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燕趙大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近現代更是以「紅色太行」屹立於新中國成立與建設的前列。靈山秀水的燕趙兒女多奇志,不僅在軍事、政治、經濟、歷史、人文等領域人傑輩出,其藝術領域方面的建樹,也可圈可點,20世紀以來,從河北省走出的傑出油畫家形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龐大群體,此次大展近200位參展藝術家中,就有20餘位藝術家與河北關係密切。


如河北籍油畫家有11位,分別是:常書鴻、高虹、李天祥、靳之林、鄧澍、侯一民、馬常利、忻東旺、田海鵬、蘇海茳、馬佳偉。


在河北有過任教經歷的藝術家羅工柳,1946年-1949年任教於北方大學和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曾擔任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主任。

在河北受過教育的藝術家有5人,分別是:馮真於 1946年赴華北解放區張家口,入華北聯合大學。鄧澍曾在華北聯合大學美術系學習。林崗 1947年進入華北聯合大學美術系學習。聞立鵬 1947年入位於河北省邢台的北方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學習。另外,油畫家蘇高禮也是在石家莊開始的美術啟蒙教育。


在河北長期從事藝術活動的藝術家費正先生,於196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先後任河北畫院專業畫家、河北美術家協會副主席、河北省油畫研究會會長。


對於上述20餘位藝術家而言,此次大展,將是他們人生之旅、藝術之旅的一次溫情「回鄉」。


常書鴻(1904-1994)

(該作品在1號展廳,歷史的溫度大展的「新學啟蒙」版塊)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常書鴻 《女坐裸體像》 140×92cm 布面油彩 1940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該畫作於1940 年,是作者風格漸變時期的代表作。早在留學法國時常書鴻就開始思考繪畫的民族形式問題,1936 年回國後其作品逐漸在歐洲古典主義學院風格的基礎上發生變化,尋求「中國油畫體式」。此畫採用裸女人體與中國式背景相結合的方式,是常書鴻 40 年代左右常見的油畫樣式。畫中人物造型準確、構圖布局合理,凸顯了作者紮實的古典油畫技巧;而整個畫面光線柔和,顏色趨於調和,背景和道具則完全採用中國傳統的花紋樣式,平面性和裝飾性相結合,頗顯東方審美趣味。

常書鴻簡介:


1927年赴法入里昂國立美術專科學校


1932年畢業於里昂國立美術專科學校,同年參加里昂市油畫家赴巴黎深造公費獎金選拔考試獲第一名,得入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勞朗斯畫室學習。


1935年被選為巴黎美術家協會會員,參加巴黎肖像畫協會。


1936年回國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西洋畫系主任。

1937年受聘為第二屆全國美術展覽會評審委員。


盧溝橋事變後離開北平,曾任國立杭州藝專和國立北平藝專合并後成立的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校務委員會委員、西洋畫系主任,一度代理校長職務。


1942年任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籌委會副主任。


1944年任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從此致力於敦煌藝術的保護和研究。

高虹(1926年生)


(該作品在2號展廳,歷史的溫度大展的「國家敘事」版塊)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高虹 《中朝一家》 139×160cm 布面油彩 1957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高虹可以說是一位軍旅畫家,他用畫筆真實生動地記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一路走過的歷程,堅持現實主義創作手法,反映現實生活,堅持藝術為人民服務,感情真摯而純粹。1955年考入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使他對於油畫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中朝一家》畫的是抗美援朝時期,一位志願軍戰士親切地照顧兩個朝鮮孤兒的場景。據說畫家為了真實地再現場景,用木料在畫室搭建了一個戰地小屋,可見其繪畫的認真嚴謹。畫面色調柔和,構圖巧妙,人物刻畫生動真實,既有寫實主義的嚴謹又有浪漫主義情懷,營造了一個溫暖和諧的友愛場景,充滿人性關懷,表達了中朝人民團結友好、誠摯相助的情誼,讚頌了人道主義精神的本質。


高虹簡介:


1941年入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美術系學習。


1943年調入抗日軍政大學總校文工團美術組。


1949年任武漢中南軍政大學文工團美術指導。


1951年調入解放軍畫報社。


1955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


1957年後任總政軍事博物館創作員。


李天祥(1928年生)


(該作品在1號展廳,歷史的溫度大展的「國家敘事」版塊)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李天祥 《蘇聯老人 》99×78cm 布面油彩 1957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作為派往蘇聯的第一批美術留學生之一,1953年,我來到蘇聯,由於當時年紀較大一點,我被推選為列寧格勒市中國留學生的學生會主席。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的徐悲鴻在我們臨行前曾一再叮囑,只有到蘇聯學習才能學到真東西,到蘇聯一定要把他們的色彩學到手,回國之後講解和傳播。


而我到蘇聯學習後的第一個感受,不僅色彩有很大距離,素描、造型結構、對解剖的理解也都有差距。第二個就是色彩的問題。蘇聯藝術家談的是條件色,帶有一定的色調傾向。第三個認識就是蘇聯現實主義並不是一般的寫生,而是對生命的構思、用意,表現出來的內容是打動人心的,追求的是永恆的精神性。真善美即是永恆,藝術就是要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丑,從而不斷地發現真理。並且應該堅持「為人民而藝術」,藝術是人民的藝術,必須為廣大群眾所理解。


——摘編自李天祥《素描、色彩以及現實主義——留學蘇聯的幾個關鍵概念》


李天祥簡介:


1946年考入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油畫系,師從吳作人、徐悲鴻。


195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後留校任研究生兼助教。


1953年赴列賓美術學院油畫系,畢業創作《兒童圖書館》獲優秀畢業證書,並獲得「美術家」稱號,該作品收藏於列賓美術學院博物館。


回國後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二畫室主任教授。


1985年任上海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靳之林(1928年生)


(該作品在5號展廳,歷史的溫度大展的「當代關切」版塊)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靳之林 《玉米地》布面油彩 136cm×212cm 2005年 自藏


油畫《玉米地》是靳之林晚年創作的代表作品,將中國寫意精神、筆觸表達與西方油畫技法相結合。該作品取材北方農村的玉米地,他說,「在我一生的心目中,玉米地是與我合而為一的、生生不息的、永生的。」


《玉米地》創作之時畫家已年逾八旬,為了獲得真實的光影效果,體驗大自然中生命的蓬勃激情,依然堅持在酷暑時節,頂著炎炎烈日,脫掉外衣,僅穿短衫,鑽入玉米地進行創作,大筆揮灑縱情宣洩,將自身融入自然,與大自然同呼吸。因此畫作色彩鮮活有韻律,筆觸有力而肆意,滿幅洋溢著生命的韻律和力量的表達。


靳之林簡介:


1947—1951年在北平國立藝專和中央美術學院學習繪畫,畢業後留校任教,其間曾擔任董希文工作室助教。


1961年以後,在吉林省藝術學院美術系任教,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吉林分會理事兼油畫組長。


1973年調至延安地區文化館美術組工作,曾任陝西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1986年調入中央美術學院民間美術系。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鄧澍(1929年生)


(該作品在1號展廳,歷史的溫度大展的「國家敘事」版塊)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鄧澍 《母與女 》布面油彩 167cm × 92cm 1959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1955年到1961年鄧澍在蘇聯列賓美術學院學習油畫,學院里推行的契斯恰可夫現實主義教學原則和嚴格的素描油畫訓練給鄧澍後來的油畫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她在蘇聯畫的頭像素描、人體油畫非常結實,色彩感覺也好。


畫家鄧澍本質上還保持著農民的性格,她以真摯質樸之心對待藝術,她的藝術也以真摯質樸動人。鄧澎說她自己是個笨人。詹建俊說鄧澎的腦子「只有一個燈管」,只是在畫畫的時候才顯現出她特有的執著與靈性。侯一民如此評說他的這位老伴:「有內秀,傻用功。她畫畫既不為錢也不為展覽出名,她把畫畫與幹活放在同樣的位置,沒得畫了便說:『我今天沒活幹了』。她對農村題材,對民間藝術有特殊的敏感,有時還會冒出幾手絕活。」


——摘編自李松《本真性情——看「鄧澍畫展」》


鄧澍簡介:


1945年在解放軍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後又入華北聯大美術系學習。


1949年轉為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並在學校任職。


1952年擔任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教員兼黨支部組織委員。


1955—1961年在列賓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


1961年畢業後回國,繼續在中央美術學院工作。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侯一民(1930年生)


(該作品在1號展廳,歷史的溫度大展的「國家敘事」版塊)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侯一民《地下工作者》 210×176cm 布面油彩 1957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此畫是侯一民在馬克西莫夫優化訓練班的結業創作,又名《地下印刷所》,描繪的是新中國成立前夕進步青年秘密印刷黨的宣傳刊物,迎接解放的真實事件,這也是畫家本人親身經歷的真實事件。畫中手拿油燈的男青年即以畫家肖像為原型創作而成。


侯一民於194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1月即成為「北平藝專」地下黨支部的負責人,發展、聯絡藝專進步教師,解救被捕同志,可謂是藝專的老革命。此畫以青年侯一民和畫家周思聰為模特,反映出老一代央美人青年時期的紅色記憶。


這件作品也是侯一民革命歷史畫創作的開端,之後的代表作如《跨過鴨綠江》《劉少奇與安源礦工》《毛主席與安源礦工》等都是這一題材的延續。


侯一民簡介:


1946年入國立北平藝專,師從徐悲鴻、吳作人、艾中信等人。


1950年起,任中央美術學院教員。


1954—1957年在中央美術學院馬克西莫夫油畫訓練班學習油畫。


1958年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副主任。


1978年創建壁畫系專業,任研究室主任、系主任。


1982—1986年任中央美術學院副院長。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壁畫學會名譽會長。


馬常利(1931年生)


(該作品在3號展廳,歷史的溫度大展的「本體精研」版塊)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馬常利《秋實(北方場院)》60×73cm 布面油彩 1990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馬常利藝術的最大特色與成就,就是他直接借鑒了第二代畫家們的寶貴經驗,掌握了西方近代寫實油畫藝術的語言並且吸收了中國文人畫的寫意精神,把西方現代藝術強調主觀表現的訴求與中國文人畫重寫意抒情的追求相結合,把印象派的色彩冷暖原理、條件色的表現和中國傳統造型的線與點的表現融為一體,形成了以色彩造型、以色彩抒情、以色彩構成,重筆墨(筆觸)、重筆力、重筆意,重色調、重情調、重格調的油畫語言體系。


音樂性是老馬藝術語言的又一特色,所以,人們評論他是「大自然的歌手」。他的色塊的組織,節奏的安排,線條的走向,總是織成旋律而統一色調,形成某種舒緩優雅、平和寧靜之美的情調。


90年代後,進入21世紀,老馬的藝術更加成熟,油畫語言更加豐富深沉大氣,構圖更加自由多樣,寫意性、書寫性更加鮮明,色調更加多樣,色彩更加濃重,佳作連連,真有目不暇接之感。


——摘編自聞立鵬《大地歌手》


馬常利簡介:1953 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繪畫系。196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畢業留校任教,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副主任、代理系 主任等職。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油畫學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常務理事。


馮真(1931年生)


(該作品在8號展廳,歷史的溫度大展的「原作與研摹」版塊)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米·亞·伏盧貝爾作,馮真臨摹,《天鵝公主》,142.5×92cm,布面油彩,1962年,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馮真簡介:


1946年赴晉察冀解放區,先後在華北聯合大學政治學院和文藝學院美術系學習。


1950年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幹部訓練班、徐悲鴻指導的研究班進修。


1951年起在中央美術學院執教。


1956年被派往列賓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


1962年畢業於列賓美術學院,歸國後在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任教。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聞立鵬(1931年生)


(該作品在2號展廳,歷史的溫度大展的「原國家敘事」版塊)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聞立鵬 《國際歌》木板油彩 243cmx199cm 1963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50年代以後,隨著社會文化、政治形勢的急驟變化,中國出現了百年來第一批英雄主義史詩性質的作品,其中有一些作品的美學價值在於它們所具有的崇高和悲劇精神,這正是很長時間內中國畫壇所缺少的,聞立鵬的《英特那雄耐爾一定要實現》(又名《國際歌》)便是其中的一幅。


創造崇高、壯美的意境,是聞立鵬的藝術理想。在1962年至1963年的《英特那雄耐爾一定要實現》的創作中,他從開始就把情感的醞釀、歷史氣氛的把握和表現形式的探索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形式因素的經營,又是整個創作的關鍵環節。他從黃山群峰的影像中提煉出七位烈士身形的組合,從敦煌北魏壁畫的色彩中得到啟示,設計了作品的整體色調。對環境和人物種種細節的大膽刪減省略,顯示了他在歷史畫創作中敢於突破常規的藝術膽識。在50年代至60年代的革命歷史畫創作中,聞立鵬的《英特那雄耐爾一定要實現》和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壯士》,可以作為成功地運用形式因素加強了作品表現性的例子。從藝術道路的發展看,聞立鵬很早就注意到繪畫藝術的真諦不在描摹自然,而在創造「第二自然」。這個開端對聞立鵬以後的藝術發展有重要意義。


——摘編自水天中《紅燭和白石——論聞立鵬》


聞立鵬簡介:


1947年入北方大學藝術學院美術系學習,受教於羅工柳、王式廓先生。


1949年入北平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科學習,歷時半年畢業。轉入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院學習。


1950年轉入中央美術學院首屆「美術幹部訓練班」學習,同年提前畢業,並留校任助教。


1955年插班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二年級學習。


1958年提前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同年留校任王式廓先生助教。


1959年考取留蘇研究生,入外語學院學習俄語及哲學,歷時一年半。


1961年中蘇關係破裂,停止出國。插班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師從羅工柳先生。


196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班,同年留校任教,曾任油畫系主任。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


蘇高禮(1937年生)


(該作品在3號展廳,歷史的溫度大展的「本體精研」版塊)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蘇高禮《 陽光(家鄉組畫之三)》 布面油彩97×130.3cm 1988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蘇高禮先生在 60 年代以來的中國油畫發展中很早就注意到藝術語言中的形式研究。仔細研究他的寫生與創作,可以看出,他在許多方面,都展開了對油畫的語言研究,這使他的作品與古典油畫不同,具有現代的形式感。在《家鄉組畫》(1988)中,蘇高禮以山西家鄉的民居為題材,探索平面與空間的組織,在強烈的陽光下,物體的輪廓得到空間的強化,形成平面化的意趣,此時的空間縱深,不是靠豐富的色彩漸進而是通過線透視和形體的漸變來把景深推向遠方。這在剪影式的作品《文昌閣》(1991)中看得更清楚。《家鄉窯洞》將陽光下的山西窯洞表現的格外清晰明朗,要點就在於蘇先生善用黑色與線條。


——節選自殷雙喜《太行之子——蘇高禮的油畫藝術》


蘇高禮簡介:


1954—1958年在中央美術學院附中學習,並保送至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


1960年留學列賓美術學院。


1966年畢業於列賓美術學院A·梅爾尼柯夫工作室,回國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曾任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二工作室副主任,城市設計學院顧問。


費正(1938年生)


(該作品在2號展廳,歷史的溫度大展的「原國家敘事」版塊)


費正 《長江》 100x300cm 布面油彩 1962年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費正於1962年從中央美術學院董希文工作室畢業,此件作品即創作於這一年。費正的藝術生涯風格多變,這幅《長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描繪了黃浦江上千帆競流的激揚場面,意境開闊,色彩明亮,畫面質樸而舒朗,表達了畫家內心鬱結暫消、心胸開闊之感。


1961年底,國家經濟頹敗,而政治氣氛卻意外開始寬鬆。當時,董希文從西藏寫生回來,帶回諸多精彩畫作,且畫境開闊,似乎心頭鬱結頓消,受其影響,當時董希文工作室的同學包括費正的作品都帶上了遼闊明朗之感,也形成了費正早期繪畫的藝術風格。


費正簡介:


1962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董希文工作室。


196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董希文工作室研究生班。


1970年調河北人民出版社任美術編輯。


1979年調河北畫院。


1986年赴法國巴黎呂霞光畫室學習。


河北省油畫研究會會長。


忻東旺(1963年生於河北省張家口忻家坊)


(該作品在5號展廳,歷史的溫度大展的「當代關切」版塊)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忻東旺 《消夏》 210×280cm 布面油彩 2009年 自藏


忻東旺簡介:


1988年山西晉中師專藝術系畢業,分配山西大同幼兒師範學校任教。


1990年調山西師範大學藝術系任教。


1994年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七屆助教進修班。


2000年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首屆高研班學習。


2003年從天津美術學院調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任教授。


蘇海茳(1971年生)


(該作品在5號展廳,歷史的溫度大展的「當代關切」版塊)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蘇海茳《正月十五鬧花燈》 布面綜合材料 225cmx146cm 2014年 自藏


此作品取材於作者的第二故鄉山西平定的傳統民俗節日——「正月十五鬧花燈」。一方面,此題材寄託了作者深刻的鄉愁,另一方面,此題材也延續和深化了作者十幾年來對民間美術所進行的深入研究。作者描繪的儘管是正月十五晚上鬧花燈的熱烈場面,但卻將花燈的燈照效果轉化為陽光普照,普天同慶,歡快喜慶的場面,表達了中原大地上普通百姓安居樂業、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


蘇海茳簡介:


1990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


199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三工作室。


201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獲博士學位。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城市設計學院基礎部副主任。


田海鵬(1974年生)


(該作品在5號展廳,歷史的溫度大展的「當代關切」版塊)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田海鵬 《狀態》 布面油彩 130cm x 130cm 2008年 自藏


我的創作靈感,許多來源於留存在我記憶中的深刻印象,褐色的舊書刊、陽光照射下樹蔭形成的神奇斑點,桃花盛開時花蕊呈現的艷麗生命、風吹日晒的暗色皮膚,直到現在,我還清楚地記得那報紙的氣味、皺紋的數目以及陽光的溫度,這些印象與潛意識的默契交流,引發我對畫面的幻想,猛然頓悟,想去畫它。


為了捕捉幻想中的情緒,開始時,我是調色。色彩的本質是情緒的表達,而情緒的設定是為了創造畫面的一種意境,一旦找到可以支撐情緒的色彩關係,構成畫面的其他因素也將確立起來。描繪畫面中的形象,我是用寫實方法來定成的。但真實的形象都應在這種情緒中扮演它本來的角色,這並非出於戲劇性的構想,而是本性的自然表現。假如情緒沒有真實的形象做骨架,那麼這種意境必然缺少骨幹。這種真實的本質是來自記憶深處的,我認為一張畫面的意境深刻與否是和他對事物的愛意程度有深厚關係的。


——摘自田海鵬《我的創作靈感》


田海鵬簡介:


1994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


1998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一工作室並留校任教。


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


馬佳偉(1982年生)


(該作品在5號展廳,歷史的溫度大展的「當代關切」版塊)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馬佳偉 《遠方》 直徑200cm 布面油彩 2012年 自藏


馬佳偉看到城市的變化,看到自己熟悉的環境變得異樣起來,她感到一種不安。她不是構建一個超現實的虛擬空間,而是讓自己的眼睛穿透那些構建了我們生活結構的細節。她敏銳地關注生活的一個個段落,很平靜地撰寫了一部城市建設的現象實錄。在這些不經意的場景中,馬佳偉融入了自己細心的觀察,突出了其空曠與分離的矛盾。畫家不是遠離生活和自己的環境,而是將之置換為藝術的在場,讓自己的目光不僅僅是觀看,而且有生機地觸摸了我們的城市脈搏和世界的關聯。馬佳偉並不追求時尚化的流行符號,不讓自己沉浸在某個標誌性符號的複製上,而是讓繪畫的方法成為自己的主旨,一旦確立了一種自己的繪畫方法,就像掌握了一種思維視角一樣,可以去觀察周邊的生活,從而將微不足道的細節轉換成藝術的對象和目標。這是當代繪畫要著重於方法論的建立的意義,也是當前的中國美術歷史所要求的一種努力。——摘編自王春辰《讓眼睛觸摸世界——讀馬佳偉的繪畫》


馬佳偉簡介:


200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


200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


2011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二工作室,獲碩士學位。


2011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


2015年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

燕趙兒女多奇志:「歷史的溫度」與「河北的故事」



展覽時間:2016/4/29-2016/5/29


展覽地點:石家莊市美術館1、2、3、4、5、7、8展廳


主辦:中央美術學院 河北省文化廳 石家莊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


承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石家莊市美術館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微博: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花家地南街8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美女和英雄:改寫中國歷史的榆林四大愛情故事
林則徐、孫中山、魯迅……廣州歷史名人的朋友圈長啥樣
神鵰俠侶中玷污小龍女的尹志平,歷史上的他不近女色
歷史上的女人:賢妻良母的呂后
朱熹誘姦尼姑和兒媳的歷史真相
歷史上的女人:復仇女神呂母
「董永遇到七仙女」的歷史真相
原為青樓女子的廣州寡婦竟成為歷史上最威猛的海盜王
歷史上的美男龍陽君:謎一樣的美貌與智慧
「趙氏孤兒」背後的歷史
杜哥扯歷史:林則徐的大招和九龍的炮聲
歷史上的郭靖
歷史上真實的「華妃」:為人和藹恭敬,四兒女全夭折
衛媼:西漢朝歷史上最偉大的女僕
越南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李天馨
陳納德與陳香梅:戰爭、愛情與歷史
東方歷史沙龍孫郁、陳丹青:魯迅與現代中國
歷史上的女人:大唐蜀地一姐——薛濤 之二
中國歷史可以欽比黃帝的人:冉閔、袁世凱、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