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學中打撈「失敗者」
現代城市的外表是直觀的,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而由現代人內心所構成的城市精神景觀,卻不那麼容易看清楚。即便如此,還是有一批年輕人通過文學的方式,試圖去探索和展現這一「奇幻森林」。
近日,中國作家出版集團團委舉辦了「聚焦青年繁榮文學」紀念「五四」系列活動。由馬小淘的中篇小說《章某某》說起,幾名評論家和作家談到了年輕作家對「失敗者」的關注。
馬小淘筆下的「章某某」動輒改名,處於混亂的狀態,向現實妥協後卻最終瘋了。在小說的結尾,馬小淘寫道:「她龐大的理想終於撐破了命運的膠囊。」
「個人失敗的『實感』如此強烈,有切膚之痛,甚至我們已經無法在個人身上尋找失敗的原因。當社會企圖託管一切的時候,事情只會越來越糟糕。這個時候,社會就生產了『失敗』以及『失敗者』本身。」青年評論家楊慶祥曾在《80後,怎麼辦》中寫道,「失敗者在這種極端的絕望和無路可走的恐懼中,自然會把失敗歸責於社會或者另外一個他者。」
雖然對「失敗者」的描寫並不是我們這個時代才出現,但它產生了與過去不同的地方。在青年小說家周李立的小說中,楊慶祥看到,「這些沒有行動能力的人在行動,在負隅頑抗,並不是麻木和認命,這是年輕一代比上一輩作家好的地方」。
「或者我們稱其為『未成功者』更合適。」中國現代文學館研究部副研究員、作家計文君說,「我們這一代人一直在使用相同的文學資源,但過去文學中所描寫的那個世界不知道是否還存在,或許是我們的文學資源該更新了。」
針對「失敗者」的描寫,評論家劉大先談到了現代人的「愛冷淡」。「過去的愛情故事描寫的都是義無反顧的『痴人』,而現在開始講『聰明人』的故事,比如馬小淘小說里的人物,他們精打細算地投入感情,步步為營。這或許反映了當今社會的情感變革。」
楊慶祥說:「很多人認為世界是開放的,人是陳舊的,人要走進世界更新自己。實際上,世界是封閉的,要靠人來更新世界。」


※眉睫:發掘文學史的「失蹤者」
※回歸「語文學」以賡續絕學
※厲害了!英國小學生不僅用中文學數學,連中式思維也一塊兒學?
※在追逐文學的步履中
※人工智慧不止會下圍棋!天文學家將訓練它尋找宇宙中的「引力透鏡」
※用文學打撈被時間「軟埋」的歷史
※天文學家稱 外星生命或許隱藏在失敗恆星的氣體雲中
※重建英文學習法:「耳學」回歸「目學」
※編導必背文學常識篇!中國文學從先秦文學開始找重點!
※中國文學「走出去」,海外讀者如何接受?
※逆襲,董子健片中全英文演出,從7分學渣到英文學霸
※尋蹤缺席者,微言曉大義: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多少失蹤者?
※玄幻小說猛如虎,美帝打響全球文學戒毒第一槍
※從「逃學大王」到文學大師
※「中孟文學對話」在京舉行
※天文學家將使用人工智慧來搜尋系外行星中的外星生命
※天文學家:行星或在「塵埃陷阱」中形成
※天文學家稱找到宇宙中丟失的部分「常規」物質
※一個史學家+文學家眼中的中國文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