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的孤獨認出你的孤獨」 貧窮的賈科梅蒂和他的天價雕塑

「我的孤獨認出你的孤獨」 貧窮的賈科梅蒂和他的天價雕塑

「我的孤獨認出你的孤獨」 貧窮的賈科梅蒂和他的天價雕塑



生前潦倒的賈科梅蒂,離世後才變成藝術界的神話。如今,100瑞士法郎的紙幣上印有他的頭像和作品。(東方IC/圖)

頭像印上鈔票的窮藝術家


阿爾貝托·賈科梅蒂坐在巴黎蒙帕那斯的咖啡館,邊喝咖啡邊看報紙。他把摺疊起來的報紙塞進衣袋,和往常一樣,步履蹣跚地走向工作室。1938年的一場車禍讓賈科梅蒂成了跛子。雕塑家佝僂著腰,穿著隨意,甚至有點邋遢。這是一段拍攝於1960年代的彩色影像。


從1927年起,賈科梅蒂在伊波利特-曼德隆街46號租下一個工作室,工作室只有23平方米,狹小黑暗,四壁破舊不堪。美國指揮家克拉夫特這樣描述工作室里僅有的陳設,「一張破舊的桌子,一個大暖爐,一株從地板下長出的像中世紀奇蹟的小樹。」這裡沒有自來水,冬天要用盆燒木炭來取暖。「我計劃只要條件具備就搬走,因為它實在太小了,只是一個洞穴。」賈科梅蒂自己也並不滿意。


正在上海余德耀美術館展出的《賈科梅蒂回顧展》復原了賈科梅蒂的工作室,工作室里堆滿了他的各種人物和靜物素描,柜子里擺放著他的雕塑作品,角落裡是小小的圓凳、簡陋的畫架、雕塑工具和積了厚厚灰塵的洋鐵罐。攝影家布列松為賈科梅蒂拍過很多照片,其中最著名的,是賈科梅蒂將外套遮在頭上,在雨中穿過街道,跑向工作室的瞬間。布列松準確地抓住了雕塑家不無狼狽的神情和生活狀態。在布列松拍攝於1961年的另外一張照片上,正在巴黎瑪格畫廊布展的賈科梅蒂,模糊瘦削的身影酷似他那些又細又長的雕塑。

《賈科梅蒂回顧展》展出賈科梅蒂基金會所藏250件左右作品,是賈科梅蒂在中國的首次大展,也是賈科梅蒂逝世50周年紀念全球最大規模回顧展。當年曾經落滿灰塵的雕塑,如今已經是價值連城的藝術品。


2010年2月3日,賈科梅蒂的雕塑作品《行走的人》在倫敦蘇富比拍賣行以1.043億美元的價格成交,刷新了單件藝術品拍賣紀錄。2014年11月4日,賈科梅蒂的《雙輪戰車》在紐約蘇富比拍得1.01億美元。2015年,賈科梅蒂的《指示者》在紐約佳士得拍出1.41億美元,再次刷新此前由他保持的全球雕塑最高價格。


藝術家在世時的貧窮和拮据卻著實令人意外。儘管生前就獲得威尼斯雙年展雕塑大獎、法國國家藝術大獎等眾多獎項,但賈科梅蒂很少翻模出售作品,以至於他始終未能如願從狹小的工作室搬走。


賈科梅蒂去世後,他的妻子安妮特沒有足夠的錢買下小小的工作室,只能請人將賈科梅蒂隨手畫在牆上的繪畫揭下帶走。為了成立賈科梅蒂基金會,安妮特不得不翻模售賣了一批賈科梅蒂的石膏作品,籌到運營基金會的資金。離世後他才逐漸變成藝術界的神話,如今,100瑞士法郎的紙幣上印有他的頭像和作品。


身不由己地雕刻細小

1901年10月10日,賈科梅蒂生於瑞士小鎮斯坦帕,在畫家父親的激勵下,掌握了雕塑、油畫和素描技能。


他用泥土、青銅、石頭和大理石塑造了父親的半身像,早期雕塑大多為具象風格的作品,但他1927年為父親所作的一件扁平化銅製肖像,透露出後期風格變化的端倪。頭像面部削成平面,兩側的耳朵保留著立體輪廓,父親容貌的其他部分則以隨手塗抹的簡單線條,淺淺地刻在平面上。這是一件既「繪畫」又「雕塑」的作品。


1922年,賈科梅蒂來到巴黎,他加入過超現實主義運動。一天晚上,賈科梅蒂去蒙帕那斯的電影院,電影放到一半,他將視線從銀幕上移開,回頭看觀眾,突然發現觀眾在視野里變得極其微小。回到工作室後,賈科梅蒂重現了剛才的感覺。


1937年某天,賈科梅蒂準備用一塊18英寸高的石膏雕刻一個女人。他不停地雕刻,卻始終無法滿意。最後,他把石膏雕到只有一根針大小。賈科梅蒂的作品都小,有些胸像的高度只及一根手指,用一個火柴盒就可以裝著。「我用人體模特做參照,做出一些只有三厘米高的小雕塑。做這些小雕塑有點身不由己。連我自己也莫名其妙。在我眼中,只有小的才相似。後來我明白:只有一個人走遠了,變得微小,我們才可以看到他的全身。」


為了給小小的人物和頭像增加體量感,賈科梅蒂創作了基座,在他看來,基座也是作品的一部分。「這些作品變得很細,細到我的雕塑刀一接觸,它們就消逝在塵埃之中。但對我來說,只有當它們很小的時候,頭和身體看上去才有點像是真的,後來,我有個奇特的感覺,這些作品只有在又細又長的時候,才形成一種畫貌。」

賈科梅蒂基金會總監、回顧展策展人凱瑟琳·格雷尼爾介紹了一件趣事。二戰期間,賈科梅蒂受邀參加一個展覽,展覽場地是很大的一個院子,布展時他發現主辦方早為他的作品製作了很大的底座。而他從口袋裡掏出的是小得不能再小的雕塑,他認為即使小型雕塑也可以撐起這樣的展覽空間,因為這才是真實的比例。結果他被告知不得參展。

「我的孤獨認出你的孤獨」 貧窮的賈科梅蒂和他的天價雕塑



賈科梅蒂偏愛不合比例的瘦削,最終發展出風格化的細長人物形象。這批作品如今價值連城。(南方周末記者 王寅/圖)

是我所是,毫無保留


極端的比例在賈科梅蒂的雕塑中比比皆是,或是微型雕塑,或是遠遠超過真人大小的雕塑。他偏愛整體尺寸比例縮小和不合比例的瘦削,最終發展出風格化的細長人物形象。


「這麼纖細的雕塑並不來自自然,它們是通過記憶創造的。」找到最適當的比例,以展現他模特們的記憶,才是賈科梅蒂的最終目的。


賈科梅蒂近乎偏執地追逐著自己的想像,按照自己的視角來重塑外部世界,他的作品中充滿令人不安的因子。那些怪異得不成比例的鼻子,巨大的眼球,籠子中的骨架,莫不隱含著看不見的危險。賈科梅蒂的女性裸體雕塑大多安靜站立,與之相反,他的男性雕塑則是在不安中行走的人體。纖細的人形有著瘦削的軀幹和變形的肢體,就像彎曲的鐵釘、燃盡的火柴桿。「這些人是從集中營里出來的,或是那些殉難者?」薩特評論說。隨著時間推移,賈科梅蒂的雕塑越來越瘦,越來越佝僂,越來越嶙峋,外表嚴重燒灼的痕迹越發明顯。


與其說賈科梅蒂看到了常人看不到的東西,不如說他真實地袒露了自己內心的脆弱和恐懼:「我是孤獨的,因而被帶入了一種必然性,反對這必然性,你就什麼都做不了。如果我只是我所是,我就堅不可摧。是我所是,並毫無保留,我的孤獨認出你的孤獨。」這些如同鬼魂和幽靈的雕塑透露出的是失落、挫敗、失魂落魄的氣息,賈科梅蒂在表現出隱秘的傷痛時,也撥動了我們的內心。這才是賈科梅蒂歷久彌新的真正原因。


旅居巴黎期間,賈科梅蒂總會回到他的出生地斯坦帕。阿爾卑斯山荒野里的花園和田野,洶湧的大河和險峻的群山,通過狹窄的樓梯連在一起的堅固的石頭房子,是賈科梅蒂靈感的來源。他不止一次將一排雕塑放在平台上,形成一片風景,這是他對布雷加利亞山谷的回憶,女人的身影是樹,她們的腦袋是石頭。


賈科梅蒂回顧展上放映的紀錄片中有這樣的片段:1966年1月11日,賈科梅蒂在庫爾去世,他的遺體被運回斯坦帕的工作室,他最喜歡的一些作品環繞棺木旁。1月15日,寒冷的早晨,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和小鎮上的居民排起長長的送葬隊,將賈科梅蒂安葬在聖喬治大教堂墓園,緊挨著他為父母雕刻的墓碑。

您可能感興趣

爺做的不是雕塑,是孤獨!
不老女神都是騙人的?趙雅芝的手和脖子出賣了她,楊鈺瑩全靠厚厚的粉遮掩,而她兩頰突出似雕塑
與知名雕塑沉思者十分相似的陶罐出土,羅丹雕塑不再孤單啊
男子用身體做出獨特雕塑!
男子用自己的身體做出獨特雕塑,擺在家裡朋友都在問方法
最孤獨的雕塑家,看看他眼中一分為二的世界
真實存在的驚人雕塑,顛覆你的認知,挑戰傳統科學
雕塑藝術|你能看到藏在森林的「隱身人」嗎?
如何在古迹林立的羅馬樹起一座令人信服的當代雕塑
真實存在的驚人雕塑 顛覆你的認知 挑戰傳統科學 並不是修圖軟體做出來的
古代雕塑的丁丁真的都很小嗎?
古代雕塑的丁丁真的都那麼小嗎?
女孩在野外的村子裡看到了眾多雕塑,它們的傳說讓人汗毛倒立
自然生長的森林雕塑,沒想到樹枝竟能做出這樣的造型
和輩一起學練太極拳秘決!太極拳是無言的詩、立體的畫、流動的雕塑
撿來一根爛木頭,被他雕塑成獨一無二的女神
哥本哈根長堤公園,古老的雕塑和建築,融合成了一幅特別美的畫
別小看了大學裡的那些雕塑,它們的背後總是有著神奇的故事
雕塑:裸體的女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