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人式官員為何總是仕途坎坷,原來是因為這個

文人式官員為何總是仕途坎坷,原來是因為這個

文人式官員為何總是仕途坎坷,原來是因為這個


文|金何


宋初山東濟州府,有一戶以磨面為生的農家小戶,他們時代為農,與世無爭的生活在齊魯之地,倒也安閑自在。一直到兒子出生,這個家庭寧靜的局面才漸漸被打破。

這孩子聰明異常,兩三歲的時候,說話就已經很流利了。七八歲的時候,沒有私塾先生教授,就會寫詩作文。於是,這孩子轟動鄉鄰。


此時,向文簡正好也還在濟州府做事,向文簡後來在宋真宗時官拜宰相。他也聽說了濟州府下一個村子裡出了一個神童,為了一探究竟,他找了個空閑親自來探查了。


見到這個孩子後,果然覺得這孩子與其他村裡憨憨的小頑童不一樣。向文簡要考考他,就讓他以磨面為景做一首詩。哪知道這孩子想也不想,張口就來:



但存心裡正,無愁眼下遲。

若人輕著力,便是轉身時。


向文簡目瞪口呆,原以為神童是鄉野村夫沒見過世面胡亂謅謅的,今天見了真有其事。向文簡十分喜愛這個孩子,於是立刻向孩子父母提出,這是一顆好苗子,千萬不能荒廢了,我要把他帶回州府里,讓他接受好的教育。孩子的生活費和學費你們一概不用管,我包了。


天上還真有掉餡餅的好事,那個農家的孩子不想學業有成,考取功名呢。孩子的父母千恩萬謝,向文簡把小孩帶到州府里了。


有一次府衙里舉辦宴會,酒興正濃,太守出了一詩句:鸚鵡能言爭似鳳。滿座的賓客沒有一個人對得上下句,一時間氣氛很尷尬。向文簡於是悄悄把詩句寫下,讓人拿給孩子看。孩子看到後立刻提筆寫了下句:蜘蛛雖巧不如蠶


向文簡看了大嘆:真是天才啊。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感覺有點熟悉呢?對,或許你已經想到王安石筆下的方仲永了。不過方仲永要再等差不多半個世紀才出生呢,而且最重要的是,方仲永的父母鼠目寸光,沒有好好的培養他,最後使得方仲永泯然眾人矣。然而這孩子以後還大有作為呢。


他就是宋初的文學家兼史學家王禹偁(cheng)。


時間一點點向前,王禹偁也一天天在長大。他的詩文造詣越來越好。而且跟他出身農家有關,他非常關心民間的疾苦,看不慣任何醜惡現象。在向文簡著意的資助培養下,王禹偁在981年順利考上了公務員,而且官拜右拾遺。天天諫議政事,倒也符合他的脾氣。


然而,這也是他霉運的開端。


當時是宋太宗在位,瀘州一個叫道安的尼姑,突然狀告文學家徐鉉。徐鉉在全國知名度很高,因此這事在朝野之間很轟動。甚至傳出徐鉉和尼姑的緋聞來。

朝廷即刻派員調查此事,後來查明是尼姑道安在誣告,於是大家以為這事也就過去了。誰知宋太宗此時突然又下一聖旨,停止調查此案,尼姑的誣告責任也不必追究。


一時之間朝野紛紛,看來不是徐鉉和尼姑有一腿,而是宋太宗和尼姑有一腿。


只有荒誕的聖旨,才會有荒誕的緋聞流傳。


王禹偁坐不住了,他要上諫,問問宋太宗為何叫停對調查。

然而,不知道宋太宗是日理萬機還是日理萬雞,他早把這事兒忘得一乾二淨了。王禹偁在朝堂提起,宋太宗才恍恍惚惚想起來了。


「此事早有定論,不必再議了。」


文人式官員為何總是仕途坎坷,原來是因為這個


王禹偁碰了一個大釘子。但他是那種眼裡不容沙子的脾氣,這是一樁明明白白的誣告案件,秉公辦理就行了,為何要弄得不明不白?王禹偁於是繼續據理力爭。


宋太宗不耐煩了。皇權時代,皇帝一言九鼎,皇帝是不會出錯的,普通人尚且有一口唾沫一個釘的說法,更何況皇帝的聖旨,豈能朝令夕改?宋太宗與尼姑是否有什麼不可告人的關係,這沒人知道。但宋太宗一口回絕王禹偁的徹查要求,誰都知道是怎麼回事——讓皇帝老子把吐出去的唾沫再舔回來,他願意做嗎?


皇帝還有「不用講理」的特權,面對王禹偁的不依不饒,宋太宗動用了這個特權,免了他的右拾遺一職,打發到商州主管城防和地方防務去了。


若換其他人,經此一劫後,以後一定會夾著尾巴做人。然而在儒家學說的熏染下,天下文人式的官員都有一種共性:自己安危是小,天下事為大。因此不管發生什麼,一定不能放棄和違背理。


文死諫,這是文人式官員最高的榮譽。


封建皇權時代,文死諫與皇帝的特權並行不悖,尤其是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傳統,因此諫議成為制約皇權的以及平衡相權的關鍵一環。


多數情況下,皇帝們非常討厭他們,但皇帝們又離不開他們。


四年之後,宋太宗嫂子——也就是趙匡胤的皇后因病去世,然而她的治喪規格竟然沒有按照皇后應有的禮儀。王禹偁文人式官員思維的毛病又犯了,在公開場合牢騷了一兩句。然而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竟然有人為此事告密到了朝廷,於是王禹偁即刻又被貶到安徽滁州去了。


一直到宋真宗即位,王禹偁才又被調回京城任職。此時朝中宰輔是張齊賢,王禹偁詩文早已名滿天下,不免有書信往來,詩文上也有一些唱和。有一次,王禹偁寫了一首七絕:



早有虛名達九重,宦途流落漸龍鍾。


散為郎吏同元稹,羞見都人看李邕。


舊日謬吟紅葯樹,新朝曾獻皂囊封。


猶祈少報君恩了,歸卧山林作老農。


文人式官員為何總是仕途坎坷,原來是因為這個


這首詩又給他自己惹來了禍端。張齊賢覺得這首詩鋒芒太勝,但以一首詩就治罪於他,未免在理由上站不住腳。於是,他找來王禹偁編撰的《太宗實錄》期望能從中搜羅出一些東西來。東拼西湊林林散散弄了些材料,張齊賢上奏真宗皇帝:王禹偁心高氣傲,而且還在您父皇的傳記里編排他的壞話。宋真宗信以為真,立刻把他趕出了京城。


王禹偁這次離京之後,沒有能再回去,以四十八歲的年齡死於任職上。


回頭再看,王禹偁的一生,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的文人官員一生。有理想、為真理而敢於戰鬥、想為天下蒼生做一些事情、一生都坎坷不斷。這不是王禹偁一個人特有的,這是所有封建時代文人式官員的共同特徵。


文人式官員與職業官僚的最大區別在於,他們始終抱有濃厚的理想主義情結。王禹偁是這樣,我們所熟知的蘇軾等人也是如此。


但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世間之事,尤其是政治,哪有想像的這般黑白分明呢。所以,文人式官員的悲劇在於其內在的不入世思維,或者確切說是「不識世界」思維。他們不能曲不能伸,直來直去,自然在官場上不會受到待見。


政治就是在一片混沌中,為自己也為別人謀取利益。人際關係的維護、領導處理政事的才能,是政治上最需具備的。而這些,恰恰是文人式官員所欠缺的,他們空有一張嘴,往往光說不練,餅畫的再圓,只有把它變成真的,才能吃到嘴裡。


但他們也必須得存在,尤其在封建社會,法律形同廢紙的時候,文人式官員就是一種規則、一種道德,如果說職業官僚在做事,那麼文人式官員就是在監督。


這是時代賦予他們的使命,也是時代強加給他們的悲劇。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何 的精彩文章:

金國攻打大宋的真正原因竟然是因為他
亡國君李煜:老婆被辱自己遭毒殺,都是因為這一件事
清末豬仔華工的出洋血淚史:對他們最狠的竟然是中國人
白居易父親竟然娶外甥女為妻:世上險些少了詩王多個弱智
唐朝長安大旱,士大夫不發聲,一個戲子為民請命被杖擊而亡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官衙為何倒塌了,官員也不敢修?其是原因很簡單
許多官員為何不敢到蔣介石家,不是因為怕他,原因有意思
這位古代的官員的私宅模仿故宮而建,是「謀反」還是其他原因?
唐朝一官員,為陞官專走夫人路線,可是該夫人老公卻是一太監
明朝官員真的窮嗎?主要原因還是他們妻妾太多
揭秘,原來古代官員被貶之後是這樣的一種情形
朱元璋對貪官特別殘忍,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官員貪污?原來如此
古代官員被抄家慘的是女眷 她們竟要終身做這些
古代官員被抄家,為什麼妻妾最悲慘,看完這些你是否有感觸?
西漢的時候,上層官員都流行自殺,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他們這麼做
有官員稱頌朱元璋是「天生聖人,為民作則」,結果這個人被砍了頭
是知識分子?還是官員?
大魏國的官員都知道,得罪盧大人是一刀砍頭的事,可如果得罪了盧夫人那就是全家砍頭的事。
古代官員做這些奇葩事也能陞官?讓人哭笑不得
古代官員被抄家,為何妻妾最悲慘?看完這些就知道了!
清朝官員的妻子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原來比皇帝妃子要漂亮很多
官員:三人同來為何只我沒禮物?尚書:因為你沒缺點!官員大喜
這位官員人品一般,書法寫的非常瀟洒!
他本是一位小官員卻和公主生下了千古英雄,可惜家族因他被滅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