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劉慈欣:我們越來越沉浸於電子技術所營造的安樂窩裡面,不思進取

劉慈欣:我們越來越沉浸於電子技術所營造的安樂窩裡面,不思進取

>天天快報










劉慈欣:我們越來越沉浸於電子技術所營造的安樂窩裡面,不思進取

界面2016-12-07

劉慈欣:我們越來越沉浸於電子技術所營造的安樂窩裡面,不思進取



地球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霍金最近提醒我們,人類盲目地發展人工智慧技術或將招致自身的滅絕,因為人工智慧一旦啟動,就將以遞增的速度自我演進,而依靠緩慢生物進化的人類將會被取代。即使不考慮人工智慧的風險,核武器戰爭、全球變暖和基因變異的細菌都有可能導致人類的滅絕。霍金認為,或許未來的人類只有離開地球,開闢外星殖民地才能避免滅頂之災。作為太陽系裡的類地行星,火星自然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2016年,中美兩國都公布了探測火星的計劃。在今年的墨西哥國際宇航大會上,SpaceX的創始人、「鋼鐵俠」埃隆·馬斯克更是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火星殖民計劃。

其實早在這些計劃之前,科幻小說家已經在他們的作品中想像了人類移民火星的情景,而金·斯坦利·羅賓遜的史詩巨著《火星三部曲》則是這一題材里繞不開的奠基之作。三部曲的第一部《紅火星》即將在國內出版,羅賓遜本人日前也受邀來到北京,和《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對談科幻與現實的邊界。《三體》在美國出版時羅賓遜欣然為其撰寫書評和推薦語,而劉慈欣也是《紅火星》中文版腰封上的推薦人。一位是屢次獲得星雲獎、雨果獎、軌跡獎等頂級科幻大獎的大師,一位是首位獲得雨果獎的亞洲科幻作家,兩人儘管神交已久,卻還是第一次見面,為此身在英國的劉慈欣不惜調整日程回國。


「電子技術將我們變得越來越宅」


在交流現場,一名網友提問,如果人類是宇宙唯一的高級文明,那麼人類應該感到快樂還是悲傷呢?劉慈欣認為這確實是一個很科幻的問題,因為從科幻的角度來講,要是宇宙中間到處都擁擠著外星人,熙熙攘攘,那並不科幻。如果能夠證明整個宇宙中只有地球上有生命,這才是最震撼、最科幻的結果。這樣一種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廣袤的宇宙只有一點點智慧的情境,不單單是寂寞,簡直是「寂寞的平方」。


另一方面,從西方研究宇宙生命的「大篩選」學說來講,沒有外星文明的存在是一個天大的幸運消息。簡單來講,這種學說認為宇宙中有很多道無形的篩子,一個低級的智慧文明只有通過篩選才能變成高級的、不斷發展的文明。比如說,細胞能不能完成從單細胞到多細胞的分裂,這就是一道篩子。再比如,人類能不能在冷戰時期通過核戰爭的威脅,這也是一道篩子。文明必須通過所有的篩子才能生存下去。如此說來,如果人類看不到外星文明,這說明人類文明已經通過了大部分的篩子,甚至最後一道也通過了。但如果人類在火星上發現了一點小小的細菌,這就會是一個很黑暗、很災難的消息,那說明人類還在篩子的下面。


沒有人能夠預測未來人類還會面臨怎樣的篩選,不過劉慈欣給出一個很有意思的看法:下一個篩子或許就是手機等電子技術。他說:「我們現在可能正在一道篩子下面……這個篩子是什麼,就是各位拿的手機。我們現在正在被電子技術變成一種越來越宅的,越來越內向的文明。我們越來越沉浸於電子技術所營造的安樂窩裡面,不思進取,也不想去月球了,也不想去火星了。去那兒幹嗎?將來VR一弄成的話,比在火星上精彩多了,也舒服,也不花錢,都挺好的。這可能就是一道篩子。」

劉慈欣:我們越來越沉浸於電子技術所營造的安樂窩裡面,不思進取



「科幻文學沒必要區分軟與硬、男與女等類別」


活動主持人張紹剛說他在閱讀《紅火星》時,本來滿心期待著人與人之間的「互撕」場景,然而這本小說卻只有科學的內容。是否科幻作家都更喜歡寫「硬」的東西?對此劉慈欣認為,傳統的現實主義文學更加註重描寫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人和社會之間的關係。科幻文學在描寫這兩種關係的同時,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到人和大自然、宇宙之間的關係上去。他認這是科幻文學對於文學的一個超越。劉慈欣說自己從事科幻寫作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一個科幻迷看得多了便自己嘗試寫作。他的寫作生涯並非源自對文學的喜愛,而是來自對科幻、科學和大自然的喜愛。


對於讀者對硬科幻的接受度問題,羅賓遜坦言自己是學英文的,並非科學專家,但這並不重要。讀者不一定非要懂得科學的公式公理,因為科幻作品討論的更多的是人類所使用的技術,以及這種技術帶來的後果。羅賓遜一直遵循清晰而透明的創作標準,確保每個讀者都可以理解。他說自己經常遇到一些10歲、12歲的小讀者表示對他作品的喜愛。

兩名作者都認為,科幻小說經過長期的發展,其風格和黃金時代已經有所不同,像他們的「硬科幻」作品在當下其實是比較邊緣的。郝景芳的《北京摺疊》這種科幻小說現在在美國倒是比較主流的一種風格。羅賓遜更是指出,科幻小說沒有必要區分硬科幻軟科幻,男作家女作家等類別。談到科幻時不需要在前面加定語,很多情況下也不需要分類。任何發生在未來的故事本身就是一個科幻故事,最重要的是對人類未來的探討。


移民火星需要人類思維方式的大轉變


雖然人類對移民火星抱有很多的幻想,但是中美的航天機構目前提出的還只是火星探測計劃。探測和移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那麼火星移民究竟有可能嗎?劉慈欣認為,科學探測和移民的確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在規模上完全不一樣,而且即使是探測火星也有兩種選項要考慮:是單程去還是雙程?他說,其實NASA曾經嚴肅地考慮過單程前往火星探測的可能性。這是花費最少的方法,當然它也牽扯到很多法律和倫理問題。


劉慈欣認為,不久之後人類就能前往火星探測,但是真正的火星移民在發生之前,人類的思維方式需要來一個大轉變。這是因為按照人類目前的政治經濟觀念,移民火星從實用角度來考慮是不合算的:即使地球發生某種生態災難,它的環境仍然比火星優越得多。人類行為是按照經濟利益為驅動的,最多也只能看到半個世紀以後的事情。對於移民火星這種關係到人類千秋萬代的事業,就需要人類文明的根基完全改變。這個改變相當於文藝復興、啟蒙運動或者宗教改革那樣天翻地覆的變化。

羅賓遜同意劉慈欣的看法,認為人類目前只能像考察南極那樣派遣少數幾個人去火星探測,在那裡建立庇護所和考察站等設施。因為火星和南極一樣都是非常極端的地方,人類必須考慮火星上的重力問題,大氣層和地表水的問題。新近的發現表明,火星上很可能存在細菌,而且還有毒性非常強的鹼土,這些都是目前無法克服的困難。羅賓遜提出了一種可能的考察方式,即宇航員到達火星後在上面待上一兩年的時間再返回,來回五年的時間。這五年其實對人的健康有很大影響,因為火星重力只有地球的38%,長期處在低重力或失重環境中對人的大腦和心臟會造成很大風險。對於劉慈欣提出的地球文明變革問題,羅賓遜認為人類必須在未來的幾個世紀里首先存活下來,才能談到移民火星的問題。目前地球已經承載了近80億的人口,然而人類還沒有找到一種可持續的生存方式。

劉慈欣:我們越來越沉浸於電子技術所營造的安樂窩裡面,不思進取



劉慈欣和羅賓遜手持彼此的作品合影科幻小說是對他者的好奇和理解


在談到為什麼將火星作為探索的主題時,羅賓遜說這出自人類的好奇心和自己對烏托邦理想的追求。1979年以後,人類對火星有了全新的認識,它離地球非常近,而且還有水,這讓火星變得十分特殊。它既真實存在,又空無一物,似乎等待著人類去探索。人類自誕生後從非洲逐漸向全球繁衍,大腦里仍然保留著對新大陸、新世界的好奇心,這種好奇心會自然而然地轉移到火星上去。另一方面,烏托邦的精神就是去想像一個更加和諧、更加美好的社會,而火星是一個全新的地方,人類可以用烏托邦的精神來營造火星。當然烏托邦不可能是只有和諧,只有完美的,它更像是一個GPS,告訴我們怎樣走才能到達目的地。在追求烏托邦的過程中,掙扎是很重要的,但掙扎必須沿著正確的方向才是對的。


劉慈欣認為探討外星文明和宇宙力量是科幻小說的永恆主題,就像主流文學家描寫愛情一樣自然。他寫作《三體》的目的,是想要表達一些同類題材小說所沒有的想法:人類文明從開端到現在,還沒有遇到一個「他者」。這個他者的意思是說他的智力和我們相當甚至比我們高很多,有自我意識。如果把人類整體比作一個人,那麼他已經在時間的荒原上遊盪了50萬年。所以當他遇到他者的時候,會對他的精神和命運產生極其重大的影響,這種影響比所有科幻小說描寫的還要大。因而劉慈欣在書里提出了「零接觸」的概念,即人類僅僅知道外星文明的存在,沒有和它接觸。但僅僅是知道其存在也會對人類文明的方方面面產生巨大的影響。在飛速變化的時代,可能隨時都會產生某個徹底改變人類社會形態的技術突破。因此科幻小說對他者,對烏托邦等終極問題的思考,實際上是有現實的影子在裡面的,這也是科幻小說的價值所在。


《火星三部曲》是檢驗科幻迷的試金石

劉慈欣:我們越來越沉浸於電子技術所營造的安樂窩裡面,不思進取



《紅火星》書影


在交流現場,兩名頂級科幻作家免不了要對彼此的作品做一番評價。劉慈欣認為羅賓遜的傑出才能就在於能夠把最空靈、最遙遠的幻想寫得像歷史一樣真實。他說自己在看這三本書的時候有一種錯覺,好像這不是作者虛構的,而是他跑到未來用旁觀者的視角把發生的事情完整記錄下來的。《紅火星》里不僅有對科技的描寫,還包括一個新的文明形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建構過程,這裡面每一個進程羅賓遜都寫得十分厚重紮實。劉慈欣認為這本書是考驗讀者是不是科幻迷的試金石,因為它是一本充滿乾貨的未來史詩,而不是星球大戰式的、雜耍式的炫目科幻。真正的科幻迷會很喜歡這樣的小說,而有些讀者可能就不太適應。


羅賓遜說《三體》在美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讓許多美國人第一次領略到了中國科幻的風采,許多讀者對來自中國的優秀科幻作品感到驚訝,這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情。他還指出《三體》在美國的成功不能忽略劉宇昆的翻譯所做的貢獻,美國讀者都很喜歡劉宇昆翻譯的風格,事實上當初也正是劉宇昆推薦他讀《三體》的。羅賓遜說自己一讀就喜歡上了這本書,覺得它符合科幻傳統的一些經典設置。《三體》里不僅有科學的幻想,也觸及到關於人類文明的宗教和哲學話題,羅賓遜認為美國讀者在閱讀這部作品時也增進了對中國人的了解。對他而言,文學始終是比政治學、心理學和宗教更好的文明溝通橋樑。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 的精彩文章:

用5分鐘,判斷妹紙的胸有多大
一本顏值很高的新書 講的是修女們所穿的衣服中暗藏的秘密
美國網路詐騙或增長43%,聖誕節前夕的情況最嚴重
她是於正plus 抄出的錦繡未央?
跑偏犯錯卻造就了一個大時代,西班牙國王功不可沒

TAG:界面 |

您可能感興趣

太黃太暴力?電子競技為何不被奧運看好
奸商功不可沒!電子遊戲中的城鎮是怎樣崛起的?
來而不往非禮也,中國新型電子武器也讓美軍措不及防
世界最牛的電子樹,兩大功能無人不服!
愛思考,又不沉迷電子遊戲的孩子是怎麼教出來的?
我們曾經以為,不受節制地玩電子遊戲就是終極快樂
內涵搞笑:真正純粹的電子競技玩家,不會被外界干擾!
不是所有的電子遊戲都能用來進行遊戲化學習!
非洲人最熱愛的電子產品不是手機,而是音響
孕婦們要注意了,這些電子產品正在影響著你和寶寶的健康!
網友用舊電路板改造出迷你電子琴,隨時隨地都能進行演奏
都說水鬼才是真愛,我卻在懷念我的電子錶,滴滴滴
電子競技的畸形發展,女子電競戰隊:渴望平等,不該被忘記!
電子遊戲中的女玩家,真的不可能成大神?
最新利好:機械+電子黑馬大軍壓境,主力都甘拜下風,請問還有誰
未來高科技:電子皮膚!竟然比人的感覺還要靈敏!
小米推出電子產品「天敵」,電腦也好手機也罷沒它治不了的
WE戰隊曬照住海景房、吃特色,電子競技越來越吸引人!
中國隊痛失冠軍,電子競技可能加入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