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在網路平台上進行的知識共享算是分享經濟嗎?和網約車等實物分享模式有哪些異同?

在網路平台上進行的知識共享算是分享經濟嗎?和網約車等實物分享模式有哪些異同?

在討論知識共享是否屬於共享經濟前,需要明確一下共享經濟 (sharing economy) 到底是什麼。


並非所有以租賃替代購買的商品市場都屬於共享經濟的範疇,如果不對其邊界加以限定,我們的討論便沒有意義。事實上,在當下的共享經濟熱潮出現之前,租賃優於購買的現象早就存在於耐用品(durable goods)市場上了。而共享經濟必然擁有區別於傳統經濟模式的特質,才會在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獲得巨大生機。


我試著從三個要素對共享經濟做一個粗略的定義(歡迎指教):

1、動機:所有者(ownership)對某種資源使用不足;


2、介質:存在某個平台(platform)使其能通過出售使用權來改進對閑置資源的利用;


3、機制:平台必須具有顯著的雙邊網路效應 (network effect):優質供給者數量的增加能夠有效地引致需求;需求增加又進一步吸引優質供給者進入。(即需求曲線至少在某一區間向上)


根據第一條,我們可以剔除酒店和餐館等傳統服務行業。對一家門庭若市的餐館來說,它的所有者是沒有動力參與共享經濟的。但對一個獨居的老奶奶來說,平時做飯只有一個人吃,吃不完就得倒掉。還要買菜洗碗刷鍋什麼的,不但麻煩,也不划算。於是,她決定每天都做一大鍋飯菜,打包賣給樓下高中的學生,補貼自己的生活。老奶奶做的飯菜可口又營養,吸引了很多同學慕名而來。這種情形才符合第一個要素。

根據第二條,老奶奶的例子就不能算共享經濟了。因為老奶奶的體力有限,就算她不歇息,一天最多也只能做三十份盒飯。這個交易活動的規模太小,構不成 「經濟」。而如果她去僱傭幫手,辦了工商執照,搞出了一個正式的門店來,這就回到了傳統的餐飲行業,離共享經濟更遠了。


假設有幾個大學生創業建了一個送餐平台,平台呼籲每個註冊的用戶都貢獻一點空閑的時間,在自己下樓買飯的同時,順便也幫周圍的人帶個飯。從而獲得一些的報酬,或者是積分,這樣將來也能享受別人的服務。在這個故事裡,第二個要素是有可能滿足的。


但是,在這個城市裡,如果大部分餐館都有自己的送餐服務,或者大家已經習慣了外出吃飯,那麼這個送餐平台的需求量就會很小,無法形成網路效應,那麼,這個平台就無法維持下去。也就是說,第三個要素無法成立。儘管送餐平台初具共享經濟的雛形,但成功的案例卻很少。


好,現在讓我們回到知識共享的問題上來。首先,我們要問,是否存在知識的供給者對知識利用不足的現象?


存在。尤其是廣大的博士生們,身為這個群體的一員,我的體會很深。能感受到,想要考研、留學卻不知道該如何規劃,想要自學某個學科卻苦於不知從何下手,受限於本校師資力量而不能接受優質教育的人群都非常之龐大。而博士群體恰好掌握這些知識,而且不少人也很願意提供。如果存在一個良好的渠道,讓博士群體和這些需求者對接起來,一方面可以幫助需求者,另一方面也可以改善博士群體的經濟狀況。

其次,是否存在某個平台改進了現狀?


知乎就是目前最好的平台。很多人在讀書時通過做家教來賺零花錢,但家教其實並不是一個有效率的賺錢方式,因為一次上門只能輔導一個學生。如果這個家教是博士生的話,那麼其所面臨的機會成本可能遠遠高過課酬。知乎 Live 就是一個可能的改進,因為知乎這個平台具有龐大的用戶量,只要能夠吸引到足夠的聽眾,哪怕單張門票價格很低,也可能實現豐厚的總收入。 這對供給者和需求者來說是一個雙贏。


最後,是否存在網路效應?


不但存在,而且知乎的網路效應很大。這種效應還是雙向的——普通用戶的追捧,造就了大V用戶;而大V用戶的存在,也給普通用戶帶來了知識和樂趣。知乎完全可以被看作知識的雙邊市場。


根據以上的分析,儘管知乎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但我們還不能下結論說它就是分享經濟的成功案例,因為第二個要素目前為止並沒有完全實現。

以經濟學活躍用戶為例,開過 Live 的人只佔其中很小的比例。像@Reinhardt Jin這樣的大神就一直沒開 Live——儘管他的粉絲們(包括我)早就翹首以盼了。其實,知乎也邀請過我,這應該算是個殊榮,但是我一方面缺乏足夠的時間,另一方面也沒想好合適的話題,故而不敢貿然應承。僅靠 Live 的話,並不能實現閑置知識的充分利用。當然,如果把收益定義為影響力,知乎早就是一個成功的先行者。但共享經濟要求用戶的參與是可持續的,而可持續必定有賴於商業價值的實現。所以,在知識變現這條道路上,知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知識作為公共品,定價(市場配置)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知識變現的例子並不新鮮。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聞名天下,不就是一個例子嗎?當然,這樣的周期過於漫長,而我們更關心的是,知乎這類知識共享平台的出現,是否有助於讓創造知識的活動在更早的階段就能實現收益呢?我想,對這個問題的探索和最終解決,不僅惠及知乎和其用戶,也可能改變國家的創新和教育體系,最終和我們每一個人息息相關。


拜大V@陳茁指教,雖然學術界對知識定價的研究還不夠成熟,也還是已經有諸如 Is there a market for ideas?(Joshua, etc,2010)這樣的文章加以探索了。這個問題涉及到的研究領域包括產業組織理論(Indutrtial Organization)和創新與技術經濟學(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economics)。我對這個方向很有興趣,正在考慮把它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希望能和同樣有興趣的朋友多多交流。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乎 的精彩文章:

2016 年心理學領域出現了哪些反轉了經典理論的研究結果?
華麗琴鳥為什麼能模仿幾乎一切它聽到的聲音?
有哪些技術可以讓同一株植物的花擁有多種顏色?
哲學家的一天是怎麼過的?

TAG:知乎 |

您可能感興趣

網友分享真實靈異經歷,哪一條你也遇過?
衣櫃現在都可以分享了,那分享經濟的趨勢和行業壁壘在哪裡?
正向商學院分享:共享健身房「搭車」互聯網能走多遠?
開扒!這些網紅們不想分享的技巧!
給大家分享一些在網上看到的養花經驗,知識點!
分享在世界各地住酒店,可能會有的各種有趣經歷!
香芋有哪些美味做法?一起分享分享
分享一些實用的養生小知識!
旅遊大師分享的一些非常實用的旅遊經驗
經驗分享▎很專業的幹活,跑步時,體干正確的使用方法是什麼?
6位網友分享真實靈異經歷,給酷熱的粉絲們解解暑
共享經濟那麼火,聽大咖分享創業者如何搶佔風口?
網友分享的四個真實鬼故事
分享異地戀的經驗
老馬經驗劉洋:知乎的知識分享含金量低,失敗經驗分享才是真金!
分享一個冷知識:有一種鸚鵡,雄性都是綠的…
共享經濟——除了對象,其餘都能分享的時代
世界村與您分享:為什麼挖耳是種壞習慣?
好久都沒和你們分享旅行外出攜帶愛用品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