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洋政府為何急於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段祺瑞意欲何為?

北洋政府為何急於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段祺瑞意欲何為?

作者:金滿樓


1917年2月,在一戰已經進入第4個年頭後,勢力漸弱的德國為壓制英國方面的海上運輸而單方面宣布實行「無限制潛艇戰」。


按德方聲明,對於任何開往英國的船隻,德國潛艇將不發警告的加以擊沉。

此舉帶來的嚴重後果是,德國原本為封鎖其他國家對英國的物質援助,但這種不加區別的攻擊方式將更多的中立國拖入了戰爭,其中就包括了受損最大的美國。


之後,美國宣布對德斷交,並準備派遣軍隊前往歐洲參戰。不僅如此,美國政府還展開了對華外交活動,希望中國也步其後塵,對德國斷交甚至隨同參戰。


對此,民國總理段祺瑞最初未置可否,因為他本人曾赴德國學習軍事,對後者的強大深有體會。


在他看來,德國雖然目前形勢不利,但難保沒有翻盤的可能,萬一參而不勝,反而惹下麻煩。

在此情況下,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按華盛頓的指示極力勸說中國加入協約國集團,並許諾為中國提供貸款及其他各種支持。


與此同時,協約國集團的一些外國顧問如總統府美籍顧問福開森、英籍顧問莫理循等人也紛紛向各方有力人士展開遊說,他們異口同聲的建議:


中國一定要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翻身機會,搭上「戰勝國」的最後一趟列車。


北洋政府為何急於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段祺瑞意欲何為?


在「外國友人」的遊說和「戰勝國」的誘惑下,段祺瑞隨後改變了主意,他的小算盤是:

如果中國不戰而勝,不但可以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而且可以利用參戰為名,擴大自己的勢力;


再者,對外戰爭可以轉移民眾視線,穩定國內政局,何況本次參戰沒什麼大的風險,正好乘機搭個便車。


之後,民國政府對德國以「無限制潛水艇戰」封鎖國際公海的政策提出抗議。


3月初,段祺瑞召開內閣會議並順利通過了「對德絕交案」。


但讓老段沒想到的是,總統黎元洪在看完提案咨文後表示不能蓋印,其理由是:

宣戰媾和乃大總統之權力,如今斷交便是交戰之先聲,事關重大,不可草率行事;退一步說,也應該先與國會協商為妥。


碰了這個釘子後,段祺瑞氣得出走天津,要撂挑子不幹,最後還是黎元洪請江蘇督軍馮國璋前往天津走一趟,才算把老段勸回。


之後,段祺瑞在馮國璋的陪同下再次拿著對德絕交的咨文請黎總統蓋印。


鑒於上次的風波,黎元洪這次二話沒說,當場便蓋上總統大印。

北洋政府為何急於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段祺瑞意欲何為?


3月14日,中華民國外交部正式照會德國公使,宣布對德斷交,停付德國賠款和欠款,並令駐德公使顏惠慶即日回國。


德國公使收到照會後,雖然也發了一通抗議,但事已至此,最終只能降旗回國。


至於德國在天津和漢口的租界,中央政府令地方官即刻收回,在租界的少量德軍也被解除武裝;就連德國在華的商船,也都被一一扣押。


由此,德國從1898侵佔膠州灣後在中國發展的勢力,就此煙消雲散。


對德斷交還只是第一步,接下來該是對德宣戰。


在對德絕交問題上輕鬆搞定黎總統和國會後,段祺瑞本以為下一步參戰將會順理成章,但之後的過程卻惹出許多不該有的麻煩。


1917年5月8日,段祺瑞將國會中主要黨派的議員代表請到國務院,向他們解釋了對德宣戰的原因:


一、中國在宣戰後不參與歐洲戰事,無需派兵;二、德國已轉攻為守,頹勢日顯,失敗指日可待;三、俄國在革命後仍繼續對德作戰,俄德和談乃子虛烏有。


本來呢,這些遊說活動還算正常,但國會對「參戰案」進行投票的前兩天卻出現了一些不和諧音。


當時北京城內突然出現了很多自稱「公民」、「代表」的隊伍,他們拿著各色小旗子來到國會前面遊行,並強烈要求對德宣戰;


與此同時,很多號稱「民眾團體」的組織也紛紛發來電報,要求國會儘快通過「參戰案」。


5月10日,也就是國會對「參戰案」進行表決的那一天,這場鬧劇達到高潮。


北洋政府為何急於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段祺瑞意欲何為?


就在議員們來到眾議院準備投票時,院外被上千名「公民」、「代表」們包圍。


這些人等,整整齊齊的排著隊,手裡拿著形形色色的各色旗子,上面寫著什麼「軍人請願團」、「學界請願團」、「商界請願團」等等,各行各業,應有盡有。


當議員們經過他們的隊伍時,這些「公民」、「代表」們便強行塞給他們「請願書」甚至「警告」的傳單,如果哪個敢不拿或拿得慢了,他們輕則喝斥,重則掄起胳膊飽以老拳,鬧得實在不成體統。


正當議員們要進行投票時,「公民代表」們借口監督「投票的公正性和透明性」而強行闖入會場里,場內外秩序頓時一片大亂,投票根本無法進行。


鬧到晚上,投票仍無結果,最終段祺瑞也不得不親自來到眾議院,混亂不堪的「公民團」這才安靜下來。


事後查明,這些所謂的「公民代表」,其實大部分是乞丐流氓,而暗中的組織者正是段祺瑞的弟子傅良佐、靳雲鵬等北洋軍人。


事後,輿論大為嘩然,各部總長如程璧光、谷鍾秀、張耀曾等也在壓力下先後提出辭呈,段祺瑞的內閣形同垮台。


北洋政府為何急於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段祺瑞意欲何為?


內閣會議癱瘓後,段祺瑞仍對「參戰案」念念不忘,他在數天內連發三道咨文,要求國會儘快審議、速速通過,其心情之焦迫,不啻於農夫之望禾苗。


可惜的是,段總理的心情並沒有得到議員們的理解,國會方面反而提出,如今內閣殘缺不全,咨文當屬無效,須等內閣改組之後才能重新審議。


鑒於總統府和國會的雙重壓力,段祺瑞考慮再三後不得不後退一步,其重新擬定了一份內閣改組的名單並有意挑選了一些親近總統府的人入閣,以便能儘快通過「參戰案」。


但是,黎元洪此時卻打算乘機倒閣,其後以「段內閣長期虛懸」的名義將段祺瑞的內閣總理一職免去。事後,惱羞成怒的段祺瑞再次出走天津。


之後,在段祺瑞的暗中唆使下,各省督軍對黎元洪的「免職令」大起非議並紛紛宣布獨立,個別督軍甚至揚言要組織軍隊進行「北伐」,將黎元洪從總統位置上趕下去。


為此,病急亂投醫的黎元洪一時輕信老保皇黨、「辮帥」張勳的調停建議,結果「辮子軍」乘機湧入京城,鬧出一場人所共知的復辟醜劇。


北洋政府為何急於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段祺瑞意欲何為?


「張勳復辟」後,段祺瑞立刻宣布討伐,隨後組織「討逆軍」攻入北京,將「辮子軍」打得落花流水,而惹下如此禍端的黎元洪也無顏再任總統,最終於7月14日宣布辭職。


這一次,段祺瑞笑到了最後,其不僅獲得了「三造共和」的美名,而且再度復出擔任總理。而黎元洪辭職後,江蘇督軍馮國璋代理大總統。


馮國璋與段祺瑞為昔日同袍,都是當年袁世凱小站練兵的出身,相比於「黎、段組合」,馮國璋與段祺瑞的府院關係要和諧得多,由此,「參戰案」也得以順利通過。


1917年8月14日,民國政府正式對德、奧宣戰,就此加入協約國集團並踏上了「一戰」的戰車。


一年後,同盟國集團的德、奧等國不出意料的最終落敗,中國也在近代史上首次成為了戰勝國。(節選自金滿樓:《武夫治國:北洋梟雄的發達往事》,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坑爹史冊 的精彩文章:

慈禧太后靠什麼發跡?原來她第一次就收了三百兩銀子!
「麥克馬洪線」究竟是什麼鬼?原來從來沒有存在過!
修門五千兩,補褲子五百兩,咸豐為何治不了內務府?
您可能感興趣

段祺瑞為什麼會決定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
世界五大航展,如何爭奇鬥豔?
二戰後蘇聯緣何會迅速成為世界超級大國?
黃岩島將成第三次世界大戰導火索?
如何從兩次世界大戰廢墟中崛起,解密德意志民族的強國之道
世界這麼大,讓他三尺又何妨?
誰挑起了「第〇次世界大戰」?
美國如何通過兩次世界大戰確立自身的世界霸權?
英國脫歐 世界緣何如此緊張?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蔣介石策劃並參刺殺希特勒內情
世界八大奇蹟為何 秦始皇陵只排第二?
世界九大戰艦
世界九大僱傭軍,鐵血戰士驍勇善戰!
地圖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軍永遠無法破解的密碼
伍秉鑒:大清朝十三行里的「世界首富」
二戰之後,美軍的海軍基地遍布世界?
世界觀丨黑山「入伙」北約為何激怒俄羅斯?
龍凱鋒:歐亞中心論,是未來世界大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