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衛報的2016年最佳科幻和奇幻小說 語言和題材均多樣化

衛報的2016年最佳科幻和奇幻小說 語言和題材均多樣化

衛報的2016年最佳科幻和奇幻小說 語言和題材均多樣化



2016年,科幻和奇幻小說風靡全球。這不是取得了成功——因為兩種類型的小說多年來都備受喜愛——而是一個新的起點。今年,西方國家的讀者終於清醒地意識到了全世界還有很多不同的科幻小說,以及它們各自的美妙之處。

比如科幻小說界極有聲望的獎項——雨果獎。過去幾年,這個獎項或多或少被「憂傷」或「瘋狂的小狗」這類題材所佔領——這是一個與更積極、更自由的科幻小說相對立的群體。2016年,這些憤怒的激進分子不再那麼具有毀滅性。今年雨果獎的得主不僅僅寫了很好的小說,更是為科幻小說的前進指明了方向。2016年的最佳小說是N·K·傑米辛(N.K. Jemisin)所著的《第五季》(The Fifth Season)(Orbit出版社),這部小說描繪了一個飽受地震困擾而又被遺棄的世界,因為有人預言這個世界最終會面臨生態崩潰。但是,那裡的人們還是努力將這個世界重新構建成一個種族多樣化的世界。最佳中篇小說是尼狄·奧考拉夫(Nnedi Okorafor)所著的非洲風情太空歌劇(太空歌劇是一種科幻流派)《賓蒂》(Binti,Tor出版社)。最佳短篇小說是郝景芳的《北京摺疊》,譯者是劉宇昆。


郝景芳是第一位榮獲雨果獎的中國女性。科幻小說在中國廣受歡迎已經有一些年頭了,2016年起,中國的科幻小說才開始逐步滲入到西方人的意識里。劉慈欣的《三體》系列的第三部《三體Ⅲ:死神永生》翻譯成了英文(《三體》系列的第一部獲得了去年的雨果獎最佳長篇小說獎),譯者同樣是劉宇昆。劉慈欣這部科幻小說的風格走的是宏偉路線,故事裡有璀璨的星球,情節十分飽滿,講述了人類與外星人「三體人」之間的爭奪和戰爭。很多中國的科幻小說在探索這一類型小說的可能性時,展現出了能量、生澀和興奮感。中國越往高科技的全球力量大國發展,我們越會看到更多作家和藝術家投身於科幻小說,因為文學最適合用來探索科技和社會變化。


當然,全球的科幻小說主要的障礙在於那些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存在文化上的偏見,同時這也為以英語寫作的作家提供了優勢。拉維·泰德哈爾(Lavie Tidhar)所著的《中央車站》(Central Station)就是一個例子,它是一首稱讚文化多樣性的榮耀和融合的讚美詩,小說的故事開始於未來的宇航中心特拉維夫(Tel Aviv):出生在以色列的泰德哈爾生活在倫敦,以英語為文字寫作。出生於馬來西亞的華裔女作家曹維倩(Zen Cho)也生活在倫敦,也用英語寫作:她優雅而有吸引力的幻想小說《魔法師的皇冠》(Sorcerer to the Crown)獲得了今年的英國奇幻獎。而且,小說的翻譯水平也在提高,現在一般採用的是通過眾包翻譯(將較大的項目拆分成較小的部分,同時發包給眾多譯員同時完成翻譯),將小說帶到讀者面前。另外,為了寫《伊拉克+ 100:入侵一個世紀後的故事》(Iraq + 100: Stories from a Century After the Invasion),Comma委託了10個伊拉克土生土長的作家,共同想像2103年他們的祖國可能會變成的樣子。

衛報的2016年最佳科幻和奇幻小說 語言和題材均多樣化


璀璨的星球……《三體Ⅲ:死神永生》,劉慈欣《三體系列》的最後一部。 圖片來源:Alamy


之所以說2016年是科幻小說嶄新的一年,另一個原因是今年出現了重要的新的聲音。南非作家Nick Wood很有潛力的處女作《Azanian Bridges》,使用了南非那段種族隔離的歷史作為背景。Ada Palmer的第一部小說《Too Like the Lightning》將18世紀的行為和25世紀的行星冒險混合在一起。Yoon Ha Lee的《Ninefox Gambit》更是將韓國這整個國家完全重新塑造,在小說里,韓國是一個被「calendars」統治的密集研發高科技的未來世界,「calendars」實際上是計算機程序,它們操控著現實世界。


Yoon Ha Lee用了複雜的方式來塑造世界,今年也有些最佳小說用了非常簡單直接而且有力的方式來構建小說里的世界。比如克里斯托弗·普瑞斯特(Christopher Priest)的小說《The Gradual》,故事開始於一個巨大的群島,將一個非常直接的有關時區差異的科幻小說,融入了對旅行、衰老和失去的精彩思考。而Nina Allan的曼妙作品《The Race》里塑造了四個主角,描繪了兩種版本下的英國,關於人與人之間溝通存在困難的令人痛心的故事。

衛報的2016年最佳科幻和奇幻小說 語言和題材均多樣化


在這個科幻和幻想小說不尋常地多樣化的年度里,一個統一的主題或許能使我們靠得最近:翻譯是討論真實交流的障礙和可能性的一種方式。講述與外星人相遇的電影《Arrival》最終成為本年度最佳電影之一,這並非巧合。這部電影是根據特德·姜(姜峯楠)的短篇小說改編的,他長期投身於科幻小說,儘管外界很少知道。特德·姜的這一小說里,主角是語言學專家和翻譯家,她在溝通方面的努力象徵著某種更大的東西——在科幻和幻想小說里,甚至在更廣闊的世界裡。


本文作者簡介:亞當·羅伯茨,1965年生,科幻小說作家、評論家、學者,劍橋大學博士,現任倫敦大學英國文學教授。作為一名科幻小說作家,羅伯茨曾得到阿瑟·C.克拉克獎提名。


(翻譯:汪雲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 的精彩文章:

2016「最糟糕性描寫獎」揭曉 最讓英國人吐槽的性描寫有多糟?
日資零售巨頭:賺中國人的錢,補貼日本市場?
「大歷史」到底有多大?以宇宙大爆炸開始,直到宇宙終結
小時候有這東西,世界上就多了一個科學家了
J.K.羅琳:正在創作中國題材的魔法小說

TAG:界面 |

您可能感興趣

2017 最佳編程語言 Top 10
100部經典動漫,100句靈魂語言
初演1500場、14個語言版本,這部神劇早超越了倫敦西區
2016年收入最高的5個編程語言
2017年最值得學習的編程語言TOP,10
2017需求最旺的編程語言
2017需求 最旺的編程語言
《C語言,好爽》第7版-2017年預告片3:C語言文件加密和解密
揭示物種生存的秘密 10:42破譯動物語言密碼 1-2
1940年代穆旦詩歌的隱喻與語言的張力丨李章斌
揭秘曼聯7500萬神鋒:曾單季進186球 會6種語言
人類為什麼會有7000多種語言
2017年最值得學習的編程語言TOP
20位動漫人物,20句靈魂語言
DAY-48:語言和認知發展
用中學生能看懂的語言介紹2016年物理學諾貝爾獎
世界上最高的人在中國,身高3米2,比姚明高90,會10國語言
梅洛-龐蒂:科學與語言-EP67
0-1歲嬰兒認知與語言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