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帶你了解古代青銅器的鑒定基本常識!

帶你了解古代青銅器的鑒定基本常識!

帶你了解古代青銅器的鑒定基本常識!



青銅器應該怎樣去鑒定其真贗呢?下面將教會你一些最簡單的鑒定方法,僅供參考:

1.中國古代青銅器出土後,會形成兩種坑口的器物。一種入土前器物經過打磨等處理,器物表面早已形成氧化層的包漿而入土,這一類出土後表面或多或少仍有包漿,叫水坑器物。另一種入土前器物表面未經處理,即沒有形成氧化層的,是把全新澆鑄的青銅器直接埋入土裡,這一類器物出土後表面仍無包漿,叫土坑器物。所謂水坑器物,並不是器物浸泡在水裡的,而是取意於以水為凈的意義,其實就是器物表面已經形成包漿的,出土後器物表面仍然比較乾淨的意思,這類青銅器大都會顯露出,具有明顯的使用痕迹,或者專門作為祭祀用的禮器。所謂土坑器物,倒是直指青銅器在坑口內的狀況,也是說未經打磨就入土的青銅器,器物表面因其粗糙容易生鏽、土咬、甚至被腐蝕,這類青銅器大都作為陪葬品用的。前者器物以俊秀、華貴、高雅為格調,往往還能多少帶有一些銘文的,這種青銅器的存世量相對要少。後者器物以渾厚、壯實、威嚴為風格,大都是沒有銘文的,這種青銅器的存世量相對較多,不過大的土坑器物又很少了。凡是大件或超大件的器物,大都在封建的氏族社會裡,用於祭祀中當作禮器的。不論是那種坑口出土的青銅器物,這些都是不可再生和不可多得的文物!(圖一、西周饕餮紋鼎,土坑)


2.中國古代青銅器紋飾是由主、副紋飾和高、淺浮雕組成,這給斷代帶來了依據。但這裡僅限於主、副紋飾的製作工藝上,因為其中也存在了斷代的特徵,如:早期夏、商、周時期,稱之為老三代的青銅器,夏代器物未曾見得故不予置評,商代主、副紋飾凸顯,以細緻、簡樸與厚實為風格,周代才形成風格多樣化,尤其是主紋飾明顯高於副紋飾與底平面,也有的副紋飾略微低於底平面,而這樣的副紋飾,其邊沿沒有必要另加勾線,但主紋飾仍然明顯地高於副紋飾與底平面的。所以這個時期副紋飾的邊沿,一般都會高於底平面,不必再用勾線來分割副紋飾與底平面的。晚期戰、漢時代的青銅器,會強調紋飾塊面分割的組合,但主、副紋飾與底平面是一樣平的。所以會出現勾線,以區別於副紋飾與底平面。凡是要用勾線來區分主、副紋飾與底平面的,倘若主、副紋飾與底平面,不明顯形成高、中、低三層的,包括使用簡單框線來分割圖案紋飾的,即為晚期的青銅器。之所以早期青銅器,雖然工藝一般,但其造型樸實別緻,分量相對要重,紋飾凹凸明顯,尤其顯示在主紋飾上,但整體構圖端莊威武。也因為晚期青銅器,工藝水平提高了,重量相對也會減輕,其主、副紋飾之間的高低不明顯,器物造型與紋飾構圖已趨於精巧細仔,但器物穆穆莊重的氣派,已經遠遠不及早期了。


3.青銅器在鑄造時,主、副飾紋中會有阻流特徵的出現。青銅器越早期越會在主、副紋飾中,出現非紋飾突出的許小的圓珠點,或類似情況也會出現在其它的地方。這都是在融化的澆鑄材料中含有鉛、錫成分,也因為重量成分在引導流向時,受阻後冷卻之下所造成的瑕疵。


4.因模具陶片(即范塊中的內范與外范)的拼接處,所造成鑄件中的澆鑄痕迹,就是在澆鑄物中存在了范塊拼接縫,要有凸出的痕迹即是范線。而現代工藝的失蠟澆鑄,就不存在原始澆鑄中的范線了。

5.青銅器形制的演變與改進,也能說明器物的先後與早晚。如:稍早時盉的形制是三足的,而略晚時盉的形制演變成四足了。這因為三足在先,先民到後來才發現:四足要比三足擺放更加穩定,所以才打破了原創中三足形制的局限性。(圖二、西周早期夔龍紋三足盉,水坑)


6.原有人認為:器足長的話,其中要有泥心頭,更要有鎖孔。但有相同器物與不同器物的佐證下,其它器足早已就有空心澆鑄的工藝,這似乎不足以說明問題,因為在古代各地區澆鑄的青銅器,在製作工藝上應該會有差異的。


7.古代青銅器出土的表相,第一層是綠銹,也可能是綠漆古、黑漆古,(真正的黑漆古的黑,其色質是帶有活性的,此黑很容易擦落),有的綠銹下面還有藍銹,俗稱叫孔雀藍;第二層是紅銹(俗稱「棗皮紅」,即氧化層);第三層是金、銀(上面往往還含有鉛的成分),有的這層是沒有的;第四層才是真正的青銅材質。也可能只有三層的。凡是真品器物的表象,是由層次感而形成的,屬於很老結的皮殼,還有表層有萎縮感、桔皮紋的特徵等,即使高仿品也難以達到這種程度,這就應該作為鑒定中的主要確認指標,但鑒定的結論不能單一而言。(圖三、西周早期百乳、蟬紋鼎,黑漆古,水坑)


8.古代青銅器的金相合成較為複雜,是由青銅、紅銅、錫、鎳、鉛、磷等合成,在其一定的成分配比下,其聲音富有金屬中特有的清脆聲。這與現在仿品的金相成分是不同的,而現代仿品含鉛、錫成分太多,已使古代合理比例下的金相成分失調,敲擊其聲音都是啞殼聲。究其重量而言,早期夏、商、周青銅器的分量相要對重,晚期戰、漢青銅器的分量相對會輕。至於發展到以後錯金、銀的青銅器,就不在所說的範疇之內。


9.附著物的鑒別:(1)附著的泥土,有的被咬死難除,又好像皮膚上生出的疙瘩,但也能硬性剝落的;(2)附著的綠銹、藍銹,在肉眼直觀下,特別是藍銹會有明顯的結晶斑在閃亮;(3)還有綠銹與藍銅銹的色相,隨著氣候變化與空氣中的乾濕度不同而變化;(4)老三代青銅器土坑器物上的藍銹特多,面積特大,而戰、漢時期土坑器物上的藍銹較少,面積也小。

10.剝落物的驗證:剝落層可用火燒,真的火焰呈藍綠色,無異味,假的火焰呈紅黑色,有異味。


11.中國古代青銅器上的文字,通稱為銘文。這種文字叫大篆、也叫金文、俗稱為鐘鼎文。又分為凹下的陰文與凸出的陽文,就是通俗講的陰工與陽工之分。作為銘文的形式:一種是在器物上臨時急就刻成的,都是單刀刻成凹進去的陰文(一稱陰工),字跡往往容易被磨損,成了較為浮淺的陰刻銘文;一種是事先澆鑄在器物上成為凹進去的陰文(也稱陰工),字跡相對較深也易於辨識,但仍有字跡因為腐蝕,也會模糊不清的;再一種是陽文銘文(又稱陽工),就是澆鑄凸出來的文字,這種文字形式相對要少;另有一種既有陰工銘文,又有陽工銘文,這種陰、陽工混合銘文的形式極為少見,筆者也偶爾見諸於商代青銅器大鼎的資料,僅出現於更為罕見的水坑器物中,料定其是大型的祭祀活動所用。不論是急就陰刻凹入的銘文與澆鑄成凹入的陰工銘文,還是澆鑄凸出的陽工銘文,包括陰、陽工兼而有之的銘文,都是離不開在特定歷史條件下,是由當時文化背景所形成的文字,而各文字體例在使用中,屬於字體多變具有不太統一的特徵。凡是後仿品的青銅器,不論是高仿與低仿品,其中只要有銘文的,後仿人必不具備當時歷史背景下的文字修養,即便仿品工藝能夠達到高度亂真的,但是也無法做到上面銘文的亂真,那怕電腦製版都會缺乏文字中應有的神韻。故此識其銘文的優勢者,很容易與上述各個要點形成互證,那更加容易確定器物的真假了。(圖四、西周早期百乳、蟬紋鼎,黑漆古,水坑,銘文)


【專業從事古董古玩的,如果您手上有上述藏品可以在下方加葳信與我們交流!】


與收藏專家交流葳信公眾平台:artpm58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集結號 的精彩文章:

幾分鐘就能學會家裡收藏的和路邊價值天價的錢幣
不是所有的古錢幣都是值錢的!
哪些錢幣具有收藏價值,價值高!
2016光緒元寶價格之最 2016七大罕見古錢幣
咱老百姓手裡的古錢幣是否真值錢

TAG:文史集結號 |

您可能感興趣

歷代古玩瓷器鑒定的基本常識,吐血整理!
古錢幣的基本鑒定常識
中國青銅器的四大特點,鑒定者應當了解的基本常識
這些古代文化常識,你都知道嗎?
古錢幣收藏,應了解的基本常識
佛教常識:帶你了解「佛法僧」三寶的含義
古玉的鑒別基本常識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你有嗎?
中國古代錢幣鑒定常識
九圖帶你了解京劇常識
金錢菇的這些小常識你了解嗎
古劍小常識:關於青銅劍那些誤解或你不知道的!
這些婦科常識,你真的了解嗎?
古錢幣基本常識,想入門的朋友得琢磨琢磨
中醫基本常識,太珍貴了!這些小常識可以救你命!
這些關於打豆漿的基本常識你都知道嗎?
書畫鑒賞的常識,你都知道嗎?
翡翠保養的基本常識!
書本上讓你堅信的古代歷史常識,搞不好都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