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心理學老師醉心做匠人 都市慢木匠:木作是心靈良藥
[提要]賈磊為學員講述木作的技巧。賈磊製作的木具美感與質感共存。每日午後,在成都魁星樓街的一棟樓里,許多都市青年戴著口罩,穿上圍裙,全神貫注地拿著尺子和模具在各種機器間穿梭。
賈磊從研究生開始就立志做一個都市木匠,享受慢生活。
賈磊為學員講述木作的技巧。
刨木時刀前如漣漪般纏繞的木絲。
雙手之間,木屑飛舞。
匠由心生,變廢為寶。
賈磊製作的木具美感與質感共存。
每日午後,在成都魁星樓街的一棟樓里,許多都市青年戴著口罩,穿上圍裙,全神貫注地拿著尺子和模具在各種機器間穿梭。在這裡學習的學員都感念於醉心木作時的專註,正如這間木工工作室的主人賈磊所說:「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顆匠心。」
做木匠,追求的是慢生活。一個普通的木勺可能要做6小時,一個布滿獨特刀痕的木盤可能需要好幾天,至於組合更多、更複雜的木藝作品,可能要用兩三周才能完成。面對這項「低效率」的工作,賈磊表示,雕琢木藝,要的就是這樣的慢節奏。如今,城市許多白領、老師、文員、學生也愛上了這門手藝,做起了都市木匠。
研究生「木工」初心是為了環保
賈磊在雲南長大,從小於樹間玩耍,木頭對他有獨特的磁場。從2008年研究生階段開始,賈磊便是一位環保和鄉土保護的志願者和工作者,他說,「某個物品,若是主人親手製作的,或這個東西對於主人來說有故事有意義,他就和物品有了情感聯繫,就不會輕易當廢物浪費丟棄。」正是環保工作帶來的想法,讓賈磊下定決心在城市成立木工工作室。
3年前閑逛至魁星樓街的賈磊夫婦,剛好碰上了一間空置的「陽光房」,在模模糊糊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後,賈磊得到了入駐許可,木工工作室也由一個想法變成了現實。「入駐半年,我一直閉門籌備設計,邀請朋友來體驗、試課,連房東都急了。」當自己的想法變成了朋友們都認可的切實可行的現實後,賈磊才開放了工棚,讓更多的人參與體驗。
「治癒系」木工木作是心靈良藥
除了是名木匠,賈磊還是大學人文社科的一位心理學老師,時常要給來訪者進行心理諮詢輔導。在接待完來訪者後,賈磊的心情往往都很沉鬱。木作成了消除負面情緒、治癒心理的有效手段。
「常常帶著陰鬱的情緒走到木作台,打磨著木頭,刨著木屑,鋸著木板,不一會兒負面情緒便消散了。即使在停止後,心裡所想也都是木作,不開心的事情也就拋諸腦後。」心理學老師的工作經驗,讓賈磊敏感地捕捉到了這點。當賈磊將木作作為一種自我調整和修習心性的方式分享出來時,「治癒系木工」也就成了朋友們對賈磊的另一個溫暖稱呼。
變廢為寶匠人要有執念和堅持
賈磊的工棚里堆放著各色木料,一大半都是從各處淘來的。賈磊經常去傢具廠找尋報廢的木頭,拿回來修修補補,巧割妙用,廢木便出落成一個別緻的物品。「現在有樹倒了,就有人給我打電話。」賈磊笑著說,連家裡隔壁鄰居的盆栽枯了也趕忙給他送來。在技藝、木料和想法的天平上,賈磊更偏重想法,「一般來講木工比較忌諱大料改小、大材小用,但我不被這種想法所限。」只要是心念所向又運用得當,弱水三千取一瓢又何嘗不可。
「明清時期,中國的木作曾達到頂峰,而現在的傢具不少是歐美、日本設計,我覺得很可惜。傳統的東西,我們不應該丟掉。」賈磊說,如今已經有近千人來過賈磊的工作室當木匠,他希望把匠人的執念和堅持帶給越來越多的都市人,讓更多的人享受當木匠的快樂。 華西都市報記者呂甲攝影報道
原標題: 大學心理學老師醉心做匠人 都市慢木匠:木作是心靈良藥(組圖)



※木匠藝無止境,匠人精神我們需要拯救
※匠人心,刀劍夢
※每個匠人心裡都住著一個詩人,匠心詩意:青瓷大師對話紫砂大師
※「慈心瓷語」用匠人之心表達愛
※匠人街 極致只為初心
※守拙歸園田——匠人菁木的刀斧人生
※出家人與匠人精神:佛心與匠心不可辜負
※做匠人,修匠心,築匠品——東湖路幼兒園教師消防知識培訓
※匠人精神學不來?工匠精神到底是啥?
※古代木工匠人的智慧,不用一顆螺絲就可以製作木具
※不是所有玉匠人都叫玉雕師
※大馬士革茶刀,手工匠人的情懷,茶人的兵器
※匠人匠心 | 中國的大馬士革技藝,絲毫不輸國外!
※「揭秘飲水鳥 獨見匠人心」 ——「華夏科技學堂」古代益智玩具系列教育活動
※匠人工坊手鍛大馬士革作品欣賞
※故事:匠人貪心,偷學魯班書害人,不料一家人死於非命
※從皇家禮物,看傳統文化匠人的匠心之道
※城市匠心故事,以匠人之心 琢時光之影
※玻璃匠人的工匠精神:愛好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