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造出超級衛星眼 獎研究員50萬
4月27日,製造團隊成員與反射鏡坯合影。該設備可用於衛星成像,4米級口徑解析度喜人。
原標題:我國研製成功四米口徑碳化硅反射鏡坯
近日,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簡稱長春光機所)成功自主研製出直徑4.03米的單體碳化硅反射鏡坯,將其應用於望遠鏡或衛星上成像,將大大提高解析度。
現代大型光學望遠鏡系統均採用反射式結構,最核心的部件是反射鏡,且反射鏡的口徑越大,望遠鏡的分辨本領和聚光能力越強。一段時間內,我國在大口徑反射鏡材料研製上一直落後於歐美國家,完全依賴進口。
4月27日,兩名工作人員在清理反射鏡坯。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20世紀90年代末,長春光機所著手從事光學級碳化硅陶瓷材料研究。經曆數百次實驗探索與工藝驗證,研究團隊成功研製出4米口徑碳化硅鏡坯,可直接應用於可見光波段。隨著大口徑碳化硅反射鏡技術繼續發展,將在空間對地觀測、深空探測和天文觀測等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另據中國科學院報道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2016年3月9日,光學技術中心碳化硅反射鏡材料研究團隊成功研製出直徑4.03米應用於光學成像的單體碳化硅反射鏡坯。該成果標誌著我國在大口徑光學材料製備領域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進展。
為表彰該團隊做出的重大成果,弘揚「安、鑽、迷」的科研精神,在全所營造鼓勵創新的科研氛圍,4月22日下午,長春光機所召開大口徑碳化硅反射鏡材料研究團隊表彰大會。所務會成員、光學中心全體職工,各研究部門負責人及下設研究室主任、副主任,有關部門代表300餘人參加了會議。會議由副所長張學軍主持。
會上,所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金宏宣讀了《長春光機所關於表彰大口徑碳化硅反射鏡材料研究團隊的決定》。決定指出,長春光機所光學技術研究中心碳化硅反射鏡材料研究團隊經過二十年的刻苦攻關,從無到有,先後掌握了1m量級、2m量級反應燒結碳化硅反射鏡材料製備關鍵技術,並將成果成功應用於航空、航天重要項目。近年來,該團隊歷經5次試驗,於2016年3月9日研製成功直徑4m、應用於光學成像的反應連接碳化硅整體鏡坯。該鏡坯採用背部半封閉輕量化結構,實現了陶瓷材料的近凈尺寸成型,是目前為止世界上公開報道口徑最大的碳化硅反射鏡坯。該成果實現了大口徑光學材料自主可控;製造裝備、研製工藝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為大型光電系統的研製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保障,標誌著我國大口徑光學材料製備技術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進展。經所務會研究決定,授予光學技術中心先進材料與結構材料室「長春光機所 『碳化硅材料』重大創新突出貢獻獎」,並獎勵趙文興研究員50萬元,獎勵研究團隊50萬元。





※2017年中國計劃發射6—8顆北斗導航衛星
※2017年中國計劃發射6―8顆北斗導航衛星
※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產值破2000億元
※衛星顯示中國在三亞停靠4艘核潛艇,射程長達8000公里
※又一超級工程!中國156顆衛星「網」羅世界
※美國砸104億建衛星系統,可對中國高超聲聲速武器3D成像
※花100億掙900億: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歷經17年終運行
※數據顯示中國衛星應用年產值超過2000億元
※《科學美國人》評2016年十大創新技術 量子衛星入選
※印度一箭104星自以為超越中國?中國「快舟」將攜200顆衛星
※國防科大5年來自主研發10顆微納衛星
※設計壽命600年的蘇聯超級衛星:剛2個月就掉進了大海
※我國將於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衛星
※中國2020年發射火星探測衛星2022年建空間站
※探秘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2030年全球組網
※美國衛星工業協會發布2017年全球衛星產業狀況
※18歲印度青少年造出世界最輕衛星
※玻利維亞通信衛星月收入超200萬美元
※中國計劃在2017年發射全球首顆專業夜光遙感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