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在剛剛過去的法國右派初選中,前總理弗朗索瓦?菲永以「黑馬」之姿強勢擠下此前呼聲最高的候選人薩科齊和阿蘭?於貝,利落地完成了逆襲。菲永的競選活動負責人帕特里克?斯特凡尼尼也因此從幕後走入公共視野。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這並不是斯特凡尼尼第一次獲勝:這位「造王者」曾於1995年將希拉克送上總統寶座,並在十年後助佩克雷斯(Valérie Pécresse)當選巴黎大區議會主席。有趣的是,法國電視劇《幕後梟雄》早在2012年就將鏡頭對準了這群陰影中的軍師。我們不如結合現實與劇情,看看他們如何「推銷」候選人、「操控」民意吧。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帕特里克?斯特凡尼尼

為政治不惜與老友「反目」


現年63歲的斯特凡尼尼畢業於法國政治精英搖籃——國立行政學校,並於2013年開始為菲永籌劃競選工作。不過,一開始斯特凡尼尼是猶豫的:他曾與阿蘭?於貝(菲永的主要對手)共事二十載。十二年前,兩人還一同為總統希拉克「頂鍋」(巴黎虛假職位案),可謂是福禍與共 。然而於貝彼時尚未下定決心參選,斯特凡尼尼只得選擇了躊躇滿志的菲永。


身為發掘斯特凡尼尼的伯樂,於貝評論道 :「他的工作強度令人驚訝」。同屬菲永政營的議員蒂埃里?索萊爾毫不吝惜地稱讚道,「斯特凡尼尼是個天生的管理者。他能同時管上百件大小事務」。曾受益於斯特凡尼尼的巴黎大區議會主席佩克雷斯也證實,「他工作起來,根本不知疲倦」。


「造王者」:沒有他,我不會有今天


電視劇《幕後梟雄》的主角西蒙與斯特凡尼尼一樣,同為競選顧問、組織者。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個幕後推盤手是如何使用自己的智謀、人脈來襄助候選人吧。雖然劇情不乏戲劇性,但真實往往比虛構更精彩。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總統皮埃爾談到自己的好友、競選活動負責人西蒙時說道,「沒有他,我不會有今天」。


劇中,西蒙曾助自己的好友、右派政客皮埃爾在總統大選中獲勝。不料,總統在一個人潮洶湧的罷工現場被炸死。雖然嫌疑人是個遭遇離婚、失業打擊的絕望平民,但是同為右派政營的總理出於政治利益,將此事件謊報為恐怖襲擊:恐慌情緒對主打國家安全牌、垂涎總統之位的總理來說,十分有利。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總理的得力助手慫恿其將錯就錯,將總統遇害事件定性為恐襲。


無法揭穿真相的西蒙拒絕了熱門候選人總理的邀約,轉而選擇右派陣營一位支持率較低的女候選人——社會部秘書長安?魏扎吉。現實中,薩科齊曾於2013年極力勸說斯特凡尼尼「易主」,轉投自己門下,後者並沒有改變心意。


今非昔比的政治競選

在劇中,西蒙一手提拔的得意門生呂鐸投入「敵營」,搖身一變成為大反派總理的競選顧問。對於雄心勃勃的呂鐸來說,如今的世界裡,唯一的神是財富。襄助政客不過是獲取財富的手段。


除了圍繞媒體展開的激烈博弈,呂鐸還在廣告、社交、遊說能源電信團體方面下功夫。籌備大選不過是政治、金融、工業和媒體利益相勾結的好機會。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西蒙的弟子呂鐸(右)將競選視作商機。


「弒父者」與「老騎士」的交鋒


與「師父」對峙時,呂鐸揚言如今「一切都靠包裝」,所謂的「核心價值觀」在爾虞我詐、利慾橫流的政壇,簡直是個過時、乏味的笑話。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師徒對峙。


與劇中的西蒙一樣,斯特凡尼尼雖然啟用了新媒介,卻也沒放棄「老派」的宣傳手段:團隊不但通過youtube和facebook等社交網路接觸網友,還在車站、郵箱投遞了150萬份菲永競選文件,這種看似過時的辦法實則十分有效,能讓人們「在家仔細閱讀、明白具體綱領」。


競選經費嚴格受限


與美國不同的是,為了確保候選人在經費方面處於平等水平,法國法律對選舉經費設定了上限。法國前總統薩科齊就因涉嫌為2012年大選「非法集資」、以及故意超出法定經費上限等罪名被起訴。


在劇中,第一輪、第二輪經費被分別限定在1400萬、1800萬歐元。不過,各派都不動聲色地至少準備了雙倍資金。西蒙的任務,就是有效地使用這些資金。具體說來,是在候選人綱領、形象、辯論策略、分析對手等方面下功夫。


劃分選民群體、各個擊破


每個團隊都會為各自候選人制定「主打」議題。例如,在劇中呂鐸建議總理利用好恐襲、換屆導致的不安情緒,將「安全」作為競選聲明的主線。在演講中,要多次使用強硬字眼,如「軍隊」、「安全」、「刺殺總統者」。不僅如此,呂鐸還令團隊不斷通過各渠道發布安全類新聞,製造人心惶惶的氛圍。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西蒙則建議安?魏扎吉避開鋒芒:與其和總理拼強硬形象,「先天不足」的女政治家不如揚長避短、突出自己對「社會生活」議題的關注。在現實中,斯特凡尼尼也改變了菲永的形象定位:他認為菲永缺乏稜角,並為其設計了「更強硬、更有力量和攻擊性」的銳利風格。


幕僚和筆杆子們還需根據法國不同城市特徵、選民社會地位、職業(醫生、企業主、農民)等因素,為四處演講的候選人撰寫不同主題的講稿。例如,在圖盧茲,重點闡述國家工業結構;在尼斯,關鍵是「討老年人歡心」;在布雷斯特宣講捕魚業;去斯特拉斯堡(駐有多家歐盟重要機構)談歐洲;在奧佛涅大區則關注農業發展。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在劇中,總理黑著臉表示,並沒有意願跑到奧佛涅大區去觀賞奶牛屁股。但為討選民歡心,政客們還是得「犧牲」自我。


爭取不同黨派聲援:討價還價的交易


在劇中,民調顯示,總理和左派領導人馬爾居爾遙遙領先,安?魏扎吉位居第三、四名(與現實中菲永的起點相似)。為了縮小差距,安必須首先與總理爭奪PDR黨派領導人的支持。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有得必有失,一系列的交易與「講價還價」在所難免:PDR黨派領導人毫不客氣地為自己的小團體預定了三個重要部長職位——外交部、財政部、內政部(總理職位已提前被安?魏扎吉的政治教父預定,這一點不可協商)。另外,PDR黨派領導人還開口要下3個「次要」部長職位。


現實中,斯特凡尼尼也利用自身影響力,為菲永拉攏了數個小黨派與不少國會議員。至於具體回報,那就得看看菲永登頂後的部委安排了。


其次,已落選候選人並非「一無是處」,他們的「選票」同樣重要。例如,出局的薩科齊立即號召自己的選民支持菲永。在劇中,最終由右派的安?魏扎吉和左派候選人爭奪總統席位。已落選的總理按理應該支持同處右翼陣營的安,但總理遲遲不願表態:他有兩層考慮。一,沒有自己的支持,安不可能打敗左派候選人。藉此為籌碼,迫使安將總理職位許諾給自己;二,如果安獲得自己的支持,那她即便輸掉大選,也可在緊接著的立法選舉中獲勝,成為右派黨魁。這是他最不願看到的。


總理最終決定倒戈左派,希望憑此舉當上反對派領袖。事實上,為了一己私利投靠敵方、不考慮本陣營利益的「叛徒」做法,並不是什麼新鮮事。81年,密特朗就和希拉克秘密會餐,開創了先例。權力面前,不分政營。


雖然總理最終未能實現企圖,他也不是一無所獲:通過公開聲援安,他為自己的小團體在議會爭取了9個席位。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見招拆招、投民眾所好


雖然競選顧問會對「敵我」候選人進行全方面盤查、知己知彼,但仍免不了在競選過程中處理不少突發公關事件。例如,在劇中安就與總理頗為「狗血」地互揭老底,從全方位將對方攻擊地「體無完膚」。現實中,周而復始的爆料、報復也不少見。


如此幾個回合的「互撕」後,西蒙幫助安跳出了勾心鬥角的窠臼:安在電視辯論時,先公開向總理致歉、要求和解。她表示,看看這糟糕大環境(不平等、失業、恐襲、教育、醫療),停止一切於事無補的鬧劇,彷彿是順便提醒了總理:「嘖嘖,這都是你們現任政府的政績啊」。末尾加上一句「我想,這也是總統想要對大家說的」,藉此重申自己是已故總統政治理念接班人的信息,吸引總統支持者的選票。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把政治看做派系鬥爭,厭煩藏污納垢政界的民眾,自然將不打「左右牌」、反對謀私利小團體的言論視作一陣新風。現實中,前經濟部長馬克龍團隊也為其打造出「反體制者」形象:他不斷暗示現行體制存在太多掣肘,曾力推一些左派看來「離經叛道」的政策。他還大膽表示「左」、「右」是次要的,並強調自己的目標是「改造我們的國家」。


非處女座不可勝任的工作?


魔鬼藏在細節里,此話不假:斯特凡尼尼多次被比作「一絲不苟的指揮家 」。一名競選團隊成員強調,此人對細節有「不同尋常」的關註:「他的目光無所不在。沒什麼是不重要的」。斯特凡尼尼甚至如最細心的編輯一般,親自校對菲永的競選綱領文件,連標點符號、字體等也不放過。事實上,無數看似不起眼的因素都對候選人的表現有不容忽視的影響。


《幕後梟雄》也忠實還原了競選負責人所必需的「處女座」特質。某種意義上來說,組織競選活動相當於構建「形象工程」:候選人的外在形象(著裝、神態、談吐)、親和力與表現力,都會影響民眾的主觀判斷。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巴黎高等政治學院出身、年僅39歲的馬修?加萊在擔任法國廣播電台台長期間,為讓「自己的形象時刻完美」,被曝花費上百萬公款聘請公關形象顧問。


西蒙與團隊細細商討安的形象描述,一步步打磨出最適合的字眼。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就這樣,經過字字斟酌定位出的形象宛如精心製作的產品,通過不同媒體(「分銷商」)傳達給民眾(消費者)。候選人暴露在公共視野的每一處細節都不可忽視,待人接物態度、辦公室擺設也會成為評估猜測的考量。


因此,西蒙就像「暴君」一樣,規定安的辦公室里要擺上女性雜誌、經典唱片、鮮花(既不選紅玫瑰也不要白百合);電腦要始終開著、桌子換成不透明的(不然人們會看到候選人的褲腳)。對於女候選人來說,穿半裙比褲子要好得多。同樣,呂鐸也給總理提出了不少小建議:比如走出辦公大樓時,千萬不要兩手空空。最好戴上眼鏡,邊走邊查閱手中文件(拿文件比公文包好)。


面面俱到,創造完美「粉絲見面會」


安在重要城市裡昂造勢時,西蒙就與其他組織者爭搶最理想的大會場地,並發動儘可能多的聲援者:團隊耗費三百萬歐元租用了14輛高速列車(TGV)、10架客機,以接送來自全國的支持者。


安保、會場布置、網站宣傳、演講稿、候選人入場方式、播放音樂時間點、舞台照明…作為總幕僚的西蒙面面俱到地構想好所有細節。


不僅如此,在大大小小的演講、辯論場合,幕僚需要幫助候選人練習生動而富有感染力的「演技」:首先,發言稿要生動、直接的語氣,聽上去積極、有號召力。其次,通過與撰稿人一起將講稿設計得更令人玩味,甚至創造個別 「無心之失」,記者們可以如痴如醉地抓亮點、揣摩弦外之音。


如影視劇般朗朗上口、一下子抓住人心的「名台詞」也是加分項。雖然寥寥數語不至於扭轉乾坤,但此類細緻的小功夫還是不可或缺的。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密特朗曾將大選對手、前任總統德斯坦比作「守舊者」,該詞成為法國政治史上的經典比喻。


必要時,「緩緩出場」、退場時「眼含熱淚」都是可參考的選項。看過政治題材美劇的小夥伴們都知道,向世人展現自己的家庭成員是政界另一個重要加分項。家人(特別是配偶)的支持對於政客有舉足輕重的正面影響。

解密法國政治選秀:「仙女教母」如何操控民意、助「灰姑娘」上位



電視辯論:候選人的重要「試鏡」


電視劇展現了不少電視辯論準備的細節,相信現實中幕僚也免不了要為此殫精竭慮:例如,如何為參加電視辯論的選手排座次?是坐是站?排成直線還是半圓形?按姓氏字母,還是所屬黨派排座(左派激進黨、左派、綠黨、右派、極右派等)?這些細節能對觀眾施加最直觀的影響,因此不同候選人幕僚會與電視台導演一一協商。就連進入決勝局時,兩位候選人辯論所用的桌子也被納入考慮範圍:1.55米是最理想的距離。


在幕僚的指導下,候選人不斷地模擬辯論,應對一切可能的問題,並練習將談話轉回到自己熟悉、強調的政治議題。


競選還是造星?「經紀人」至關重要


劇集末尾,身為「幕後梟雄」的西蒙感嘆如今的競選活動與以前大有不同:「我年輕的時候,是抱著堅定的政治理念去組織、指揮競選活動。現在的競選顧問不過是些兜售東西的商販」。


這麼說來,競選活動無論多麼跌宕起伏、動人心魄,實質上與商業營銷是否無甚差別?競選是不是了解「消費者」需求,並相應地包裝自己「產品」的營銷活動呢?歸根到底,它與娛樂業的「造星」活動有何不同?


無論如何,為了分得民意選票蛋糕上最大的那一塊,「灰姑娘們」自然少不了像斯特凡尼尼這樣點石成金的「仙女教母」,來應對選舉中的博弈、媒體造勢和危機公關。


(歐洲時報/ 楊雨晗)


編輯:海喵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洲時報內參 的精彩文章:

如何成為最聰明的國度?BBC教你十招致勝
菲永「摧毀法國模式」的自由主義真能救國嗎?
2017年法國車保、房保均上漲
查理周刊德國開賣,幽默無國界
私藏難民、幫忙偷渡,曝光後斥責政府「見死不救」:法國這個村火了

TAG:歐洲時報內參 |

您可能感興趣

民意論史中的《三國》議政
王莽如何利用民意 把女兒推向皇后的寶座
民意調查顯示在法國議會選舉中,馬克龍總統的政黨處於領先地位
蔡英文無法讓步?高孔廉憂兩岸民意對撞
男子大意丟車 民警幫其追回——鳳嶺派出所強化服務群眾責任感 民意警務提升民警服務理念
網友盼新航母命名「台灣」:展反「獨」民意、綠不是滋味
綠拿台「民意」說事?少將勸:挺「獨」要自己擔責
薩德成中韓戰略對話焦點?警惕韓國拿「民意」當工具
韓國民意:反對「薩德」,示威遊行
韓美強行推進「薩德」部署 韓總統候選人文在寅:無視民意!
用手槍和刀,就能操縱民意,英國「脫歐」血腥上陣!
洪秀柱:「民意」要「獨」藍能跟著走?絕不!
抵制韓國樂天,官方和民意為何如此契合?
關於海洋與陸地國土保護及我國軍民意志塑造的一點思考
《無限挑戰》推出「國民內閣」特輯 願傾聽民聲傳達民意
民意撕裂 特朗普廢除奧巴馬政令引國家「警察化」擔憂
潘基文與朴槿惠「政治對接「,回國後民意支持率回升,薩德問題是關鍵
不顧國會否決,文在寅強行任命韓國首位女外長,挾民意以治不服?
民意調查:英國「脫歐派」陣容強過「留歐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