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彈劾李鴻章,舉薦康有為,奠定大學之基,卻被太監活活罵死
滿清時期,有一個十分奇葩的不成文慣例:朝廷如果下旨申斥官員,外官由督撫代宣,而在京官員則由太監傳宣。因此京官如果被朝廷申斥,不僅要像犯錯的小學生一樣跪著聆聽太監宣旨,還要受太監的鳥氣,被太監破口辱罵一通。如此情境,真是情何以堪!
影視劇中的太監
不過,如果不想被太監辱罵,也是有法子的——事先賄賂太監。當然太監也要視賄金多寡來決定罵或不罵,大罵或小罵。
光緒三十三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病死,照例十九天內是不準官員遞封奏的。書獃子編修劉廷榮卻遞了一道摺子上去,朝廷因此怒傳申斥。劉廷榮是一個窮酸翰林,又不願意忍受太監辱罵,想方設法只湊了200兩銀子,託人向宣旨太監求情。臨受申斥之日,太監稍減其罵,最後罵了句「混帳滾下去」,少了「王八旦」三字,時人戲呼之為「劉半罵」。
好了,我們言歸正傳。
張百熙
話說清末郵傳部初立,尚書張百熙和侍郎唐紹儀不和,兩人互遞奏章攻擊對方。清廷左右為難,最後只好採取不偏不倚和稀泥的態度,各打五十大板,兩人均著傳旨申斥。
張百熙是湖南長沙人,同治十三年(1874)的進士,先後出任過山東鄉試副考官、山東學政、四川鄉試正考官、日講起居注官、國子監祭酒、江西鄉試正考官、廣東學政、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禮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書、吏部尚書、京師大學堂管學大臣、戶部尚書、郵傳部尚書等要職。
張百熙為官三十餘年,勇於任事,敢於直諫,積極主張變法自強。
李鴻章與慈禧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張百熙對「主和派」李鴻章的做法頗為不滿,上書彈劾李鴻章是"陽為戰備,陰實主和",義正嚴詞,令人嘆服。
康有為
甲午戰後,中國面臨被帝國主義瓜分的危險。張百熙認為康有為有非凡卓越的政治才幹,必須予以重用,以經濟特科薦康有為,積極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的「廢科舉、辦學堂」的思想。後來戊戌變法失敗,張百熙因此被罷官。
1901年12月,清廷派時任吏部尚書的張百熙兼任管學大臣,專門負責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前身)的恢復和籌建事宜。為了辦好大學,張百熙十分注意延攬人才,選定直屬知州"桐城派"著名領袖吳汝綸為大學堂總教習。
吳汝綸
吳汝綸字摯甫,安徽樅陽縣人,同治四年進士,授內閣中書,曾先後任曾國藩、李鴻章幕僚及深州、冀州知州,曾、李奏議,多出自他的手筆,是"曾門四大弟子"之一,有極其豐富的從政經驗。
不過,張百熙更看重的是吳汝綸的辦學經驗。早在光緒十四年(1888年),張裕釗轉任江漢書院教習,吳汝綸便向直隸總督李鴻章毛遂自薦,辭去冀州知州,接任蓮池書院山長之職。吳汝綸到院後,銳意改革,聘請英、日教師教授外文,主張改進教學方法,興辦新式學堂。
吳汝綸的主張與張百熙可謂不謀而合,但當張百熙前去延攬吳汝綸出任大學堂總教習時,吳汝綸卻不願出任。張百熙於是穿著朝服長跪不起,說:「吾為全國求人師,當為全國生徒拜請也。先生不出,如中國何!」吳汝綸這才應允。
張百熙墨寶
除了力請吳汝綸出山外,張百熙還聘請陽湖古文家張筱浦任副總教習;于式枚為大學堂總辦,李家駒、趙從蕃為副總辦;李希聖為編書局總纂;著名翻譯家嚴復任譯書局總辦,林紓任副總辦;知名人士楊仁山、屠敬山、王瑤舟擔任國學老師,孫治讓、蔡元培擔任史學教習……真可謂是名流薈萃。
1902年8月,張百熙吸取西方先進辦學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親自主持擬定了一套學堂章程上奏,經清廷批准頒布執行。這部章程被稱為《欽定學堂章程》,是我國第一個以政府名義規定的完整學制,為我國近代教育改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誰能想到,像張百熙這樣一位為官三十餘年,勇於任事,敢於直諫,屢次出任清廷要職的人,最後竟然被一個太監給罵死了?
我們前面提到,張百熙在擔任郵傳部尚書時與侍郎唐紹儀不和,兩人均被著傳旨申斥。在受申斥的前一日,唐紹儀給負責申斥的太監送了400兩銀子。那太監覺得唐紹儀出手夠大方,很上道,於是在宣旨畢,隻字不罵,只說「下去」二字。
而張百熙為官數十載,鐵骨錚錚,不屑於向太監低頭行賄。結果在申斥日,張百熙跪聽宣旨畢,太監隨即頓足大罵,什麼難聽罵什麼,直罵得張百熙渾身發抖、面色血色,這才說道:「混帳王八旦滾下去。」
張百熙受了太監一通辱罵,回到家裡,氣鬱成疾,就此與世長辭,享年60歲。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TAG:至簡歷史 |
※沈星移留學歸來,以「康有為」形象復活,周瑩主動示愛卻慘遭拒絕
※光緒之死:康有為向美國告袁世凱毒殺有道理,但最大嫌疑仍是慈禧
※戊戌首惡康有為:慈禧懸賞,剛毅通緝,李鴻章暗殺,就是抓不住
※命帶此信息,易離婚再娶,健康有憂的生肖人
※導致戊戌變法失敗的不是慈禧太后袁世凱,而是康有為
※康有為三次刺殺慈禧,結果都慘敗!是康有為太笨還是慈禧太精明?
※李鴻章被派去挖康有為的祖墳,康有為得知後,特意寫信感謝
※康有為之死,真的是這座凶宅所導致?
※百日維新失敗原因:康有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只因其不該有野心
※鄉黨怒斥康有為:成則居功,敗則惜命,有你這樣的聖人嗎?
※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不是慈禧太后袁世凯,而是康有为
※譚嗣同墓:當年他慷慨赴死,為改革犧牲,康有為是怎麼說的?
※康有為,梁啟超諫書光緒皇帝,要他學習辱華的明治天皇?
※食之不當,健康有恙
※變法失敗,譚嗣同鄙視康有為,決定留下赴死,結果被鈍刀砍了5次
※康有為有多能裝?偽造和光緒合影,對梁啟超稱他為聖人而不辭
※康有為在青島離奇死亡,有人說是慈禧害的?死亡真相令人震驚
※國學大師梁啟超的書法,跟康有為比怎麼樣?
※女人身上長這四顆痣,感情小人痣,對丈夫健康有影響,對婚姻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