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手藝人記憶)年輕和遺憾同行,我的1964

(手藝人記憶)年輕和遺憾同行,我的1964

三穗竹編記憶——我的1964


——根據一位老竹編藝人的聊天回憶加以整理


文|黔源竹韻

今年,屋裡頭吃的稍微比起前兩年好上一點,雖沒能真正吃飽過一餐,但寨上也沒有再餓死人過。13歲因為家裡沒有飯吃而退學後,在隊上做活已經接近2年,但是身材並不魁梧的我總是沒能拿到太多的工分。恰巧隊上有幾個做副業的名額,我幸運的被分派了一個,這還多虧從1900年開始編製竹編的爺爺身上學到了竹編手藝。


(手藝人記憶)年輕和遺憾同行,我的1964


從7歲擁有自己的篾刀以來,在之後的幾年陸續備齊了刮刀 勻刀 錐子 剪刀等多種行頭,算得上一個設備齊全的「全能」的篾匠啦!副業雖然一天能算10分工,但也是有任務的,每天需要往隊上上交8角錢,一月下來,也是需要24元,算得上是一不小的支出了!大伯也分到了一個做副業的名額,稍微合計,便決定和大伯一起出行,雖也做過兩次鄉貨,但和大伯一起總也有個照應。


第二天清早,媽遞給我一個帆布口袋,裡面有我全部工具,另外還有一套卡基布短衫和長褲,蓋有生產隊公章的證明路條也被我細心的放在口袋裡;加上身上穿的一套衣服,算是我的全部裝備了,全家5口一年只有5尺8長,3尺6寬的布票,為我準備出遠門的衣服,爸媽算是費盡了腦筋。「娃,出門在外要聽你大伯的話,不好做就早點回來」,告別了母親,天際也已出現發白曙光,和大伯穿過田坎路,剛栽的稻苗整齊的排序在兩旁的田野里。

(手藝人記憶)年輕和遺憾同行,我的1964


清晨感覺很是冰涼,和大伯朝著鎮遠方面急速前行,一路話語很少,臨近中午,終於來到滾馬,在滾馬親戚家找了點吃的當做午飯,在關卡處拿出蓋有生產隊的公章路條,不算太費神便被放行。越往前行,越顯偏僻,路旁山上也一改之前的茂盛,明顯能看到許多大樹樹樁,只是零星散亂的站立著幾棵松樹,算是大練鋼鐵時期遺留的幸運兒。突然,天空幾片烏雲飄浮並灑下些雨來,我和大伯不得不找一個洞穴躲上一陣子,衣服雖已被汗水浸濕,但總也不想再被大雨沖洗。雨來得快,去得也快,沿著起伏山路疾馳。總算在下午太陽快落山的時候趕到了一個有著70多戶的苗族村寨,並非常幸運的在一家要我們給他做簸箕的人家住了下來,(要是像去年在劍河苗寨整寨沒有一家同意我們住宿,那就只有露宿山野啦)


(手藝人記憶)年輕和遺憾同行,我的1964


一個簸箕,一個糠篩,一個格篩,3個一套一共3元,外加一套涼席3元,一共6元的活,第二天一早我和大伯就開工;小篾匠師傅,你這麼小會不會做哦,不乏有寨上的人對我提出了質疑,一套簸簸當天下午點全部完成,看到我做出的簸箕後,對我質疑的人紛紛邀請我去他們家做簸箕、涼席或者其他竹編器具。涼席是在第二天和大伯花一天時間趕製出來的,主人家非常滿意,晚飯的飯菜豐盛了許多,因為和主人的關係處得還可以,在幫別人家做貨的時候也是來主人家休息過夜,寨子里幾乎家家都會邀請我們編製一些東西,這一待就是2個月,期間和主人家的二丫頭關係相處得不錯,她並不時的拿我的臟衣去幫忙清洗,因為是做鄉貨的外鄉篾匠,最後我是和大伯兩個人離開的那個村寨,再後來又去了其他好幾個村寨,迴路上看到的都是黃燦燦的稻穗,並也已出現了收割的痕迹~~


(手藝人記憶)年輕和遺憾同行,我的1964

回到隊上收割完稻穀,不久就從村上廣播里傳來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的消息,並成為了鄉親們勞作之後的熱門討論話題,出門做鄉貨,這是我們這一輩篾匠都有的經歷,並持續到90年代才算結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黔源竹韻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翻行頭」:1970-1980年代服飾記憶
1966年我記憶中的幾件事
記憶:1986年的老上海
記憶:1978—1983年北京老照片
2017年第1期回顧·一個人的記憶
鏡頭下的記憶:70年代中國的人文風貌,1972年的中國記憶
中國記憶,生活在1980年
這個27歲的日本青年,將小時候的記憶重現,從此讓100000人愛上了吃糖
80後記憶中逐漸模糊的1985年日常
復古的物件,70、80後的獨家記憶
影像記憶:1985年的北京和北京人
8090後|留住的記憶,逝去的青春!
「 80、90後記憶中的那些零食 」
日本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和我們的差多少?
70後/80後/95前的集體童年記憶之寶塔糖
2017,漢馬記憶
70後,80後,95前的集體童年記憶之寶塔糖
眾網友推薦的9本漫畫,80、90後的集體青春記憶
20張珍貴彩照濃縮1970年代中國:是否有你的童年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