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朱良春:半夏好葯應用多

朱良春:半夏好葯應用多



中醫書友會第1192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以生半夏研極細末,多種外傷出血外摻之,恆立能止血,且無局部感染現象。」「以半夏、夏枯草各10g濃煎服之,即得安睡。若加珍珠母30g入肝安魂,則立意更為周匝,並可引用之治療多種肝病所致之頑固失眠。」(編輯/王超)



半夏應用初探


作者/朱良春、朱步先




半夏味辛性溫,體滑而燥,其除濕化痰、和胃健脾、發表開郁、降逆止嘔之功人所盡知。但其作用遠不止此。朱老經過多年臨床實踐,對半夏的功用別有領悟,約述如次。



(1)消瘀止血




《素問?厥論》曰:「陽明厥逆,喘咳身熱,善驚,衄、嘔血。」誠以陽明為多氣多血之經,沖為血海,隸屬於此。若胃氣逆行,沖氣上干,氣逆則血逆,而吐衄之疾作矣,是以吐衄多從傷胃論治,以降胃消瘀為第一要義。推降胃氣之品,以半夏最捷,故歷代醫家治吐衄恆喜用此品,近代張錫純氏尤為推崇,曾制「寒降湯」,以半夏、代赭石配合瓜蔞仁、白芍藥、竹茹、牛蒡子、甘草,治吐衄「因熱而胃氣不降」者;「溫降湯」,以半夏、代赭石配合白朮、山藥、乾薑、白芍藥、厚朴、生薑,治吐衄「因涼而胃氣不降」者。隨症制宜,泛應曲當,張氏可謂善用半夏者矣。




然而朱老認為:「半夏用治吐衄諸症,不僅僅在於能降胃氣,其本身即有良好的消瘀止血作用。」這就道破了血症用半夏的真諦。朱老指出,《直指方》治「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帶下,喘急痰嘔,中滿宿瘀,用半夏捶扁,以薑汁和麵包煨黃,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湯下」,即取其消瘀作用。清代吳儀洛認為,半夏「能散血」,「破傷仆打皆主之」,可謂極有見地。而以生半夏研極細末,多種外傷出血外摻之,恆立能止血,且無局部感染現象。本於先賢,證諸實際,則朱老關於半夏有「消瘀止血」作用之說,信不誣也。唯其性燥,陰虛咳血,當在禁用之列。



【病案舉例】




王某,女,34歲,夙患胃潰瘍,胃痛經常發作,作則嘔吐酸涎,甚則夾有血液。此番發作一如前狀,舌苔薄黃,脈弦細。此肝邪犯胃,胃氣上逆,絡脈受損之咎。半夏既能降逆,又能止血,並可制酸,亟宜選用。遂予:



法半夏、杏仁泥、生杭白芍、赤石脂各12g,代赭石18g(先煎),馬勃、木蝴蝶各5g,作煎劑。




一服痛定、嘔平、血止。續服5劑以鞏固之,追訪半年,舊恙未作。




(2)和解寒熱




《神農本草經》稱半夏主「傷寒寒熱」,由此可窺「柴胡湯中用之,雖雲止嘔,亦助柴胡、黃芩主往來寒熱」(《本草綱目》引王好古言)之說,確屬高見。朱老認為,半夏所主之寒熱,當出現「心下堅」(《神農本草經》之見症),始為恰當,非漫指一切寒熱而言。從《神農本草經》之義引申,凡寒熱不解,如出現心下堅滿,或氣逆不降,或胸脘痞悶,均為選用半夏之指征。蓋此類證候,無非濁氣不降,陰陽不交所致。半夏味辛,能開結降逆,交通陰陽,和解寒熱,故可治之。由於半夏有和解寒熱作用,前人恆用治瘧疾,痰濁甚者尤驗,如《通俗傷寒論》除瘧勝金丹即用之。




曩年朱老以生半夏為主葯的絕瘧丸(驗方)治各種瘧疾,不論久暫,均奏顯效(處方:生半夏、炮乾薑各150g,綠礬、五穀蟲各60g,共研細末,水泛為丸,每服2g,兒童酌減,需於瘧發前四五小時以開水送下)。每日瘧及間日瘧恆一服即愈,其重者需再服始止。朱老經驗,凡寒熱往來,休作無時,痰濁內阻之熱性病,用之常收意外之效。




【病案舉例】




去歲夏間,一張姓男子,53歲。寒熱發作無規律性,其熱或作於清晨,或作於日暮,或作於夜間,熱高時可達39.5℃,低時僅有37.5℃,熱前略有寒慄。血常規檢查無明顯異常,亦未查見瘧原蟲。曾經西藥治療乏效,纏綿十餘日之久,轉求師診。其時身熱39℃,有汗不暢,心下痞悶,不思飲食,口不苦,溲微黃,舌苔薄黃而膩,脈弦滑。證屬濕濁阻滯,樞機不利。邪不在表,非汗可達;熱未入里,亦非清解下奪可為。唯有宣其濕濁,和其胃氣,松其邪機,令衛氣運行無礙,則邪自解矣。處方:




法半夏、青蒿、清水豆卷各12g,大貝母、晚蠶沙(包)、大腹皮、黃鬱金、佩蘭各10g。




連進3劑,熱即下挫至正常。續予清理余蘊,調和胃氣之方善後。




(3)交通陰陽




朱老運用半夏治不寐,是受到《靈樞?邪客篇》用半夏湯治「目不瞑」的啟示。凡胃中有邪,陽蹺脈盛,衛氣行於陽而不交於陰者,此湯誠有佳效,是其有交通陰陽之功的明驗。後世醫家演繹經旨,治不寐用半夏湯化裁,因而奏效者不知凡幾,如《醫學秘旨》載一不寐病人,心腎兼補之葯遍嘗無效,後診其為「陰陽違和,二氣不交」,以半夏、夏枯草各10g濃煎服之,即得安睡。「蓋半夏得陰而生,夏枯草得陽而長,是陰陽配合之妙也。」夏枯草既能補養厥陰血脈,又能清泄鬱火,則《醫學秘旨》此方之適應證,當是鬱火內擾、陽不交陰之候也。朱老盛讚此方配伍之佳,並謂:「若加珍珠母30g入肝安魂,則立意更為周匝,並可引用之治療多種肝病所致之頑固失眠。




【病案舉例】




一潘姓男病人,42歲,工人。慢性肝炎已延三載,肝功能不正常,經常通宵難以交睫,眠亦多夢紛紜,周身乏力,焦躁不安,右脅隱痛,口苦而干,小溲色黃。舌尖紅、苔薄黃,脈弦微數,迭進養血安神之品乏效。此厥陰鬱熱深藏,肝陰受戕,魂不守舍使然也。亟宜清肝寧神,交通陰陽。遂予:




法半夏、夏枯草、柏子仁、丹參各12g,珍珠母30g(先煎),琥珀末2.5g(吞),川百合20g。




連進5劑,夜能入寐,口苦、脅痛諸恙均減。仍予原方出入,共服20餘劑,夜能酣寐,諸恙均釋,複查肝功能已正常




(4)消腫散結




痰之為病,變幻甚多,倘留著於皮里膜外,則結為痰核,其狀如瘤如粟,皮色不變,多無疼痛感,或微覺酸麻。半夏長於化痰破堅,消腫散結,故為治療痰核之要葯。朱老經驗,凡痰核症之頑纏者,恆非生半夏不為功。蓋生者性味渾全,藥效始宏。至於生用之毒性問題,先生認為,生者固然有毒,但一經煎煮,則生者已熟,毒性大減,何害之有!多年來,朱老治療痰核,以生半夏為主葯,因證制方,奏效迅捷。如軟堅消核選加海藻、昆布、生牡蠣、夏枯草等;化痰通絡選加白芥子、大貝母、僵蠶等;活血消腫選加當歸、丹參、紫背天葵等;補益氣陰選加太子參、川百合、十大功勞葉等。




【病案舉例】




張某,女,42歲,幹部。周身出現皮下結節,逐漸增多至80餘枚,已達年余,不痛不癢,推之能移,經某醫院確診為結節病。平昔經汛尚調,常覺脅痛脘痞,苔薄,脈細緩。恙由氣結痰凝所致,治予活血散瘀、軟堅消核。處方:




生半夏7g,白芥子10g,制海藻、制昆布、夏枯草、茺蔚子、紫背天葵、炙僵蠶各12g,生牡蠣(先煎)30g,川芎5g,紅棗5枚。




連進5劑,未見動靜。將上方生半夏改為10g,又進10劑,痰核逐步減少。服至30餘劑,痰核基本消失,轉予益氣養陰、軟堅消核之品善後。




〔朱步先整理〕








I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朱良春用藥經驗集》,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作者/朱良春、朱步先編輯/王超。校對/阿珓、霜石。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全能搜索】解惑,【精選文章】授業,【經典誦讀】傳道,【臨證參考】實戰。歡迎下載靈蘭中醫App,給你的中醫「裝備」升級。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夏 的精彩文章:

中藥的奧秘——半夏藥草,專治咳嗽
半夏乾薑止孕吐
張愛玲:花開半夏,願歲月靜好

TAG:半夏 |

您可能感興趣

治感冒,朱良春喜歡用哪些葯?
朱良春:失眠用藥新識
國醫大師朱良春:補中益氣湯的奧秘,得知道!
看國醫大師朱良春如何使用三七!
國醫朱良春:家中蔥白這樣用,勝過萬千葯!做成這碗粥,治感冒更是快到不行
何紹奇:朱良春對一枝黃花、茜草、牽牛子的用藥經驗
朱良春:玉米身上的兩大寶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疗“肾病”常用药对二:黄芪、地龙
朱良春:中醫本有佛心禪意
腹瀉長久不好,國醫大師朱良春有三招
朱良春:給有志於學習中醫的青年一封信
國醫大師朱良春:痛風不再「痛」,這是我的治療良方!
農村路邊的「白殘花」,也是中藥,老中醫朱良春用來治口腔潰瘍
國醫大師朱良春的「養生粥」:簡單易做,大補元氣
朱良春:婦科聖葯菟絲子
朱良春教授講座:經典是基礎,師承是關鍵
朱良春:治療頑固失眠的用藥經驗
國醫大師朱良春:當前的中醫都變味了
農村路邊的1種野花是中藥,老中醫朱良春用來治口腔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