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吳三桂並非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這才是他投降清軍的主要原因!

吳三桂並非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這才是他投降清軍的主要原因!

一提起衝冠一怒為紅顏,我們總是會想到那個悲催的吳三桂,對於吳三桂來說,這輩子最悲哀的事情就是自己的女人被別人搶走,自己卻無能為力,自己的父親被別人殺掉,自己卻只能暗自掉淚,當然對於李自成來說,縱容大將劉宗敏搶走吳三桂的愛人陳圓圓是最不明智的選擇,而事後李自成不僅沒有道歉,反而更加變本加厲押著吳三桂的老父親吳襄上戰場,這讓吳三桂徹底對李自成絕望了,於是在愛人和親人的刺激下,一怒之下就走向了漢奸這條不歸路,或許我們從史書上看到的事情經過都是這樣,但實際上這並非是吳三桂投降清軍的主要原因。

吳三桂並非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這才是他投降清軍的主要原因!

自古以來,漢族的文人士大夫對於流寇這個詞是深惡痛絕的,尤其是在一個王朝的末期,對於那些敢於造反的流民,文人士大夫總是用一種有色的眼鏡去看他們,儘管他們也知道勝者王侯敗者賊,但是這種理念一直充斥在他們的骨子裡。就像吳三桂,從一開始實際上就很看不上大順軍,儘管他們滅亡了明王朝,即將成為中國新的主人,但是對於吳三桂來說,忠君的思想還是佔據了上風。

吳三桂並非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這才是他投降清軍的主要原因!

當初吳三桂準備投降大順軍的原因很簡單,因為自己的愛人和親人都在李自成手裡,如果自己貿然發動戰爭,可能是兩敗俱傷,當然李自成在招降的書信中也說的很明白,如果吳三桂能夠投降自己,那麼不僅可以保持原來的爵位,而且還要派人帶著糧草軍餉去勞軍。

吳三桂並非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這才是他投降清軍的主要原因!

這就意味著很長時間沒人發餉的關寧鐵騎終於可以再一次堅定信心聚在吳三桂的大旗幟下,當然如果吳三桂不答應,那麼李自成肯定也會派大軍來圍剿自己,考慮到自己的實力和背後的清軍,吳三桂很明白,這場遊戲玩的好,可能主動權就會掌握在自己手裡,使自己獲得最大的利益,當然如果這場遊戲玩不好,自己可能就會被兩面夾擊,死無葬身之地,在權衡利弊之後他決定投降李自成,因為他不願意做漢奸。

吳三桂並非是衝冠一怒為紅顏,這才是他投降清軍的主要原因!

但是李自成的行為徹底激怒了他,再加上多爾袞在招降自己的書信中一再強調,自己入關只是為了幫助大將軍雪恥,為明朝復仇,當然在仇恨面前,吳三桂竟然信了多爾袞的鬼話,於是一場大戰即將在山海關舉行。

戰役的雙方分別是吳三桂、清軍和李自成,戰役軍力對比分別是二十五萬對三十萬,其中吳三桂的關寧鐵騎有五萬餘人,李自成原本以為自己這次是穩操勝券,完全可以長驅直入,一舉擊潰吳三桂,但是他遠遠沒想到這次吳三桂不再是自己作戰,因為他帶來了傾巢而出的清軍八旗,開始的戰爭毫無懸念,李自成的三十萬大軍將吳三桂的五萬大軍包圍起來吊著打。

但是正當雙方都在鏖戰的時刻,清軍的十幾萬大軍傾巢而出,農民軍徹底慌了神,於是結局就十分自然了,做了四十二天皇帝的李自成急匆匆的趕回北京,火燒武英殿,而多爾袞卻成了紫禁城新的主人,當然此時的吳三桂已經完全沒有了其他選擇,只能甘心做清軍的一條走狗,繼續為清軍追殺南明勢力,後來雖然想自立門戶,但是卻成了歷史上的一場鬧劇!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鴻儒知天下 的精彩文章:

一生閱男無數,慈禧太后最愛的還是這個男人,他死後慈禧傷心落淚
歷代亡國之君經典語錄:總有一句能夠戳中你的淚點!
末代皇妃文綉長的竟然像鳳姐?其實不僅長的像,身上這一點更像!
清軍俘虜太平天國女兵如此對待她們,難怪女兵們寧肯自焚也不投降
末代皇帝溥儀被妻子李淑賢拿菜刀威逼下跪,連聲哭訴:我錯了!

TAG:鴻儒知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毀掉李自成的不是清軍,不是吳三桂,那究竟是誰?
吳三桂為何投靠清軍,真實原因是什麼?
解密:吳三桂投降清軍的真正原因是為了她嗎?
吳三桂怒髮衝冠為紅顏,李自成兵敗身死,倒是便宜了清軍
如果吳三桂不投降清軍,他還有哪些出路?
太平軍里唯一可與清軍抗衡的大將 只因這一缺點慘敗 還被凌遲處死
一個衙役阻止清軍入關,打死三王十八將,一說,你還真不知道是誰
此人是李自成的第一猛將,霸佔了陳圓圓,最終被清軍用弓弦絞殺
為什麼說吳三桂是大漢奸,他叛變清軍方才能入主中原
清軍入關吳三桂投降清朝,他真的是為救陳圓圓?還是政權下的利益
這個人是李自成的第一猛將,霸佔了陳圓圓,最終被清軍用弓弦絞殺
如果吳三桂不降清,那麼清軍能夠統一天下嗎?
他是抗清第一英雄,因拒不剃髮消滅清軍7萬,乾隆親自向他認錯
此人是闖王的第一強將,強佔了陳圓圓,最後被清軍亂箭射死
他是明朝最後的希望,戎馬一生震懾清軍,最後卻敗在了漢奸的手中
南明四大猛將:三位不降清,一位曾令清軍覆沒,逼死一帥陣斬一帥
吳三桂投降清軍的內幕!真的是因為陳圓圓么?
吳三桂引入清軍誤我中華幾百年,是陳圓圓紅顏禍水還是另有目的?
清軍佔據中原的最大原因,主要是明末軍閥太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