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儺戲一窺探古代中國鐵面具
中國的儺戲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源於原始社會圖騰崇拜的儺祭。到商代(前1600-前1046)形成了一種固定的用以驅鬼逐疫的祭祀儀式,先秦時期就有既娛神又娛人的巫歌儺舞。明末清初,各種地方戲曲蓬勃興起,儺舞吸取戲曲形式,發展成為儺堂戲、端公戲。儺戲於康熙年間在湘西形成後,由沅水進入長江,向各地迅速發展,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藝術風格。
儺戲流行於四川、貴州、安徽貴池、青陽一帶以及湖北西部山區。湖南、湖北的儺堂戲吸收了花鼓戲的表演藝術,四川、貴州的儺戲吸收了花燈的藝術成分,江西、安徽的儺戲則吸收了徽劇和目連戲的養料。儺戲用反覆的、大幅度的程序舞蹈動作表演,多在固定的節日演出。極具原始舞蹈風格。
儺戲最大的特點就是一張張面具,大多風格粗狂造型誇張,是根據原始巫術祭祀的鬼神形象雕刻的,在歷史進程中又不斷改進和創新。
雖然古代繪畫雕刻很少見到有戴面具的士兵,但史料頻頻記載鐵面,其中最有名的莫過蘭陵王和狄青,而宋金戰爭中參戰雙方更是大量裝備鐵面具。考慮到古代中國頭盔沒有護面,士兵也只能依靠鐵面具來保護最脆弱的臉部。
鐵面造型:雖然只有商朝的幾張青銅面具出土,但鐵面具的造型完全可以藉助儺戲表演中的木質面具來複原,理由有三。
1.儺戲表演從遠古至今從未間斷,傳承的非常正宗 。
2.儺戲從最早的巫術祭祀鬼神形象慢慢加入戲曲風格,面具的造型也多種多樣,各朝代風格種類齊全。
超級有名的三星堆青銅人臉
3.鐵匠和儺戲面具製造者都來自民間,鐵匠在製作面具時一定會抄襲現成的儺戲面具造型,這既省時又省事。
江西新干縣出土的青銅面具,是用手舉著遮住面部的,公認的儺戲面具老前輩
下面說一說儺面具的種類,大致分為三種:
猙獰鬼怪型:造型恐怖,五官誇張,可能是最早的樣式,來源於遠古祖先對巫術的崇拜和對神鬼的敬畏
樸實生活型:造型樸實,民間味十足,比較真實的類型,是世代中原百姓面具特點的真實寫照,可能來源於勞動人民的生活
清秀美男型:很容易看出,這是標準的古代帥哥,毫無皺紋和瑕疵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請關注龍泉劉師傅(ID:DJLL66






※手中神兵,胯下千里。探秘中國古代重裝騎兵的鐵馬面具
※一群日本人在一中國古墓前戴上鬼臉面具演奏古典舞樂,墓主人是誰
※找尋中國面具的起源,面具在古代的11種功能
※中國「面具男孩」
※這三大國抱團卻聲稱害怕中國,大規模聯合軍演撕下假面具
※千年古墓中發現一面黃金面具 墓主人身份成迷
※貴州安順巨型牆繪地戲面具亮相 以《三國演義》人物為原型創作
※關於漩渦一族的死神面具
※半島問題的鍋到底該誰背?這國一語揭穿美國偽善面具!
※面具
※藏戲面具對比京劇臉譜的物語
※二戰經典老照片 中國戰場中的護士佩戴防毒面具
※非洲木雕 水牛面具
※一群面具人在臨安山區發現天下第一銅鍋還鬧房車基地
※火影忍者中4大面具男,帶土戴三種面具,他最神秘
※面具的魅力,盤點影視作品中最驚艷的三大面具角色
※搜集到了一些復古的消防員面具
※1939年考古專家在英國發現船葬墓,出土一文物像外星人面具
※恆大上港史詩對決一個面具成導火索,這面具來頭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