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中庸處世之道,也是養生之道

中庸處世之道,也是養生之道

中庸處世之道,也是養生之道 點擊播放 GIF/2046K


中庸處世之道,也是養生之道


中華文化是人類文明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儘管歷盡滄桑,飽受磨難,但卻歷久彌新,越來越顯示出其不朽的魅力。,「中庸」最早由孔子提出,作為儒家的立身處事準則。中,有中和、不偏不倚等含義;庸,有平常、常道等含義。「中庸之道」絕非騎牆、折中、模稜兩可、明哲保身,更不是教人不要立場、不要原則,做「老好人」。它強調為人處世、修身養性追求適量、守度、得當,主旨是要求人們進行自我修養、自我完善,達到至善、至仁、至誠的理想境界。


中庸之道的主要原則:一是慎獨自修,二是忠恕寬容,三是至誠盡性。「忠恕」他人亦是善待自己。「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何為忠?何為恕?宋代朱熹解釋這兩個字說,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意即盡自己的心是忠,忠於內心的道德判斷,良知所在;用自己的心推及他人,跟他人換位思考,你就變得寬容了,就是恕。恕,就是要善待自己和他人,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俗話說「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多一個仇人多一堵牆」,當心中充滿仇恨時,生活就成了地獄。如果我們真正做到了「中庸」之道的忠恕二字,生活會不會變得更加美好呢?

中庸處世之道,也是養生之道


中庸是大道,是大原則。中庸是在一個複雜的時空中,在諸多可供選擇的可能性中,以積極進取的態度,遵循客觀規律(天道與人道合一),作出最合適的選擇。在為人處世中,既要把握永恆的原則,又要順應變化的環境,因時、因事、因勢、因地、因人制宜,力求做到恰如其分。中庸是教育人們自覺地進行自我修養、自我監督、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把自己培養成為具有理想人格,達到至善、至仁、至誠、至道、至德、至聖、合外內之道的理想人物,是為人處世的基本方法,也是實現「和諧」的基本途徑。並不是不辨是非、不講原則、調和矛盾、一團和氣,或保守固執、不前不進、甘居中游。


中國的養生學受儒家學說的影響,也以中庸為重要的指導原則。如喜、怒、憂、思、悲、恐、驚本來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動,然而七情過度,也會物極必反,導致疾病甚至暴亡。人如果飲食過量或五味過偏,也能損傷腸胃,引起機體代謝失衡而致病。凡事皆有度,必須適可而止,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超過一定限度就會適得其反。

中庸處世之道,也是養生之道


中庸是孔子倡導的最高道德境界,《論語》中所記載的雖然不多,卻是中庸之道最基本的內容。如《論語·雍也》中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意思是說中庸作為一種德,它是至高無上的!老百姓很久沒感受到。這句話把中庸之道的重要意義說得非常明白。


從孔子的這番感嘆中,我們感受到這種「民鮮久矣」的德,是堯舜時代「修己以安百姓」、「博施於民而能濟眾」(統治者修養自己,使自己持有中正之心,用以對待百姓,讓百姓感覺到公平、公正)的「聖德」。

中庸處世之道,也是養生之道



「過猶不及」這是中庸之道的基本原則。所謂「允執其中」、「從容中道」。在《論語·先進》中又說:「子貢問:師與商也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曰:然則師愈歟?子曰:過猶不及。」是說子貢問孔子:「子張與子夏哪個更好?」孔子說:「子張做事過頭,子夏做事不到位。」子貢問:「那麼子張要好些嗎?」孔子說:「過頭與不及同樣不好。」

「中庸」體現了陰陽平衡的養生精髓。久視傷血,久坐傷肉,久卧傷氣,久立傷骨,久行傷筋,久思則傷神……所以久坐工作學習思考後,走一走,運動一下,對身體和精神大有裨益。腦力勞動耗陰,運動耗陽,動靜結合,有利於調節陰陽平衡。」凡事「過猶不及」,只有氣血陰陽平衡,達到一種「中庸」和諧狀態,才可「治已病,防未病」。

中庸處世之道,也是養生之道



生活規律是中庸之道的第一反映。現代醫學研究證實,「中庸」講究和諧平衡,保持人體內外環境平衡是健康的基石。有些上班族在工作忙時,連續幾天幾夜只睡幾個小時,而在雙休日時連續補覺,結果越睡越累。這都是「違反」中庸「之道。用腦也講求「中庸」之道:過度用腦可能會導致大腦機能「磨損」運轉不靈;而不用腦,同樣可能造成大腦「生鏽」。只有用腦適度,才可遠離痴獃等疾病。

養生最重要的是養心,就是心態平和、心情快樂、心地善良、心胸開闊、心靈純凈。處世不苟,榮辱不驚,寂寞時遺世獨立而無憂無懼,得意時如登春台而不傲於物。心不能和則意不能樂。無論內心的善良、開闊的心胸,還是心靈的純凈,都要以內心的平和與心情的快樂為基礎。

中庸處世之道,也是養生之道



中庸的原則還提示我們,要有節制地參加社會競爭。隨著社會競爭日趨加劇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明顯加快,每天都在緊張和忙碌中度過,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學習和工作上,留給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少,致使很多人造成腦力、體力嚴重透支。


凡事皆有度,必須適可而止,急功近利,欲速則不達,超過一定限度就會適得其反。在快節奏的社會中,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合理安排工作、學習和休息,勞逸結合,學會放鬆,忙中偷閑,懂得休養生息,並不斷消除負面思想情緒,才能在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同時保持身心的健康。


[ 作者:儒風大家 來源:儒風大家 ]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儒風大家 的精彩文章:

老樹畫畫:古書翻來翻去,讀來可笑可愛;裝作有錢有閑,其實忙裡忙外
《菜根譚》修身智慧:歲月本長,忙者自促;天地本寬,鄙者自隘
國畫里的冬天——名家筆下的冰天雪地
你若心明,風和景明萬物生
不懂政治的武將,註定是歷史的犧牲品

TAG:儒風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庸處世之道,也是身心健康養生之道
道家處世之道
以平凡之心,悟處世之道
水之三性,說透了為人處世之道!
水之三性,說透了為人處世之道!
鬼谷子的處世之道
《忍經》中的處世之道
古為今用 道家處世之道
道教柔弱不爭的處世之道
古為今用丨道家處世之道
黛玉的為人處世之道
解讀丨《忍經》中的處世之道
一些天經地義的處世之道
《菜根譚》:以平凡之心,悟處世之道
聰明女人的處世之道!
《道德經》十句話:洞徹處世之道,一生做個明白人
阿曼的處世之道
十三條為人處世之道
外圓內方,才是處世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