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中後期為何不再發展海上貿易?因鄭和下西洋掙錢太多

明朝中後期為何不再發展海上貿易?因鄭和下西洋掙錢太多

>天天快報










明朝中後期為何不再發展海上貿易?因鄭和下西洋掙錢太多


明朝中後期為何不再發展海上貿易?因鄭和下西洋掙錢太多

腦洞探索觀


2016-12-08閱讀原文

鄭和我們已經說了很多次了。鄭和從1405到1433年20多年間七下西洋,其實最大影響的是對當時各國人民,包括中國人民、東南亞、南亞和非洲這些國家人民產生了影響,或者是使其思想得到巨大的升華。我們一提到鄭和七下西洋或者對海上絲綢之路的貿易這種影響,對我們無論是今天的中國或者是相當一些國家的人,都感覺到這是件很偉大、很自豪的事。所以,我們覺得今天,我們的國力強大了,軍力壯大了,更有必要進一步加強海上絲綢貿易之路,並將其繼續延續下去。

明朝中後期為何不再發展海上貿易?因鄭和下西洋掙錢太多



鄭和下西洋的壯舉實際對海上絲綢之路極大的推進,或者說他使海上絲綢之路達到了歷史的頂峰。因為在鄭和下西洋的時候帶領的是兩萬七八千人,包含大量軍隊的這樣一支船隊;在整個當時從太平洋到印度洋的海域一路上把海盜全部剿滅了,而且有一些王朝反對進行通商貿易,鄭和也會用軍事手段迫使它去接受這一點,實際上鄭和通過下西洋打通了中西方的貿易關口。


鄭和前三次下西洋都是以印度的古里(古里,中國明朝史籍對印度卡利卡特的稱謂。)為貿易中心,古里是當時整個世界東西方的貿易中心。鄭和第三次出海時,永樂大帝朱棣告訴鄭和繼續往西走,越過古里繼續朝前走。最初,為什麼越不過去古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當時在錫蘭王朝亞烈苦奈兒國王其實是阻撓這件事情的,最後鄭和在錫蘭將其國王和王子都抓起來了,征服了亞烈苦奈兒國王。據說是因為當時他們對於鄭和船隊試圖進行奇襲,歷史事實已經無法考證了,因為鄭和下西洋的檔案被燒掉了。鄭和船隊第四次下西洋直接到達阿丹和天方,阿丹即今天的亞丁港,天方是紅海里的港口;這說明當時中國完全打通了到西歐的貿易,這一點鄭和的功勞是很了不起的。

鄭和所走的這條道路最後繁榮了整個海上絲綢之路,因為他走過的很多地方本來並不是特別繁華的地方。比如說馬達加斯加本來是一些偏僻的小港,由於鄭和的船隊到達,使它們逐漸繁榮起來;應該說鄭和船隊不僅繁榮了東方,也繁榮了西方。埃及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埃及就是受到鄭和船隊的刺激發展起來的,鄭和船隊運送了很多瓷器,瓷器在當時世界上非常貴;最後仿製中國瓷器最成功的地方在埃及出現了。當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記載,埃及仿製成功中國瓷器後,把這些瓷器又重新賣向歐洲、中近東地區;但存在一個問題,當時埃及只能仿製白瓷和青瓷,卻始終仿製不出青花瓷。


常有人說,從明朝文官留下的文書來看鄭和船隊是賠錢的。但之前金子和銀子的比值是1:5,到了這個時代變成1:7,這說明什麼?說明當時銀子數量增加了。這些銀子都從哪裡來?經過考證,認為應該是來自於鄭和下西洋獲得的財富。這些財富裡面除了進行正常的貿易外,還發現了鄭和的兩個小秘密:一個是鄭和送去西洋的貨物很多必須要依靠遠航才能夠做的出來,比如說他當時到西方後大量的採購一種叫做蘇麻離青石的東西,把這個東西運回到中國。這個東西做什麼用卻從來不說,西方人也一直不知道,當時主要在阿拉伯地區買這個東西帶回來,很便宜。這個東西是古蘭礦,是專門用於染青花瓷;由此可見青花瓷上面的青花是從阿拉伯拿來的染料染上的,然後再賣回去。


鄭和船隊還運回大量的蘇木,後來考證蘇木有兩個用處:第一是用它的莖部和葉子專門做絲綢的染料,中國賣到西方去那麼絢爛的絲綢其實很多是用西方拿回來蘇木製作的;染色後再賣給他們,從這可以看出中國絲綢印染當時的發達。比如魏晉南北朝的時候,那麼絢爛的花是畫上去的,不能用肥皂去洗,用肥皂去洗這一身衣服就完蛋了。但到了明朝就不一樣,絲綢的顏色經久不褪,很少有人知道它跟蘇木有關係。蘇木的根是幹什麼的?明成祖五征沙漠與北方游牧民族作戰,使用的箭有毒;而蘇木的根專門解毒。鄭和下西洋的舉動不僅僅是政治上的行為,至少有兩到三個原因。


鄭和下西洋有政治原因還有一個重要的經濟原因。鄭和帶回來很多財富,他拿回來的錢整個明王朝不得不承認,這個錢是肥了皇帝宮室是沒有肥老百姓,這是當時文官攻擊他的一個原因。實際我們看當時的記載也不是這樣的,當時皇室有錢了,永樂大帝拿這個錢去打仗,五征漠北,穩定中國的北方。鄭和下西洋帶回來的不僅是皇家的財富,同時很多東西也讓整個國家受益。今天南京博物館裡面,還有一塊50兩重的黃金,是鄭和帶回來的,足見他給國家帶回來不少財富。


鄭和下西洋和船隊軍事價值,過去我們也說了很多。整個船隊包括兩萬多人的兵員,最大的戰艦三千噸左右;不光是說,這支軍事力量在當時是最大的,即便今天世界各國海軍要出動一支兩萬多人的艦隊也沒有。海上軍事力量的強大,帶回來的不只是國家軍事力量強大,而且是給海上貿易或者整個國家形象帶來一系列難以估量的重大影響;導致國家整體力量、陸海貿易以及與他國交往能力的快速提升。過去,我們在這方面宣傳上的可能有些偏差,很多文章分析稱,鄭和下西洋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找建文帝去了;還有一個是耀武揚威,為了宣揚明王朝的強大或者是炫耀中國船隊的強大;甚至還有說其主觀原因就是為了去麥加朝覲。當然,這些因素不能一概絕對排除,但是鄭和船隊遠早於西方任何國家所實施的大規模航海活動,確實是同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遠航活動所無法比擬的。

鄭和船隊到達西洋時不是一個船隊走的,每次都是船出去之後,軍隊的主艦隊在後面,所以給大家感覺鄭和船隊是一個和平使者。後面是軍艦,前面是和平,要是不好好對待我們的商人的話,就要用軍艦來對付你。這個典型的事情也發生在埃及,當時鄭和船隊有一隻船到達埃及,鄭和使者和埃及的馬穆魯克政權就有一段對話:你的港口發生了混亂,使我們的貿易無法進行,如果你再這樣下去我們不再貿易,我們要換一個地方。他一看鄭和的船來了,請你們馬上來貿易。這是東西方貿易一個典型的形態。那麼大家要問一個問題了,鄭和貿易到底能掙到多少錢?以至於讓西方人這麼垂涎。以達·伽馬的航行來做一個對比,達·伽馬當時掙的錢是有數的,鄭和的帳後來被燒了不知道,達·伽馬掙的利潤是70倍,即達·伽馬帶出去的貨物遠航賺回來的錢是70倍。這70倍的利潤會讓當時的統治者有怎樣強烈的進取心?如果鄭和船隊當時也有這麼一個比較明確的數據的話,可能對今天的我們或者對史學界等部門來說,對我們當前與今後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發展的借鑒和影響就大了,意義也就更大了。

明朝中後期為何不再發展海上貿易?因鄭和下西洋掙錢太多



儘管鄭和七下西洋絕不是賠本賺吆喝的活動;他不僅打通了東西方的貿易,繁榮了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對於國內經濟的發展也是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但鄭和這樣的一個壯舉被終止了。受到內部干擾鄭和下西洋被中斷,是非常遺憾的事情。但是,我們看到這件事情有客觀和主觀兩方面的原因,鄭和下西洋是我們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最巔峰的狀態,也是最後的輝煌,此後陷入到相對來說沉寂的時代;一方面是明朝當時國家內部政治鬥爭造成的不利影響,另外一方面也是當時技術上出現了一些問題。

首先,說一下政治方面。明朝是一個皇帝與文官集團共治天下的政治結構,那麼文官集團有自己的利益,而這個利益跟老百姓不見得非常一致,叫做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而不是天子與老百姓共治天下。文官集團的利益是與鄭和有一定衝突的,可以看到鄭和貿易被取消,鄭和的團隊被終止之後,當時中國的海貿並沒有完全萎縮,相反搞得非常熱鬧,以至於到明末還有鄭成功父子這樣大的海商集團,他們壟斷整個東南亞的貿易,也包括到日本的貿易,富可敵國。


但是,最終中國的海貿還是在萎縮。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當時下西洋的人,一個是鄭和為代表的皇帝身邊的太監集團,一個是軍人集團,武將出征的主要是軍官軍人;當時船隊里沒有一個文官,為什麼沒有?就是因為文官集團是被排斥在這個事情之外,皇帝朱棣是為自己打仗賺錢的。但是,文官集團中很多人出自於東南沿海,他們自己是從事海貿的。朱棣搞壟斷,明洪武禁海,為什麼搞海禁?一個重要目的就是為了皇家賺錢,你們文官集團就不要賺了,最多你跟著我的船隊走,分你一點。這等於是奪人錢財,這時候什麼君臣之忠就沒有了,於是文官集團瘋狂反對鄭和海上貿易。其實,如果一個國家能夠掩護你的自己的商隊出去這是最好的做法,但是當時文官集團的短視徹底毀滅了這一點,他們的做法就是把鄭和出海這件事情給徹底阻止了,說鄭和出海勞民傷財。永樂帝基於政治壓力不得不在晚年終止鄭和下西洋;實際上,鄭和下西洋這事是沒法阻止的,到了宣明宗朱瞻基時又派鄭和去了一次,王景弘去了一次。隨著明朝整個政治情況的變化,皇帝權威逐漸削弱,而文官集團的地位逐漸上升,到明末整個航海行動就停止了。後來,文官集團把整個檔案都燒掉了,那不就是信口雌黃,胡說怎麼說都可以嗎?


另一個方面,當時中國的造船技術開始落後於西方。鄭和時代,我們是全世界造船技術最好的,而到了明朝末期中國的船仍用的是硬帆,而歐洲船用的是軟帆,在利用風力時用軟帆的船會更好一些,藉助風力可以逆行行駛,硬帆的船則不能逆風行駛。這些技術落後都影響了當時中國海上力量發展,以至於後來出現鄭成功這樣的海上集團時,也只能與西班牙、荷蘭在東南亞打一打,再遠就打不了了。


鄭和下西洋中斷雖然有很多各方面的原因,包括朱棣的死亡,包括鄭和第七次死在古里等,這些是一些很重要的原因。剛才說到,文官和當時的整個海洋或航海思想,其實這和中國人那種就是不願意離家走遠門、臉朝黃土背朝天的大陸思想還是有很大的關係,很大程度上也與帝王缺乏開拓進取精神有關。英國當時的伊麗莎白女王就鼓勵海盜去進行所謂的「開疆拓土」、掠奪財富;後來他們才逐漸「搖身」轉變為英國皇家海軍。而我們從鄭和之後,這種向海外拓展的行為就沒有了,也沒有了這種進取拓展的精神;說深了就是鄭和之後的好幾百年沒有改革開放這種思想了。封建腐朽的政府老覺得我就是泱泱大國,一切以我為尊、以我為大。他們的這種固守陸地、墨守成規的思想,嚴重缺乏進取、不斷拓展的海洋意識,正是阻止了中國幾百年沒走向海洋極為關鍵的癥結所在。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鄭和下西洋有那麼多好處,為何明朝鄭和之後再也沒有人下西洋了?
鄭和下西洋為明朝帶回多少財富,為何有人屢次阻止再遠洋?
為什麼鄭和之後再也沒有人下西洋了?
靖難之役後大明百廢待興,可為何朱棣還要派鄭和下西洋
鄭和下西洋,為何沒能引起地理大發現?
鄭和七下西洋僅一步之遙,為何放棄並從海洋撤離?
明朝太監墓被發現,鄭和下西洋時就有兩千噸巨船,全球海上霸主
鄭和下西洋的船到底多大?從明朝太監墓就能夠得知,老外不得不服
揭秘:明朝永樂帝朱棣怎樣通過鄭和下西洋來賺錢
鄭和七下西洋賺了多少錢,為什麼海貿還是萎縮,究其原因令人深思
鄭和下西洋,為啥帶一群老太太
鄭和下西洋是為了什麼
為何,鄭和死後明朝就停止遠航了?
鄭和七下西洋後為何被叫停?
鄭和下西洋發現麒麟,朝野歡慶,現代人看到都笑了
明朝大事件——鄭和下西洋
明朝鄭和下西洋,不學西班牙人燒殺搶劫,這就錯了?
鄭和下西洋時都會遇到什麼海怪?
不是尋寶也不是佔地——鄭和七下西洋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