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木版水印:完美再現國畫神韻的手工印刷術

木版水印:完美再現國畫神韻的手工印刷術

車水馬龍的延安西路上,一棟深灰色的現代化建築二層一間教室大小的工作室里,十數人或坐或立,日復一日從事著一項古老的技藝——木版水印。不知是因為氤氳的水汽,還是每個人臉上那種心無旁騖的神情,這間屋子裡時間的流動好像和外界不太一樣,顯得有些隔絕。

木版水印:完美再現國畫神韻的手工印刷術


朵雲軒自開業起即奉行「新裁別出,精益加精」之宗旨。


一百多年前,一家名為「朵雲軒」的箋扇商號在上海河南路上開張。「朵雲」是書信舊時的雅稱,店如其名,商號所經營的業務極盡江南文士之風流,奉行「新裁別出,精益加精」之宗旨,制售各色名箋、名扇和文房用品。朵雲軒自創立起就從事信箋、畫箋的木版水印印製,技藝傳承至今,就有了開頭朵雲軒木版水印室中如今每日上演的場景。


木版水印源於雕版印刷術,可以追溯到隋唐時代,宋元時多用於書籍插圖印刷,到了明末,胡正言的十竹齋創造出「餖版」、「拱花」等複雜工藝,木版水印更臻豐富精妙。「餖」為堆疊之意,「餖版」術即彩色套版套印技藝,即按畫稿上的不同色彩雕製成不同模版,再對照原作,給各塊版上色依次進行套印或疊印。


利用「餖版」術複製水墨畫可以達到亂真的境界,因此木版水印作品素有「次真跡一等」的美譽。這項技藝不僅是保存傳世名作的手段,普通人也因此可以欣賞和收藏國畫大師們的傑作。 朵雲軒是國內最大的木版水印機構之一,另一家是北京琉璃坊的榮寶齋,有「南朵北榮」之謂。

木版水印:完美再現國畫神韻的手工印刷術



錢松岩《愛晚亭》【木版水印】


林玉晴是現在水印室資歷最長的師傅,也是「朵雲軒木版水印技藝」的非遺傳承人,做水印已經四十多個年頭,2008年退休後仍被返聘回來帶徒弟。她曾聽單位的老師傅講起一樁軼事。當年,畫家錢松岩(1899~1985)得知朵雲軒想要複製他的水墨畫《愛晚亭》,欣然出借原稿。複製完成後在朵雲軒的商鋪里售賣,錢松岩竟上門興師問罪,說「人家告訴我你們把我的畫賣掉了!」工作人員解釋無果,拿出悉心保存的原稿給他看才平息了風波,更令人稱奇的是,他甚至覺得木版水印好過原作。


為什麼木版水印無法被機器印刷替代

畫家本人的不吝稱讚是對木版水印這項工藝的肯定,背後是木版水印技師們經年累月磨礪出的手藝和無限的耐心細緻。傅雷在1960年寫給傅聰的家書中說:「木刻水印在一切複製技術中最接近原作,工本浩大,望珍視之。」

木版水印:完美再現國畫神韻的手工印刷術



宋人《消夏圖》【木版水印】,縱24.5cm,寬15.7cm。

木版水印:完美再現國畫神韻的手工印刷術


印製宋人《消夏圖》的66塊餖版。


木版水印的三道工序(如果細分則有三十多道),勾描、雕版、水印,對技術都有極高的要求,通常由不同的人承擔,而每面對一幅新的作品,需要的技術在細節上都會有所不同,所以哪怕一輩子專攻其中一項,在職業生涯的盡頭也仍需不斷學習。印製一幅畫作的整個過程耗時極長,少則幾月,多則數年。朵雲軒上世紀50年代末印製的小尺幅作品《宋人消夏圖》,縱24.5厘米,寬15.7厘米,分版就達66塊之多,套印數百次;2010年完成的獻禮世博之作《群仙祝壽圖》挑戰了木版水印有史以來的最大尺幅,並首次採用金箋紙這一材質,作品總寬720厘米,高206.8厘米,分版超過2000塊,製作歷時8年之久。


「鏤像於木 印之素紙」的木版水印被稱為印刷術的「活化石」,意指其數百年來無論工具或技法都仍與古代印刷如出一轍。時至今日,木版水印的基本工具仍由技師親自製作,並通過口傳心授,代代相傳。譬如水印所用的棕刷、棕耙,雕版所用的拳刀、圓刀等等皆是如此。但作為一門技藝,木版水印又從誕生之始就有著順應時俗的韌性。明人李克恭在胡正言的《十竹齋箋譜》序言中指出木版水印的第一要義,即「畫須大雅,又入時眸」,朵雲軒在複製畫作時,也都會選擇藝術造詣突出,又符合當代人審美的作品,因此木版水印又有著穿透時光的現代魅力。

然而,作為一門純手工技藝,木版水印不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在用料方面也十分考究,成本居高難下。為最大程度還原原作,選用原作所採用的絹、宣紙、高麗紙等材質,以傳統的國畫顏料和有一定年份的油煙墨、松煙墨進行印刷。不僅如此,由於木製雕版容易磨損,一套版至多也只能印百餘份,與追求效益的現代生產方式完全背道而馳。另一方面,除了少數在收藏市場上被爭相競逐的名作,大多數木版水印作品的售價並不高,甚至與機器印刷的高仿品無異。

木版水印:完美再現國畫神韻的手工印刷術



朵雲軒木版水印中心主任鄭名川。本文人物圖片均為澎湃新聞記者李丹攝。


朵雲軒木版水印中心主任鄭名川是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的70後,2000年大學畢業就入了行,專攻勾描,《群仙祝壽圖》的摹稿就出自他之手。2008年非遺申請成功的時候,紀實頻道曾為朵雲軒木版水印拍攝了一部紀錄片,鄭名川始終記得裡面的一句旁白:「木版水印看價格就像一群大廚辛辛苦苦做了一桌菜,最後賣了個盒飯價。」


無可否認的是,隨著技術革新,現代印刷品在圖像層面的準確度也許會勝過木版水印。並且,木版水印的受眾範圍很小,事實上,聽說過這種工藝的人都很少,何況不論用於收藏還是裝飾,藝術愛好者們都有非常豐富的其他選項。如果不是人們文化傳承的自覺,木版水印技藝或許會在市場競爭中淘汰、消亡。


但是,手工製造有著機器生產無法替代的東西。鄭名川認為,翁同龢後人、著名收藏家翁萬戈對木版水印的評價十分中肯,翁萬戈說,現代印刷品印得再好也是印刷品,但木版水印的作品還是美術品。木版水印的最大優點是水墨、色彩可以滲透到紙背,這是油墨浮於表面的機器印刷無法做到的,傳統材料的採用使得木版水印作品能夠保存的時間更久遠。更重要的是,其中所包含的人的情感和溫度,讓水墨畫難以捕捉的神韻得以靈動再現。


林玉晴和她的四十年水印生涯


儘管完成的木版水印作品上不會留下技師們的姓名,但是他們的價值卻會融入作品之中:專業的收藏家們會知道榮寶齋或是朵雲軒的某一幅畫印過幾次,哪一次印得最好,不同批次的作品在拍賣時的價格有時相去甚遠。而要成為一名手藝精湛的木版水印師,需要付出的努力是難以估量的。

木版水印:完美再現國畫神韻的手工印刷術


木版水印:完美再現國畫神韻的手工印刷術



林玉晴正在印製張大千的寫意畫《潑彩山水》。


林玉晴眼下正在印製的是張大千的寫意畫《潑彩山水》,採用高麗紙,分60多塊版,每一塊版要重複印好幾次,完成需要大半年的時間。「這種很厚重的色彩畫家是用一小碗一小碗的顏料直接倒在畫紙上的,我們沒法這樣做,所以要一層一層反覆地印,做出層次感,很費時」,她一邊介紹,手上的動作卻沒有放慢。每印完一塊版,還要用蘸水的毛筆將木版的輪廓留下的印口跟畫面銜接起來。因為畫幅大,需要從早到晚站著工作,但經過了四十多年的水印生涯,她已經習以為常,並不感到十分吃力。


水印的技巧說起來似乎並不複雜,用棕刷、毛筆把水墨和顏色撣刷在刻好的木版上,將畫紙覆蓋其上,以棕耙砑印,如此往複成千上百次,最終疊印出肖似原畫的作品。但實際上,看似簡單的幾個步驟中玄機密布:每一次套版時手工固定的位置都要非常精準,每一次拉開紙張時的力度和方向都要做到完全一致,任何的失誤都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撣色、砑印的手法、色彩的運用、水分的控制處處都是學問。因此,即使是刻得上佳的木版,不同的水印師傅印出來效果都不一樣,而且並不僅僅是熟練與否的差別。


林玉晴1972年參加工作的時候還只有18歲,梳著兩個大辮子。因為姐姐去了黑龍江農村插隊,爸爸去了貴州,她得以留在上海,被分配到朵雲軒的木版水印室從事水印工作。


「剛開始是三年學徒,不好談戀愛,不好請假,工資第一年十七塊八毛,第二年十九塊八毛,第三年二十一,三年才能滿師。如果中間談戀愛,領導要找你談話延長半年,甚至於開除。那時候環境也很苦,冬天天氣冷,要生火爐,一個房間生三個爐子,一天下來鼻子里都是煤灰。頭頂上四個噴霧器從早到晚在上面轉,房間里像澡堂子一樣,雲霧繚繞。」 回憶起四十多年的往事,她十分感慨,彷彿舊日光景就在眼前。


從剛進單位開始,林玉晴就是當年那批水印師中的佼佼者,四十年光陰流轉,如今還在印畫的只有她一個人了。「每個人對畫面的理解是不一樣的,有天賦的成分,一定要有悟性」,林玉晴說。她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會在下班後自己學習書法、畫畫,她認為這對提高水印技藝很重要,「不一定要畫得一模一樣,但至少每個畫家的特點、他用筆的基本方法要理解,畫稿的來龍去脈、層次感,關關節節都要搞清楚。只有看清楚了,才能在版子上做出來。」她還慶幸自己那一代師父多,工作中只要有心就可以學到各個老師傅的長處。現在,水印的工作環境比起過去有了很大的改善,她每日所做的就是盡己所能把畢生經驗傳授給年輕的徒弟們。


林玉晴自始至終都覺得做水印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就像在版子上作畫,尤其是印寫意畫時,十分輕鬆愜意。一張畫完成如果出來的效果好,那種快樂的心情更是難以言喻。水印和技師的心情和身體狀態也有很大的關係,「心情好的時候做出來的東西很活,身體不好的時候印出來是沒有靈氣的。」她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得多,說話間也總是帶著溫和的笑意,快樂顯然不僅是她工作的秘訣,也儼然成為了她人生的底色。


「因為喜歡,也就做了一輩子。」 林玉晴輕描淡寫地總結了自己一生的工作,就像在陳述一個平平無奇的事實。


木版水印室的年輕人們


林玉晴是朵雲軒的木版水印中心碩果僅存的50後,另外還有幾位60後、70後的大師傅承擔較為精難的雕制、印製工作,而近幾年,80後、90後的年輕技師逐漸佔了多數。對於在計劃經濟年代參加工作的那代人來說,堅守崗位直至退休或許並不少見。然而,在充滿了喧囂與躁動、到處是誘惑和選擇的當下,選擇進入這個行業的是一群怎樣的年輕人?他們又能否將木版水印這樣一門古老而寂寞的技藝作為終身事業?

木版水印:完美再現國畫神韻的手工印刷術



90後水印師陳婕。


陳婕是林玉晴帶的其中一個徒弟,是個90後,但已經有8年的工作經驗,是年輕一代的水印師中入行最早的。她參與過《群仙祝壽圖》的印製,現在大多數時候已經可以獨當一面。2007年的時候,她因為老師的推薦過來實習,那時候的水印室除了林師傅還有很多老師傅,做活的時候感覺像手工勞動課,覺得蠻有趣的。「本來快高考了,我當時冒出個念頭,想著為什麼別人都上大學我就也非得上大學呢,上完大學不還是要找工作嗎,結果就直接留下來工作了。」工作後意識到藝術功底的緊要,她還是利用業餘時間,先讀了書法專科,又學了國畫。陳婕覺得這份工作雖然有時候有些枯燥,可每次印新的畫又是完全不同的體驗,表面重複單一內里卻又充盈著新鮮感。


她開玩笑說自從做了這份工作,自己現在已經跟社會脫節,跟一般的90後完全沒有了共同語言。愛好也變得像老年人一樣,喜歡去早上五點半開始擺攤的古玩早市,還有就是去看畫展。朵雲軒印的木版水印作品時常會被借去展覽,她有時間都會去看,因為那些畫「在水印台上和裝裱好了以後掛起來感覺是不一樣的」。


去年,她特地請假跑去故宮看人氣爆棚的「石渠寶笈」特展,每天排很長很長的隊進館,「我本來是想去看我們這邊印的《寫生蛺蝶圖》,年代久了畫總歸會有點斑駁,看到的印刷品會有一點失真,比如蝴蝶翅膀上的紋理,淡一點的顏色可能看不出來了,看到真跡觀察仔細的話就可以看出來到底有沒有那一筆。」不巧的是,她去的時候正好遇上展品更替,「這幅畫前一天撤掉了,就差一天。」

木版水印:完美再現國畫神韻的手工印刷術



朵雲軒木版水印中心「傳習室」


國畫專業出身的孔妮延自2007年大學畢業就開始從事勾描,現在已有9年工作經驗,朵雲軒新近的代表性作品趙昌《寫生蛺蝶圖》就是她勾的。不算圖章,這幅縱27.7厘米、橫91厘米的手卷共分了114塊版,分版、勾描用了兩個多月,勾、刻、印整個周期耗時兩年。分版的基本原則是一色一版,由於畫面中的蛺蝶色彩豐富,又要纖毫畢現地模仿原作的筆觸、深淺,一隻小小的蝴蝶就分了15塊版。


早年,勾描師會先用透明玻璃紙覆在原作上面描摹,然後再把雁皮紙覆在玻璃紙上摹。因為市場經濟的作用,現在的名畫全都價值連城,已經幾乎不可能借出來了,所以現在一般直接將雁皮紙覆在複製品上面摹。雁皮紙是一種半生熟的宣紙,是最適宜用於勾描的紙張,現在市面上已經無法買到,孔妮延剛工作的時候計算過,朵雲軒庫存的雁皮紙足夠用到她退休。


孔妮延說,勾描的最大難點在於重現原作的筆法,要做到形准、神像,如果不懂畫理是摹不來的。除了國畫基礎和線條功夫,還必須對書法、篆刻有深刻的理解,「摹印章首先要理解書法的起筆運筆,和每一筆之間的銜接,有些線條的變化是因為刻章的刀法導致的,所以也需要懂篆刻。」僅僅是在《寫生蛺蝶圖》這一幅畫上,就有39枚不同年代、字體的印章。


在孔妮延看來,勾描這份工作對於一個以國畫為志業的人來說是再好不過的。通過長期描摹名作,不僅可以練習線條功夫,並且可以反覆去領悟古代名作。「越是優秀的國畫家,他的臨摹往往是貫穿一生的。」

木版水印:完美再現國畫神韻的手工印刷術



80後雕版師王東巧正在刻版。


王東巧在大學裡學的是版畫專業,畢業後的前三年在杭州學雕版,來朵雲軒專攻木版水印的雕版步驟也是第三年,目前還在刻信箋的階段。勾描控制的是筆,水印控制的是水墨、顏料,雕版控制的則是各式刀具。雕版師的工作就是要把勾描好的稿子原模原樣地刻出來,把勾好的雁皮紙用漿糊反貼到梨木版上,通過揉搓去除紙質纖維令墨色更清晰地顯現出來,等待陰乾,接下來就是純粹的手頭功夫了。


要做到「運刀如筆」絕非易事,而勾描的時候畫出一根細線條只需一筆,刻的時候卻需要在原本就細如髮絲的長線條兩側各拉一刀,讓線條凸現出來,並且必須在刻的時候能夠感受到線條的弧度和變化,否則刻出的線條就會顯得呆板。王東巧現在已經可以十分自如地刻畫細線條,但她自承還沒有達到很高的技術水平,未來還有很多難關要攻克,所以並不會對這份工作感到厭倦。要接手像《寫生蛺蝶圖》這樣高難度的作品,至少需要十年不間斷的練習。


其實,木版水印室的這群年輕人性格旨趣各異,投身木版水印的機緣也並不相同,但無一例外都以虔敬的心情傳承著這門技藝。用「一輩子只做一件事」的職人精神來形容他們身上閃現的光芒,或許有些言之過早。但是,他們認真、執著、從容地從事著手中的工作,並日復一日不斷鑽研,努力做到最好,這就是不折不扣的匠心吧。


附:朵雲軒木版水印作品:任伯年《群仙祝壽圖》、趙昌


《寫生蛺蝶圖》

木版水印:完美再現國畫神韻的手工印刷術


木版水印:完美再現國畫神韻的手工印刷術



錄入編輯:朱凡澎湃新聞報料:4009-20-4009   澎湃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您可能感興趣

朵雲軒木版水印丨印刷「活化石」再現「又一春」
再現印刷與創意之美——惠普打造全新「藝術大片」
用油畫再現奢華、頹廢的羅馬帝國
超棒的手繪美甲,再現經典藝術作品
一張法國文獻的資料圖,再現清代母錢翻砂工藝!
印第安風格的完美再現——獨行俠
水族造景,再現如畫的水底世界
國畫再現《天龍八部》中的珍瓏棋局
美妝圈再現黑科技:手殘星人必備的睫毛訂書機!
《魔弦傳說》:洗盡鉛華,定格動畫再現純真魅力
「軍歌嘹亮」電影海報精品珍藏展亮相國貿 老戲骨剪綵助陣再現紅色經典
《我的世界》版《我的三體》「黑暗森林」預告 國產科幻巨作再現
門扉重啟 珍品再現:賽克勒美術館中國書畫特展
攝影:咖啡色復古尼龍絲襪美足魅力再現
特種部隊插畫 潦草線條完美再現精氣神
火的藝術再現「乾隆景泰藍」魅力
稀世藏品!台北故宮清朝御用茶具,傳世佳作再現宮廷奢華風貌
國家話劇院十九大獻禮劇《谷文昌》正式公演 藝術再現「黨的好乾部」
古法造紙課程再現——諸暨童畫與花草的私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