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棣靖難之役多次死裡逃生,能贏只因對方有豬隊友!

朱棣靖難之役多次死裡逃生,能贏只因對方有豬隊友!

朱棣靖難之役多次死裡逃生,能贏只因對方有豬隊友!



朱棣靖難之役多次死裡逃生,能贏只因對方有豬隊友!


朱棣


明太祖朱元璋是歷史上了不起的皇帝,他由一個放牛娃、寺廟裡的小沙彌,經過十幾年的戎馬生涯,一舉掃蕩群雄、推翻元朝,開創了大明基業。他深知,創業難,守業亦難,因此十分重視對接班人的培養。他登上皇位的同時,就冊立了長子朱標為皇太子,並延請名儒宋濂等人為太子之師,希望能將朱標培養成為一代明主。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洪武25年(1392年)四月,年僅38歲的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史稱「懿文太子」,這令朱元璋異常傷心。朱元璋制定的嫡長子繼承製受到了考驗,朱元璋不得不重新選擇他的繼承人。而若根據嫡長繼承製度,應該將皇位傳給太子的長子,也就是虞懷王朱雄英,但是雄英於洪武15年(1382年)5月薨,這樣朱標次子朱允炆就成為首選。


洪武年間,經過太祖朱元璋的整治,當時國家統一,社會安定,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吏治較以前大為清明。然而他生性「雄猜好殺」,屢次興起大獄,動輒殺戮,政治氣氛非常凝重,文武大臣人人自危。建文帝對局勢有著深刻的認識,因此繼位伊始,就著手改革,改變了太祖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


朱棣靖難之役多次死裡逃生,能贏只因對方有豬隊友!



朱棣


建文帝登基之後,對於他最大的轉折點,莫過於靖難之役,但從整個戰局來看,建文帝起初還是有很大的優勢,並不是說朱棣真的如戰神出世,建文帝的兵馬殺不了朱棣,只因為朱棣有他在,有恃無恐,所以他敢衝鋒陷陣,如入無人之境。


他並沒有先削燕王,而是先從燕王的同母兄弟周王下手,這樣不僅引起了親王們的岌岌自危,還打草驚蛇,使得燕王加緊做出準備。在建文帝決定對朱棣下手的時候,為時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難的大旗。 婦人之仁在最初的戰鬥中朝廷的兵力占絕對優勢,但由於李景隆的指揮不當,明軍屢遭敗績。由於兵力所限,燕軍佔領的城市都是很快的放棄,因此雙方展開了拉鋸戰。

可以說建文帝的削藩主要是針對燕王的。但建文帝的決策錯誤害了他,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這是他的第一個錯誤。而真正讓朱棣多次脫險還是要脫建文帝自己的忙,是他自己最大程度的幫助了朱棣。


在靖難之役中,發生過多次大大小小的戰役。燕王朱棣面對人數遠超自己的南軍,大多數時候不得不以少戰多,這使他不得不經常帶頭衝鋒陷陣,身先士卒,以鼓動燕軍將士的拚死勇氣。但這樣做,燕王朱棣在戰場上的風險極大,戰死的概率極高,可他卻百戰不死,越打越勇,多次險象環生,都被奇蹟般地化解掉了。



朱棣靖難之役多次死裡逃生,能贏只因對方有豬隊友!



朱棣

當李景隆率南軍60萬人來圍剿,燕王朱棣在一次對抗中,以房寬為先鋒,和南軍先幹起來,不想戰鬥不利,房寬敗下來,燕軍幾乎崩潰。燕王朱棣見勢不妙,就自率數千精銳猛衝,南軍見燕王來沖,就發射無數利箭,燕軍騎兵紛紛中箭倒下,但是朝燕王朱棣射來的箭卻如同長了眼睛,只射中他的座騎,馬死了,換馬再上,又被射死,再換馬,連換三次。多虧老天爺突然颳起了大風,風向不利南軍,燕軍趁風勢猛發火器,最終把南軍給燒敗了。


為何燕王朱棣帶頭衝鋒陷陣,卻能屢屢化險為夷,沒死在戰場上呢?其實當年不管燕軍如何能戰善戰,而燕王朱棣之所以命大不死,究其原因,卻是有建文帝的旨意在先。當建文帝派軍隊出發去圍剿燕軍時,他親自對各將領下旨,說:「一門以內,自逞兵威,實屬不祥。今爾等將士,與燕王對壘,亦須善體此意,毋使朕有殺叔父名。」


在此期間明軍中湧現出了一批比較優秀的將領,他們的頑強抵抗給朱棣造成了極大的威脅。但是朱允炆的軟弱再一次顯示出來,他的一道聖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過了多次劫難,建文帝的婦人之仁最終將朝廷推向了深淵。 難怪他進入京城後,對疑似建文帝的遺骸要痛哭流涕,邊嚎邊說:「痴兒痴兒,何為至此?」不管他是真哭還是假哭,箇中滋味,怕只有他自己一個人知道了。



朱棣靖難之役多次死裡逃生,能贏只因對方有豬隊友!


建文帝


朱棣即位後,重建奉天殿(舊殿被朱允炆所焚),刻玉璽,封王妃徐氏為皇后。對靖難功臣進行了封賞。凡建文年間貶斥的官員,一律恢復職務(如靖難初期因離間被貶的江陰侯吳高被再次起用,守大同);建文年間的各項改革一律取消;建文年間制定的各項法律規定,凡與太祖相悖的,一律廢除。但一些有利於民生的規定也被廢除,如建文二年下令減輕洪武年間浙西一帶的極重的田賦,至此又變重。


永樂初,朱棣為了安撫諸位藩王,穩定國內局勢,同時表示自己和建文帝的不同,曾先後復周、齊、代、岷諸親王舊封;建文帝的弟弟吳王朱允熥、衡王朱允熞、徐王朱允尚未就藩,朱棣皆降為郡王,同年又將已就藩的朱允熥、朱允熞召到燕京,以不能匡正建文帝為由廢為庶人,軟禁於鳳陽,僅留朱允奉祀懿文太子,而朱允不久也於永樂四年死於火災。但當其皇位較鞏固時,又繼續實行削藩。周、齊、代、岷諸王再次遭到削奪;遷寧王於南昌;徙谷王於長沙,旋廢為庶人;削遼王護衛。朱棣繼續實行朱元璋的徙富民政策,以加強對豪強地主的控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綠蘿常春 的精彩文章:

抗戰時中國大刀pk日本刺刀勝算有多少?
水滸六大箭手,其中一位是武功技術最全面的,排名差

TAG:綠蘿常春 |

您可能感興趣

朱棣靖難之役多次死裡逃生,只因對方有豬隊友!不然早死了
靖難之役後,朱棣誅殺了很多人,卻唯獨不敢殺他
朱元璋錯殺之人,他若不死,靖難之役或許不會發生
「靖難之役」後他生死不明,而他的兒子卻生不如死
此人不被朱元璋殺掉,朱棣不敢有異心,此人若在,靖難之役必敗
靖難之役朱棣以弱勝強,不到四年就奪取皇位,朱允炆犯了兩大錯誤
靖難之役中,建文帝究竟有沒有下過不許殺死朱棣的命令?
朱元璋最會打仗的一個皇子,能左右靖難結果,但他的選擇讓人疑惑
朱棣靖難只是撿了漏,你可知朱元璋留給後代的軍事班底有多強嗎?
明成祖朱棣的猶豫不決,險些造成第二次靖難之役?
朱棣本身就是蕃王,靖難之役奪取帝位後,是如何解決蕃王問題的?
朱元璋處死這位名將,朱棣最開心,此人若在,靖難必敗
靖難之役,朱棣率十萬大軍戰無不勝,卻沒能攻破這座城市
如果不是此人早死,很可能不會出現靖難之役,北京也不會成為首都
當靖難之役後,朱允炆去了哪裡?
朱允炆在靖難之役的失敗,誰的責任
中國古代的一次成功的地方叛亂,不是靖難之役
此子深受朱元璋厚愛,卻因大舅哥錯失太子位,否則哪有朱棣靖難?
此人在靖難之役坑了建文帝,建文帝卻放過他,有人疑他是朱棣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