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自古情痴有幾人,梅花使者陳亮

自古情痴有幾人,梅花使者陳亮

黑夜交替白晝,春夏輪迴秋冬,世間萬物都在遵循大自然的法則。新舊交替,是不變的真理。人生,也是如此。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每一秒,都會有新的生命呱呱墜地,而每一秒,也都會有人安詳離世。


紹熙五年,一個凄涼的傍晚。夕陽殘影中,群群大雁無聲掠過,穿過血紅色的餘暉,飛向遙遠的天邊。一襲殘影被拉得很長很長,伴著微微涼的清風,衣袂飄揚,手中的白紙也隨風飄舞。青煙飛散,灰飛煙滅里,隱約可見墓碑上幾字桀驁。


陳亮,一位懷才不遇的文人,就這樣永遠的安眠在了這裡。

那不像是一個人的死亡,一個生命的消逝,更像是一個時代的無聲終結和另一個時代的默然開場,有一種,說不出的悲壯。


這時候的陳亮,不知道屬於他的時代即將來臨,可故事外的我們,卻知道大宋的綺麗和凄涼里,永遠有一個名字,叫做陳亮。


陳亮,字同甫,號龍川。他的生命歷程,彷彿是那深秋里還在苦苦掙扎的枯葉,不肯伴著蕭條落入泥土;是那皚皚白雪下,拚命發芽的春草,想要為世間添上一抹翠綠。


他降生在南宋紹興十三,農曆癸亥年。在那個江南水鄉孕育的婺州永康,陳家人迎來了這個不尋常的孩子。

那是晴好明亮的一天,陽光在凌晨時分就露出了顏容。一切都如此明媚,如同預示著這個孩子的與眾不同。祖父陳益看著襁褓中玉雪可愛的嬰孩,笑得褶皺全開。其實那並不是他的長孫,這個年紀,他早就做了許多孩子的祖父。可這孩子卻格外地討人喜歡,他一眼看到,就覺得這個小孫子與自己十分投緣。


都說今生能成為夫妻、父子的都是前生牽絆匪淺。或許,這個孩子就是承載著前生的緣,來到陳家,做了他的孫子,圓天倫的情。


原本,陳家是一個地主家庭,家境富足,人丁興旺。可是就在祖父這一代,便開始沒落了。陳亮的父親剛剛成年便要開始為生計奔波,母親也僅僅是十四歲的少女,不諳世事,曾經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早已經成為了過去,塵封在記憶中。當陳亮降生的那一刻,他不僅僅是生命的嶄新,也帶著父輩們的期望,期望這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可以復興陳家。


那時新生命的期望,也是新生活的期望。因為這個孩子,帶給他們太多的意外與不同。


沒有同齡孩子的調皮與搗蛋,年幼的陳亮便顯露出驚人的才華。

小小年紀便才氣超群。他喜歡談論兵法,喜歡議論國家實事,他喜歡文學詩詞,彷彿只要提起筆,腦中便呈現出了一篇佳文,只等落墨紙上。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陳亮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長成了一位翩翩才子。十八歲那一年,擁有斐然才華的陳亮根據查閱的歷代古人用兵成敗的事迹,撰寫出了三篇《酌古論》,共深入討論了總共十九位風雲人物。少年出奇才,時任婺州郡守的周葵看到了陳亮的撰寫的這本書,十分欣賞他的才華與膽識,並讚譽陳亮為 「他日國士也」,甚至還「請為上客」。


或許是父輩們殷切的希望,或許是受到家境的感染,陳亮似乎成熟得太早,也背負的太多。他想要復興家族,也想要效力國家。


於是,飽讀詩書的陳亮走上了其他才子的老路:參加科舉考試,步入仕途。在陳亮的印象里,只有為官,才能實現家人和自己的期望。


科舉,是那個封建的年代特定的產物。世間的才子都希望自己能夠通過科舉考試而翻身,從此成為人上人。於是,他們日夜苦讀,通宵達旦,只為有朝一日金榜題名。他們渴望自己能擁有一支生花妙筆,提筆落墨之間,鋪就一條坦蕩仕途路。

但是不得不承認,有些事是需要天賦的。生來普通的人無論怎樣也練不出那支生花妙筆。而天子聰穎的人,只輕輕一揮,文詞佳句便躍然紙上。陳亮,就是後者。而人們根深蒂固的印象中,擁有如此才華的人註定要參加考試,成為高官。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定要坎坷不斷。即便是才華斐然的陳亮,也遭受了多次落榜的打擊。


才子為官,是條老路。考試多次落榜,似乎也是箇舊故事,是世間卓越的才子,都要走的必經之路。


依舊不肯放棄的陳亮在科舉的路上艱難前行,他渴望為官朝廷,治理國家大事。即便是現在身為布衣百姓,他的心中也還是關心國家大事。

乾道五年,宋朝與金人媾和。風雲戰爭就此停息,但大宋也失去了自己的尊嚴。血氣方剛的陳亮知道這樣的蒙羞的消息,心中那份愛國的熾熱便油然而生。堂堂大宋,怎麼能如此自取其辱?動蕩的年代,戰爭是在所難免的,浩大的國土,贏要贏的徹底,即便是輸,也要輸的光彩。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就算此身變成一寸寸的廢鐵,也不願意軟弱妥協,沒有氣節的存在。對於朝廷媾和,陳亮是堅決反對的。


壓抑不住的陳亮便以布衣的身分,連上五疏。他是唯一一個敢講真話的人,唯一一個真正心繫國家命運的人,可是朝廷面對他的直言進諫,選擇了置之不理。


偌大的朝廷啊,恐懼猶如幽靈一般伴隨著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他們害怕戰爭,害怕失去。他們習慣犧牲別人來成全自己的貪婪,拯救自己的懦弱。尊嚴是他們政治的犧牲品。他們用這個造物者的傑作換來幾十年的太平。這本無可厚非,畢竟戰爭的最終受害者只有平民百姓。只是,當北風來襲的時候,他們是否會記起自己周圍的寧靜,是怎樣換取的。


陳亮的心中一直有一個疑問,為什麼看似強大的國家必須通過犧牲自己的尊嚴去維持自己的統治,天下那麼多勇士,那些高高在上的統治者每天都過著奢華無比的生活,卻讓一個看似強大的國家成為讓人嗤之以鼻的懦弱者。他替那些人悲哀,替國家悲哀,替帝王悲哀。


他何嘗不是對國家,對帝王充滿了憧憬,將自己一生的夢想完全放在這個人的身上,男兒志在四方,最終還是希望能夠得到帝王的賞識,哪怕是粉身碎骨都是值得。然而,現在他也慢慢陷入了迷茫,他開始有了些許疑問,自己傾盡所有,渴望守在帝王身邊是對的嗎?


也許,這並不是帝王的錯,只怪朝廷之中那些奸佞小人在作祟,他們趨炎附勢,迷惑了帝王的心,才讓朝廷和國家如此。倘若,朝廷之中,都是直言進諫的賢良士才,那麼朝廷的風氣也會擺正。


淳熙五年,懷著這樣的想法,已經三十五歲的陳亮又一次做出了大膽的決定:上書朝廷,去揭發那些苟安東南一隅的大臣的求和之心,去批判朝廷的不良風氣。


這一次,陳亮得到了回應,那邊是自己的直言不諱遭到了當道者的忌恨,雖然也受到了皇帝的感動於賞識。但,壞的影響往往比好的影響大。等待陳亮的,是更加悲慘的命運


年少想要為官,如今卻依舊不得願,無奈,陳亮選擇了回鄉教書。單純的陳亮以為,自己遠離朝廷那個是非之地,便可以相安無事。但他自己不知道,因為自己的連續上書朝廷,揭發奸佞的不正之風,陳亮早已經成為了他們的眼中釘,恨之入骨,想要一決陳亮而除後患。


必然發生的禍患無論身處哪裡,都擺脫不掉。


回到家鄉的陳亮,很快就遭到了他人的控告。偏偏刑部侍郎何澹素視陳亮為肉中刺,如此機會,他便以「言涉犯上」的罪名逮捕了陳亮,新仇舊恨加一起,陳亮免不了遭受酷刑。


那樣封建閉塞的年代,最不值錢的莫過於認命,更何況陳亮只不過是一介布衣。就在陳亮以為自己會因此喪命的時候,皇帝孝宗得知了陳亮被捕入獄的消息,或是看在他才華橫溢,孝宗下令免陳亮一死。


死裡逃生的陳亮拖著被鞭撻的傷痕纍纍的身體,又一次回到了家鄉。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安穩的日子沒過幾天,陳亮的家中便發生了童僕殺人的事情。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一次,陳亮被仇家抓住了把柄,誣陷陳亮指使童僕殺人奪命。厄運又一次降臨,不僅僅是陳亮自己被捕入獄,還連累父親被囚於州獄。


墜入人生谷底的陳亮憂患困折,精澤內耗。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哪裡錯了,才會讓自己如此悲慘。自由苦讀詩書,想要復興家族,可卻多年科考不中。想要為皇帝分憂,卻被朝廷冷落。好不容易得到賞識,卻又因為自己直言不諱,而得罪了朝廷的高官。


他不知道自己哪裡錯了,才會如此悲慘,像是被上天拋棄的孩子,聽天由命。


其實,他沒有錯,錯的是他生不逢時。那樣一個官場黑暗的時代,僅憑他一個人出淤泥而不染,挽救世間的腐敗疾苦,是微薄而渺茫的。


自古官場多奸佞,不論是哪個朝代都擺脫不了這樣的事實。只有讀聖賢書者才有資格成為官員,為民請命。那些貪官污吏和姦佞小人不知道是忘記了古人的教誨,還是本就是資質平庸之流,根本不懂得那些道理。為什麼有的人讀了書之後變得更壞了?獄中的陳亮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到底是書耽誤了他們,還是他們玷污了書?他試問自己並不是這個城中才華最出眾的人,不然也不會多次科舉不中。好像只有那些懂得趨炎附勢的人才會得到好的發展,像他這樣滿清熱血的有志之士卻備受冷落。那些擁有權力和才能的人,好像隱藏在一個角落裡,從來都沒有用他們的智慧做一些該做之事。


他憤怒!他難過!難道這就是他一直想走進的官場,一直想站穩腳跟的地方的嗎?


對於當時的世道而言,陳亮就是一個另類,他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初衷,他也是一個不會用旁門左道的人。他知道那些人心中渴望的利益,他也知道其中的玄機,只是他只想做一個真實的自己,不願意做那些有違君子之道的事情。


因丞相王淮和好友辛棄疾等人的營救,這一次遇難,陳亮得以安然度過。


還未步入官場,就經歷了兩次牢獄之災,這對於陳亮來說無疑是不小的打擊。初心未變,陳亮依舊對回復中原有著自己的希望。


淳熙十五年,陳亮來到了建康京口,作下了《念奴嬌·登多景樓》


危樓還望,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


鬼設神施,渾認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橫陳,連崗三面,做出爭雄勢。


六朝何事,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登高懷遠,也學英雄涕。


憑卻長江,管不到,河洛腥膻無際。


正好長驅,不須反顧,尋取中流誓。


小兒破賊,勢成寧問強對!


此時的陳亮,依舊心繫國家,想要通過自己的詩詞來替帝王分憂。他把希望寄托在詩詞,卻也難逃悲戚命運。彷彿生來,他就註定活在風口浪尖上,活在人們的口舌之中。


在這不久之後,陳亮的家鄉舉辦了一次宴會。餐會上,心懷不軌的人在餐具中放了胡椒,導致鄰座的人身患疾病,身體不適。就這樣,陳亮又一次吃了官司,被受害人的家人控訴誣陷其下毒害人,被拘押在了大理寺。獄後的陳亮對自己的遭遇這樣說到:「亮濫膺無須之禍,初欲以人殘其命,後欲以受賂殘其軀,拒獄反端,搜尋竟不得一筆之罪……可謂吹毛求疵之極矣。」


接連不斷的遭人誣陷,看似是簡單的刑事案件,但實則卻是政治牽引。一切,都只不過是借口和假象而已。


自古情痴有幾人,梅花使者陳亮


時光如梭,光陰似箭,人生匆匆不過數十載,只有珍惜眼前的時光,因為無法預知未來,所以不能抱有太多幻想;因為不能改變過去,所以只能選擇放下,我們都在這些無可奈何與瞬間就會消失的此刻中徘徊尋找著歸宿。


到底什麼才是自己的歸宿?年過半百的陳亮迷茫了。人生如此,似乎已經看不到任何希望……


他看透了世俗的虛偽,那些燃燒著的火焰慢慢熄滅了,只是那顆滿載百姓的心還在跳躍著,等待著機會。


只是,機會來得太晚太晚了。


紹熙四年,五十一歲的陳亮依舊困難堅持著自己的科舉夢。連年的失敗好似成為了慣性,就在他以為自己這一次有無功而返的時候,命運卻實現了他多年的願望。五十一歲的陳亮終於考中了狀元。就像他自己在《梅花》中所說的那樣: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發,百花皆後春。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熬過挫折和打擊,再嚴寒冰冷的冬季也阻擋不了梅花開放的傲骨熱情。只要他堅持著自己初心不變,終究還是可以夢想成真。


自古情痴有幾人,梅花使者陳亮


然而,上天卻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滄桑人間折磨了五十餘年,就在陳亮實現抱負的時候,命運卻讓他的生命戛然而止。為官僅僅一年,陳亮便被急病奪去了生命。


這一生,他渴望自己成為一面鏡子,能夠照盡天下奸佞,也能將帝王的心照亮,為百姓照出一條光輝大道,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覺得歡欣愉悅。


他還為來得及光宗耀祖,還未來得及看到國泰民安。一切,就這樣靜止了。


陣陣撲鼻,傳來梅花暗香,雪白中點點粉紅,如同陳亮一般。這一世,他受盡折磨坎坷,惟願來生坦途前行。


自古情痴有幾人,梅花使者陳亮


更多精彩關注公眾平台「三朵時光」(可複製),匯聚經典,聆聽美文,打造作家。了解我們的圖書推薦、精選文章,還有投稿事宜,還可以聽聽電台,發掘更多值得分享的好東西。還有萬元作家簽名書任性贈送!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朵時光 的精彩文章:

離了婚的女人也精彩,董竹君離婚後創辦錦江飯店,杜月笙也排隊等
獻給三毛誕辰紀念日,三毛和荷西結婚的精彩故事
您可能感興趣

蔣碧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人間自是有情痴
民國情痴金岳霖——女子當如林徽因,情人當若金岳霖 他是一個傳奇,居然為自己痴迷的女人終生不娶
人生自是有情痴:中國古代最經典的十首情詩
人生自是有情痴,行走在詩意里的愛情語錄
金岳霖:人間自是有情痴,此事無關風與月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歐陽修:人生自是有情痴
夢露二任丈夫狄馬喬情痴一生,逝前遺言」我終於要去見瑪麗蓮了
一代情痴金岳霖:林徽因之後,還是愛上了別的女人
人間自是有情痴,此事不關風與月
一個人的愛恨情痴
50個大眾姓氏古風手機壁紙: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此人因殘疾無緣皇位,一生情痴,是乾隆最長壽的兒子
鄧超幫孫儷撩頭髮,眼睛深情痴迷,娘娘卻忍不住大笑,直接出鏡
俠情痴迷:誰曾經是金大俠的夢中情人?
全能情痴、情種、情聖的帝王,他就是唐明皇李隆基
歷史上十大情痴皇帝,為自己所愛的人默默守護
「美文悅讀」:紅塵自是有情痴,天涯望斷不言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