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光明日報:二十四節氣的文化意蘊

光明日報:二十四節氣的文化意蘊

11月30日,在衣索比亞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1屆常會經過審議,批准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光明日報:二十四節氣的文化意蘊


光明日報:二十四節氣的文化意蘊



二十四節氣表


我國對二十四節氣的保護有一個過程。2006年,農曆二十四節氣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11年和2014年,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石阡說春、三門祭冬、壯族霜降節、苗族趕秋、安仁趕分社等又被列入該遺產項目的擴展名錄。二十四節氣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保護傳統知識與實踐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視,也意味著對這一優秀文化遺產的認可和對中國承擔保護職責的信任。這就要求我國動員各種社會力量,採取更加有組織、有計劃的保護措施,積極推動二十四節氣的保護工作。

二十四節氣本來是大眾的生產生活日用文化,「古人立國,以測天為急……察懸象之運行,示人民以法守」。二十四節氣是古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和社會實踐。由於它相當準確地反映了時令、氣候、物候在一年中的變化及其相互關係,自秦漢時代定型之後,2000年來就一直在國計民生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十四節氣既是國家行政的時間準繩,也是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日常生活的風向標,而其中蘊含的尊重自然、效法自然、愛護自然、利用自然、扶助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更是中國文化的精髓,在全球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可持續發展遭遇危機的當下,凸顯出普遍意義和共享價值。


從這個意義上說,只有讓二十四節氣紮根人心,回歸生產生活日用,才是真正的保護與傳承。一直以來,二十四節氣為全國各地所採用,並為多民族所共享。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各地的人們不僅身體力行地傳承著內在於其中的中華文明的宇宙觀和核心價值理念,而且對於二十四節氣進行了因地制宜、因俗制宜的創造性利用,形成了豐富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既有國家祭典,又有生產儀式和習俗活動,還有諺語、歌謠、傳說、詩詞、工藝品、書畫等文藝作品。


二十四節氣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申遺成功,有助於激起國人繼承傳統文化的熱情,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也會進一步增強外國人士了解中華文化的興趣,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作者系北京聯合大學研究員)


文章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2016年12月05日 02版)

圖片來源: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俗中國 的精彩文章:

韓國將承辦下一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常會
重大福利 節氣知多少
「二十四節氣」是申遺成功了,但是你真的懂嗎?
讓互聯網在人文傳承中變得更加有溫度
「約縱連衡」與「慶敘親誼」 ——明清以來番禺地區迎神賽會的結構與功能

TAG:民俗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二十四節氣之《白露》
漫話二十四節氣:「清明」
【二十四節氣】白露
二十四節氣,民族文化的根
東瀛匠心:日本飲食文化與二十四節氣
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古詩詞,圖文並茂
【二十四節氣】立秋
二十四節氣之白露
二十四節氣之十七:蟬噤荷殘 今日寒露
二十四節氣——白露
二十四節氣▊白露
故事二十四節氣(三)
二十四節氣之《秋分》
二十四節氣之穀雨:風景尚好,莫負春光
白露——二十四節氣之十五
二十四節氣解析|星座與二十四節氣
今日小暑,品味二十四節氣中的中國文化
《二十四節氣》作者:陳中
二十四節氣養生要旨(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