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關於死而復生,這些人想了很多

關於死而復生,這些人想了很多

利維坦按:昏迷,出自希臘語κ?μα(「沉睡」的意思),是一種深度失去意識的狀態。在這個狀態的病人無法被喚醒,對光和聲音沒有反應,沒有睡眠和驚醒周期,也不能隨意活動。當腦部受到嚴重損害或多種原因引起的缺血、缺氧時都可以發生,許多疾病在死亡前可出現昏迷。所以,拜倫和雪萊這兩位好基友深更半夜討論「復活」、電擊療法,也正是基於當時對於科學和此類話題的興趣。自然,瑪麗·雪萊也在其中耳濡目染,成就了偉大的《弗蘭肯斯坦》。


想要了解更多瑪麗·雪萊如何和一群朋友深夜講恐怖故事,以及她的母親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權著作,可以看利維坦之前推送過的《弗蘭肯斯坦:有關墓地,科學實驗和掘屍人》(點紅字直接取閱)一文。


另外,昨日呂謙的推送,有興趣的也可以關注他的微博@呂謙的奇異大陸。

文/Sharon Ruston


譯/晴空飛燕(在水譯方)


校對/鳳梨


原文/publicdomainreview.org/2015/11/25/the-science-of-life-and-death-in-mary-shelleys-frankenstein/

莎倫·拉斯頓教授研究了瑪麗·雪萊的作品《弗蘭肯斯坦》中的科學背景。研究的重點內容包括復活、電療和生死之間可能的狀態。

關於死而復生,這些人想了很多



圖一注釋:在《弗蘭肯斯坦》中,科學家弗蘭肯斯坦自己創造了一個生物,正在觀察它最初的萌芽。這張圖是1831年版《弗蘭肯斯坦》中的首頁插圖,W·希瓦利埃(W. Chevalier)所作,模仿了西奧多·馮·霍爾斯特(Th. von Holst)的畫風。 小說版本來源:維爾康姆圖書館(Wellcome Library)。


雖然,現在看來,這本小說的情節非常奇幻而不現實,但在當時的一位評論家看來這本小說卻具有一定的現實氣息。因為,這本小說里涉及了當時人們最感興趣的研究與試驗,也充滿了那個時代特有的激情。這其中就有對生死之間過渡狀態的科學研究。然而這些研究中存在著許多不確定因素。因此,難怪弗蘭肯斯坦寫道:「生與死於我而言是理想的界限」(第四章)。這樣的描述並不是牽強附會的。除了弗蘭肯斯坦,還有許多人也認為生與死的界限純屬虛構,是可以打破的。

關於死而復生,這些人想了很多



瑪麗·雪萊的母親——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


由於擔憂不能分辨生與死之間的狀態,兩位醫生威廉·霍斯和托馬斯·科根於1774年在倫敦成立了皇家人道協會。這個協會最初叫做「明顯溺水者康復協會」。這個協會的目的是發布與溺水相關的信息,從而幫助人們營救溺水者。另外,協會會承擔溺水者的救援費用,如果營救最終成功,協會給予更多的錢。儘管那個時代的倫敦人大都在河或者運河邊生活工作,但許多人都不會游泳。協會推廣的救援方法挽救了不少溺水者,這些死裡逃生的人每年都上街列隊遊行,其中不乏曾自尋短見的人。瑪麗·雪萊的母親——瑪麗·沃斯通克拉夫特,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位女權主義者,在深深的絕望中,從普特尼橋一躍而下,落入泰晤士河。她抱怨:「我只有悲哀悔恨地唱著輓歌,當死亡的痛苦消散後,我被殘忍地復活了,回到現實生活的痛苦中。」在這段話中,瑪麗·雪萊的母親用了「殘忍地復活」這一雙關語。這可能指的是皇家人道協會在援救溺水者時手段殘忍。協會復活溺水者的神奇傳說引發了大眾的擔憂,因為大家擔心不可能確認一個人是否真的死了,害怕自己被活埋。

關於死而復生,這些人想了很多


圖二注釋: 這是一幅由羅伯特·斯默克(Robert Smirke)創作的水彩畫,圖中那個在船中的男人顯然是溺水了。 他的家人和妻子正在岸邊哀哭。基於這幅畫,羅伯特·波拉德(Robert Pollard)雕刻了同樣的場景,在1787年獻給了皇家人道協會。來源:維爾康姆圖書館。

關於死而復生,這些人想了很多


這幅「維生之棺」,棺材設計於1843年, 棺材上有可供呼吸的小孔和易打開的蓋子,專用於放置可能未死之人。——來源:維基


大眾的焦慮是有科學依據的。《法國百科全書》中區分了兩種死亡——即「不完全死亡」和「絕對死亡」。我們都知道,死亡是無法扭轉的,但我們願意相信,死亡是能夠治癒的。詹姆斯·嘉里,來自倫敦,是蓋斯醫院的醫生,1817年,詹姆斯成為了雪萊夫婦的家庭醫生。他曾在自己的書中描述了「絕對死亡」與「假死」的區別。他認為:只有當一個人的屍體開始腐爛,才能完全確定此人已死,因為,假死的情況也是存在的。當一個人處在不省人事、深度昏迷或睡眠狀態時,他有可能是陷入了假死。當時的科學研究對這一領域頗感興趣。在《弗蘭肯斯坦》中,瑪麗·雪萊用了當時的科學語言描述人物暈厥的情況。當維克多·弗蘭肯斯坦創造怪物後,他因為出現過度緊張的癥狀而暈倒了。他描述自己處在一種「毫無生命特徵」的狀態。後來多虧朋友亨利·科利華讓他撿回一條命(第五章)。在看到威廉姆的屍體後,伊麗莎白昏死過去:經過千苦萬難才好不容易醒了過來。在又活過來後,她也只有低泣和嘆息。」(第七章)。 這段語言描述了生命失而復得的過程,當伊麗莎白失去意識,書中將她描述為「死去」。

關於死而復生,這些人想了很多



路易吉·伽伐尼(1737-1798),第一批涉足生物電領域研究的人物之一,這一領域在今天仍然在研究神經系統的電信號和電模式。


當然,那時人們也認真地嘗試過救回那些真正死亡的人。 在18世紀晚期,義大利醫生路易吉·伽伐尼發現,當(死了的)青蛙遭到電擊時,它們的腿會抽動,就彷彿還活著一樣。當時有一種觀點:電流或許能夠刺激死去的肌肉,讓它們死而復生——這就是所謂的「電擊療法」。在1831年版《弗蘭肯斯坦》的前言中,瑪麗·雪萊說這一療法的相關觀點影響了故事創作。


拜倫和雪萊曾經長談多次,而我雖然恭敬在側,卻只是個沉默的聆聽者。有一次,他們探討了許多哲學學說以及生活理念,還討論我們能否發現和交流這些思想。……他們談到屍體也許可能復活;電擊療法帶來了這樣的啟發:身體的各個部分也許可以生產出來,組合在一起,還可以注入生命的溫度。


隨著談話的進行,時間漸漸流逝,子夜時分已經過去,然而我們還沒有入睡。當我的頭碰到枕頭時,我仍然睡不著,但不能說這是思索造成的。我的想像四處馳騁,束縛不住,它們著了魔,引領著我。我的腦海里全部都是栩栩如生的圖片,接連不斷,這次的想像突破了我平日的界限。我的雙目緊閉,但精神之眼更加清晰。我看見一個蒼白的學生跪在一個他拼起來的東西旁邊,而他並不虔誠。我還看見了一個男人伸展四肢,接著,一個類似發電機的東西開動起來,男子漸漸有了生命的跡象,微微動起來,然而動作不自在,似活非活。


伽伐尼的侄子喬凡尼·阿爾狄尼改進了他的做法,把實驗對象從青蛙腿,變成了已絞刑處死的罪犯。阿爾狄尼利用了1752年頒布的《謀殺者法案》。法案規定可以對處以絞刑的罪犯進行解剖,以示懲罰。1803年,阿爾狄尼終於等來了實驗的機會。他的實驗對象是喬治·福斯特(George Forster),這個人殺死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因此被處以絞刑。觀看實驗的觀眾說:福斯特的眼睛睜開了,他的右手抬起來,並且握成了拳,他的腿也動了動。


阿爾狄尼的叔叔發現了當時最有趣的科學,而阿爾狄尼則展現了電擊刺激比其他刺激手段效果更明顯優越。在第一次試驗中,阿爾狄尼用電擊刺激罪犯的臉,罪犯的下巴開始顫抖起來,連接下巴的肌肉以一種恐怖的方式扭曲著。他的一隻眼睛也睜開了。在接下來的電擊中,罪犯的手抬起來了,拳頭也握緊了。他的小腿和大腿也因為電擊而開始移動。帕斯先生,某外科醫生公司的管理層,他代表官方出席了這次實驗。但是,觀看這樣的實驗的確讓人害怕,以至於回家後,他就因為驚懼而死。

關於死而復生,這些人想了很多



阿爾狄尼所著《電擊療法的理論與實驗,及一系列經歷》(Essai theorique et experimental sur le galvinisme, avec une serie d』experiences )插圖四(1804年)。來源:維爾康姆圖書館

關於死而復生,這些人想了很多



阿爾狄尼所著《電擊療法的理論與實驗,及一系列經歷》(Essai theorique et experimental sur le galvinisme, avec une serie d』experiences )插圖五(1804年)。來源:維爾康姆圖書館


從雪萊夫婦悲劇的個人生活中,很多證據表明他們相信,死去的人是能夠復生的。 例如,珀西·雪萊曾經這樣描寫他兒子威廉姆·雪萊臨終前的最後一場病:「醫生醫術高明,威廉姆在死去後又復活了四天。這似乎證明了,死亡是可以扭轉的。」


在《弗蘭肯斯坦》出版的前一年,兩位來自皇家外科醫學院的外科醫生,約翰·阿伯內西和威廉·勞倫斯,就生命的本質進行了一場公開的辯論。這兩位醫生都和雪萊夫婦有關:珀西·雪萊曾經讀過阿伯內西醫生的一本書,並在自己的書中引用了阿伯內西醫生的觀點。而威廉·勞倫斯則曾經是雪萊夫婦的家庭醫生。這次辯論的主題是:如何定義生命,活生生的身體和死去或無生機的身體有什麼不同。阿伯內西認為生命並不依賴身體的結構而存在,生命是單獨存在的物質實體,一種本源。而身體只是一個載體罷了。而勞倫斯的想法是更加激進。認為靈魂也是不存在的,儘管人們常認為靈魂也是一種本源。他迫於公眾壓力撤回了一本發表他演講的書,並從醫院辭職,儘管後來他公開否定自己之前的觀點後又復職了。這場辯論不僅向人們展示了生與死之間究竟存在著多大爭議,同時,也為瑪麗·雪萊的小說進一步提供了靈感。

關於死而復生,這些人想了很多



瑪麗·雪萊(1797-1851),Debra Styer繪製


有關作者:


莎倫·拉斯頓(Sharon Ruston),是蘭開斯特大學浪漫主義研究方向的教授,著有Creating Romanticism(2013),Shelley and Vitality(2005),Romanticism: An Introduction(2007)等書,並擔任Literature and Science(2008)和Teaching Romanticism(2010)的編輯,最近正與人合作編輯Collected Letters of Sir Humphry Davy。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死亡,我們是不是了解的太少
生離死別是每一個人的必修課,看一看這些關於死亡的語錄
關於死亡,有哪些你不知道的事實?
關於死亡,讓人看一次哭暈一次的照片,最後一張讓人心碎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
關於死亡,醫生是怎麼看的?
關於死亡,有哪些你不知道的小知識?
關於死亡,從來就沒有嚴格的定義標準,最重要的還是要珍惜當下
我不知道該說什麼,關於死亡還是愛情
關於死亡,你怎麼看
佛教關於死亡的看法 都在這裡了!
關於死亡那些鮮為人知的冷知識
關於死亡,這可能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關於死亡的驚人事實 瀕死體驗竟是假的
關於死亡,這可能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關於死亡,你要知道的事
關於死亡你所不知道的事
關於死亡,這可能是一篇顛覆你認知的文章……
佛教關於死亡的看法,都在這裡了!建議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