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期間,中國有多少戰區?又是如何劃分的?

抗戰期間,中國有多少戰區?又是如何劃分的?

抗日戰爭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所規劃的戰區劃分。以國民革命軍為主體所劃分的此戰區,最初所轄範圍為長城以南,以山西,河北、山東、江蘇為主,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及日軍佔領區域,分別於1938年、1939年與1944年做過三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一般來說,此作戰區劃分是以陸軍作戰為主。



抗戰期間,中國有多少戰區?又是如何劃分的?


「戰區」的編製原為軍事委員會為抗日所作的軍事作戰部署,抗戰前夕為五個戰區,至1945年增至十二個戰區。這些戰區分別受到各地行營指導作戰。


抗日戰爭時期,國民政府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最高統帥部,以蔣介石為陸海空軍大元帥,統一指揮全國陸、海、空軍。行政院所屬的軍政部、海軍部,歸軍事委員會兼管。


1945年後,各戰區陸續取消或改制。


1937年8月20日,軍事委員會頒布戰區及戰鬥序列,成立五個戰區:

第一戰區為河北及魯北地區,司令長官由蔣介石兼,下轄第一、二、十四集團軍。


第二戰區為晉察綏地區,司令長官為閻錫山,下轄第六、七、十八集團軍(八路軍)。


第三戰區為京滬杭地區,司令長官為馮玉祥(後改由蔣介石兼),下轄第八、九、十、十五、十九集團軍。


第四戰區為閩粵地區,司令長官為何應欽,下轄第四、十二集團軍。


第五戰區為魯南及蘇北地區,司令長官由蔣介石兼(後改為李宗仁),下轄第三、五集團軍;另將西南各省部隊編為一、二、三、四四個預備軍,隨時聽候調遣。


抗戰期間,中國有多少戰區?又是如何劃分的?



1937年9月17日,軍事委員會劃津浦路北段為第六戰區,以馮玉祥為司令長官。


1937年10月26日,增設第七戰區,以劉湘為司令長官,下轄第八、十五、二十三集團軍,在長江下游沿岸布防。


1938年2月,軍事委員會重新劃分戰區。

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為程潛,在平漢路作戰。


第二戰區,司令長官為閻錫山,在山西作戰。


第三戰區,司令長官為顧祝同,在蘇浙作戰。


第四戰區,司令長官為何應欽,在粵桂作戰。

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為李宗仁,在津浦路作戰。


第六、第七戰區撤銷,增設第八戰區,司令長官由蔣介石兼,守備甘寧青地區。


1938年6月14日,增設第九戰區,以陳誠為司令長官,組織武漢保衛戰。


1938年11月軍令部在南嶽召集軍事會議。會議決定撤銷廣州、重慶、西安行營,增設直屬於軍事委員會的戰地黨政委員會,並根據戰局變化對戰區進行了調整:


第一戰區,轄河南及安徽一部,司令長官為衛立煌(1947年3月改編為西安綏靖公署)。


第二戰區,轄山西及陝西一部,司令長官為閻錫山(1948年改製為太原綏靖公署)。


第三戰區,轄蘇南、皖南及浙閩兩省,司令長官為顧祝同。


第四戰區,轄廣東、廣西兩省,司令長官為張發奎。


第五戰區,轄皖西、鄂北及豫南,司令長官為李宗仁。


第八戰區,轄甘寧青及綏遠一部,司令長官為朱紹良(後改製為西北軍政長官公署)。


第九戰區,轄鄂南及湘贛兩省,司令長官為陳誠(由薛岳代理)。


第十戰區,轄陝西省,司令長官為蔣鼎文。


另設魯蘇戰區、冀察戰區兩個游擊戰區,分別以于學忠、鹿鍾麟為總司令。



抗戰期間,中國有多少戰區?又是如何劃分的?



因南北戰區相距數千里,難於統一指揮,1938年12月,軍事委員會設立桂林行營、天水行營,分任西南、西北各戰區的作戰指揮。


桂林行營統轄第三、四、九戰區,天水行營統轄第一、二、五、八、十戰區及魯蘇、冀察戰區。


1939年2月,撤銷重慶行營,改在成都及西昌分別設立成都行轅和西昌行轅。


10月,恢復設置第六戰區,以陳誠為司令長官。


12月,增設昆明行營。


1940年4月,撤銷桂林行營、天水行營。


5月15日,撤銷第十戰區。


1945年1月,軍事委員會再次調整戰區及戰鬥序列,撤銷第四戰區、魯蘇戰區,恢復設置第十戰區(1945年10月改為衢州綏靖公署,1949年1月18日改為福州綏靖公署),增設漢中行營(即後來的華北剿總)、贛州行轅。


抗日戰爭勝利前後,重慶國民政府在軍事上採取了一系列緊急措施,主要是為了接收日本佔領區與對抗中國共產黨做好準備。


1945年6月26日,增設第十一戰區(後來的保定綏靖公署)、第十二戰區(後來的張垣綏靖公署),分別以孫連仲、傅作義為司令長官,準備接收華北。


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9日,蔣介石劃中國戰區為15個受降區,由中國國民黨所屬部隊分別接收侵華日軍128萬餘人投降。其中,第十一戰區接收平津和冀魯,第十二戰區接收熱河、綏遠和察哈爾。


軍事委員會於1945年9月設立北平行營(也就是後來的華北剿總)、東北行營(後來的東北剿總)。


10月,撤銷昆明行營。


12月,設立武漢行營(後來的華中剿總)。


1946年3月,設立西北行營(後來的西北軍政長官公署)。


4月,撤銷成都行轅,改設重慶行營。



抗戰期間,中國有多少戰區?又是如何劃分的?



就戰略與兵力言,1937年戰區劃分,是以第三戰區為重心,保衛京滬杭,期間也發生長達三個月的淞滬會戰。1938年戰區劃分,則以華中地區的第四、第五、第六戰區為主,整編主要是為了「持久抗戰,鞏固武漢核心」,戰略目的則在於「東保津浦,西守道清」。另一方面,位於武漢的國民政府,以修正《軍事委員會組織大綱》方式,將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定為戰時政府之實質統治機構,也將統率國軍的委員長取代了國民政府主席成為中國實際領導人。


1938年11月中旬,中國軍隊於臨時首都武漢組織武漢保衛戰失利,加上華南戰場重要據點廣州亦極為危險,至此,中華民國政府再度遷都至重慶。為了此戰略異動變數,加上兵士折損眾多,戰區同年年底至翌年年初予以大幅度更動。而跟隨戰區,中日戰爭第一期之第二及三階段亦告正式結束,而中國也正式邁入以重慶為根據地的第二期抗日戰爭。


1939年-1943年,隨戰爭型態趨於固定,戰區除了小更動之外,並無太大變化。1944年則因為中國陸軍總司令部成立,戰區再度予以更新。除了將中國戰區涵蓋緬甸與越南之外,更增加第一方面軍、第二方面軍及第三方面軍。1945年中日戰爭末期,為了反攻及9月之後的勝利受降準備,戰區擴充為十二戰區並維持方面軍設置。值得一提的是,以接受日軍投降及遣返日俘為主的最後一次戰區劃分,因受蘇聯紅軍進軍東北等因素影響,受降區或戰區並未涵蓋長城以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宗 的精彩文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日戰爭十大經典戰役
去娘家住半個月,回來時,垃圾桶里竟有不該看的東西
謊稱去旅遊,夜半突擊回家,果然捉姦在床,痛揍小三
我是打工妹,弟弟結婚我給40萬,婚禮上竟遭辱罵

TAG:史宗 |

您可能感興趣

抗日時共有多少戰區?哪個戰區實力最強?取得戰果最輝煌?
抗戰期間,為何兩次成立第五戰區,撤而復設
抗戰期間,唯一一位參觀過延安的戰區司令長官是誰?
亞洲一國叫囂四對一還能耗多久,憑中國這個戰區的戰機數就比不了
抗戰時期蔣介石如何在全國劃設戰區?八路軍分屬哪個戰區?
抗日戰爭時的五大戰區在什麼位置,司令長官是誰,作戰任務是什麼
二戰反法西斯盟軍有多少戰區,各戰區一把手都是誰?
抗戰時他是戰區司令,抗戰後他是超級富豪,卻說「死無葬身之地」
中國五大戰區的實力排名,最後一名果然是南部戰區,第一當之無愧
此戰日軍欲殲滅第五戰區主力,卻不料反而損兵折將,原因何在?
抗戰初期為什麼各個戰區都不願意接收川軍?
明朝竟然也有「五大戰區」,到了明末不知留著有何用
最年輕正戰區將軍亮相,是一位60後
此城之戰後與日軍形成對峙,第三戰區調整策略,避實就虛覓戰機!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戰區劃分紀念七七事變爆發八十周年
解放戰爭第一年,各大戰區戰績排名,林彪只能排第三
中國首次任命海軍將領為戰區司令!是量才而用還是無人可用?
抗戰時期各大戰區及司令長官,能說全的說明你記性不錯而且懂歷史
抗日戰爭第五戰區,司令長官牢騷滿腹,手下將領內心惶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