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圖片來自|NASA


今天(4月24日),是NASA發射到宇宙中的哈勃空間望遠鏡26周歲生日。它拍了上面這張美美的星空圖片來給自己慶生。

雖然我們現在只能看著這些外太空的照片過眼癮,但是霍金教授在接受英國皇家學會頒發的科普利獎章時曾經說過:「移居外太空,是人類一個長久的夢想,而且,人類必須移民其他國家,才能擺脫滅亡的命運。」


和美國航天局NASA、霍金教授等比起來,我們大中華的航天航空部門,似乎一直都特別低調。但是4月20日,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老師傅在接受英國BBC的採訪時表示:我們國家航空規劃的近期目標是登陸月球,帶點紀念品回來研究研究,並且建立一個研究基地;而遠期目標,則是在2020年登陸火星,並且投放火星車進行試驗。


哎喲,雖然不知道做這些事情有什麼終極目的,但還是胡亂激動出一層雞皮疙瘩呀!整個人類的航天史,到現在也才不過區區50年,而我們已經準備好去拜訪鄰近的星球了。今天,我們就來深挖一下這些大事件背後的小故事。


01|人類首次進入太空

1957年10月4日


蘇聯發射首顆人造衛星「sputnik 1」


「sputnik 1」是用一顆導彈改裝而成的,一顆球,四根鞭,簡單粗暴,戰鬥民族真的沒有一點要靠外型取勝的意思。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就這麼一顆看上去很不靠譜的人造衛星,居然發射成功了,而且還在軌道上繞著地球轉了1400多圈、3個多月,最後墜入大氣層里燃燒殆盡了。

對於整個人類的太空史來說,這顆衛星的成功實在是太突然了,美國慌了。當時正是美蘇兩國冷戰的時候,「衛星上空」這件事情的意義遠不止於科技的發展,同時也有特別的政治意義。於是,一場後來持續了20多年的「太空競賽」開始了。


趁熱打鐵,蘇聯在1個月之後馬上又發射了「sputnik 2」,而且還帶上了一條狗,萊卡,證明了生物是可以上太空的。為了紀念這條英雄狗,俄羅斯的第一部3D動畫片《太空狗》,就是根據這件事情改編的。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02|人首次上太空


1961年4月12日

蘇聯宇航員尤里?加加林完成首次載人太空飛行


決定加加林能作為全人類的代表上太空的,是他在面試時表現的一個細節。當時飛船的主設計師科羅廖夫發現,在進入自己的寶貝飛船之前,只有加加林脫下鞋子、只穿襪子進入了座艙。這個表現一下子刷爆了科羅廖夫對他的好感度,覺得這個年輕人這麼珍愛這艘飛船,人也肯定不會差到哪裡去——就是他了!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於是,還沒等美國緩過神來,蘇聯又出手了,而且,這次是大手筆。加加林乘坐宇宙飛船,繞著地球飛行了108分鐘。雖然這差不多就是我們現在上下班路上的時間,刷一刷手機就過去了,但這畢竟是人類第一次進入太空的載人飛行啊!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成功上太空的加加林地位之高,可見一斑


加加林向地面的人描述說:「這是我看到過的最明亮的星空。天空完全是漆黑的,地平線是一道迷人的淺藍。」


越是看上去輕而易舉的事情,背後的付出就越是巨大。


訓練有多艱苦、在天上有多緊張,我們就不再重複了,說一件乍看好笑,細想之下卻又覺得心酸的小事兒吧。因為最開始的宇航服很「初級」,很不人性化,甚至沒有尿抽吸裝置,所以加加林在去發射台的半路上,對著接送他的公共汽車輪胎撒了泡尿。


雖然現在的宇航服已經完善多了,但每當從這個發射台發射時,宇航員都要對著輪胎尿一輪,到今天已經變成了俄羅斯航天員的一個傳統。公共汽車表示:啊,你們覺得開心就好……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你以為我會亂說?


加加林上天之後,他的政府提前準備了三份「聲明」:如果加加林成功返航了,有一份「勝利聲明」;如果飛船出了問題,但加加林幸運地活了下來,那麼有一份「故障聲明」;如果很不幸機毀人亡,還有一份「死訊」。


幸好,最後用上的是「勝利聲明」,加加林成為宇宙時代的象徵。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加加林的名字被用來命名月球背面一座環形山;俄羅斯也根據前蘇聯解密的航天檔案,拍攝了一部電影《搏擊太空》,復原了當時航天的場景,導演還用一種特別隱秘的方式向加加林致敬——影片片長108分鐘,正是加加林這一次飛行的時間。


人手一份加加林頭條的報紙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大致就是說,霍金教授、尤里·加加林的後人尤里·米爾納、扎克伯格三方合作一個「突破攝星(Break through Starshot)」的項目,目的就在於嘗試以五分之一的光速,把一台太空探測器推送到半人馬星座阿爾法星,這個過程,將是20年。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不明覺厲的突破攝星示意圖


20年,將近是我們生命的四分之一,這實在是太漫長了,或許我們只會關注這段星際旅程的開頭和結束;但這對整個人類的太空史來說,又短得像是一個節點,就像尤里·米爾納說的:「整個人類的故事就是一個個偉大的飛躍,55年前的今天,加加林成為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人類。今天,我們準備帶領人類開始下一個偉大的飛躍——駛向廣闊星辰。」


03|首位美國航天員也上了太空


1961年5月5日


美國宇航員艾倫?謝潑德進入太空


和前蘇聯一樣,美國航天局在把宇航員送上去之前,也用動物做了測試,不過他們送上去的不是狗,而是一隻表情很豐富的黑猩猩。試飛很成功——除了黑猩猩著陸之後表示胃口不是很好之外。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謝潑德成功飛行後說:「這是嬰兒邁出的第一步,是邁向更大、更高的目標的一步。」8年後的1969年7月21日,阿姆斯特朗在向月面邁出第一步時仿用了他的這句話,稱「這是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


但是別忘了,美蘇這兩個老大哥當時還是處於冷戰之中,所以,謝潑德這次成功進入太空,對美國來說不僅僅是一次航天歷史的突破,還極大地強化了美國政府的玻璃心:終於扳回一局!於是,謝潑德成了民族英雄,受到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國家大事太複雜,我們還是來關注一下謝潑德本人。謝潑德倒是真的因為熱愛航天事業而成為宇航員的。在加入航天局之前,他就已經是一個百萬富翁了;從航天局退役之後,他又重操舊業,創辦了一家公司,並且在幾家公司的董事會任職。


但是這樣的經商生活對謝潑德來說或許還是太平凡了,於是在1971年2月9日,47歲的謝潑德又主動要求搭載阿波羅14號去執行登月任務。然而老爺子明顯動機不純,作為一個高爾夫狂熱愛好者,他就是沖著「上月球打高爾夫」去的!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他手上拿的不是什麼高科技產品


就是一根高爾夫球杆


「出發前,我和休斯頓航天中心的老大約好,如果登月後的任務搞砸了,我就不打高爾夫了,免得讓人們覺得不嚴肅。好在一切都非常順利,所以我就打出了那兩個高爾夫球,它們現在應該還在月球上。」謝潑德在1991年的一次採訪中回憶說。


根據當時的影像記錄,因為穿著厚重的宇航服,謝潑德前兩次的揮杆都沒有打到球,在面對全世界轉播的鏡頭面前,不知道他當時的內心是不是很尷尬。好在最後還是成功擊中,而且因為月球引力很小,高爾夫球直接被擊飛出了電視畫面。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飛了多遠?當時謝潑德高興地喊:「Miles and miles and miles(很遠很遠很遠喲)!」後來,有一個天體物理學家還通過計算告訴我們,這隻高爾夫球至少能在月球上飛行69.8秒、3948米遠——好吧,老爺子你贏了。


同樣的,現在也有航空公司以特殊的方法紀念兩次上了太空的謝潑德。之前,Space X 成功在海上回收了火箭的新聞震動了全人類,這被認為是將大大降低航空成本的一項技術。而在這次成功的1個月前,另一個航空公司Blue Original也成功讓一架火箭發射到太空後,再垂直降落到地面。這架火箭,就叫做「新謝潑德號」。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Space X 回收的火箭


謝潑德有主角光環,另外和他一起上太空的人也絕對不是簡單的角色。其中,有一個叫埃德加?米歇爾的登月艙駕駛員,他聲稱在登月的過程中受到了超自然力量的感召,並堅信外星生命的存在,因此成為了最具爭議的一個宇航員。


04|美國第一次成功繞地飛行


1962年2月20日


美國宇航員約翰?格倫進行了第一次繞地飛行


約翰?格倫的經歷和他的前輩謝潑德很相似,他們都曾兩次上太空,只不過,約翰?格倫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他第二次主動要求上太空的時候,已經是77歲的高齡了。這次上太空,為的就是測試一個老年人如果失重9天,會產生什麼生理影響。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授予約翰「特別能折騰」勳章(別當真)


除了是一名宇航員之外,他還當選了四屆代表俄亥俄州的美國參議員,在1984年,他還是民主黨初選總統候選人。


05|人類首次太空行走


1965年3月18日


蘇聯宇航員阿里克謝?列昂諾夫


進行人類首次太空行走


那次行走雖然只有12分鐘,但列昂諾夫在50年後回想起來,仍然心潮澎湃。


列昂諾夫在採訪中告訴記者:「從黑暗的太空俯瞰地球時,我立刻看到了黑海和克里米亞半島,然後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還有一小部分義大利。這個畫面我至今都記得,這不是地圖,而是我親眼所見。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現在我們可以很輕鬆地看到地球全貌


但在當時,是史無前例的


「星星圍在我身邊,陽光極其刺眼,光線好像成了我身體的一部分。天地間好像只剩我一個人,整個世界萬籟俱寂。」那種絕對的死寂,讓他心生恐懼,「我可以十分清楚地聽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聲,現在想起這種感覺,我依然感到難受。但現在想起當時所見的一切,我仍然會心跳加速。」


這樣的體驗,很難感同身受——特別是在之後還經歷了生死考驗。


因為這次的「太空行走」計劃,其實實施地非常匆忙。出於安全考慮,前蘇聯率先發射了一艘無人偵察飛船,用於收集各種可能會對航天員身體產生影響的數據。收集過程一切順利,誰知道它在著陸之前像發神經一樣突然啟動了自爆程序!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後來前蘇聯發行的紀念郵票


如果沒有這些數據,航天員去太空行走,就像讓我們閉著眼睛在車水馬龍的市中心走10趟一樣危險。當時有兩個選擇:一,冒險按照預定時間升空;二,推遲6到8個月重新發射一艘偵查飛船再升空。


在正常情況下,這還用選嗎?但對當時的蘇聯來說,這正是一個「特殊情況」,因為對手美國已經準備送一位航天員去太空行走,一切就緒。說實話,這種扯上政治而變了味的「太空競賽」,實在是讓人反感。但對當時的列昂諾夫他們來說,別無選擇。他們安慰政府說:我們可以的。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每個「英雄」的背後,都有一個平凡的家庭


然而,就在列昂諾夫走出太空艙,受到開頭描寫的那些複雜情緒的影響之後,他碰到了一系列的麻煩。


他說:「8分鐘後,我明顯感到宇航服的變化……我的指尖感受不到手套的存在,我的腳在靴子里晃蕩,我甚至無法按到相機的快門。」受氣壓影響而膨脹肥大的宇航服把他卡在了艙外。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後來模擬的當時困境


在這個時候,列昂諾夫已經因為長時間的行走而覺得很疲憊了,因為在太空中的每個動作都需要付出比在地球上多得多的努力。當時他通過耳機,聽到莫斯科廣播電台報道,有一名航天員正在太空中自由活動。他恍惚了,想了想這個人是誰,後來才意識到,「這不就是我嘛!」


按照規定,他應該時刻向地面控制中心報告自己的處境,但為了避免引起恐慌,而且說了也並沒有什麼卵用,所以他決定調低宇航服內部的壓力。這個舉動可能帶來的後果,很可能就是缺氧死亡。好在他順利擠進了艙門。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第一次太空行走的畫面


按照正確的程序,列昂諾夫應該先頭後腳進入艙門,但他在倉促之下進反了。於是,他不得不再一次調低了宇航服內的壓力。


那一天,列昂諾夫的體重輕了了5.4公斤,每隻靴子里灌進了3升汗水。而且事後列昂諾夫說,假如太空行走過程中出現難以收拾的嚴重情況,他將服下隨身攜帶的一粒自殺毒丸。


你以為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嗎?並沒有。在重返地球的過程中,他們偏離了既定航道,墜落在西伯利亞的一個森林裡,而且因為太空艙們被撞飛了,他們不得不全副武裝,防備野狼和野熊,直到等到第三天,救援人員才出現——然而死要面子的前蘇聯政府則對外界公布說,他們在著陸之後就直接去度假了。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列昂諾夫曾經說過一句話:「在宇航員眼中,邊界是不存在的,這個詞只存在於政治家腦中,我們看到的只有整個地球。」


這句話,值得讓所有人看見。如果當時的政府能以此為鑒,稍有收斂,那麼兩年後的那起事故就不會發生了。


1967年4月24日,蘇聯宇航員弗拉基米爾?科馬洛夫,因宇宙飛船墜毀而遇難。與其說這是一起事故,不如說是一宗「謀殺」。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科馬洛夫年輕的臉


這次任務,是由科馬洛夫和第一次上天的「航天英雄」加加林去執行的,加加林是科馬洛夫的替補。在執行任務之前,加加林和其他高級技術人員就已經發現了飛船203個非常嚴重的結構性問題,加加林提議這次任務應該被推遲。然而,所有提出這個意見的工作人員,全部被降職。


科馬洛夫明白,政府最終總會讓一個人去執行這次任務,如果不是他,那就是他的好朋友加加林。於是,科馬洛夫選擇執行這次任務。結果,你們都知道的。


07|人類首次在月球地錶行走


1968年12月21日


阿波羅8號拍攝了首張地球照片


1969年7月20日


阿波羅11號飛船的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


和巴茲?奧爾德林實現了在月球上行走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首張地球大頭照


關於「留下了第一個腳印」之類具體的過程,相信大家都已經反覆聽到過好多遍了,我們重點說說一些不那麼靠譜的消息。


據說,當時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的那一剎那,電視轉播的信號突然終止,而阿姆斯特朗在登月40周年之後終於開口說,「月球上有外星人基地,他們希望地球人離開月球。」他表示,外星人的巨大航空船是全體工作人員的親眼所見,只不過,所有的宇航員被嚴厲要求不準說出一切有關他們目擊的事件。


而且,「所有的阿波羅和雙子號宇宙船在飛行過程中,都毫無例外地被不明飛行器跟上,有時候是保持一定的距離,有時候跟得很緊……」

我們移民外星的那一天 或許不遠了


阿姆斯特朗說,外星人在月球的背面


遇到「外星人」是意料之外的事情,但是他們確實都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就像在電影《火星救援》中演的一模一樣,政府的哀悼措辭似乎才是真的不分國界。


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要求事先準備一份感人肺腑的「登月悼詞」:「命運決定這些前往月球探險的人將永遠在月球上安息。這些勇敢的男人早就知道,他們沒有任何回來的希望,不過他們也知道,由於他們的犧牲,人類將擁有更多的希望。」


以阿姆斯特朗登月行走為節點,至此,人類開啟了太空探索的新篇章。並且,一切都以越來越快的速度發展。今天誰又建了宇宙國際空間站啦,明天誰又送人上去轉悠啦……


最令人滿意的是,至少隨著科技的發展,這些進步終於可以不建立在「犧牲」的基礎上了,像冷戰時期那種惡性競爭,應該也不再會出現,反之,是越來越開放的國際合作。


如果你有別的猜測,歡迎在留言區和大家分享。


-END-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馮侖風馬牛 的精彩文章:

馮侖:老男人要玩,小男人要思考
您可能感興趣

外星移民基本不可能,要找到一個可居住外星世界太難了
都在說去火星移民,但你一定沒聽過這個故事
為了孩子的未來,我也許不得不移民
你們都移民了,但我回國了,因為我離不開中文
要移民的往這兒看!今年移民這些國家不容易了!
這顆行星在母恆星的宜居帶上,說不定可以移民
宇宙中的確有宜居星球存在,星際移民距離我們太過遙遠,不必期待
去了一次美國,就再也不想移民了
這是一個移民紐西蘭的大好機會,嬉遊君不行但是你可以
移民火星你是等不到了,但可以去青海火星村體驗一下外星生活
沒有別的理由,我移民就是為了孩子!
都是華人,移民的國家的不同,最後的差距怎麼這麼大捏
移民後的我 回國探親,眼前的一幕讓我驚呆了!
談起移民,也許你也會有這六大誤區
地球的壽命還剩多長時間?怪不得美國那麼著急想要移民火星!
蔣家後人移民加拿大,宋美齡只說了一句話:不要忘了你們是中國人
中國那些賺翻了的富豪,最後都移民去哪裡了?
來澳新移民的就業率竟然這麼高?你是不是其中之一呢?
直擊一家人移民美國後的生活:真有你們想像那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