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修了這座皇城,後來朱棣在北京複製了一個,叫故宮
朱淑君
(禁止抄襲)
1.
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皇帝位,建立大明朝,年號洪武。洪武元年三月,大明軍隊佔領重鎮汴梁。朱元璋立即親率禁軍數萬逆河而上,到達汴梁,改汴梁路為開封府。
老朱在那裡耽擱了兩個多月,部署軍事,準備定都。他認為:「君天下,非都中原不可」,八月下詔: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朕於春秋往來巡狩」。
看來,朱元璋是要搞兩京制。
朱元璋
下詔的第二天,大將軍徐達率領的北伐軍攻克了元朝的都城大都,元順帝倉皇逃奔塞外。
明朝改大都路為北平府。(所謂路,是元朝的一級地方行政單位,相當於地級市,其實還要高一點)
建都是立國之大事!
南京離中原太遠,難以控馭中原,長年戰亂,中原又民生凋敝,物力、人力全都要依靠江南。權衡再三,朱元璋選擇了家鄉——沿淮重鎮濠州(臨濠府)建都。
2
洪武二年(1369年)九月,洪武皇帝「詔以臨濠為中都,」一命有司建置城池宮閱,如京師之制」。
當時應天僅稱南京,還沒有「京師」的稱謂。
從「如京師之制」這句話看,朱元璋確是要把「京師」建在臨濠,即今之風陽。
洪武六年(1373年)九月,改臨濠為中立府後,又於次年(1374年)八月改中立府為鳳陽府,並析臨淮縣太平、清洛、廣德、永豐四鄉置鳳陽縣,就是鳳陽府的首縣。
洪武八年十月,遷鳳陽府治於臨濠新城即明中都城,臨濠舊城就成了臨淮縣城。
明中都有三道城。內為大內宮城,周六里余,略呈長方形,磚石砌築。
宮城有四門:
正南午門、正東東華門、正西西華門、正北玄武門。四門均有城樓,午門為五鳳樓。
宮城之外為禁垣皇城,磚石砌築。
皇城有四門:
正南承天門,正東東安門,正西西安門,正北北安門。
皇城之外為明中都城,周五十四里余,九門。
3
朱元璋作為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要營建全國統一政權的都城「京師」,自然得有一番新的氣魄,創一代新的制度。為此,大將軍徐達派人測量了元大都的皇城,工部尚書張允送來了《北平宮室圖》以供參考。臨濠宮殿在開國功臣李善長的主持下連續經營了六年,到洪武八年接近完工。
徐達
就在中都城快要竣工之際,朱元璋突然下旨停止了施工,這是為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就是民力徵發太過了!
為了營建中都,明政府向全國各地徵集建築材料,徵用大量勞力。天下名材大木,從各產地源源不斷運往鳳陽。
明中都鼓樓遺址
百工技藝將近九萬人,終年累月在鳳陽勞作。「人人上不得奉養父母,下不得歡妻撫子。」
4
洪武八年(1375)四月,中都營建工程即將完工,朱元璋躊躇滿志地親自前來「驗工賞功」。不料,明太祖到風陽後,遇到的卻是工匠們的罷工。
太師李善長在皇帝面前丟了臉,準備將鬧事工匠全部殺掉,幸虧被工部尚書薛祥勸阻住了。
這件事對出身於底層的朱元璋觸動很大,他開始反思中都皇城工程計劃,下了一道罪己詔:
今為鳳陽,於此建都,土木之工繁興,役重傷人,當該有司,疊生奸弊,尤覺尤甚,此臣之罪有不可免者。然今功將完成,戴罪謹告,惟上帝后土鑒之!
回到南京之後,朱元璋下旨停止了中都皇城工程。
《明實錄》上是這樣記載的:
初上欲如周、漢之制,營建兩京,至是以勞費罷之。
皇城工程停止了,並不意味著中都整體城市建設停止了。
洪武八年十月,築皇陵城;洪武十一年,改建皇陵,建十王四妃墳,安葬明太祖的伯父一家;洪武十六年,建龍興寺。
皇陵遺址,石人不語
洪武二十六年、三十年,建中都城九門、十八水關。這些工程規模都很龐大,其中尤以改建皇陵最為突出。
5
罷建中都皇城以後,中都沒能作為京師啟用,但是政治地位依然十分重要。
朱元璋常把秦、晉、燕、吳、楚、齊、蜀諸王叫到鳳陽來習武練兵,稱作「閱武中都「,一般一住就是好幾年。
這個大門,太low逼了
在中都國子監里學習的勛臣子弟和監生達數百名,也堪稱盛事。
湯和等勛臣也陸續還鄉,住進了新建的公侯宅第。
永樂年間,明成祖還親自三次來鳳陽拜謁皇陵。
不過,到了永樂十九年遷都北京之後,鳳陽漸趨衰落。
日後鳳陽遭遇了數次大劫:
明末張獻忠,焚毀明皇陵······
清初,官府拆賣皇陵木石,所謂「救荒奇策」······
乾隆二十年,拆除皇城禁垣、中都城及九門、水關、鐘樓台基以及各處殿台基址······
太平天國······
1966開始的······,
至今明中都的地面建築蕩然無存。
巍峨紫禁城不過是當年明中都的一個縮小複製品
明中都成為日後朱棣營建北京紫禁城的樣板,原本,應該在這裡修文物。
鄭重聲明:頭條號「朱言論史」所發文章皆為朱淑君個人創作作品,並未在一點資訊和天天快報上發布,近日有無恥文痞抄襲本人文章,發佈於一點資訊和天天快報平台,本人保留訴諸法律之權利!






※朱元璋做了一個夢:一條黑龍在柱子上盤旋,於是朱棣當了皇帝
※朱元璋的這一失誤,朱棣撿了個大便宜,成為了皇帝
※這個和尚的一句話,讓朱棣當上了皇帝,他說了啥?
※朱棣為何把陵墓修在長城腳下?全只因朱元璋這一句話
※朱棣親征蒙古,晚上做了一個夢,嚇得立刻撤軍,幾天後慘死在路上
※南京城建成後,朱元璋登紫金山觀賞,朱棣說的這句話驚他一身冷汗
※乾隆在朱棣墓前寫了一段話,讓其死不瞑目,百年後被子孫打了一耳光
※南京城建成後,朱元璋登紫金山觀賞,朱棣說的一句話驚他一身冷汗
※臨陣撤換耿炳文,朱允炆幫了朱棣一個大忙,最後失去了江山!
※大臣在南京城樓喊了句話,朱棣緩過神後率軍直奔朱元璋陵墓!
※朱元璋帶兒子們參觀新皇宮,少年朱棣說了句話,嚇得朱元璋一身汗
※朱元璋兒子朱棣繼位後對宮女做了一件事,讓後人罵了他幾百年
※朱棣為了一個女人,抓了一萬多尼姑,找到後卻讓她騎木驢遊街示眾
※大臣在南京城樓喊了句話,朱棣立刻調轉馬頭,率軍直奔朱元璋陵墓
※朱棣篡位當皇帝後,做了個噩夢,結果一個村子的人被殺絕
※乾隆在朱棣墓前寫了一段話,讓其死不瞑目,百年後被狠打了一耳光
※朱棣遷都北京,三個宮殿卻遭雷擊起火,一個大臣說這是天意而喪命
※他是明朝的狀元,因為一句話,死後被朱棣誅九族
※朱棣奪取皇位後,為朱元璋建一座巨型石碑,碑下埋了三千白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