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既牽涉科場舞弊又加入謀反集團

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既牽涉科場舞弊又加入謀反集團


古來「風流」二字無不被人嚮往,尋常人便是與「風流」扯不上什麼干係,單是看到與這二字沾邊的人事,也能浮想聯翩,生出幾分享受的安逸與審美的愉悅。君不見《金瓶梅》中,未曾著墨多少描繪潘金蓮的容止,只用了一句「從上往下看,風流往下走。從下往上看,風流往上走。」的朦朧筆法,一個美貌明艷的少婦立時躍然紙上,引人同西門慶一般怦然心動。可見,「風流」二字在中國文化中的份量,以及所能營造的氣場是多麼強大。



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既牽涉科場舞弊又加入謀反集團



所謂「風流」通常與放浪形骸、才華橫溢為鄰,其間不免還要夾雜些鶯鶯燕燕的曖昧情事,主人公最好再有傾城之貌,偏偏風骨,便可齊全,於這二字當之無愧。於是乎,大家說起「風流」,無不是面帶八卦羨艷之色,身不能至,心嚮往之。這大約就是「神往」最好的解釋!


不過,現實正如錢鍾書先生筆下的《圍城》,又如《莊子》中的「彼非魚安知魚之樂焉」。被冠上「風流」之名的人,恐怕並非我們這些尋常人等所以為的那麼拉風。箇中滋味於他們而言,只能說是冷暖自知。與其說他們是幸福的,不如說他們是寂寞的,這種寂寞貫穿歲月始終,從古至今,無一例外,更不用說放在被封建禮教包裹著的明朝了。

相信不少人看到這篇文章的標題,就大概能猜到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會是誰。這個標題是一首詩中的一句,也是這個篇章主人公一生的寫照和最後的歸宿。他就是被稱為風流才子名滿天下的唐寅,他還有另外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唐伯虎。


艷羨的傳說


說起唐伯虎,大家立刻會想到周星馳「賞花賞月賞秋香」的打油詩,想到《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在那個故事中,唐伯虎出身紈絝,家有九妻,本人才華橫溢,書畫雙絕,容止倜儻,可謂少女師奶的「絕命殺手」,所有男人的「公敵」。事實當真如此么?


《唐伯虎點秋香》的故事成形於明清,它是在明代小說家馮夢龍《唐解元一笑姻緣》的基礎上演變而來。馮夢龍生於明末,與唐伯虎並不在同一年代,很顯然道聽途說多餘親身印證。通過翻看史料,我們從明代另一個小說家王同軌的《耳談》中依稀看到《唐解元一笑姻緣》的雛形。《耳談》中王同軌借蘇州才子陳某與官宦婢女秋香因笑傳情,因情結緣的故事,從側面反映了明中後期的社會現實和下層知識分子繼續個性解放、實現抱負的渴望,因而被廣為流傳開來。於是由「一笑」變成了的「三笑」,由「陳公子點秋香」變成了《唐伯虎點秋香》。那麼,為什麼一定要選中唐伯虎,而不是祝允明呢?


在明代,社會思想和倫理道德依舊遵循著宋代傳承下來的程朱理學,特別是明經取士方面,更是以程朱理學馬首是瞻。知道正德年間王守仁的心學橫空出世,終於打破了程朱理學一統天下的局面,其所倡導的「心即是理」解放人性的觀點,受到了當時許多有識之士的肯定,並由此廣為傳播,成為士子們競相效法,與傳統理學分庭抗禮的主流觀點。王守仁的心學理念使廣大士子們找到了精神的寄託,敢於挑戰權威,打抱不平,叛逆理學思想的行為作風,在當時成為了心學弟子最引以為傲的事情。基於這種長期的壓抑繼續找尋一個釋放的代言人,民間便選擇了以不拘禮法著稱的唐伯虎為載體,承載群體對人性解放的渴求,一次尋求慰藉。


而事實上,唐伯虎和心學鼻祖王守仁同屬一個時期的人物,王守仁甚至比唐伯虎出道晚得多。心學思想在唐伯虎在世期間尚未有系統完善的理論,因此要硬說唐伯虎身上有心學的影子,的確有些牽強。那麼,唐伯虎身上的那种放浪不羈和不拘禮法又是從何附會而來呢?我們不妨從唐伯虎一波三折的人生經歷來解讀一番。


夭折的仕途


唐伯虎名寅,伯虎是他的表字,還有一個表字稱為子畏,生於蘇州吳縣一個商人家庭,時年為明成化年。早年的他衣食無憂,過著非常愜意悠閑的生活,也正是在這個期間,他德到了放浪形骸、不拘禮法的名聲。《明史·文苑·唐伯虎傳》載:「性穎利,與里狂生張靈縱酒,不事諸生業。」。也就是說,他除了與人縱酒玩樂,從來不認真讀書,學習謀生的手藝,更沒有絲毫的家庭責任感,是個地道的敗家子。


上天是公平的,人總不能一輩子光享福不付出,或許是上天惟恐這樣一個人才最終玩物喪志,於是在他二十多歲的某一年,讓他的家中連遭不幸——他的父母、妻子、妹妹相繼亡故。本來殷實的家境頓時土崩瓦解,一切富貴化作雲煙。為了生存,他不能再戀戀紅塵消磨下去,於是在好友祝允明的良言苦勸下,終於決定擔負起一個男人應該擔負的責任。


經過幾年的潛心苦讀,唐伯虎憑藉天資聰敏,於明弘治十一年奪得鄉試第一名「解元」,這也是他被後世稱為「唐解元」的由來。眼看著浪子回頭的辛苦努力終於有了回報,卻不料一場禍事從天而降,使他的人生偏離了本來的軌跡。

16歲就獲得秀才考試第一名的唐伯虎,到了29歲時又得中鄉試的解元,一時間名滿天下。他的文章被鄉試的主考官梁儲看中,並帶回京師上呈學士程敏政觀摩。程敏政因此對才情洋溢的唐伯虎青睞有加。


時隔不久,唐解元赴京會試,座主正是對他十分賞識的程敏政。這一次的會試考題出得生僻異常,許多舉子紛紛落馬,只有兩份考卷答的文詞優雅貼切,令人眼前一亮,答卷人正是唐伯虎與江陰舉子徐經(又稱徐泰)。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很快便有給事中華昶上書明孝宗,彈劾程敏政收受徐經賄賂泄露考題,街頭巷尾輿論日益沸騰。實際上,徐經與唐伯虎同行趕考,又在進入京城後多次與程敏政接洽,加之考題如是生僻,兩人仍能取得優秀的成績,令旁觀者不得不往徇私舞弊上去想。徐經出身江陰巨富,拿出巨額的錢財賄賂考官也不是一件難事。於是,眾人的矛頭一起志向了程敏政。在多方攻訐之下,明孝宗勒令程敏政致仕,將徐經、唐伯虎下獄,華昶貶官。


唐伯虎遭遇此禍,有被無辜牽連的原因,亦有其本身不明智的緣故。史載:「坐經嘗贄見敏政,寅嘗從敏政乞文。」在程敏政已經被定為會試考官之後,唐伯虎仍然能與程敏政過從甚密,如果其會試面對考題與大多數人一樣交了白卷,或許不至於被捲入這場科場舞弊事件,但是他之後的仕途道路依然堪憂。


眾所周知,有明一代,黨爭激烈。每一屆會試的主考官錄取舉人就如同收納學生和門人,等同於「入黨」。事實證明,程敏政被劾落水,並不排除是被人陷害。《明史》卷三百八十六《程敏政傳》中道:「或言敏政之獄,傅瀚欲奪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明史》卷七十《選舉志》中又說:「給事中林廷玉復攻程敏政可疑者六事。」換言之,程敏政在朝中不怎麼得人心,被一群人有計劃有預謀的開了黑槍。因此,就算唐伯虎僥倖進了仕途,也會為程敏政的政敵視為敵人一黨,趕盡殺絕。唐伯虎與程敏政的親密關係從締結的那一刻起,就宣布了唐伯虎仕途的絕境。


程敏政被貶了官,致仕回家,憂憤而死。徐經亦被逐出仕途之外。唐伯虎被抹去了官職,貶為吏屬。雖然「官吏」二字總是出雙入對的出現,可是官和吏還是有著本質的差別。換做一般士子,在這種情況下,多少會勉強接受,不管怎麼說,大小也是個糊口的差事,俸祿雖少,地位也高於百姓。唐伯虎卻不這樣想,他做出的選擇讓人出乎意料。「寅恥不就,歸家益放浪。」此舉天下人皆為震驚,史載:「寅,江南才士,戊午南圍第一,論者多惜之。」


在我看來,唐伯虎的「不恥」是假,「不忿」才是真的。他對於自己無辜受牽連非常的憤怒,對於朝廷中黨爭殃及池魚的做法也格外怨恨。這點通過他寫給好友文徵明的書信可見一斑:「……庭無繁桑,見錦百匹;饞舌萬丈,飛章交加……饋絲成網羅,狼眾乃食人,馬氂切白玉,三言變慈母,海內遂以寅為不齒之士,握拳張膽,若赴仇敵……」這種無處可伸張的怨憤,讓他對官場,對仕途喪失了信心,應該說,他是被這種殘酷的現實逼迫著,不得不遠離官場。



真實的風流才子唐伯虎—既牽涉科場舞弊又加入謀反集團


東隅之失,收之桑榆。


他懷著憂憤的絕望遊歷全國,寄望於名山大川能為自己受傷的心撫平傷痛,但當他遊歷了九個月回到故鄉之時,等待他的卻是繼妻的吵鬧與和離。先被官場拒之門外,又被妻子拋棄,內外交困之下,他縱酒澆愁,寄情書畫自娛,靠賣文鬻畫為生,想以淡泊名利專事讀書聊此殘生,也正是在這個階段,他的書畫造詣突飛猛進。


很多人都以為唐伯虎最擅長畫的是美人圖,甚至連明代中晚期流行於民間的春宮圖,也推唐伯虎為各種聖手。其實唐伯虎畫得最多也最有造詣的是山水畫,而非美人圖。


史載唐伯虎「遠攻李唐,近交沈周。」,說的便是唐伯虎獨具一格的山水畫作品,以及他從事書畫創作的歷程。早年他主要是以山水畫為主,先是從吳門畫派創始人沈周,中年法著名畫家周臣。沈周以元人畫為宗,周臣則以南宋院畫未師。唐伯虎博採二人之長,融入自身特點,從而在技法和畫風上青出於藍。他既繼承了吳門畫派的筆墨細秀,布局疏朗,又兼具了雄偉險峻的特點,化胸中對名山大川的渾厚之氣為瀟洒,風骨崎峭,將南北畫派及送人嚴謹的風格完美的相結合,自成一家。而唐伯虎的人物畫多以美人為主,畫風嚴格繼承了南宋宮廷院畫遺風,主要以明眸、皓齒、紅顏、粉頰,工筆重彩和「三白法」為主要畫法,線條勁細,敷色華麗明艷,還喜歡將宋代李公麟行雲流水和顏輝的折蘆描參合使用,筆墨流動爽利,轉筆方勁,畫風簡逸高雅,生動活潑,從另一個方面展現了其紮實的寫生功底。


唐伯虎一生融合了南北畫派,引文入畫,將書畫有機結合,並將書法的運筆應用於繪畫,為中國的傳統繪畫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風格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明代晚期的小品畫創作。


人們常說「人如其畫,畫如其人。」說的便是藝術作品的創作成就通常與創作者的人生經驗和閱歷緊密相連。唐伯虎自然也不例外。36的唐伯虎用多年賣文鬻畫的積蓄在姑蘇城北的桃花塢建了一座清雅的家園,以度其清狂的生活。因其酷愛桃花,於是命名為「桃花庵」,自號「桃花庵主」,並作歌道:「桃花五千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在花下眠……」


跳水的人生


「日般飲其中,客來便共飲,去不問,醉便頹寢。」的神仙日子過了沒多久,明正德九年,一個人的到來打破了唐伯虎恣意的生活。這個人便是寧王朱宸濠的使者。此來的目的是為了代表寧王重金聘請唐伯虎去江西南昌為寧王做幕僚。時年44歲的唐伯虎迎來了建功立業的好機會。


放浪半輩子的唐伯虎在這個機會面前收起了原先的清狂,將內心深處對仕途的渴望釋放了出來,毫不猶豫的跟著寧王的使者踏上了人生的另外一個轉折點。


上天與唐伯虎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放在唐伯虎面前的不是步入仕途的機會,而是株連九族的陷阱——寧王朱宸濠之所以聘請他做幕僚,是因為久慕其盛名,要拉他入伙,起兵謀反,共圖霸業。

寧王亮出了底牌,唐伯虎也看到了底牌,想要抽身是不可能了,除了成為死人把秘密留在南昌,唐伯虎只剩下了一條路——裝瘋。裝瘋這招是古來多少仁人志士為了保命總結的經驗,需要極其強悍的忍耐力和高超的演技,才能瞞天過海,遇難呈祥。事實證明,唐伯虎的演技也很紮實,不惑之年的他本著一脫到底的「獻身」精神,在南昌公眾場合「佯狂使酒,露其丑穢」(又說是「裸奔」),令寧王朱宸濠顏面無存,只好將其「放還」。


唐伯虎總算是脫身回到了故鄉,回到了那個一度令他清閑逍遙的桃花庵中。雖然寧王之亂最終為王守仁所平定,唐伯虎也免除了殺身之禍,可是曾為寧王賓客的履歷,迫使他對仕途徹底絕了念想。身心被重創了的唐伯虎,從此思想消沉,改「桃花庵主」為「六如居士」,以表達其看破紅塵的淡漠。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的「六如」之意,伴隨唐伯虎度過剩下的歲月。常年帶病,加上不善持家,唐伯虎自南昌歸來不得不倚靠朋友的救濟借貸度日,晚年的歲月每況愈下,生活舉步維艱。


54歲這一年,在看到蘇東坡「百年強半,來日苦無多」的詩句後,唐伯虎深藏於心的痛苦被激發了出來,旋即卧床不起,於明嘉靖二年冬天結束了其凄清的一生。因其仕途坎坷,晚景凄涼,以致死後詩文散軼殆盡,連後事都是文徵明、祝允明等朋友湊錢才得以料理。一代名流終致於此,實在令人不得不感慨命運的無常捉弄。


真實的唐伯虎被命運折磨了一輩子,後世的所謂「風流」,除了在其書畫作品中可窺一斑,並沒有在他的身上體現太多。生活的拮据,將他早年的紈絝習氣消磨殆盡,賣文鬻畫的日子,並不見得多麼愜意瀟洒。這點正應了人們常說的,當你將愛好轉為了養家糊口的事業,想要愛崗敬業,基本上是很難的。因為生活的壓力會將愛好的情緒轉為無奈的疲於奔命和婉媚承順,喪失掉原先的愉悅。我想,唐伯虎雖然身為書畫名家,賣畫的日子,內心想必也是五味俱陳,冷暖自知的。


「他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所謂風流名士,也許強作的「風流」姿態抵不上內心的痛苦,不過是在「名士」的光環下,自斟自飲,顧影自憐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咨訊 的精彩文章:

鏖戰三千里江山—中日甲午陸戰紀實之決戰牙山
漫畫家筆下的那些逆天的美國總統
他是抗美援朝中我軍犧牲的最高級別軍事將領,毛主席痛惜不已

TAG:全球咨訊 |

您可能感興趣

風流才子,因牽涉科場舞弊案而交惡運,貧困潦倒中去世
國家挑才講究的是真才實學,公平競爭,為何舞弊科場?
清代最後一場科舉舞弊案,竟然改變了魯迅家族的命運
「誠實」的總統林肯競選也曾舞弊,造假入場券,政治賄賂封官許願
《雍正王朝》里的烏龍卻真實再現了當時一樁科場舞弊案
反舞弊和監察必備七種能力
古代科考舞弊花樣有哪些?唐伯虎被牽連、「貢院」成了「賣完」
科場舞弊案,三爺為什麼不敢出手,偏偏讓李紱去找李衛?
宋朝科舉制度的弊端,徇私舞弊,為非作歹
魯迅祖父的科場舞弊案是怎麼回事?一個愚蠢的下人,改變周家命運
古代科考舞弊花樣有哪些?唐伯虎被牽連,「貢院」成了「賣完」!
追究商業賄賂型舞弊行為行政責任的可行性探究
皇帝問大臣:你兒子品德如何?大臣機智回答,舞弊的兒子逃過一難
這件震驚全國的科場舞弊案,審了三次都沒結果,康熙知道後很生氣
宏都拉斯「大選舞弊」後衝突升級:一邊流血,一邊熱舞
塞錢就能進常青藤名校!絕望主婦女主演承認幫助孩子舞弊
唐伯虎考場舞弊案真相是何?「江南第一才子」的名聲竟是假的?
徇私舞弊太明顯!韓民諷刺:真想看看文在寅總統的下場如何?
系統測試還是造假暴露?俄羅斯總統大選尚未開始,便陷入舞弊疑雲
魯迅祖父周福清捲入清末科場舞弊案,最終結局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