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版集團進軍動漫產業,如何實現與畫家的共贏?
步入2016年,中國動漫產業依舊熱鬧非凡,除了熙熙攘攘的互聯網、影視公司外,這塊熱土上也不難見到出版人的身影。一月底,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正式推出「漫像」App,該應用將漫像繪製打造成為社交化的服務,以親民的價格讓漫像作品走入尋常百姓家,並圍繞漫像作品構建全媒體立體化平台,在豪強林立的動漫市場中開闢了一條別樣的道路。
「漫像」的誕生,正是源於中版集團對「互聯網+動漫」模式的深度探索。身為出版集團中的「御林軍」,中版集團進軍動漫產業的動作令人矚目,而其中緣由,則要從集團數字化轉型的戰略談起。
中版集團數字傳媒有限公司推出的「漫像」App
做一塊自己的蛋糕
中版集團是國內最早將數字化確定為發展戰略的出版機構之一。在數字出版概念方興未艾的2008年,中版集團就出資成立了中版數媒,以數字資源整合、知識加工、移動閱讀產品開發等為主要業務,以期實現出版業態和服務模式的創新。作為中版數媒繼電子書之後的新型運營部門,動漫事業部也正是在集團的大力支持下應運而生。
「集團是出版單位,也是文化單位,對於文化產業有著自己的擔當。」問及進軍動漫的原因,中版數媒動漫事業部主任杜都如是說,「動漫是一種特殊的出版形式,更是時下文化市場的熱點,集團投入其中,並不是打算搶佔市場,而是希望能在這一蓬勃發展的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
包羅萬象的動漫涉及的產業鏈條很多,集團要想深入其中,首先要選一個適合的切入點來發揮。成立之初,動漫事業部立足集團挖掘作者、聚集內容的優勢,以經典漫畫資源為主打,與一批漫畫藝術家簽約,對其作品進行歸納整理,以史料資料庫的形式將一大批傳世佳作保存、傳承下來。隨後事業部也與騰訊動漫、運營商動漫基地等十幾家渠道合作,圍繞漫畫作品開展了系列授權運營工作。但實踐表明,僅靠單純的授權還不足以支撐公司作為新媒體企業發展的速度,要想真正走出一條「中版式」的動漫道路,杜都和他的團隊仍需另闢蹊徑。
「集團正在向現代化、大型化、國際化發展,動漫事業部要為集團的發展貢獻力量,就需要新的產品、新的項目來驅動。」杜都表示。在他看來,動漫事業部正在向「互聯網+」跨越,在這個過程中除了內容,公司還應融合更多跨界的因素。面向未來的動漫事業部,將自有動漫平台的打造確立為發展的核心。
「如今動漫圈內,漫畫閱讀平台和動畫視頻平台佔據了絕大部分的流量,大規模的平台資本雄厚、受眾穩定,集團介入其中非常之難。」杜都告訴《出版人》,而這些平台上流行的作品,不少都會涉及恐怖、獵奇、情色、惡搞等擦邊球內容,也與集團堅守優質內容的宗旨相悖。「我們要想有所突破,就必須尋找別人還沒有挖掘的點,做出自己的特色。與其和互聯網平台搶蛋糕,不如自己做一塊蛋糕出來,哪怕小一些,卻是完整的。」杜都說。
中版集團要做的這塊蛋糕就是「漫像」平台,這也是對傳統紙質出版觀念的一種顛覆:在「漫像」,漫畫作者與讀者的距離被無限縮短,關係被重新定義,一個區別於傳統圖書出版物的新產品就此誕生。
在「漫像」,漫畫作者與讀者的距離被無限縮短
抓住用戶的需求
中版集團傾力打造的「漫像」究竟是一個怎樣的產品?在這個線上的服務交易平台上,全國各地的創作者只需要註冊為簽約畫家,就可以上傳自己的作品並定價。而通過「漫像」APP,用戶可以看到各類風格各異的畫家作品,選擇自己喜好的畫家下單,就能以對應的價格獲得屬於自己的漫畫肖像。
杜都表示,這樣一款新產品能在短期內聚攏人氣,固然有移動互聯時代這「天時」與中版集團內容口碑之「地利」的助力,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人和」:精準抓住了畫家、用戶的需求。
杜都告訴記者,打造「漫像」的靈感,很大程度上源於「「優步」「滴滴打車」等產品及時匹配的經驗:「漫畫作品創作是一件耗費心力的大工程,而利用漫畫創作間隙的空餘時間去搞一些人物漫像的創作,可以讓畫家資源的價值得到更充分的發揮。」
這一想法獲得了漫畫家的支持,目前「漫像」已與全國各地的200多位創作者簽約,其中不僅有擅長水墨、彩鉛等不同手法的漫畫家,更有軟陶捏制、剪紙剪影等令人眼前一亮的傳統工藝人的加入。剛剛與漫像簽約的河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郭氏鐵板浮雕繼承人,僅憑手中一把鐵鎚,就能把人像在鐵板上栩栩如生地捶打出來,堪稱一絕。將漫畫家與傳統工藝熔鑄一爐的「漫像」,早已突破了紙筆的限制,將為用戶帶來耳目一新的藝術體驗。
漫像在聚攏一批漫畫家之後,以研習會等方式促進漫畫家的成長
另一方面,「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於個性化、娛樂化的愈發重視,也為「漫像」藝術開闢了更廣泛的空間。「社交平台上的用戶頭像經過幾個階段的變化,已經進入定製化時代。」杜都表示。2015年爆紅的「臉萌」等自創頭像產品,展示了用戶對個性表達的旺盛需求,而漫像正是以這樣一種輕鬆活潑的方式,讓漫畫藝術與用戶的社交需求發生反應。「我們簽約的畫家中,不乏單幅作品定價過萬元的大師,但在漫像平台上,多數作品只用幾十、上百元就能買到。」杜都說,「我們希望漫像藝術能夠真正走進用戶的生活,讓每個人都能消費的起。」
與畫家共贏
在杜都看來,畫家是創作的源泉,不願也不會在他們的收入中剋扣傭金的「漫像」,將把產品形態的擴展和業務的延伸作為未來的收入點。
「漫像」電子雜誌發布的部分主題人物畫像
「漫像」創作的這些形象廣受媒體歡迎,曾被包括人民網在內的多家媒體轉載,就連國台辦也有意通過「漫像」進行台灣時政人物漫畫的創作。而在集團內部,「漫像」積累的用戶池和獨特的內容也使之成為了有力的營銷手段。「漫像」的主題人物創作因為緊跟新聞熱點,所以也時常能和相關圖書的出版發生聯繫。在愛因斯坦的漫像創作中,事業部就與商務印書館聯手,為《愛因斯坦傳》的宣傳造勢。
儘管「漫像」與出版間仍有千絲萬縷的聯繫,但這個項目的前景絕不限於出版領域內。「現在IP的概念炒得很熱,我們也希望將自身打造成一個大IP,採用多種方式,使內容的價值發揮到最大。」杜都說,在他看來,藝術創作是連接讀者與作者的橋樑,但修橋並不是最終目的,「漫像」要做的是帶動一個產業:「只生產澱粉糖塊是不夠的,要把一整塊蛋糕做出來。」圍繞作品,「漫像」會提供手機殼、印製T恤等多種周邊產品的開發,並與作者共享收益。而文化活動,也是「漫像」著力的要點。事業部攜漫畫家先後走進各大漫展與高校校園,針對特定受眾展開面對面的產品宣傳和影響。另外,事業部近期還將推出文化旅遊項目,讓用戶獲得藝術+美景的雙重享受。
聚集了大量藝術從業者的「漫像「還有一個更深度的目標,那就是將簽約畫家一步步打造成藝術家。「藝術家之所以能成為藝術家,除了自身的努力,還要經過社會的層層認可。」杜都表示,而「漫像」為漫畫家準備的平台、活動,正是要為他們提供展示自我,獲取認可的機會。為了使作者更上一層樓,「漫像」還定期舉行線下的研習會、論壇和培訓班,邀請包括龐邦本、武建軍、張漢忠在內的大家為漫像作者進行培訓。「當用戶花100元從一個並不熟悉的創作者那裡獲取了一幅漫像,一年後發現對方已經成為標價幾千、上萬的大畫家時,一定會給予我們的平台高度的認可。」杜都說,「通過作品價值的提升,實現與畫家的共贏、互贏,才是我們打造平台時懷抱的夢想。」
出版人雜誌[publishers]
隨性讀書,認真寫字
嚴肅活潑,偶爾脫線
《出版人》雜誌攜手法蘭克福書展共同舉辦的2016出版新星評選正式啟動,
想要入選法蘭克福書展「全球出版英才庫」並免費前往法蘭克福書展的機會?此處。
※何偉文:「一帶一路」將促實現中國夢與推進全球化共贏
※中美將合拍動畫片《哪吒與變形金剛》 兒時夢實現了?
※文化+康養產業:融合發展如何實現?
※嶺南控股:重組實現向綜合性旅遊集團的變身,多業務協同發展
※從競技體育到健康中國,這家企業如何抓住市場實現精準營銷?
※深化中小企業合作實現共贏發展
※棄新三板轉戰 A 股,中信出版社能實現傳統出版「國家隊」的華麗轉身嗎?
※同濟團隊實現科研成果與產業化的「無縫銜接」
※現代戰爭中,美軍是如何實現大規模遠程戰略投送的?
※打好品牌戰略實現中國夢,雲集品首家供貨商——鄒春燕
※國外高校與企業如何實現共贏
※中國畫在追求「進步」的百年歷程中,成功地實現了「自廢武功」!
※中國「小飛魚」吳鵬,完美的實現了轉型,是一位真正的人生贏家!
※盱眙實現旅遊規劃與農業、生態規劃的深度融合,讓人民富了起來
※星際旅行是如何實現的?
※走進香河創意農業園,實現城市人的田園夢!
※全球能造航空發動機國家僅5個,中國如何實現「並跑」?
※被商業綁架的日本動漫開始走下坡,中國動漫能否實現彎道超車?
※動漫中的冰凍效果,現實中原來可以這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