一天,小王子想要知道星球到底有多大,也很容易,他只需要從椅子上站起來,拿上一根軟尺,繞著星球走一圈就可以了。後來,小王子離開了自己的星球,去拜訪了6個鄰近的小星球。每個星球都有一些新鮮事。最後,他來到了地球,地球比他的小星球大得多,他遇到了想要被馴養的狐狸,很多很多的玫瑰花,還有正在吞食一頭大象的蛇,他有了很多奇妙的際遇。但是,有一件事情他再也沒有辦法做到了,就是丈量自己腳下這顆行星的大小。


其實,地球上的人們也好不了多少。小王子是從遙遠的太空旅行過來的,所以,他遠遠地就能看到地球的形狀——和他的星球一樣是圓的。可是,地球上的人類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一直堅定地認為大地是一整塊平整、堅實的岩石。

我們腳下的地球是什麼形狀的?


對於這個問題,你可能想也不想就可以馬上回答:既然都叫「地球」了,當然毫無疑問是球形的!如果再問,你是怎麼知道的?你可能會說,書本上、電視上看到的。


如果要你用一種方法來證實地球是圓的,你會怎麼做呢?坐飛機飛到天上去看?大部分飛機只能在離地1萬米的高空中飛行,從狹小的舷窗看出去,除了天空、雲層和變小了的大地,你什麼也看不出來。那就飛得更遠一點唄!是的,如果你能離地球再遠一些,就能清晰地看到一小部分地球的模樣。比如,在「追氣球的熊孩子」的視頻里,幾個少年用GPS、熱氣球、照相機和一點點運氣(放飛到高空的熱氣球沒有被風吹得找不到),就給地球拍下了照片。在他們的照片上,可以看到地平線不再是平的,而是有了肉眼可以分辨的弧度。


如果你能離得再遠些,比如從軌道空間站或者月球上回望,就能毫不費力地看到整個地球。當然,地球毫無疑問是個球。


就算不離開地球,坐著遠洋輪船,拿上指南針去航行,朝著一個方向一直開呀開,總能回到原地,也能證明地球是個球啊!

如果你生活在遙遠的古代,沒有能夠開得夠遠的船,也沒有任何逃離地球的工具,比如飛機、熱氣球、飛船和火箭,甚至連望遠鏡都沒有,怎樣才能證明地球是圓的呢?


如果你和絕大多數人一樣,沒有查資料僅僅靠自己冥思苦想的話,就算花掉一個月甚至一年的時間,你多半也想不出來任何可靠的辦法。也許你會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在一座山裡面都沒辦法知道山的模樣,更何況是地球這麼巨大的物體呢?哪裡會有待在地球上,不做很大範圍的運動,就能證明地球是球形的方法呢?如果有的話,古代的人就不會都認為地球是平的了。


大地是平的,是人的眼睛看到的一個直觀的印象,或者叫做「經驗」。大家都相信眼見為實,匍匐在地球表面的古代人,要怎樣才能發現地球的真相呢?


首先,你需要懷疑自己所看到的,比如地球是平的這件事。眼見並不一定為實,人類有限的經驗也不見得就是真理。然後,你需要思考和求證。懷疑和思考已經很難了,求證就更是極少數的人才能完成的事情。


有一個古代人,沒有用船、飛機或者氣球,就在地球表面上完成了求證的過程。他設計了一個試驗,僅僅用了一點兒簡單的數學知識,就揭開了「地球是平的」這個在人類眼皮底下隱藏了多年的秘密。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大概是公元前3世紀的時候,在埃及住著一個名叫埃拉托斯尼的人,他是亞歷山大市圖書館的館長。有一天,他從圖書館的一本書里讀到了一段話:「在南部邊疆的西因前哨、靠近尼羅河第一大瀑布的地方,6月21日正午,直立的長竿在地面上沒有投下陰影。在夏至那天,也就是一年當中白晝最長的一天,接近中午的時候,聖堂圓柱的陰影越來越短,最後在正午消失掉。這時太陽從頭頂上直射下來,在一口深井的井水裡可以看到太陽的倒影。」就是這樣一段十分不起眼的描寫,引發了埃拉托斯尼的懷疑。一天中某個時刻太陽的位置和它在一根長竿背後投下的陰影,除了給螞蟻乘涼以外,實在想不出還能有其他什麼作用。可是,埃拉托斯尼是一個喜歡刨根問底的人,他想要做一個實驗,看看6月21日的正午在亞歷山大豎起長竿時,它的陰影是不是也會一下子消失不見。實驗結果是:正午時分,亞歷山大的長竿陰影並沒有消失。埃拉托斯尼迷惑了:為什麼一年中同一天的同一時刻,在西因的長竿沒有陰影,而在北邊的亞歷山大,長竿卻投下了明顯的陰影呢?如果地球是平的,那麼在兩個不同的地點,分別放上一根同樣長的竹竿,一根直立在亞歷山大,另一根直立在西因,在某一個特定的時刻,比如太陽在頭頂直射的時候,兩根長竿應該都不會投下陰影;而太陽光線斜射的時候,兩根長竿應該都會在地面上投下同樣長度的陰影才對。但是一年中的同一時刻,同樣的竹竿在西因沒有陰影,而在亞歷山大卻有明顯的陰影,這是絕對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啊!


不可能發生的事情確確實實發生了,那麼原因只有一個,就是:這個事情的前提是錯的。在埃拉托斯尼的實驗中,預設的前提是:地球是平的。然而最後的實驗結果說明,地球——至少亞歷山大到西因的這一部分的地球——不是平的!


埃拉托斯尼也是這麼想的,哪怕這個想法完全違背日常經驗。埃拉托斯尼沒有僅僅滿足於得到這個結論。既然地球的表面不是平的,那麼地球究竟有多大呢?就在埃及的亞歷山大市,不用繞地球一圈,也不使用任何現代工具,有沒有可能知道地球的大小呢?埃拉托斯尼又一次做到了,他算出了地球的腰圍——也就是周長。


埃拉托斯尼手把手教你給地球量腰圍給地球量腰圍的原理是這樣的:假設地球是弧形的,那麼弧度越大,陰影長度的差別就越大。因為太陽離我們實在太遠了,所以陽光照射到地球的時候,幾乎可以把光線當成是平行的。太陽光線與長竿之間的夾角不同,它們在地面上投下陰影的長度也就不同。

假設地球大體上是球形的,那麼還是剛才那個實驗,只要知道西因到亞歷山大的距離,再測出同一時刻,也就是西因的竹竿在陽光下沒有影子的時候,在亞歷山大的竹竿投下的影子的長度,就可以估算出地球的周長。


具體的推算過程是這樣的:從圖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出,角A和角B是一樣大的(必須是一樣大,不信你量一下)。只要測出竹竿的長度,再測出它的陰影的長度,就能算出角A的大小。埃拉托斯尼算出角A大概有7°,那麼角B也是7°。也就是說,假如將亞歷山大和西因的長竿插入地心,它們就會在那裡相交成7°的角。這樣,我們不用跑去地心,就知道了地心一個角的大小,是不是很奇妙?


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大是小,一個完整的圓周都是滿滿的360°。7°大約相當於地球圓周的1/50。埃拉托斯尼僱人測量了亞歷山大和西因之間的距離(沒有任何工具,完全依靠步測),大概800千米,這就是地球周長的1/50。所以,地球的周長等於800千米乘以50,也就是40000千米。這個答案即使放到今天來看,也是十分準確的——地球赤道的周長是40075千米,跟兩千多年前埃拉托斯尼推算出來的差距非常小。


埃拉托斯尼測出地球的腰圍,唯一的工具是長竿、眼睛、腳和他腦袋裡碰撞出來的火花。憑著這個小小的魔法,他在兩千多年前就推斷出了地球的圓周長度,誤差只有百分之幾。他是我們知道的第一個正確測量出行星大小的人,而你也可以在地球的任何位置得出同樣的結果——只要掌握了這個小小的魔法。當然,現在的你已經不需要跋涉千山萬水去測量兩地之間的距離,只需要手握導航軟體即可。


知道了地球是圓的而不是平的,那麼問題就來了。古代的人一直以為腳下的整個大地是平的,而天空是倒扣著的一口巨大的鍋,日月星辰沿著鍋面穿梭。如果大地是圓的,那麼天空又會是什麼樣的呢?埃拉托斯尼揭示了地球的秘密後,又過了幾百年,到了公元2世紀,古希臘出現了一位名叫托勒密的科學家,他在他的《天文學大成》里,提出了關於宇宙體系的思考,也就是後來被稱為「地心說」的學說,來解釋在大地是球形的情況下,天空應該是什麼樣的。魔法的延續:從天動、地動到萬物皆動「地心說」,也就是「天動說」。托勒密認為,地球就像一枚蛋黃一樣,靜靜地呆在宇宙的中心,而勤勞的太陽、月亮和星星每天都環繞著它轉啊轉。為了解釋行星逆行等現象,托勒密提供了蠻複雜的一套說法。


「地心說」能初步解釋從地球上所看到的天文現象,而且恰好迎合了「上帝創造世界」的基督教教義,所以在中世紀的歐洲,被當成基督教的天文學依據。但是到了文藝復興時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有些人漸漸意識到,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地球也圍繞著宇宙的中心在轉動。宇宙的中心是什麼呢?「日心說」認為,是太陽!日心說,也叫做「地動說」,和「天動說」針鋒相對,它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而不是地球。其實,古希臘天文學家阿里斯塔克斯在公元前3世紀也提出過這種看法,但是跟「平整的大地是弧形的」一樣,「堅實的大地是運動的」。


這個觀點,和人們的日常經驗實在相差太多了,而且當時也沒有足夠的天文學觀測證據來支持,所以人們基本沒有把它當回事。直到15世紀,哥白尼在《天體運行論》中系統地闡述了「日心說」,開普勒以橢圓軌道取代圓形軌道修正了「日心說」,伽利略製作了天文望遠鏡,並用它看到了一些以前人們從未見過的天文現象,比如通過望遠鏡看到了木星和它的衛星,這說明地球不是宇宙的唯一中心。之後,人們才開始嘗試接受聽起來完全匪夷所思的「日心說」。因為「日心說」否認了地球的絕對中心地位,對當時的基督教造成了巨大威脅。教會要求哥白尼放棄自己的觀點,哥白尼沒有答應,最後被活活燒死了,成為了科學史上的一大悲劇。不過,最重要的不是一個人什麼時候死,或者因為什麼而死,而是他留下了什麼。個體的命運會淹沒在漫漫的時間長河中,就像水滴淹沒在暴雨里,而他留下的思想和知識,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它們能夠長久地鐫刻在人類的文明裡。


「地心說」照出了浩瀚的宇宙中地球這粒小小塵埃的樣子,曾經我們以為這就是全部的世界;「日心說」照亮了塵埃周圍的世界,讓我們看到人類身處的這個小小的空間,而我們,並不是這個小空間的中心。望遠鏡,則讓我們可以看得更遠,想得更多。當科學家在望遠鏡中看到了月球上的環形山,他們一度以為上面住著月球人呢!現在我們知道,開普勒關於月球氣候的看法是完全正確的。不久前,第一次在月球上成功著陸的小兔子——中國的「月兔」號探測器就是因為月球表面晝夜懸殊的溫差而生病,睡了一個長長的覺才醒來呢。但是我們也知道了,月球上沒有大氣也沒有海洋,至於月球人,直到21世紀,仍然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所以,開普勒並沒有猜對所有的事情。不過,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科幻小說可以天馬行空,而科學也從來都不是絕對的真理,它們首先是對絕對真理的懷疑,它們會問:是這樣嗎?隨後問:為什麼是這樣?有沒有可能是其他樣子?最後,通過實驗或者實測,來確定「到底是什麼樣子」。新的答案又會帶來新的問題,讓好奇的科學家不斷重複這個過程,讓人類越來越接近世界的真相。


「日心說」代替「地心說」就是這個過程的一個例子。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碟探索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恆星聚變不能產生原子量比鐵更大的元素,而超新星爆發卻可以?
來,給冥王星拍張照
木星大氣 可以漂浮潛艇嗎
我們是太陽系中唯一的生命嗎?

TAG:飛碟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要有光:人類是怎麼測量光速的?
白矮星 妾之體重 許君百年來求 人類首次用相對論測量恆星質量
星座、MBTI 和大五人格,什麼樣的人格測量才算準?
你知道光速是怎麼測量的嗎?
炮兵是怎麼測量距離的你知道嗎?拇指測距真的準確嗎?
如何用你的手來測量星空
喵星人經過準確的測量……終於……
測量基礎——何謂測量
測量恆星中的生命關鍵要素:人體由星塵等恆星物質組成
新生兒身高標準是多少 怎麼測量
怎樣正確測量血壓,你的姿勢對了嗎?
究竟什麼樣的嬰兒更「聰明」?智力是如何測量的?
VR也能測量腳型 雙馳VR量測讓你告別枯燥輕鬆測量
怎樣測量自己的最大心率?
哪些人群需要在家測量血壓?什麼方法可以測出準確的血壓?
賽車的安裝標準要動用3D測量技術!難道人傻錢多?
內涵漫畫:如何測量身體的重量,一般人是只有17克嗎?
智商測量並不靠譜,每一種智力特點的人都可通向偉大?
測量血壓很簡單 關鍵怎樣才準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