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正面禦敵:長沙大會戰,日軍認為華軍不可辱,決戰之心尤烈

正面禦敵:長沙大會戰,日軍認為華軍不可辱,決戰之心尤烈

史海拾記


【筆記君簡述:八年抗戰發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其中國民黨22場規模化的大會戰遏制日本的進攻鋒芒,挫敗其快速勝利的野心,發揮了很大的作用。今天的筆記聊一聊第一次長沙大會戰,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第一次長沙會戰在湘北主戰場打響的時間是1939年9月18日,也是一個九一八紀念日,意義不同凡響。

日軍投入進攻的部隊是第6師團、奈良支隊和上村支隊約5萬人,向新塘河以北的國軍前沿陣地發起攻擊。在湘北方面擔任守備的國軍是由關麟征指揮的第15集團軍。其部署是:第52軍扼守第一道防線,即新牆河防線,配置在右起楊林街、左至洞庭湖東岸的九馬嘴一帶;第37軍守備湘陰以北至洞庭湖東岸的江岸;第73軍控制著汨羅江地區,構成第二道防線。


日軍在攻下第52軍兩處警戒陣地的同時,也攻佔了第52軍在新牆河北岸下燕安、馬家院等前進陣地的重要據點。第52軍部隊被迫撤退到新牆河南岸。關麟征在接到第52軍在新牆河北岸全部警戒陣地和前進陣地失陷的報告後,立即命令第37軍除留下1個師守備營田外,余皆調至新牆河南岸,協同第52軍守備新牆河南岸陣地。第37軍原防線交給前來增援的第70軍守備。


9月23日晨,日軍第6師團和奈良支隊先是集中80多門火炮向防守新牆河南岸的第52軍第2師陣地猛烈炮擊。一小時後炮火延伸,日軍第6師團在師團長稻葉四郎中將親自指揮下,從七步塘附近開始強渡新牆河。但遭到國軍的頑強阻擊,日落時分,雙方仍在新牆河一線對峙著。但是,日軍突然又使出一手殺招,上村支隊奇襲營田。



正面禦敵:長沙大會戰,日軍認為華軍不可辱,決戰之心尤烈


據岡村回憶:「此次會戰,我最注意的是駐在江北的第3師團抽出來的上村支隊的行動。因為該部隊既不熟悉江南的地形,又要進入洞庭湖在敵前登陸,而且要求他們採取大膽行動,楔人敵軍側背。最初還仰仗海軍方面的協助,同時將當時被免去關東軍參謀轉入我軍司令部的遷政信中佐,派往該支隊擔任主要幕僚。9月23日拂曉,接到該支隊在營田登陸成功的緊急報告時,才放了心。其後該支隊以機動舟艇圓陣突破敵陣等特殊戰例,成功地威脅了敵軍主力的退路」。


岡村營田登陸這一招,確是薛岳和關麟征都沒想到的。營田失守,尤對關麟征的震動最大:日軍第6師團從新牆河正面;奈良支隊從右面向他壓來,營田上村支隊又源源上岸,他的幾個軍包在中間,陷入三面被圍,一面臨水之絕境,有被圍殲的危險。他於是在徵得薛岳的同意後,立即組織各軍後撤。這個決心下的非常及時,日本軍對關麟征的不配合非常不滿,大罵關麟征戰鬥意志薄弱,苦心經營半年到一年的陣地居然都不戰放棄。


薛岳在長沙召開緊急會議商討對策。最後,會議做出了誘敵至長沙郊區實行反包圍與敵決戰,進而將其殲滅的作戰方案,即所謂天爐戰法,依湖南的地勢,左倚洞庭湖,右憑幕阜山,以其間新牆河、汨羅江、撈刀河、瀏河這四條河做為遲滯日軍的依據,並徹底實施「化路為田,運糧上山」的做法,將日軍機械化部隊的機動力消除。故總體方針為「後退決戰,爭取外圍」:國軍以且戰且退做法在四河與幕阜山間游移,攻擊然後後撤躲藏,將日軍拖入四河之中,最後再以長沙城中主力與外圍藏在山林中的部隊合圍深入四河中的日軍。接著,薛岳令戰區直轄第4軍及炮兵向嶽麓山、長沙及其東北地區前進,佔領進攻出發陣地。第9戰區前線指揮所則移駐淥口。


為了爭取蔣介石的「對日寇迎頭痛擊」軍令,薛岳那一段時間幾乎每天都要直接與蔣通話,表達自己堅決抗敵,死而後已的決心。蔣介石開始還耐心地與薛岳通話,勸他「稍安勿躁,靜待時機」,後來看到說服不了薛岳,就乾脆不接他的電話了。


正面禦敵:長沙大會戰,日軍認為華軍不可辱,決戰之心尤烈



一心想抗擊日寇的薛岳將軍急得象熱鍋上的螞蟻,沒有辦法,只好直接打電話去找蔣夫人宋美齡了。薛將軍對宋美齡說,「請轉告委員長,敵人再敢向我長沙逼近一步,我就要立即開打了!」此話經宋美齡轉告蔣介石後,蔣又急得連續向薛將軍打電話,但薛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不接電話了,只讓參謀人員回話說,「薛長官上前沿陣地了,不知道何時能回來。」無奈之下,蔣介石只得讓白崇禧(時任桂林行營主任,長江以南地區的作戰統由其指揮)、陳誠(時任第9戰區司令長官)前往長沙傳達方案,並協助薛岳指揮作戰。


他們在淥口以南一個小車站附近的小學校內臨時搭設的指揮所里,見到了正在指揮作戰的薛岳。傳達了蔣介石關於不守長沙的作戰方案。但是薛岳卻強調湖南所處戰略地位重要,關係到國家民族的生死存亡。作為軍人,該誓死保衛它。而且他還表示要與長沙共存亡。白崇禧無奈,只好搬出蔣介石,要其服從命令。薛岳一副豁出去的激動,「長沙不守,軍人的職責何在!」陳誠覺得這樣爭論下去無濟於事,和白崇禧商量後決定將薛岳的意見報告給蔣介石,以便重新做出裁決。


當新牆河南岸的中國軍隊有計劃地撤向汨羅江防線時,日軍第6師團、奈良支隊緊追不放,跟蹤南下。然而,被中國軍隊和當地民眾早已破壞了的交通道路,令日軍的機械化優勢無從施展,只能在中國軍隊的屁股後面徒步跟進。[8] 25日凌晨,日軍迫近汨羅江北岸。第52軍主力向汨羅江南岸轉移。繼而,日軍開始架設浮橋,準備渡過汨羅江。但日軍的第一次試渡被汨羅江南岸的守軍打退了。於是,日軍便改變策略。他們派出一部分日軍換上中國老百姓的服裝,裝扮成難民,在中國軍隊結合部的間隙中偷渡過江,竄到新市,準備裡應外合,配合主力強渡。同一天,日軍上村支隊也由西向東進犯,並攻佔了歸義。

第70軍奉命對進佔新市和歸義的日軍進行反擊,但只克複了歸義,新市仍被日軍佔領著。


26日,日軍猛攻汨羅江南岸守軍陣地,激戰竟日,未能突破守軍主陣地。此時,日軍第33師團仍被第20軍頑強阻擊於幕阜山福石嶺地區,日軍企圖在平江地區圍殲第15集團軍的計劃破產。


就在岡村寧次為自己圍殲第15集團軍的計劃破產而失望時,薛岳準備在長沙郊區與日軍決戰的作戰方案終於得到了批准。



正面禦敵:長沙大會戰,日軍認為華軍不可辱,決戰之心尤烈


27日,第9戰區按照在長沙地區與日軍決戰的計劃調整部署:以第2、第25、第195、第60、第77、第59師共6個師,埋伏於福臨鋪、上杉市、橋頭驛地區和長沙及其以東地區;第70軍轉移至瀏陽河以南株洲、淥口市等地,沿湘贛鐵路和淥水布防;第4軍佔領湘潭、下攝司、淥口市之線;第79軍一個師確保幕阜山根據地,2個師協同第20軍攻擊桃樹港之日軍第33師團。


28日,日軍奈良支隊經瓮江向平江迂迴,準備策應其第33師團作戰。日軍第6師團、上村支隊由汨羅江畔開始分路南進。上村支隊在三姐橋、栗橋陷入第54軍第14師、第50師伏擊圈;第6師團一部1000餘人在福臨鋪遭第195師伏擊,均受到重創。


29日,由新市經金井南下的日軍第6師團一部3000餘人又在石門痕遭到第195師的伏擊。數次遭到伏擊的日軍跌跌撞撞,本想繼續南下,無奈心有餘而力不足。只有一部日軍於30日突破了中國軍隊在撈刀河的陣地,佔領了長沙以北30多公里的永安市,這是日軍此次南侵所到達的最遠的地方。坐鎮咸寧指揮作戰的岡村寧次自此次會戰打響以來,接到的幾乎全是屬下報捷的消息:贛北第106師團和佐枝支隊正按計劃向湘北挺進;鄂南第33師團正向汨羅江上游推進;湘北第6師團、奈良支隊、上村支隊已突破新牆河、汨羅江兩道防線,看來拿下長沙已是指日可待了。


誰知,就在這時,戰場形勢突然發生急劇變化。贛北日軍硬是被中國軍隊給拖住了後腿,無法前進;鄂南日軍雖到達汨羅江上游,與湘北日軍主力會合,但中國軍隊主力已經後撤;湘北日軍在突破國軍兩道防線後,中國軍隊已經不再死守陣地,而是採取且戰且退的較為靈活的戰術,而日軍則開始不斷遭到伏擊。



正面禦敵:長沙大會戰,日軍認為華軍不可辱,決戰之心尤烈



這令岡村寧次大惑不解。岡村寧次一直都把自己看成是「中國通」,對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方面無所不曉,特別是在軍事方面,他自認對中國軍隊的情況非常了解,就連各個派系間的關係也都了如指掌。自從武漢會戰結束以後,他更是潛心研究了他的主要對手——由薛岳指揮的中國第9戰區部隊的諸方面特點。所以,對於此次作戰,岡村寧次是抱著必勝的信心的。岡村寧次認為,武漢會戰後中國軍隊的戰鬥力已日趨下降,不堪一擊了。因此,在制定這次作戰計劃時,他的作戰課是以1個大隊(編製1100人,人數相當於中國軍隊1個團)等同於中國軍隊1個師的力量來計算戰鬥力的,而以前則通常以1個聯隊(編製3800人,略少於中國軍隊1個師)等同於中國軍隊1個師來計算。岡村寧次也認為,如果把自己的空中優勢和炮火優勢加在一起,1個大隊完全有把握擊敗中國軍隊的1個師。從以往的作戰實踐看,中國軍隊的1個師確實很少能打敗日軍的1個大隊。


岡村寧次被迫撤軍


薛岳在第一次長沙會戰岡村寧次在此次作戰中不但低估了中國軍隊的戰鬥力,而且,他還忽略了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當地民眾的力量。在會戰開始前,當地民眾在政府的組織下,和中國軍隊相配合,把新牆河至撈刀河之間的主要交通要道已全部破壞,就連這一地區間的土地都被翻了一層,成為新土,從而使得日軍的機械化部隊無從施展,其戰鬥力也就相應的減弱了,甚至後勤也不能完全保證。在這種情況下,沖向長沙只能是冒險,岡村寧次仔細權衡後,最終下達了全線撤退的命令。命令說:「華軍頑強,現仍潛伏於汨水、修河兩岸地區。本軍為避免不利態勢,應速向原陣地轉進,以圖戰鬥力之恢復,並應嚴密防備華軍之追擊。」



正面禦敵:長沙大會戰,日軍認為華軍不可辱,決戰之心尤烈



幾十年後,岡村在回憶錄中談到這次撤軍的原因時說:「軍的主力既已進入長沙平地,長沙又在眼前,如乘勢進攻佔領長沙並不困難。但根據本次會戰之目的,在大量擊潰敵軍後,不得不回師原地……」顯然,岡村寧次在為其撤軍尋找借口。


不管怎樣,從10月1日起,日軍確實開始撤退了。岡村寧次撤軍的決定太出人意料,以至於薛岳在接到日軍撤退的報告後,竟不敢相信這是事實。他還等著在長沙郊區與對手一決高下呢。10月1日,進至永安市的日軍首先向撈刀河以北撤退。繼而,橋頭驛、上杉市等地日軍相繼後撤。身在前線的關麟徵發現了日軍撤退的跡象。他當即下令各部跟蹤尾擊由上杉市撤退之敵,10月2日,第15集團軍各部開始追擊,當日克複上杉市。3日,第25、第195師追擊到達福臨鋪、金井附近。日軍開始向汨羅江北岸退卻。



正面禦敵:長沙大會戰,日軍認為華軍不可辱,決戰之心尤烈



4日,第15集團軍收復長樂街、汨羅、新市等處。直到此時,薛岳才斷定日軍確實在撤退,於是趕緊下令,要求各部隊「以現在態勢立向當面之敵猛烈追擊,務於崇陽、岳陽以南地區捕捉之」,「對敵之收容部隊,可派一部監視、掃蕩之,主力力行超越追擊」。


但為時已晚,日軍大部已渡過汨羅江。


至10月14日,贛北、鄂南、湘北各戰場均恢復到戰前態勢,第一次長沙會戰結束。


第一次長沙會戰結束後,日方和中方各自都公布了己方統計的戰果:日方聲稱此戰斃、傷、俘國軍4.8萬餘人,而日方的傷亡數字僅為3600人;中方則宣稱日軍死傷3萬餘人,第九戰區的傷亡人數為4萬餘人。此戰,中國第九戰區部隊挫敗日軍的戰役企圖,予敵以有力打擊,大大消耗了日軍大量人員、裝備,使日軍顯露出發動大規模作戰時兵力不足的弱點。軍隊士氣得以提振,抗戰必勝的信心進一步增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春筆記 的精彩文章:

正面禦敵:一戰斃傷日軍1.3萬餘人,隨棗會戰鼓舞人心
「閻王爺不要我」這些創傷滿身的老將軍,是共和國奠基石,可敬!
正面禦敵:東方都市見證一場曠世會戰,800壯士名震四方
正面禦敵:「血肉之軀與鋼鐵相爭」南京並非不戰而亡

TAG:陳春筆記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承認與華軍事對抗絕非良策,三大因素決定無法制服中國!
[中華軍魂]對越自衛反擊戰英雄的情書 讀來無限感慨
[中華軍魂]「八女投江」痛心後事:救出的竟然是叛徒!
[中華軍魂]志願軍「特種作戰」英雄 讓韓國王牌全軍覆沒!
特朗普的戰爭!軍事專家深度解析美國新政府對華軍事戰略!
中華軍魂:抗美援朝彌補中國二戰境外大兵團作戰空白
俄對華軍售為何突現戰略武器?普京讓中國對抗美日
俄副部長:動蕩形勢下加強對華軍事聯繫是優先大事
歐洲所謂的對華軍事禁運早就是一紙空文:中國軍事水平已在其之上
漢和:中歐繞過軍售禁令,對華軍事合作已走後門
日本當面抗議俄對華軍售 俄方沒反應
"假意示好"隱藏的「陰謀論」!對華軍事搞兩面派?示好但不邀參加演習!
一小國邀華軍艦進南海要塞 釋善意還是「套路」深?
趙華軍:擁抱大宇宙的小宇宙
擔心中國不滿?爆澳外長緊急刪除涉華軍事提案!
這幾款武器中國可以考慮引進,前提是歐盟先解除對華軍事禁運
第一個得知希特勒自殺的盟國將領,還曾當過駐華軍事顧問
最讓俄軍後悔的對華軍售,就是千不該萬不該將蘇27賣給解放軍
要不是美國對華軍事禁運,中國一戰機怎麼能用上特殊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