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才豪袁枚

一代才豪袁枚

一代才豪袁枚


李聖華


著名的清詩研究專家嚴迪昌先生在《清詩史》中提出「袁枚現象」一詞,認為袁枚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專業詩人,在整個清代所有大家、名家詩人中找不出第二個。袁枚為什麼會成為一種文學現象?回答這一問題,我們不得不從袁枚本人的個性特徵出發來加以解析。關於袁枚的個性,嚴迪昌先生《清詩史》有極精到的概括,總之一言為「不耐」。他不耐學書,字寫得很糟;不耐作詞,嫌必依譜而填;不耐學滿語,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庶吉士散館,以習滿文不合格放任知縣;不耐仕宦,乞養時年僅三十三歲,後再銓選知縣,未及一年復歸。袁枚這也不耐,那也不耐,那麼他究竟耐什麼?簡而言之,他耐的是才子風流。袁枚身上有著濃厚的才子氣,其風流才子的品性和智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專業為詩,酷愛酒罈詩社。詩、書、畫、詞、曲是文人消閑生活的領域,也是才子張揚性情的疆域。袁枚不工書畫,不耐填詞譜曲,他最喜好和擅長的還是詩歌。袁枚喜愛詩酒高會,友朋贈答。晚年造百尺長廊,將四方投贈詩近萬首「梓其尤者」,其餘盡糊於壁間,號曰「詩城」。《詩城詩》作於八十二歲病逝的三月前,詩云:「十丈長廊萬首詩,誰家鬥富敢如斯」,「但教詩將文房守,四面雲梯孰敢攻?」晉人石崇富侈甲天下,但在袁枚眼裡卻不值一提。詩人坐擁「詩城」,風懷灑宕,足見另一番「豪華」。


二是喜歡美食,著為《隨園食單》。知識分子編食單,其實並非易事。古人常說詩能窮人,文人既以詩為職業,大多時候糊口不易。宋人歐陽修不作食單,但有《牡丹譜》。一般說來,為花作譜是高情逸致,作食單往往不免於「俗」。詩人美食家袁枚則無所顧忌地寫下《隨園食單》。王英志先生在《袁枚的〈隨園食單〉》中指出袁枚的思想「還表現在其獨特的飲食觀上。袁枚隱居後,盡情享受人生成為其生活目的。除了讀書寫作、壯遊山水之外,就是『飲食男女』,真正體現了『食色,性也』(《孟子·告子》)的人生真諦」。《隨園食單》屬於袁枚「性靈」的一部分,記載了大量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明代大才子唐寅未作食單,獨好看花,《桃花庵歌》吟唱「桃花庵里桃花仙」。這樣看來,袁枚的才子氣與唐寅確有不同。


三是風流放任,尚名士風流。自魏晉以來,風流放任成為一種名士風度。清中葉不乏追隨魏晉名士風度的士人,袁枚、吳敬梓皆其著者。對於古代的才子來說,佳話也是其身份的標誌。江淹、解縉都有夢見五色筆的故事。袁枚的佳話很多,清人蔣敦復還專門編撰《隨園軼事》一冊載記才子風流。如《芭蕉露》載袁枚在山中植芭蕉三十株,「每日晨起,吸花中甘露,香生肺腑,涼沁心脾,自謂胸膈間有飄飄欲仙意」。其弟香亭羨之,袁枚收錄甘露,走使馳送,信札中說:「願即吸之,將來一同白日飛升。」此事足可入「世說」。又如《窺常熟織機女受窘》載袁枚游常熟虞山,偶行至小村落,「忽聞機聲軋軋,自茅屋中出,隔窗窺之:一女郎年可十六七,丰神裊娜,正在翻梭織素,手腕輕靈,行所無事。先生愛其貌而又服其技也,凝眸不轉,佇立多時。鄉人見其狀,怒其輕薄也,群起而攻之,大為所窘」。袁枚自忘身在人世,「獨倚雲機看織紗」,結果被鄉人拉到現實中來,受到「輕懲」。與好「食」一樣,好「色」也是才子氣的一種外現。對於「色」,他自有說法。《說好色》載:「或問先生:色可好乎?曰:可好。或請其說,先生曰:惜玉憐香而不動心者,聖也;惜玉憐香而心動者,人也;不知玉不知香者,禽獸也。人非聖人,安有見色而不動心者?其所以知惜玉而憐香者,人之異於禽獸也。世之講理學者,動以好色為戒,則講理學者豈即能為聖人耶?偽飾而作欺人語,殆自媲於禽獸耳!」諸如此類言論,確可令一些講理學者驚呼為「異端」了。蓋袁枚風流自任,尚自然人性,不喜理學拘束,這也是孔子所說「道不遠人」之意。


四是搜奇誌異,作狂怪語。在袁枚生活的時代,不做考據之學,就算沒學問。袁枚《隨園隨筆》乍看有一些近於考據的文字,如《小史》《典使》《僕射自魏晉始尊》《宋宰相不專任》,但細覽大抵是讀書興緻所至而記,以見雅情逸趣,難入考據家法眼。所以,我們說《隨園隨筆》是袁枚才子生活的一部分。更值得一提的是,喜作狂怪語也是他的才子嗜好。所著志怪小說《子不語》《續子不語》載及殭屍、鬼妒一類怪異的傳聞。小說除了志怪以外,不少內容可歸入「笑林」「笑府」,如《偷畫》《偷靴》《偷牆》。《子不語》《續子不語》名氣比不上蒲松齡的《聊齋志異》、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但在清代文言小說史上有其重要的價值。從內容和風格上,袁枚的志怪誌異與蒲、紀頗有不同,這也是由其才子氣所決定的。

袁枚的才子生活,清人黃仲則總結得很好,《呈袁簡齋太史》云:「一代才豪仰大賢,天公位置卻天然。文章草草皆千古,仕宦匆匆只十年。暫借玉堂留姓氏,便依勾漏作神仙。由來名士如名將,誰似汾陽福命全?」


談過袁枚的才子氣,也就不難理解他的才子詩了。很多時候,袁枚賦詩靠的是才氣聰明。《遣興》二十四首就有這樣一首絕句:「但肯尋詩便有詩,靈犀一點是吾師。夕陽芳草尋常物,解用多為絕妙詞。」意思是只要去尋詩,肯定就有好詩。什麼是好詩呢?他給出的答案就是「靈犀一點是吾師」。「靈犀一點」是他的一招鮮,姚鼐《袁隨園君墓志銘》描述袁枚寫詩說:「於為詩尤縱才力所至,世人心所欲出而不能達者,悉為達之。」恃憑才氣,他人所不能言的,袁枚傳情達意,綽綽有餘。這一點與白居易有些相似,也難怪《隨園佚事》中《詩似白傅》一則說:「先生作詩,不事依傍前人,而於古大家,又未嘗有心模仿。顧人多稱先生詩學白傅,而神似長慶。」姚鼐還說「士多效其體」。這話沒有誇大,當時很多詩人仿效袁枚,於是就有了性靈派。


袁枚欲做專業的詩人,理想近於明詩第一大家高啟,含毫伸牘,「但好覓詩句」,「與其嗜世之末利,汲汲者爭騖於形勢之途」者絕異。做專業詩人是一種很高的人生理想,蘊含著不同流俗的價值追求。求仁得仁,袁枚成為清詩史上獨具個性的一代大家。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葉超英的讀寫人生 的精彩文章:

科舉史上因舞弊被斬的最高官員
「衣冠禽獸」的歷史變遷
歷史上那些以貌取人的事兒
您可能感興趣

清代盛行男風,鄭板橋袁枚都有過男寵
扒一扒清代最好色文人——袁枚
清代大才子袁枚的風流生活
「乾隆三大家」之首袁枚簡介 袁枚是怎麼死的?
如何評價清朝文人袁枚?袁枚的詩詞選
聊聊清代孤獨美食家袁枚的菜譜
大才子袁枚為何一生只寫了一首詞?
袁枚,如何成長為一枚頂級吃貨
「南袁北紀」的袁枚為什麼收了那麼多的女弟子?袁枚是個什麼樣的人?
袁枚之妹才女袁機悲慘一生孤葬陽山
「名家手札」清 · 袁枚 致尤蔭手札
散文家袁枚:清朝第一位有商業頭腦的文人
紀曉嵐和袁枚,到底誰才是拍馬屁高手?
乾隆三大家之一袁枚的養生之道
王文治書《袁枚撰金纖纖墓志銘》
「兒童節」特輯之五言詩三首——白居易,賈島,袁枚
袁枚給他人戴「高帽子」,達到了拍馬屁的最高境界
中國史上最「污」的文人,袁枚、白居易還是保羅·福塞爾
清袁枚《黃生借書說》丁酉黃石漢簡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