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了凡四訓-善的標準是利他

了凡四訓-善的標準是利他

>天天快報










了凡四訓-善的標準是利他

子林的小屋2016-12-06

了凡四訓-善的標準是利他



了凡四訓----

一位慈父向兒子講述感人的


身心經歷,


四百年來影響最大的


家訓寶典,


中國古代滋養良知與開啟智慧的

集成之作,


文人學士省除自心煩惱的


經驗之談,


無數仁人志士、高人逸士的


啟蒙老師,

無論入世、出世皆是不可錯過的


金玉良言,


總之,這部書改變了


很多人的性格及命運,

對現在、未來都是意義重大的


醫世良藥。


何謂救人危急,患難顛沛,人所時有,偶一遇之,當如痌瘝之在身,速為解救,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或以多方濟其顛連,崔子曰,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蓋仁人之言哉。


人一生當中往往會遭遇到不幸的事,尤其是在戰亂,遭受顛沛流離之苦,誰都不能保證明天生活怎樣的。


所以我在十歲開始,家裡就訓練我們有能力照顧自己的生活,以防萬一不幸散失,妻離子散時,還可以生活下去。要有自己一個人在山林中要有求生的本能。


現在是太平盛世,尤其是現代的兒童,受父母的溺愛。世界會不會永遠像這樣安定和平下去?


如果深入研究世界情勢,前途實在並不樂觀!這種『患難顛沛』,如果在中年或者晚年遇到,就非常不幸。


『當如痌瘝之在身』,如果我們見到遇難的人,就像病痛在自己身上一樣,所謂是「切膚之痛」,一定要伸出援手去幫助他,這就是「無畏布施」。


他有苦難、有恐怖的時候,『速為解救』。


或者是『或以一言伸其屈抑』,『抑』就是受壓迫;『屈』是冤枉。這是他的苦難,幫助他伸冤,幫助他平反。


『或以多方濟其顛連』,『顛連』就是連續的顛沛流離。如果災難很大,自己的力量不夠,我們發起以大眾的力量來救災,來救援。


崔子說:『惠不在大,赴人之急可也。』這是仁者,是真正慈悲長者之言。


恩惠不在大,要救急;救急不救貧。貧困的人要幫助他有謀生能力,應當要幫助他獨立,這是最大的恩惠。


何謂興建大利,小而一鄉之內,大而一邑之中,凡有利益,最宜興建。


『鄉』是鄉村;『邑』是城鎮。小則為一鄉謀幸福,大則為一縣、一市謀幸福,就是現代所講的社會福利事業。


政府應該要做,每一個老百姓有力量的都應該要做,造福鄉里。


『凡有利益,最宜興建』,只要利益一個地方的,都應該努力去做。諸位要有個觀念,大家有福,自己才有福;


若大家沒福,只一個人有福,災難也免不了。中國俗話說:「一家飽暖千家怨。」


如果我們把自己的福分給大家享,這個社會就安定,天下太平,這是真正的福報。


真正有福報是要與大眾共享,這是大智慧、大福德之相。


今日『興建大利』,無過於盡心儘力提倡推行《了凡四訓》與大乘佛法的教育。


或開渠導水,或築堤防患,或修橋樑以便行旅,或施茶飯以濟饑渴,隨緣勸導,協力興修,勿避嫌疑,勿辭勞怨。


中國過去以農立國,水利灌溉是最重要的工程建設。『或築堤防患』,低洼的地方,築堤防範水災。


『或修橋樑以便行旅,或施茶飯以濟饑渴。隨緣勸導,協力興修;勿避嫌疑,勿辭勞怨』。


不為自己,是為公眾、為地方造福,縱然有一些挫折,也不能障礙自己的善行--不為一切阻礙所挫折,善事才能真正圓滿。


初做事時不免有反對的意見,做成功之後大家才深受利益,才知道好處,才感激!


所以眼光要遠大,有智慧、有愛心、有毅力,善事才能成就。


善的標準是利他--利益眾生是善;自利就是不善,中峰禪師所說的善惡標準在此。


何謂舍財作福,釋門萬行,以布施為先。


這就是修福。『釋門萬行,以布施為先』,『釋門』就是佛教,佛陀教導人修行的方法很多,所以叫『萬行』--無量無邊的行門。


所謂「法門無量」,「法」是方法,「門」是門徑;修行的方法門徑無量無邊。


佛陀為了教學方便,將它歸納成六大類,就是「六度」,大乘常講「六度萬行」。這六大類再要歸納,實在講就是一個『布施』。


『布施』有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三大類。


「六度」都不出布施的範圍;像持戒、忍辱可以歸在「無畏布施」中;精進、禪定、般若是「法布施」。


所以三種布施把佛法的修行都包括了,行門再多都不出『布施』的範圍。佛在《金剛經》中,教人應生無所住心,而行布施,是最究竟圓滿的修行原則。


所以布施是修福,菩薩修的,菩薩真正在修福,六度都是修福。福裡面包括智慧--慧也是福。


所以「法布施」得的是聰明、智慧,也屬於福;「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這當然是福;「財布施」得的是財富。


中國人說「五福」:第一是福壽,有福有壽。第二是富貴,大富大貴。


第三是康寧,健康快樂。第四是好德,其中就包括智慧了。第五是考終,就是好死,好死決定好生。


念佛往生--我們在這一生當中,看到的、聽到的,完全是真的。世間法里一生得到圓滿自在--依照這本書去做,決定不錯;


出世間法里,依《無量壽經》就足夠了。真正依照這兩本書去修行,世出世間你就得大自在。所以這裡勸我們修福,以『布施』為主。


所謂布施者,只是舍之一字耳,達者內舍六根,外舍六塵。


『布施』,就是放下、就是舍,愈舍愈自在。『達者』,是真正明白通達的人,像那些菩薩們有真正智慧。『內舍六根,外舍六塵』。


『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塵』是外面境界--色、聲、香、味、觸、法。諸位同修想一想,這些怎麼能捨得掉?


所謂『舍』,不是在事上舍,事上的肉身怎麼捨得掉?肉身不要了也不能解決問題。


『內舍六根』--是從心意上舍,就是內舍分別、執著;外不為塵境誘惑。


經云:「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如如不動是內舍六根,不取於相是外舍六塵;內外俱舍,則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摘自《了凡四訓講記》

了凡四訓-善的標準是利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林的小屋 的精彩文章:

TAG:子林的小屋 |

您可能感興趣

第一善書《了凡四訓》,僅僅12句,改變你的命運!
中國第一善書《了凡四訓》,僅12句,改變你的命運
中華第一善書《了凡四訓》,善心改變命運
第一善書《了凡四訓》12句,改變你的命運!
了凡四訓說:做善事能改變命運,但有些善事卻得不到一絲益處
第一善書《了凡四訓》12句,智慧改變人生
【薦讀】中國第一善書《了凡四訓》,僅僅12句,改變你的命運!
詩書氣質 了凡四訓
「中華第一善書」《了凡四訓》13句,智慧改變人生
了凡四訓:恪守八大原則,行善方能改命
《了凡四訓》改過之法,積善之方,立命之學,謙德之效
中國第一善書《了凡四訓》: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了凡四訓》:人的的好運從這四處來,改過立命,求得福報
《了凡四訓》:改過之法,積善之方,立命之學,謙德之效
《了凡四訓》六句話,改變你的命運
程偉:《了凡四訓》中的慈善智慧
我們一起讀《了凡四訓》
了凡四訓菁華—改造命運,心想事成
中國第一善書《了凡四訓》,僅僅12句,句句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