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黃河中下游


內蒙古托克托縣河口鎮至河南孟津的黃河河段為黃河中游 ;以洛陽孟津縣為界,向東直至入海即是下游。


流經省份有內蒙古、山西、陝西、河南、山東 。

主要新石器時代文化有大汶口、仰韶、龍山。


仰韶文化由老官台、李家村、磁山、裴李崗文化發展而來,後在中原地區發展為河南龍山文化。該文化以彩陶為盛,玉器較少。


大汶口文化前身是魯南蘇北的新石器文化,後繼者是龍山文化。


因其位於紅山與良渚兩大玉器文化之間,有些器物在造型及紋飾方面明顯受其影響。尚未具有鮮明特色。材質多用青玉、灰青玉、黃玉、碧玉、綠松石、大理石等,另外還有一些石性較大的玉石。

所以,黃河中下游主要的玉器文化便是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距今4000年-3500年


主要分布在陝西、山西、河南、山東等省。


玉器種類以工具和禮器為主,佩飾為輔。


禮玉:璧、琮、璜、牙璋、圭、環;

工具:刀、鏟、斧、戈、戚、錛、鉞;


飾玉和實用玉器:人頭飾、動物、鐲、指環、臂環、梳、簪、玉琀等。


工藝特徵:主要以片雕為主,鏤空為輔(龍山文化鏤空技術發達),出現鑲嵌工藝。


玉器表面打磨光滑、紋飾精美、線條自然流暢。


文化分布範圍較廣,玉質具有多樣性,多就地取材,以地方玉為主。有、白玉、青玉、黃玉、墨玉、萊陽玉、綠松石等。

玉斧(龍山的斧與部分鏟的樣式相似,只是斧較厚。)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玉鏟(龍山文化玉鏟較多,形制似斧但較扁平)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玉刀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玉圭(分尖首平首兩式,平首更為多見)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玉璋(分弧首、岐首兩式,兩側出欗如牙齒狀。)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玉琮(多見於陝西龍山文化和山西陶寺文化中)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玉璧(外緣多不規則,內廓管鑽相對平整)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連璜璧(由多個不規則玉璜拼接而成璧形)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玉環(環多薄型器,邊沿多薄刃狀)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玉璜(多為玉環改制)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玉璇璣(多為環狀外緣多出三齒形,開商周之先河。少見出四齒)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玉笄(於首部鏤空、淺浮雕作為裝飾,線條自然流暢)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玉梳(開商周玉梳造型之先河,為後世之典範,直至唐代改為橫長。)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人面形飾(側面剪影,應為佩戴裝飾)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獸首形飾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神鳥形象玉器(僅見一件,有極少量龍山玉器有此形像陰刻神鳥紋)

開璞識玉——黃河中下游龍山文化玉器



小結


黃河中下游由於玉料的缺乏,在陶器製作工藝大大發展的同時,始終沒有形成過於輝煌的玉器文明。唯有在逐漸脫離新石器時代晚期後,生產力水平得到一定發展,才形成具有一定氣候的玉器文明。而此時的玉器製作也漸漸脫離原始元素,漸漸向商周時期玉器進行過渡。

您可能感興趣

秀美龍城——黃龍山
九龍山上九龍禪 紫竹庵下紫竹仙
玉泉寺前三園門北側青龍山餘脈岡地上有玉泉鐵塔一座
三月三五龍山上文化廟會流光溢彩,三岔鎮五龍山文化廟會活動寫實
接龍山王廟
龍山道教石窟
山東龍山時期農業與玉器
古生物及恐龍化石專家聚焦延吉龍山恐龍化石挖掘工作
寧安系:「丹江赤壁」——神秘「火龍山」
神龍山泉風景區
后街連著石佛街-上龜山與龍山寺
【渦小言】雨中游龍山
龍山寨高山茶的傳說
雲龍山有佛教文化,從北魏到清代,文化古迹眾多
商洛新石器時代文化鮮明特徵的古遺存,商州東龍山古遺址
湖北旅遊:青龍山風景區
法庫五龍山風景區
唐山灤縣青龍山景區:養生避暑福地
龍山恐龍化石發掘啟動 「地球年輪」蘊含遠古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