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跟匈牙利科學家一起走進「物理風暴」

跟匈牙利科學家一起走進「物理風暴」

>

——北京科技活動周「一帶一路」展區見聞


本報記者 王 冠


「你已經有魔方了,這次給你一塊巧克力,好嗎?」七歲的小學生孟思然欣然接受了來自匈牙利科學家巧克力這個獎品,另一隻手拿著上一輪搶答題得來的微型魔方。和孟同學一起聽講座的小朋友也都是「滿載而歸」。

5月15日上午9點半,在北京舉辦的科技活動周的「一帶一路」展區,兩位匈牙利科學院維格納物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員帶來了一個「看」和一個「聽」的趣味科學實驗,讓觀眾看到「黑洞」,聽到管子里的「顆粒音樂」。


「黑洞可不是個玩具!在匈牙利傳說中,黑洞是個可以吞噬一切的球。它十分危險,掉進去就不能活命了。1783年,科學家對黑洞進行了描述,假想了一個物體引力足夠大,連光線都無法逃脫,但在當時並不知道有黑洞的存在。」 Gergely博士講起了黑洞的科學由來。


既然黑洞如此危險,不可靠近,那如何能「在家裡造黑洞」呢?


「從地球上觀看星星,如果觀測點和星星中間有黑洞,我們就無法看到星星的真實位置,甚至可能觀察到兩個位置不同的相同星星,就是因為黑洞會改變光線的方向。這就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所預言的一種現象——引力透鏡效應。」 Gergely博士向觀眾展示了幾種不同黑洞的引力透鏡效應。

Gergely博士關掉投影儀和燈光,拿出激光筆,在牆上製造一個星光斑斕的假想夜空,又拿出了一個裝著酒瓶與高腳杯的籃子,開玩笑地說「在造『黑洞』前需要先開個派對」,將瓶中的可樂與觀眾一起分享。


「我們雖然不能看到黑洞,但可以通過不同質量分布的透鏡,製造出不同的黑洞效應。高腳杯杯底,就像點質量的透鏡,酒瓶的瓶底,就像螺旋星系的透鏡。」Gergely博士拿著酒瓶對準激光筆,在牆上果然出現了與黑洞的引力透鏡效應類似的效果,說道:「這樣,在家就可以製作黑洞的效應啦!」


Tamás博士帶來了一個1.5米左右的原柱形管子,底端放在盒子里防止顆粒物流出,然後向管子里裝填直徑為100—200微米的玻璃珠組成的顆粒材料。隨即,他向觀眾拋出一個問題「把管子提起來,會有什麼發生呢?」


有觀眾說「顆粒不會流出來」,Tamás博士搖搖頭。有觀眾說「顆粒會流出來一些然後停住」,Tamás博士說還是不對。一旁的翻譯員提示,今天的展示主題是「筒倉音樂」。


Tamás博士將麥克風對準管子的上端,提起管子,顆粒物緩緩流出,管子里發出的蜂鳴聲一會兒上升一會兒下降。

觀眾們不由自主地涌到前面,要看個究竟。


為什麼會發出這樣的聲音呢?Tamás博士給出了兩種解釋:沙子之間發生粘滑運動,類似於使用時間長的門在開關時,卡住的地方會發出吱扭吱扭的聲音。另一種解釋就是在管子底端形成形狀如橋的拱形,又被上面流下來的沙子破壞,再又形成新的拱形,又被破壞,這樣就在管子中會形成波。聲音產生於管子的底端,沿管子向上傳播,聲波在管內形成共振。

您可能感興趣

走進科學:水花的原理
開學季,帶你走進「真實」的澳大利亞葡萄酒課堂,別再被無良商家忽悠!
通過標本認識動物,一起走進科普基地——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
一起跟隨樂塵子道長走進道醫學堂
帶你走進多肉植物中的兔耳家族
百餘美術家走進烏當採風
「科普狂人」秦瑞強:讓農村孩子也能走進科學殿堂
男子野外發現一隻流浪狗,走進它連動物學家都稱奇!
科學家們首次將隱形光子傳入太空,科幻電影情節走進現實
走進澳大利亞神秘生物的世界
走進古代學堂,探索古人學習的那些事兒
帶你走進中醫針灸神秘的大門
走進紫砂,領略紫砂壺的基礎美學
走進台灣的醫院,人性化的設計就像家一樣溫暖!
孔子學院「熊貓日」走進匈牙利傳統兒童節
走進科學——大自然《瘋狂的石頭篇》
帶中醫走出國門 領世界走進健康
勢合厚學帶你走進設計師的世界
點子家族走進官橋小學,和萌娃一起秀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