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龐虹:認識昆蟲,保持對大自然的熱愛

龐虹:認識昆蟲,保持對大自然的熱愛

龐虹:認識昆蟲,保持對大自然的熱愛



主講人:龐虹——昆蟲學家,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館長


在科普工作中我感覺到,小朋友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其實是非常強烈的,作為家長和老師,最重要的是在生活的點點滴滴中保護、鼓勵孩子們的好奇心。科學並不神秘,我們每時每刻都能接觸到,只要我們去仔細觀察身邊的事物,獲得正確的認知。


說起昆蟲,可能大家的感覺是既熟悉又陌生。


昆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它們是地球陸地動物界最為繁盛的類群。昆蟲和人類的關係是複雜而密切的,有些昆蟲帶給人類的是災難,但也有些給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與人類息息相關的悠久物種


昆蟲家族在地球上有著悠久的歷史,根據目前的記錄,昆蟲最早出現在四億年前的泥盆紀中期。在這幾億年間,有些物種消失了,比如恐龍,但是昆蟲卻憑藉良好的適應能力演化出了許多類群,成為「繁盛的家族」,近年來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昆蟲可能多達一千萬種。那麼,生物界中昆蟲的種類為什麼會如此繁多呢?


這跟昆蟲的特性相關。首先,昆蟲的體型很小,只需要消耗很少的能量和很小的生存空間就可以完成生長發育,同時小體型也讓它們有更好的靈活性,既能更好地隱蔽自己也有利於順風遷飛;其次是昆蟲驚人的繁殖力,即便死亡率達到90%以上,依然能夠保持一定的種群數量,甚至有些昆蟲僅僅依靠雌性就可以獨自生殖;第三是昆蟲的翅,飛翔使昆蟲有廣闊的地域覓食、求偶、躲避敵害;第四是多樣化的口器,讓昆蟲這個種族幾乎可以無所不吃;而外骨骼的特性讓外在的骨骼更好地保護了昆蟲的身體,變態發育的過程在不同階段為昆蟲提供了保護,比如蛹就是很好的保護殼。


大家平時可能沒有意識到,昆蟲與人類的生活和文化其實有著密切關聯。關於這一點,我想跟大家分享幾個例子。

龐虹:認識昆蟲,保持對大自然的熱愛


1896年的蜉蝣圖、2008年的蜉蝣照片。來源:Wiki


大家知道「朝生暮死」這個成語最初說的是一種叫作「蜉蝣」的昆蟲,因為它們的壽命非常短,早上剛羽化出來,傍晚就「死」了。這個時間通常為幾天時間,最短的只有一到兩個小時。所以這個詞就用來形容「生命短暫」。其實,這個短暫的過程只是在說蜉蝣的成蟲期,在這期間蜉蝣只要完成一項使命——繁殖下一代春夏季的午後雌雄成蟲會在水上翩翩起舞,在飛行中完成交配,雌蟲把卵產在水中,就相繼死去了而事實上每個蜉蝣個體的發育要經歷幾個月甚至幾年時間才能完成,直到成熟。


蜉蝣是昆蟲綱非常古老的類群,最早的蜉蝣化石出現在3億年前的石炭紀。蜉蝣是現生昆蟲中最原始的有翅昆蟲代表,在中生代已經發現的昆蟲化石中,蜉蝣的比例最大,對比現生的蜉蝣標本,蜉蝣幾乎沒有多少改變,保留著大量的原始特徵:優美的身姿、長長的尾須,頗為複雜的翅脈構成的前後翅。所以蜉蝣是研究有翅昆蟲起源、演化的重要代表。

龐虹:認識昆蟲,保持對大自然的熱愛


左:侏羅紀跳蚤化石(大的雌性、小的雄性),右:2009年的跳蚤的掃描電鏡照片。來源:新華網、PHIL


第二個例子說的是虱子和跳蚤這類「外寄生」昆蟲,顧名思義,它們寄生在生物的體表,以取食生物的血液、皮屑和毛髮為生。虱子和跳蚤就是靠吸食人類的血液生存繁衍的,曾經引發了多次傳染病的死亡事件。隨著衛生條件的提高這兩類昆蟲現在比較少見了。


那在哺乳動物出現之前,它們又以什麼為生呢?近年,首都師範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了多塊類似跳蚤的化石,從中可以看出這些似蚤科昆蟲和現生的跳蚤在很多地方都非常類似,但體型巨大,超過現生跳蚤的10 倍以上。它們可能寄生在有羽恐龍和有羽翼龍的身上。在隨後的演化中,隨著恐龍的滅絕,大型哺乳動物和鳥類開始出現,這些寄生蟲也逐漸轉移到了新的寄主身上了,並且隨著寄主的變化,身體變得更小、觸角更短、後足形成跳躍足,演化成了現生的跳蚤。

第三個故事是關於生物防治的,化學農藥的出現曾為害蟲防治發揮了重要作用,至今仍在被普遍採用,但是化學農藥的濫用也導致了害蟲出現抗性,生態平衡遭破壞,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殺死了害蟲的天敵,破壞了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謝產物來防治害蟲,一般不污染環境。我們可以利用生物之間普遍存在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協調發展的關係來防治害蟲,而保護自然天敵,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最有效、環保的手段。


在新入侵的害蟲到了新的地區缺乏有效天敵控制的時候,我們也會從害蟲的原產地引進天敵。


比如原產於澳大利亞的澳洲瓢蟲,在1888年引入美國加利福利亞,用以解決嚴重為害的柑桔吹綿蚧,如今柑桔吹綿蚧的為害得到解決;1955年從前蘇聯引入的原產於澳大利亞東部的孟氏隱唇瓢蟲對防治橘粉蚧、嗜橘粉蚧、可可粉蚧、大紅花粉蚧等也非常有效,在林間防治入侵松樹害蟲濕地松粉蚧效果顯著;中國林業科學院的科學家利用白蛾周氏嚙小蜂防治美國白蛾,為確保2008年「綠色奧運」做出了貢獻;還有寄生在害蟲體內的赤眼蜂被廣泛應用於有機種植基地。


讓孩子保持對大自然的熱愛


很多家長朋友都會問,怎樣才能培養孩子對大自然的興趣,參加戶外活動的時候,又該怎樣觀察昆蟲呢?我還是以我自己為例。


我開始學習昆蟲學可能是出於家庭的原因。我父母都是從事昆蟲學研究的,我在「文革」期間長大,那時候我們幾乎沒有課外活動,寒暑假中的大部分時間,我就在媽媽所在研究所的圖書館裡度過。在我的兒時記憶里,跟著爸爸去野外採集,在媽媽的實驗室里打下手,跟昆蟲「打交道」的那些日子都是我童年的美好時光。媽媽的顯微鏡就是我的玩具,製作標本、畫圖是我假期的主要消遣,能夠成為爸爸媽媽的好幫手,當時還很自豪的。直到為人母,我才知道這需要多大的耐心。 其實,小朋友對大自然的興趣和好奇是與生俱來的,只是由於現代都市的生活讓孩子們親近大自然的機會變少了。


從女兒到母親,再到為人師表,我最深刻的體會是,在成長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信任和支持,進而讓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和責任感,學會包容和付出,永遠保持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和熱愛,知道自己要什麼,且不斷為之努力,獨立樂觀地面對人生的每一個困難和選擇,快樂而堅定的前行。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公眾號、報刊等轉載請聯繫授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如何提出研究問題和研究假設?
李政道:我和CUSPEA
朱冰VS饒毅:一篇紐約客文章引起的辯論
馮長根:論文評價,唯有「影響因子」?
科學家與博物館的奇妙事

TAG:知識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星雲大師:認識自己的心
愛心泛濫的神仙姐姐居然還有這愛好,是你認識的劉亦菲嗎?
戀愛的來說說,你是怎麼認識對象的?
具有王者氣質的大白熊犬,你們認識嗎?
朱茵:愛狗的人不會差,認識黃貫中是因為狗
關關等於喬欣?存在感低、眼大無神,你認識的可能是個假喬欣
長輩們的自由戀愛,都是怎麼認識的?你知道嗎?
關於豬的十大冷知識,推翻你對豬的膚淺認識!
張柏芝說自己是個保守的人,難道我們認識的是假的張柏芝?
南懷瑾老師:真的認識了自我,對於生死也不自卑
親愛的,很高興認識你
世界上十大最忠貞愛情鳥:看看你能猜對和認識幾隻
如何認識純愛與性的關係
認識自己的心,叫做大悟
很真實超可愛的神仙姐姐,刷新你對劉亦菲的認識!
大自然中的「魔鬼花」,你認識幾種?
對心臟好、減肥、抗抑鬱,這樣健康的葡萄酒你認識嗎?
張遼和關羽有什麼關係,他們是怎麼認識的?
張大大有多勢利眼,忽略海濤和謝娜擁抱!網友怒罵:以為認識楊冪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