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王朝第一良將本能拯救王朝不滅,被刮3543刀只因毀了稻草

他是王朝第一良將本能拯救王朝不滅,被刮3543刀只因毀了稻草

一直想為袁崇煥寫個文字,又覺有點難度。因為袁崇煥之死,從來備受爭議,弄不好,會吃力不討好,得罪很多歷史愛好者不說,還給自己惹火上身。幾年前,我甚至還和犬子,就袁崇煥之死進行過一番討論。但沒有結果。我是個感性之人,對歷史的看法,可能多少帶有個人的色彩,還容易隨主流。我的觀點是,崇禎剛愎自用,疑心過重,殺了忠臣袁崇煥,釀成千古冤案和錯案。犬子比較理性,他認為崇禎對袁崇煥,不殺有不殺的好處,殺有殺的理由,我們可以反思,但不能站在今天的立場去衡量,曾經發生的一些歷史誤會,簡單的以對與不對來分析歷史問題。歷史是過去式,對與不對,都已經過去了。我們能做的,不是惋惜,而是反觀和借鑒。對崇禎也好,對袁崇煥也好,除了個人性格與命運,還應該具體分析一下歷史本身。犬子的道理,貌似冠冕堂皇,竟讓我一時還說不服他。


關於袁崇煥之死,清人在《明史》中,有個清人的看法,基本上認為崇禎昏聵,亂殺良將。金庸先生和閻崇年老師等學者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不過總體還是贊成《明史》的說法,當然二人總結了袁崇煥之死,也有袁崇煥個人的性格缺陷引發的命運問題。但是,也有些年輕的歷史愛好者,對他們二人的觀點持反對態度的。


他是王朝第一良將本能拯救王朝不滅,被刮3543刀只因毀了稻草 (袁崇煥畫像)

那麼,有讀者可能要問,扯半天,究竟你啥啥態度呢?


要問我的態度,一句話,崇禎殺袁崇煥,不是袁崇煥一個人的悲劇,是崇禎和袁崇煥兩個人的悲劇。而且,這個悲劇從歷史的角度說,碰上了就碰上了,甚至無法避免。所以,這才有了歷史,我們今天就歷史的多種可能性和可讀性。


歷史重來都不是順理成章,因為歷史是人來演繹的。人是有情感的,所以常常因為情感,而犯一些反理智的錯誤。這便是我們常說的悲劇。當然,我們都喜歡看喜劇,可歷史並不都按常規出牌,所以悲劇自然難免。於是,歷史就在我們的唏噓中,不斷地從喜劇到悲劇,又從悲劇到喜劇……就像一場永遠沒完沒了,永遠不知道下一個故事結局的——無劇終大片。


扯遠了。還是來說袁崇煥之死。

袁崇煥是被崇禎處以明朝最殘酷的一種極刑凌遲給弄死的。袁崇煥被凌遲處死,是在崇禎三年即後金天聰四年(1630年)八月十六日(9月22日)。那一年他46歲。


古時候的凌遲,有36刀和360刀之說,民間叫「千刀刮」「活剮」。明朝是800刀。崇禎判的殺袁崇煥是1200刀。實際上,袁崇煥是被割了3543刀。而且,這是在去法場之前,一邊走一邊割的,邊割邊扔給路邊的百姓吃,百姓一邊罵奸賊,一邊吃了袁崇煥的肉。到了京城(北京)西市法場上,袁崇煥只剩下光光的一點頭骨了。


關於袁崇煥被凌遲,有這幾則史料值得研究——


明末清初文學家張岱《石匱書後集》記載:「遂於鎮撫司綁發西市,寸寸臠割之。割肉一塊,京師百姓從劊子手爭取生啖之。劊子亂撲,百姓以錢爭買其肉,頃刻立盡。開腔出其腸胃,百姓群起搶之,得其一節者,和燒酒生嚙,血流齒頰間,猶唾地罵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盡,止剩一首,傳視九邊。」


明末清楚史學家計六奇《明季北略》記載:「(袁崇煥)皮肉已盡,而心肺之間,叫聲不絕。」

關於這兩則史料,我就不翻譯了,因為過於血腥。讀者就自己領會吧。


下面我首先來分析一下,崇禎該不該殺袁崇煥?


袁崇煥死之前的職務是兵部尚書、薊遼督師,掌管對後金作戰的最高軍事事務。袁崇煥文武雙全,有戰略眼光和智慧,個人行事果斷,是難得的良將。歷史上有種說法,說他是「明朝第一良將」。他被捕前幾年,接手對後金作戰防務,提出山海關到錦州一線,深挖洞,高築牆的防務戰略,組織打造了固若金湯的關寧錦防線。這條防線的遺迹,我專門去考察過,認為確實有效。實施上,他的關寧錦防線有效地阻止了後金的戰略擴張。袁崇煥個人也是戰功赫赫。天啟二年(1622年),後金勢力越來越強大,多次犯邊關,明朝基本上到了很危急的關口,袁崇煥挺身而出接手防務。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他組織實施了對努爾哈赤予以致命打擊的寧遠大捷,殺死了努爾哈赤。天啟七年(1627年)五月,又組織實施了寧錦大捷,挫敗了皇太極的報復性進攻。也就是說,袁崇煥對明朝的防務十分重要。另外,崇禎個人也很倚重袁崇煥,當朝也只有袁崇煥才能擔負起組織對後金的防務。當然,今天看袁崇煥就是個大忠臣,忠誠明王朝,忠誠崇禎,看不到有反叛投後金的理由。一是因為他在明朝地位已經很高,二是到後金後名和利都談不上,三是他和皇太極有不共戴天之仇恨。四是從道德慣性看也看不出他有改變價值觀的傾向。這從他臨刑前寫的那首《臨刑口占》可以看出來:「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保遼東!」。也就是說,崇禎不應該殺袁崇煥。


但是,崇禎為啥要殺他呢?


我們看崇禎給的理由:「袁崇煥謀叛欺君,結奸蠹國。斬帥以踐虜約,市米以資盜糧。既用束酋,陽導入犯,復散援師,明擬長驅,及戎馬在效,頓兵觀望,暗藏夷使,堅請入城,意欲何為?致廟社震驚,生靈塗炭,神人共忿。」這個是最終的死刑法律文書,大意是說袁崇煥謀反。另外,崇禎三年八月十六日,崇禎帝與大臣們商量如何處置袁崇煥時(開庭終審),還有段個人意見:「袁崇煥付託不效,專事欺隱。市粟謀款,縱敵不戰,遣散援兵,潛攜喇嘛僧入城,卿等已知之。今法案罪案云何?」這段話是崇禎說的一系列證據,意思是請大家看看,按大明法律,這個該怎麼處置。顯然,崇禎不是在徵求意見,而是已經給袁崇煥定了個調:謀反。回頭到八個月之前,崇禎喊袁崇煥到平台上商量「議餉」。因為當時崇禎和後金皇太極正在京城外對壘,袁崇煥已經打了一場勝仗,正是雙方戰爭間隙。袁崇煥也是坐在吊籃上讓人拉上城牆平台的。上去後,袁崇煥就被捕了。崇禎問了三件事情:一是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是咋回事情,二是皇太極怎麼把大軍帶到北京來了,三是袁崇煥打傷大臣滿桂又是怎麼回事情。這第一件事情,袁崇煥解釋是說毛文龍違法亂紀,不聽指揮。第二件事情,他沒法解釋,或者說沒法同不是戰略軍事家的崇禎說,因為這是他的一步誘敵深入的戰略,是一步大棋,讓敵軍孤軍深入到北京後,組織戰略對壘和圍殲。可是崇禎不是戰略家,也缺少這種大膽的戰略膽略,不理解。第三件事情,根本與袁崇煥沒有關係,他都不知道是咋回事情。所以沒法解釋。於是,崇禎把他辦了。

今天,我們分析這個過程,對崇禎殺袁崇煥的心理,主要還是猜測的多。因為從留下的史料看,都沒有足夠的理由說袁崇煥確鑿無疑已經叛變,當了漢奸。當然,清人在史料里,加了一段反間計,說兩個被俘太監到城外金營,偷聽到袁崇煥與後私自金議和結城下之盟,實為投靠的情報,然後清人把他倆有意識地放回(偷跑)宮裡,向崇禎稟報,這個史料的意思是崇禎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有學者也認為還有一種可能是崇禎聽信了閹人的讒言。我認為這個理由可以不考慮。因為,是否謀反,最重要看崇禎怎麼看。崇禎也不會簡單來只聽別人捕風捉影。因為這不是個小事情,在當時這是國家第一要事。


他是王朝第一良將本能拯救王朝不滅,被刮3543刀只因毀了稻草 (崇禎劇照)


我們來分析崇禎此時的心理。


首先我們要說,在這之前崇禎不是昏君,至少他不想做他哥哥天啟皇帝朱由校那樣無能不勤政的皇帝,把個王朝送給閹黨魏宗賢搞得烏煙瘴氣。天啟死後,崇禎繼位。崇禎是天啟的弟弟朱由儉。崇禎個人修養是明朝皇帝中算上乘的,深知儒家那套核心治國理念。他自己慾望也少,包括衣服都是老婆補了又穿,穿了又補,也沒聽說過他沉溺女色這樣荒淫惡習。他上任後,意氣風發,整治朝綱,剷除了魏黨,恢復東林黨(書生議政),重新啟用恥於魏忠賢為伍的袁崇煥。這幾事,無論是當朝人、清人,包括今天的歷史學家,都認為是勤政,而且有效的方式,屬於挽救明朝的「中興之舉」,他本人算是「中興之君」。

崇禎殺袁崇煥一般認為有這麼幾個背景:一是袁崇煥重新接任對後金防務,向朝廷要錢要人,戶部沒錢(確實沒錢,國庫已經空虛),他竟然不加思考第對崇禎說後宮有錢,逼崇禎動小金庫去,這讓崇禎很不爽。但崇禎最後還是把錢給袁崇煥湊上了。二是袁崇煥向崇禎吹牛,說解決後金之患五年,讓崇禎認為他口氣太大,過於自負。三是先斬後奏,殺了一品大員毛文龍。這讓崇禎認為袁崇煥膽子越來越大,竟然不經稟告,奪了一個大員的姓名。在明朝,普通百姓之死最後核准權也只有皇帝本人。有年輕學者認為,袁崇煥不該殺毛文龍,客觀上幫了後金的忙,因為毛文龍是個混混,在後金背後搞些偷偷摸摸的事情,干擾了皇太極。但是,雨余天研究後認為,袁崇煥殺毛文龍一點問題都沒有。如果因為毛文龍干擾皇太極,就可以原諒他違法違紀,不聽招呼,這是不對的。因為毛文龍違法違紀,不聽指揮,按律當殺,袁崇煥是為正法。且,袁崇煥用的是上方寶劍殺的,他有這個權利先斬後奏。四是努爾哈赤死後,私自弔唁並擬同有後金議和。這讓崇禎認為不可理解,後金乃敵國,怎麼能議和呢?五是把皇太極的部隊引到北京城外對決。這個是關鍵。如果說,前面幾個情況,讓崇禎對袁崇煥的信任一點點喪失,那麼把敵人引到北京城外對決,做出這樣瘋狂的舉動簡直讓人無法想像。我個人認為,崇禎這時候心理防線已經奔潰,對袁崇煥已經到了完全不理解的地步。在崇禎看來,你這是算啥事?別人都是禦敵千里之外,你倒好,把敵人喊到我的樓下,這是要演什麼戲給我看呢?估計崇禎那些天,寢食不安。一,也許,袁崇煥真的會認真打贏這場戰役,但是會拖好久呢?這是不確定的。拖的時間越長,對崇禎越不利。要是三月五月結束不了戰鬥,怎麼辦?外面是兩支部隊,裡面是朝廷百官和後宮王室,誰保這三五個月不發生變故。何況陝西還有李自成的事情沒解決呢。二,要是打不贏呢?打不贏,直接的後果是,北京城被皇太極的金軍和明朝的降軍圍困,幾乎沒有戰略迴旋餘地,那崇禎自己就死定了。死定了,明朝也沒了,這個責任算給誰呢?是崇禎自己頭上,還是袁崇煥頭上?三是有人說可能沒想的那麼複雜,事情很快解決,袁崇煥打敗了皇太極。這裡面也有問題。袁崇煥把皇太極打敗了,袁崇煥就是明朝此刻最牛的人,有人有錢有地盤,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人都在崇禎門外,誰保證不發生謀反之類的變故,到時候,崇禎怎麼辦?歷史上北京城被圍困最後造成皇帝被替換的事情,是有過的,比如土木堡之變。更何況,此時崇禎聽到了朝廷更多人對袁崇煥瘋狂之舉的各種說法,包括滿桂被打成重傷,包括太監進讒言說袁崇煥與後金有城下之盟。這兩件事算導火索吧。沒有這兩件事情,崇禎也是絕對睡不著覺的。面對此種情況,你如果是崇禎,會殺袁崇煥嗎?也許你說,罷了他的官就行了。事實上,崇禎也是這麼乾的。先引誘袁崇煥上平台,然後抓了他,罷了袁崇煥的官,然後關了八個月,審理案子。但是一旦崇禎認為袁崇煥不可信任,也就不是罷官那麼簡單。這裡有人問,那崇禎沒想過殺他的後果嗎?崇禎想過,殺了袁崇煥,明朝更加沒人能像袁崇煥那樣有效地去對付後金了,明朝更加危險,而且殺了袁崇煥,也會讓很多大臣不敢再為他去衝鋒陷陣了。那麼這就奇怪了,那為什麼要殺袁崇煥呢?我認為,只有一個解釋,當袁崇煥這樣的良將都無法讓君臣之間再維繫信任,崇禎已經完全奔潰,因為他知道明朝會很快滅亡。事實上,後來的事情也證明了,崇禎已經對那些大臣,對明朝的前途,對自己的命運非常悲觀。也就是說,崇禎已經是一個人在戰鬥了。試想,當皇帝認為整個明朝只有他一個人還在努力支撐明朝危險的大廈,他會是多麼悲觀?我認為,那段時間,崇禎肯定陷入了悲觀情緒的深淵,不能自拔。或許,他殺袁崇煥,就是一種自殺行為,準確地說,是自己自殺的預演(一種心理解脫,你說變態也可以。崇禎本人也是會像袁崇煥一樣,按自己的想法做出瘋狂舉動,而不考慮別人的。因為崇禎也很優秀很自信)。按整個推理,我們就能理解為什麼後來當李自成進京後,他問眾大臣,你們誰能提個意見,怎麼辦。沒人回答他。然後他一個人寂寞第走上了景山。


最後,雨余天總結崇禎殺袁崇煥這事的一些看法:


其一,袁崇煥過高地估計了崇禎對於他的信任。認為只要自己做的事情,皇帝都不會說什麼,因為他是拯救崇禎拯救明朝的唯一稻草。事實上,這個估計完全錯誤的。袁崇煥你再牛,但是你是臣,崇禎是君。君臣之間的信任,嚴格說就是皇權與他權之間的關係,維繫二者的那層關係十分薄弱,不可能那麼牢固的,因為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太多了,崇禎也看得太多了。當他權已經觸碰皇權的底線,這棵稻草也就斷了。


其二,袁崇煥最不該在京城外,在崇禎皇帝身邊擺開戰場。這在崇禎看來,這是在以他崇禎作為人質,無論戰事怎麼結局,都對崇禎十分不利。袁崇煥這麼干,也是基於他認為崇禎對他的信任,反過來說也是他對崇禎的完全信任。他即便會想到這樣做,會讓崇禎疑心,但是他一定認為崇禎為了保明朝,絕對會相信他,理解他。一邊是他對崇禎的完全信任,一邊是崇禎已經不再信任。於是悲劇發生了。


其三,或許袁崇煥在京城外構築防線,從軍事戰略來說是最好的選擇。比如,誘敵深入,比如君臣同心。比如,背水一戰。總之,從打仗角度來說,這是較好的選擇。況且,為構築關寧錦防線,明朝已經瀕臨破產,本已沒能力再在京城外構築更為堅固的縱深防線。只能邊打邊促使朝廷也就是崇禎,再想辦法搞點錢來構築防線。如果按這個設想,可能戰事會延續數月,但形勢會變得逐漸明朗,也就是對後金會越來越不利,到時候明朝也就有救了。


其三,袁崇煥其實可以有兩全的辦法,既解除崇禎的懷疑,也保全自己,那就是提前給崇禎建議,在京城外與蒙古交界的地方構築防線。但是如果是這樣,那麼對袁崇煥和崇禎來說就是兩大戰略任務,一是關寧錦防線,一是北京防線。在當時明朝的家底看,是很難辦到的,對兩人都是考驗,何況這樣會讓消解到兩人對關寧錦防線的投入和精力,也會帶來另外的問題。所以袁崇煥沒有這麼干,可能也有這個原因。


其四,崇禎錯殺袁崇煥,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其五,崇禎殺袁崇煥,釀成了千古奇案和千古冤案。有人甚至把這個事情同宋高宗殺岳飛相聯繫。


他是王朝第一良將本能拯救王朝不滅,被刮3543刀只因毀了稻草 (崇禎三年戰事形勢)


總之,崇禎是不得已殺的袁崇煥,站在他的角度,他別無選擇。袁崇煥被殺,與他乾的那幾件事情有關,但是袁崇煥乾的那幾件事情,今天看沒什麼問題。但是,站在崇禎的視角看,這個問題剛好相反。因為崇禎是當事人,不是中間人。崇禎殺袁崇煥,其實因為摧毀了一棵救命稻草——皇權意識與君臣信任之間的維繫和衝突。崇禎殺袁崇煥無疑就是一種自殺行為或者自殺的預演。也就是說,崇禎殺袁崇煥不是袁崇煥一個人的悲劇,是崇禎和袁崇煥兩個人的人生悲劇,沒有辦法,誰叫他們生活在封建王朝,一個是君,一個是臣呢?


謝謝大家點擊雨余天頭像,免費訂閱並關注雨余天古陶瓷隨筆小說頭條號,發掘傳統文化,刨出更多歷史真相。

您可能感興趣

朱元璋殘殺無數功臣良將,皆因這個原因,沒想到死後被兒子打臉!
明末五猛之一,第一良將,3000人追著20萬人打
他是兩宋第一良將,趙匡胤都對他稱讚不已
五子良將跟五虎將不是一個檔次 三國降將為何獨于禁遭千載罵名?
宋朝第一良將,不是岳飛,也不是韓世忠
明末良將中的第一人,三千pk二十萬,力戰不敵,自刎不願受辱
宋朝第一良將,官至宰相,五千人追著六萬人打
中國歷史上被凌遲3600刀的忠臣良將,身死則國滅
他們被稱為曹魏的五子良將,你認為誰應該排名第一?
這些本可以為劉備所用的三國忠臣良將,被劉備一一躲過了!
宋朝「第一良將」不是岳飛,也不是韓世忠你聽過他的名字嗎?
他是「五子良將」之一,更被譽為曹操麾下第一先鋒
明朝第一忠臣良將于謙,冤死前留下「絕命詩」,劊子手不忍下手而自殺
滅南唐,俘李煜,兩朝外戚,被譽為宋朝第一良將,其實很平庸?
五虎上將PK五子良將,關羽活捉五子良將第一名,讓他被羞辱至死
曹操手下「五子良將」死後皆封侯,于禁投降是一大污點,受辱而死
張頜是五子良將之一,那麼厲害,為什麼在袁紹手下表現很一般?
朱元璋一生機關算盡,殘殺功臣良將都為他,最終還是被兒子打臉
本是一名忠臣良將,卻被演繹為天生反賊,實在是千古奇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