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飲鴆止渴的財政舉措-明代印鈔的衝動

飲鴆止渴的財政舉措-明代印鈔的衝動

飲鴆止渴的財政舉措-明代印鈔的衝動


自此紙幣出現以後,紙幣這種一本萬利的生意自然為政府收入的一大來源,任何政府都會面臨著印鈔的衝動,然而這是一劑毒藥,必須慎而又慎,政府必須克制印鈔的衝動,否則只會自食其果。


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發行太明通行寶鈔,朱元璋聲稱,發行大明寶鈔目的在於「便民」。但史實證明,他的真正目的是在於財政需要。

寶鈔發行之初,明朝就規定,百姓可用金、銀兌換寶鈔,金1兩兌鈔4貫,銀1兩兌鈔1貫,但寶鈔不許兌換金、銀。這種單向兌換,使寶鈔實際上成為不兌換紙幣。明王朝依仗國家權力發行這種不兌換紙幣,具有很大的隨意性。


對洪武時寶鈔的年印製量,《大誥續誥·鈔庫作弊第三十二》透露說:「……洪武十八年二月二十五日造鈔起,至十二月天寒止,儘力所造鈔六百九十四萬六千五百九十九錠。臨奏鈔數,已(被寶鈔提舉司和戶部)匿一百四十三萬七千五百四十錠,……」據此,洪武時年造鈔是694.6599萬錠。寶鈔印製量當然不等於它的發行量。寶鈔依仗國家權力,通過財政支出單一渠道,被強制地投放於市場。


飲鴆止渴的財政舉措-明代印鈔的衝動


貨幣發行量超過社會商品價格總額,必然引起通貨膨脹,貨幣貶值。明初社會商品價格總額多少?大明寶鈔年流通周轉次數又是多少?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大明寶鈔的迅速貶值,從反面證實了它的發行量過多。這也是洪武后期以來許多朝野人士大聲疾呼的不爭事實。洪武二十三年十月戶部尚書趙勉報告:「近聞兩浙市民有以鈔一貫折錢二百五十文者」。寶鈔已貶值75%,但朱元璋仍堅持寶鈔初發行時原定官價:「凡鈔一貫准錢一千」。(註:《洪武實錄》卷二○五。)二十七年,「兩浙之民重錢輕鈔,多行折使,至有以錢百六十文折鈔一貫者。福建、兩廣、江西諸處大率皆然,由是物價涌貴,而鈔法益不行。」(註:《洪武實錄》卷二三四。)

朱元璋濫發寶鈔,是憑藉手中權力與客觀經濟規律相抗衡。而寶鈔的大幅貶值,是對無視或者說是不懂得經濟規律的當權者的懲罰。應該說,受到懲罰的朱元璋是有所收斂的。他聽到寶鈔大幅貶值的消息,雖然口中斥責「民心刁詐」,但從二十七年開始臨時性財政開支的寶鈔數額急劇減少。從《洪武實錄》統計可知,二十七年至三十年的4年間,臨時性支費的寶鈔總額不足65萬錠。但是,永樂年間,朱棣濫發寶鈔不遜於朱元璋。他不僅同樣以寶鈔大量賞賜功臣和士兵,而且將洪武后期京官領取全數俸米的制度,改為米鈔兼支。這在前面已敘及。永樂七年六月,又增設北京寶鈔提舉司等制鈔機構,規制如南京,從而使寶鈔印製量成倍增加,以滿足朱棣財政支出的需要。當然,這只能引起寶鈔更大幅度的貶值。


為遏制寶鈔的貶值,從洪熙以後,明朝大力執行寶鈔回籠政策。永樂後期市場已拒絕使用寶鈔。明朝又屢禁以金、銀、銅錢作交易手段,造成民間日常買賣惟用布帛米麥,相當發展的商品市場竟然回到物物交換的原始狀態。在這種狀態下,通過回籠以提高寶鈔幣值的建議被提出來了。洪熙元年,戶部尚書夏原吉建議寶鈔應「為法斂之」,仁宗同意,而後宣宗、英宗在宣德、正統年間大力執行。通過貨幣回籠阻止幣值下貶,這本是金融貨幣調控的正常措施,辦法有二。一是增加商品投放量,但明王朝手中沒有足夠商品可供實施。二是以貴金屬金、銀回購寶鈔,明朝也有人提此建議,如正統時少保黃福主張「宜量出官銀」倒換舊鈔,但被戶部拒絕(註:《續文獻通考》卷十「錢幣考」,卷八「征榷考」,卷十「錢幣考」。)。明朝回籠寶鈔的辦法是,國家既不花錢又可以達到回籠目的,那就是增加稅種、稅額和各式各樣的罰款名目。


飲鴆止渴的財政舉措-明代印鈔的衝動


明代商品經濟已發展到相當高度,需要足夠的貨幣量作交換手段。但貨幣流通有其自身規律,違背它,只能對商品經濟的發展構成危害。明朝當權者對貨幣流通規律一無所知,對大明寶鈔採取的政策,完全是主觀、盲目的。它從財政支出需要角度,濫發寶鈔,而且所發寶鈔除了部分用於鹽戶工本這一生產性支出外,大部分是消費性發放。這種發放不可能促進生產發展,只能引起通貨膨脹。當寶鈔大幅度貶值時,又採取掠奪性的增稅回籠政策,對百姓進行超經濟的剝削。當寶鈔被市場擯棄之後,當權者還強行發放寶鈔,促使寶鈔倒賣行為的產生,干擾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秩序。可以說,發行大明寶鈔,是朱元璋治國的第一敗政,影響所及,約二百餘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葉天君少爺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無聊的歷史考證-朱元璋是漢人還是回族?
漢代「傾國傾城」一詞背後的故事-李延年與李夫人
漢民族的集體歷史記憶-洪洞大槐樹的傳說
張居正裁撤冗官改革的背後-利益集團的蛋糕豈能亂動
真的是三國第一謀士?-鬼才郭嘉的梗
您可能感興趣

清代財政的畸形貨幣化
和珅財政制度「議罪銀」的創立 實為乾隆造小金庫
《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財政問題也是歷代統治者的心頭大患
朱元璋設立的一系列經濟制度,竟然讓明朝的財政玩不轉了
明朝末年的財政破產和賦稅加派
財政自助櫃面操作手冊
魯梅尼格:財政公平政策很失敗,應引進工資帽制度
溫格:競技和財政都很關鍵,滿意夏季引援操作
《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走向死結的中央財政
巴西示威者衝擊國會掀翻汽車 抗議政府財政政策
比和珅更厲害,管理一國財政,發行世界最早的紙幣,終貪財而亡
意政府財政預算釋放重要信號:過度限制將危及社會發展
精彩發現:宋作為中國歷史最富庶的朝代,朝廷財政卻入不敷出,錢哪去了?
16世紀明代財政史的重新檢討——評黃仁宇《十六世紀明代中國之財政與稅收》
震驚!這條街的財政就靠賭博和色情服務
《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漢武帝所創造的壟斷大政府至今仍在發力
財政部:繼續實施促進 重點群體創業就業稅收政策
今日國際頭條主要有:爆炸的台鐵和「實力挽留」的英國財政大臣
樓繼偉:浪費貨幣財政政策買來的時間 容易左傾或右傾民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