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頻現白堊世恐龍新遺迹
科技
03-31
圖為天鎮大同龍。
本報訊(記者 劉歡)先是在山西天鎮晚白堊世地層出土了新鴨嘴龍超科恐龍,後又在甘肅早白堊世地層發現了恐龍蛋化石新類型。昨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獲悉,連日來,我國科學家頻頻發現白堊世恐龍的最新遺迹。
鴨嘴龍類是一類常見的草食性鳥臀目恐龍,發現於亞洲、歐洲以及北美洲的白堊紀晚期地層中,有關它們的演化和起源尚不十分清楚。在新近出版的《古脊椎動物學報》上,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尤海魯研究員和山西地質博物館續世朝等聯合報道了發現於山西天鎮晚白堊世灰泉堡組的一鴨嘴龍超科恐龍新屬種:天鎮大同龍。新標本為一保存較完好的右側齒骨並帶牙齒。

您可能感興趣
※內蒙古首現早白堊世大型恐龍化石 骨骼完整
※江西贛州晚白堊世發現竊蛋龍胚胎新化石
※突尼西亞早白堊世鄂爾多斯葉肢介的發現
※內蒙古發掘早白堊世大型鴨嘴龍恐龍化石 長約8米
※恐鱷——晚白堊世北美州的海陸之王
※《自然-通訊》:中國早白堊世古鳥化石揭示尾綜骨、尾羽演化方式
※恐鱷--晚白堊世北美州的海陸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