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舉史上因舞弊被斬的最高官員

科舉史上因舞弊被斬的最高官員

科舉史上因舞弊被斬的最高官員


■關山遠


高考舞弊屢禁不絕,令人深思——在中國綿延千年的科舉歷史上,如果出現這麼大規模的舞弊案,會有什麼結果?

一個叫柏葰的清朝高官的下場,或許可以說明。


被斬首的一品大員


1859年早春,北京菜市口,64歲的一品大臣柏葰人頭落地。監斬官是他的政敵肅順,行刑前還不忘調侃自己的對手:「七哥來早?」


這是柏葰沒想到的結果。幾個月前,他正春風得意,達到人生巔峰。

綜合有清一朝高官來看,柏葰還算是個好官,他原名松俊,姓巴魯特氏,蒙古正藍旗人,是道咸年間頗有學識的蒙古官吏之一,為官清廉,博通經史,尤工於詩。著有《薛林吟館賦》10卷、《撮山最高峰》《避暑山莊賦》等,留存於世的,如題江蘇的棲霞山風景詩:「石凳層層路幾盤,天風高接碧雲寒。長江狹甚鐘山小,人在最高峰上看。」頗有些胸襟。


柏葰走的是一條當時典型的滿蒙官員晉陞之路:道光六年(1826年)進士,後遷任內閣學士,兼正紅旗漢軍副都統。1840年授刑部侍郎,後任總管內務府大臣、左都御史、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兼正黃旗漢軍都統。1856年命在軍機大臣職位上行走,兼翰林院掌院學士,又以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1856年,他達到人生巔峰。


這一年正是大比之年,皇帝挑選柏葰出任順天鄉試的主考官,他喜出望外。順天乃天子腳下、首善之地,又是錄取舉人最多的一省,首場試題都需由皇帝「欽命」,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因此,順天鄉試主考官必須由進士出身、具有真才實學的一二品大員擔任,柏葰能夠出任這一重任,足見皇帝之器重。事實上,柏葰確實是咸豐皇帝的心愛之臣。鄉試三場,結束後,柏葰又陞官了:補授大學士,管理兵部事務。這樣,他從一品高升為正一品大員,相當於「大清相國」。


但所謂「盛極而衰」,從位極人臣到刀起頭落,柏葰坐上了人生的過山車,在巔峰俯衝而下,來不及驚叫,就報銷了。


很多人都沒料到是這麼一個結果,包括柏葰自己,他以為自己會被發配,連遠行的行李都收拾好了。

但柏葰還是死了,估計他臨死前腸子都悔青了——為什麼要收那16兩銀子!沒錯,導致一品大員柏葰被斬首的,就只有16兩銀子。


一個戲子引發的大案


清朝的貪官太多,但像和珅這樣富可敵國的大貪官,也不過是被賜自盡,柏葰為什麼這麼倒霉?


柏葰被捲入了「戊午科場案」,所謂的「晚清第一案」。此案與順治十四年的順天、江南鄉試案,並稱為清代兩大科場巨案。在此次科場舞弊案中,有包括柏葰在內的4人被處死,7人被革職,還有數十人遭降革處分,共計90餘人受到牽連。


這一年的順天鄉試開場就不利,八月初八日鄉試一開場,即謠傳在考場所在的貢院大堂發現了大頭鬼,據傳貢院中的大頭鬼不輕易出現,出現一定有大案將要發生——如果柏葰因此提高警惕,或者就完全是另外一個結局了。

驚天大案,是從一個「准戲子」開始的——發榜時,大家驚奇地發現,前十名中居然有一個叫平齡的旗人,此人是一個在京城很有名的京劇票友,常常登台演出。那個年代,優伶地位很低,這種人也居然能夠高中?一時輿論大嘩。於是,御史孟傳金上奏咸豐皇帝,參劾此次鄉試有舞弊行為,特意指出「平齡朱墨不符」。平齡這個小人物,開始成為一根導火索,噝噝冒著火星,燒向了主考官柏葰。


「朱墨不符」這四個字指向明確:平齡的試卷已經被篡改或調換!因此這是考生與考官勾結作案,而並非考生夾帶一類低層次的舞弊。為了防止科舉舞弊,例如讓閱卷考官通過字跡認出關係戶,要求考生在考場內用墨筆繕寫考卷,所謂「墨卷」;考生交上試卷後,考官就將考生姓名糊起來,讓人用紅色筆謄抄一遍,讓閱卷官披閱,這份卷子叫朱卷。在謄抄過程中,要求謄抄人員抄寫的朱卷必須與考生的墨卷完全一致。


平齡被抓起來了,戊午科場案專案組同時成立,調查發現,平齡墨卷內的草稿竟然不全,而且朱卷內也有七個錯別字曾被人改動過!問題愈發嚴重了,正當調查深入時,平齡死在牢房裡,但他的死並未掐滅導火索,咸豐皇帝懷疑有更多像平齡這樣濫竽充數的考生,於是下令徹查。


皇帝對欺君總是無法忍受,咸豐等來了這樣的結果:此次順天鄉試,總共錄取舉人300名,查出有問題的試卷竟然多達50份!其中38本試卷中錯字、別字、謬稱等比比皆是,另外12本試卷,錯謬五花八門,但事後都經過了塗改……

咸豐皇帝徹底怒了,由戲子平齡引發的大案,爆炸了!


柏葰死得冤嗎?


戊午科案調查結果是:來自廣東肇慶府陽春縣的考生羅鴻繹通過同鄉兵部侍郎李鶴齡的關係,結識了同考官浦安;浦安又通過柏葰的看門人靳祥的關係,請求柏葰同意調換羅的試卷使其中舉。此外,副考官程庭桂也有嚴重問題,他的兒子程炳採在場外大收條子,遞給老爸舞弊。


羅鴻繹是怎麼讓閱卷官知道他的文章呢?此人考前與考試官約定,其考試時的第一篇文章最後用「也夫」二字結尾;第二篇用「而已矣」三字結尾;第三篇用「豈不惜哉」四字結尾;詩則用「帝澤」結尾。史載,評閱各卷時,柏葰本欲將羅鴻繹的試卷撤下淘汰,但蒲安囑託靳祥,勸說柏葰千萬不要將羅鴻繹的試卷撤下。不知出於什麼原因,柏葰遂聽從了靳祥的勸說,將一名叫李成忠的試卷撤下,取中了羅鴻繹。


今天咱們說領導幹部的秘書、親屬甚至司機能力大,沒想到在大清朝,領導幹部看門人的能力都這麼大!最後柏葰收入了16兩銀子——是否被靳祥剋扣了大半,已不可考,靳祥下獄後,很快死於嚴刑拷打。


柏葰的政敵們怎肯放過這麼好的機會?皇帝不想殺自己的愛卿,「刑不上大夫」,但柏葰的敵人、戶部尚書肅順當場力爭,認為科舉是國之重典,必須嚴格執法。皇帝左思右想,維持帝國的制度重於一個大臣的生命,於是下詔:「科場為掄才大典」,柏葰身為一品大員,「竟以家人求請,輒即撤換試卷……情雖可原,法難寬宥……柏葰著照王、大臣所擬,即行處斬」,皇帝還為此流了幾行眼淚,「言念及此,不禁垂淚」。


於是,一品大員柏葰與同案另三人浦安、李鶴齡、羅鴻繹一起「斬立決」,柏葰一生清廉,卻晚節不保,成為科舉史上因舞弊被殺的品級最高的官員。那個給老爸遞條子的高幹子弟程炳采也被斬首,他老爸被流放。其餘涉案人員,也遭受各類處分。


即使在當時看來,柏葰之死,有些冤枉,但清朝皇帝的決心也是相當堅定的:為國家選拔人才,對舞弊要「零容忍」,對科場案的處置,皆是從嚴從快從重,例如順治十四年丁酉科順天鄉試案,同考官李振鄴與做中介的、拉皮條的和行賄中舉的七個人,全部斬首;同年江南主考官方猷也因科場舞弊案,與同考官錢開宗被正法,妻子、家產籍沒入官,同考官十八人,除已死之盧鑄鼎外,全部處絞。甚至連拖延審理此案的官員也受到嚴厲處罰。


為防考生舞弊,考場嚴打夾帶,入貢院時要脫衣赤足,檢查下體,考生感慨很沒人格,「負凳提籃混似丐,過堂呼號直如囚」。但科舉最大的舞弊,還是「賄買」,賄賂主考官,雖然賄買這事看似「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但其實考生們對彼此的學問都很熟悉,看到一些不會寫文章的富二代、官二代居然榜上有名,而一些才華橫溢者名落孫山,自然要鬧事,落榜者鬧事的主要方式是把財神爺抬進孔廟,用這種行為藝術來發泄心頭怒火。這種行為藝術的結果往往很慘烈,參與者會受嚴厲處罰,同時也會引起重視,進行調查,賄買一旦被揭發,行賄、受賄者基本上都被處死,而同場的考官亦可能被牽連受罰。


柏葰死得冤嗎?他死後幾十年里,直到1905年科舉被廢止,再未出過科場舞弊大案。從這個角度來說,他死得並不冤。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葉超英的讀寫人生 的精彩文章:

「衣冠禽獸」的歷史變遷
歷史上那些以貌取人的事兒
您可能感興趣

清代科舉史最嚴重的舞弊案:嶽麓書院院長拒絕私了
古代「高考」作弊的三大最有效手段,舞弊的後果殺你沒商量
南宋皇帝製造的高考舞弊案
晚清第一大科舉舞弊案,牽扯六成考生,作弊方式令人叫絕
揭秘歷史:清代時期的闈姓賭博與科場舞弊
史上最血腥科场舞弊:清朝震慑汉族文人第一案,顺治丁酉科场案
考官收錢舞弊攀附權貴 四處炫耀作弊能力 七人最終身首異處
特朗普借調查「選舉舞弊」試圖獲取選民數據,涉嫌違法
高考在即,看大明王朝如何處理科舉舞弊
清代是如何處理大規模科舉舞弊案的?
史上最血腥科場舞弊:清朝震懾漢族文人第一案,順治丁酉科場案
特朗普借「選舉舞弊」為由試圖獲取選民隱私,遭美國多州抵制
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的尷尬科舉舞弊,其背後究竟有何貓膩?
解密:一場驚動康熙皇帝的「高考」舞弊案
明代耐人尋味的「高考」舞弊案:主考官慘遭凌遲,只怪太公正無私
清初科考舞弊大案,讓順治帝大開殺戒
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既牽涉科場舞弊又加入謀反集團
宋朝名人高考趣事,歐陽修科場也舞弊,蘇東坡驚倒主考官
你知道哪些作弊技巧?看看古人是如何科舉舞弊,各有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