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深度解析 蔣介石第二次下野與復出後最大變化?

深度解析 蔣介石第二次下野與復出後最大變化?

蔣介石在大陸統治了多年,曾經有過三次下野。每一次下野都是他處於極度政治危機之時的無奈選擇。


回顧與總結蔣介石的三次下野,可以看出,雖說是出於無奈,但蔣介石卻非自暴自棄,而是本著以退為進的策略,伺機而動,蔣的每一次的下野,總有所斬獲,每一次的復出,其政治身份都得到提升!


今天,我們談蔣介石的第二次下野與復出!

時間為:自1931年12月15日至1932年1月28日。


同第一次下野一樣,蔣介石同樣沒有預料到會有第二次下野。


而這次下野是由他軟禁胡漢民一事引起的。


胡漢民是國民黨元老、立法院院長,一直反對蔣介石集黨、政、軍大權於一身的獨斷專行,為國民政府實際上淪為個人手中的工具而憤憤不平。

1931年2月28日,蔣介石將胡漢民騙至其總司令部,爾後將胡軟禁在南京湯山。


此事導致了國民黨內的又一次大分裂。


1931年5月,改組派、西山會議派、胡漢民派、林森和孫科派,以及兩廣實力派人物陳濟棠、李宗仁,在廣州成立了一個「非常會議」,打出「打倒獨裁」、「護黨救國」的旗號。寄寓香港的汪精衛應邀出任廣州「非常會議」的政府領袖。不同時期反對過蔣介石的派別,在這一時刻會聚到了一起。


5月27日反蔣派組織非常會議,通過了宣言,並決定以非常會議的名義發起召開四全大會。就是這個國民黨的四全大會,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開了3個月。


1931年9月初,廣州政府派軍北上討蔣,寧粵戰爭爆發。

內憂的蔣介石,不想此時又有外患侵擾!


1931年9月1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發動了對中國東北的戰爭。


全國人民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9月20日國民黨中寧方以國民黨中央名義致非常委員會,表示贊同和平,提出以釋放胡漢民為議和條件,要求蔣介石下野。


1931年10月14日,蔣介石釋放了被軟禁的胡漢民。


11月18日粵方四全大會召開,主持人胡漢民發表了宣言,提出了十項政治主張,中心內容是要求蔣介石下野。

在國內如此眾多的政治高壓下(內憂),和「外患」(九一八事變)的逼迫下,1931年12月15日,無可奈何的蔣介石被迫下野。


1931年12月22日,他出席完象徵黨內團結統一的四屆一中全會開幕式之後,他遂於當天下午偕宋美齡悄然離去,飛往上海,又一次前往家鄉奉化,在雪竇山上的妙高台靜觀局勢,伺機而出。


儘管辭去了國民政府主席、陸海空三軍司令的職務,實際的軍權和財權依然在他手中,但這次的被迫下野,是他原來沒有料想到的,這對他是個相當沉重的打擊。


蔣介石下野前為下一步的復出做了許多工作,最關鍵的是建立了「藍衣社」、「復興社」等特務組織。

其中,最重要的一步,蔣介石於下野前的1931年11月29日,密令把他最忌恨害怕的競爭對手鄧演達槍殺於南京麒麟門外沙子岡。


鄧演達,實際上是蔣介石第二次下野的出氣筒,殺鄧演達,並非基於國家利益,完全是蔣介石泄私憤的行為,當然,從另一個層面講,殺鄧演達,實際上是為後續復出掃清了障礙!


對於此次下野,蔣介石總結為無幹部、無組織、無情報。


在回到奉化的當天,他在日記中總結此次被逼下野的教訓時寫道:


今次革命失敗,是由於余不能自主,始誤於老者,對俄、對左皆不能貫徹本人主張,一意遷就,以誤大局,再誤於本黨之歷史。黨內胡漢民、孫科,一意遷就,乃至於不可收拾。而本人無幹部、無組織、無情報,以致外交派唐紹儀、陳友仁、伍朝樞、孫科勾結倭寇以賣國,而未之預知,陳濟棠勾結古、桂各派,古應芬利用陳逆皆未能信,乃至陷於內外挾攻之境,此皆無人之所致也。而對於反動智識階級之不注意,教育仍操於反動者之手,此亦本人無幹部、無組織之過也。軍事之幹部後進者有熊、陳、胡等,而黨務之幹部實一無其人,外交更無其人矣。


蔣介石對這次下野的總結中,最值得關注的是,他深深意識到一些原本不曾關注或關注不夠的重大問題:「無幹部、無組織、無情報」是「今次革命失敗」的重要原因。而對「智識階級」的忽視和「教育界仍操於反動者之手」,更是上述因素造成。


從蔣介石的這則日記中可以看出,蔣介石從政治角度考慮問題能力日趨完善。


國民黨四屆一中全會結束後半個多月,走投無路,孤立無助,急於尋找政治合伙人的汪精衛開始與蔣介石暗中往來,不久就結成了"蔣汪聯盟"。


"三巨頭"的另一位胡漢民當然會義憤填膺,但他只能無奈地氣與恨,別無他法。


1932年3月6日,沉寂了四十多天的蔣介石再次復出,擔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軍事參謀部參謀長,真正掌握了軍權。


從此,蔣介石又被稱為"蔣委員長"。


蔣介石第二次下野與復出,一個顯著的變化是,從一位軍隊長官逐漸向政治領袖過度!


可以說,蔣介石的這次下野與復出,是一次華麗的蛻變!

深度解析 蔣介石第二次下野與復出後最大變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再坤 的精彩文章:

令人心碎的毛主席晚年老照片
毛主席六十年代的珍貴像片
江青秘書回憶:我見過她為程硯秋流淚
毛主席詩詞欣賞系列之《七絕.呈父親》1910年秋
1930年康生被捕之謎
您可能感興趣

第二次北伐戰爭中的蔣介石
蔣介石十次上時代周刊,第一次威嚴,最後一次心酸
蔣介石第一次出現在大陸的電影中,形象不要太囂張
三大戰役 蔣介石是怎麼看的
蔣介石敗逃至台灣後的深刻總結
西安事變二十年臨近,蔣介石向張學良發出兩條禁令
揭秘蔣介石最後一次冒險回大陸
蔣介石三度想出兵朝鮮參戰內幕
蔣介石去世前的最後幾天
哪次戰役後,蔣介石開始堅定抗日?
蔣介石所犯下的兩個最嚴重的戰略大錯,最終導致敗走台灣
蔣介石最後一次回奉化老家,他心灰意冷和蔣經國說一番話!
蔣介石敗走大陸的七大因素
他號稱「諸葛」曾逼蔣介石灰溜溜三次下野,但終沒能逃出蔣的魔掌
中國抗戰史:蔣介石為何在淞滬會戰下達三次停止進攻命令?
蔣介石臨終前秘喊蔣經國,欲言又止說四個字,道出無盡的悲涼!
周總理兩次出面救他與水深火熱之中 但他卻是蔣介石的女婿
最大的共諜浮出水面 蔣介石知道後懵了
抗戰時這位將軍讓戰士背著,最後跳城殉國,蔣介石聽聞寫下十二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