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東路戰爭里的張學良、斯大林和蔣介石

中東路戰爭里的張學良、斯大林和蔣介石

作者:金滿樓


1929年5月27日下午,蘇聯駐哈爾濱總領事館內正在舉行會議,人聲嘈雜中,一群全副武裝的東北軍警突然破門而入。一陣緊張的突擊搜查後,蘇聯駐哈總領事及中東路蘇方人員等39人被悉數逮捕。4個月後,年輕的少帥張學良或許沒有想到,他的這一貿然之舉竟然觸發了中蘇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武裝衝突。


中東路戰爭里的張學良、斯大林和蔣介石

1張學良與斯大林交手


清末時期,沙俄在中國東北修建了一條長約2500公里的鐵路,史稱「中東鐵路」。十月革命後,蘇俄政府宣布廢除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和利益,其中就包括中東鐵路。由於當時國際形勢尚不明朗,北洋政府對此未予回應。直到1924年,蘇聯政府與張作霖簽訂《奉俄協定》,中東鐵路改為中蘇合營。之後十餘年中,中蘇在合營問題上爭議不斷,雙方屢起衝突。


中東路戰爭里的張學良、斯大林和蔣介石


當時的中東鐵路,名義上是合營,實際上仍由蘇方把持。中東鐵路2700多名職員,中國職員僅400人,且多為翻譯或低級職員;財務問題上也是蘇方主導,中方沒有發言權;辦公行文上,以俄文為正式文字,中方多次要求改用中文,但都被蘇方拒絕。蘇方對中東路的把持,令張學良感到極為不滿。

1928年張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東北軍同樣是元氣大傷。東北易幟後,為讓奉系儘快走出困境,新上位的張學良決定徹底解決中東路問題,並試圖以此樹立自己的威信。他按照1924年《奉俄協定》要求蘇方將中東鐵路上附屬的電信、農場、礦山、學校等設施移交中方,但蘇方一直以種種理由拒不交接。1929年初,張學良派人強行收回了中東路沿線電話權和氣象觀測站,對此,蘇方除提出補償要求外並未做出激烈反應。之後,張學良再次提出交涉,蘇方再次退讓並答應將商務、機務、車務等6處正處長職位讓予中國人擔任。由此,張學良認為蘇聯態度軟弱,並不可怕。


此時尚有一小插曲。當時負責對俄外交的哈爾濱特區教育廳廳長張國忱向特區行政長官張景惠報告,說從俄方得到確切情報,蘇聯正發生大饑荒,國內人心惶惶,國際上又被歐美各國封鎖孤立,如能趁機將中東路一舉收回,不但蘇聯無力反抗,歐美列強也會舉雙手贊成。對此,中東路督辦兼中方理事長呂榮寰也表示同意。在張國忱等人的慫恿下,張學良更是堅定了一舉收回中東路的決心。


中東路戰爭里的張學良、斯大林和蔣介石


張國忱精通俄語,他的情報來自手下一個名叫托瑪舍夫斯基的白俄顧問,這個人是沙俄時代的將軍,一貫仇視蘇聯新政權並企圖復辟。他的情報有七分真實,三分誇大,同時也存在挑撥中蘇矛盾的故意。至於張景惠、呂榮寰、張國忱等人慫恿張學良採取強硬措施,則各有各的打算,張景惠不滿於蘇聯勢力的存在,呂榮寰想奪取中東路的全部大權,而張國忱則想藉此擠掉中東路督辦呂榮寰的位置,自己取而代之。


據說,張學良在5月26日收到蔣介石從南京發來的一封緊急密電,大意是:蘇聯領事及中東路蘇方人員宣傳「赤化」並勾結馮玉祥叛亂,情況危急,要求立即派人搜查蘇聯駐哈爾濱領事館並查找相關證據。得到這個電報後,張學良認為機會難得,隨後命令東北軍警突襲蘇聯駐哈領事館。在次日行動中,東北軍警搜到蘇方人員一些來不及焚毀的文件,後來這些文件被當成宣傳「赤化」的證據送到了南京。

領事館事件發生後,蘇方反應迅速。就在事發後第二天,蘇聯外交委員會召見中國駐蘇大使館代辦夏維菘,並提出嚴重抗議;與此同時,蘇聯代理外交委員加拉罕也向南京國民政府發出措辭嚴厲的抗議函,要求立即釋放中東路被捕人員並送還查抄的文件物品。但讓蘇聯人不快的是,張學良與南京方面對此均未作出回應。


抗議無效之下,斯大林也頗為頭疼:一方面,中東鐵路按協定屬於中蘇合營,但中方權益未能得到保障也是事實;另一方面,俄國人經營中東鐵路30餘年,最近幾年的平均年收入都在3000萬元以上,盈利也高達上千萬元,如果不對本次事件作出強硬反應,張學良很可能會採取進一步的舉動,屆時蘇聯在中東路乃至東北的利益勢必不保。


權衡再三後,斯大林決定採取兩手準備,他一方面以縮小中東鐵路蘇方局長許可權作為釋放被捕人員的交換條件;另一方面又命令蘇軍向邊境增兵,準備以武力作為談判的後援。在此微妙態勢下,張學良同樣不甘示弱,他隨後派出東北軍開往滿洲里一帶,做出強行收回中東路的姿態。至此,中蘇邊境空氣驟然緊張。


中東路戰爭里的張學良、斯大林和蔣介石


2強收中東路

為加強與南京方面的協作,張學良於7月7日專程趕赴北平,與蔣介石及外交部部長王正廷會晤,以協調雙方在對蘇聯問題上的立場。會談中,蔣介石向張學良明確表態,蘇聯暗中支持馮玉祥,證據確鑿,東北方面應儘快「收回中東路,以防蘇俄赤化東三省」。蔣介石特彆強調,以蘇聯在國際上的孤立狀態,不必擔心中蘇開戰;就算開戰,中央也會出手相助,屆時出兵十萬、撥款數百萬都不是問題。


蔣介石慫恿張學良在中東路問題上採取強硬措施,其實也是存在私心。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蔣的地位並不穩固,當時還有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地方實力派的挑戰,支持收回中東路可以拉攏張學良,把奉系綁上自己的戰車,這樣不僅可以用來防範蘇聯,還可以利用張學良打壓其它反對派系。


得到蔣介石的保證後,張學良信心倍增,隨即返回東北,準備強行接收中東路。7月10日,張學良單方面宣布:由於蘇方違反《奉俄協定》中不得在中國宣傳「赤化」等項規定,中方被迫收回中東鐵路管理權。當日,東北軍開入中東鐵路沿線各地,軍警人員四齣接收沿線各站並查封蘇聯商船公司、貿易公司、火油公司等,蘇方路局職工會、青年團、婦女部等被強令解散,蘇方局長葉木沙諾夫等高級職員全部被免職,200餘人被逮捕,震驚中外的「中東路事件」由此正式爆發。


當年的張學良,年少氣盛,他並不甘心日、俄在東北特權的繼續。在他看來,中國雖打不過日本,卻未必對付不了蘇聯,如果把中東路收回並增強了自己的力量,再轉而對付日本,東北的事情就好辦得多。正如他後來在回憶錄中承認的,當時「很想施展一下子」,「想把東北的地位提高,就必須打一仗,而且還要打贏」。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張學良強行收回中東路後,斯大林震怒,隨後發出措辭嚴厲的照會,要求中方立即取消對中東路的一切斷然命令,並立即釋放所有被拘捕的人員,停止一切針對蘇聯國民和機關的行動。照會要求三日內作出答覆,形同最後通牒。為顯示事態的嚴重性,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由輪船發往璦琿等縣的公文郵件均被蘇軍扣留。與此同時,中東路貨車停駛,烏蘇里鐵橋也被蘇方破壞。


而在另一邊,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部長王正廷在北平召開記者會,公開指責蘇方人員利用電訊機關宣傳「共產」,並表示國民政府堅決支持張學良收回中東路。就在雙方相互指責、劍拔弩張的同時,中東鐵路督辦呂榮寰卻突然收到一份神秘的外交函,告知蘇聯政府已派交通次長謝列布良闊夫來華談判。


對此,蔣介石認為,蘇聯一方面派人私下溝通,另一方面又發出所謂「要求三日內答覆」的照會,這不過是公開表示不滿以挽回顏面,蘇方態度仍舊軟弱;會後,蔣介石命王正廷復照蘇方,稱張學良收回中東路的舉措是為了防止騷亂治安事件,此系不得已而權宜處置,雙方仍可就此問題繼續磋商。


正當蔣介石、張學良以為蘇聯會就中東路事件展開談判時,斯大林的態度卻突然發生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他不但中止了交通次長謝列布良闊夫來華之行,而且在第二次照會中聲明,中方復照虛偽矯飾,完全無視蘇方要求,蘇聯將採取斷然措施,召回駐華使節、商務代表及中東鐵路蘇籍人員,斷絕中蘇間的鐵路交通,同時要求中國駐蘇使節離開蘇聯。


中蘇斷交後,除個別人員留守外,蘇聯駐華各使領館人員、海關職員及大量僑民相繼回國,中東鐵路約600名蘇方員工也集體請辭,準備返回蘇聯。與此同時,中國駐蘇聯使領館人員也陸續從歐洲轉道回國。至此,中蘇外交關係徹底斷絕。


蘇方態度的突然轉變,令蔣介石感到十分意外。驚詫之餘,蔣介石召集胡漢民、戴季陶、孫科等國民黨高層討論東北局勢。事已至此,蔣介石仍認為蘇聯只是恐嚇而決不會出兵,會後,蔣介石特别致電張學良,稱各國簽訂的《非戰公約》即將生效,國際輿論嚮往和平,而且蘇聯在國際上很孤立,絕不敢對中國開戰;即使挑釁,中央也已有全盤考慮,全國軍隊可隨時增援,以繼續給張學良打氣。但讓蔣介石感到失望的是,儘管英美法等列強對蘇聯持敵視態度,但他們也不認同中方在中東路事件上的做法,因為這一事件一旦成為先例的話,將會損害英美法列強的在華特權。換言之,反對蘇聯是一回事,在中東路事件上支持中國又是一回事,兩者不能直接畫等號。


中東路戰爭里的張學良、斯大林和蔣介石


3斷交後的迷局


國際社會一向是弱肉強食的叢林社會,各國聲音的高低往往取決於自身拳頭的軟硬。早在北伐戰爭前,蔣介石曾考察過蘇聯的軍事,他心裡也清楚,如果真爆發戰爭,東北軍隊或說中國軍隊都會非常困難。從這個意義上說,蔣介石和張學良當時都有些投機主義,但這一次,他們都低估了斯大林的決心。


一邊是口氣強硬,一邊又要求保持克制,蔣介石的態度讓張學良有些糊塗了。在蘇聯宣布斷交後,張學良似乎明白過來,中東路這事沒有想像中的那般簡單,已由一個地方事件升級為國與國之間的衝突,不但中蘇兩國為此斷交,而且還極有可能在自己地盤上引發戰爭。這時的張學良不免有些犯難了:後面的局勢該如何收場呢?


「中東路事件」爆發前,東北當局內部有兩派意見,一派以呂榮寰、張景惠等人為首,要求強行收回中東路;另一派以老資格的「輔帥」張作相為首,反對對蘇採取過於激烈的措施。張作相曾對張學良說,收回中東路是好事,但這事非同小可,進兵接收,勢必要打仗,在目前情況下,就是用全國力量對付蘇聯,也未必能打勝;光靠東北軍,恐怕收不回中東路,反而會惹出麻煩;另外,還要防止日本人乘機搗亂。


「中東路事件」後,由於擔心張學良會採取不利於南滿鐵路的行動,日方隨後也迅速作出反應。7月底,日本關東軍向南滿鐵路增兵5000餘人,同時在長春大規模修建陸軍營房。不僅如此,關東軍還打破以往不在酷暑進行軍事演習的慣例,於8月份在長春、瀋陽進行了多次圍城演習。


內部的反對意見和日方的蠢蠢欲動讓張學良有了一絲警醒,他在蘇聯宣布斷交一周後借美國記者鮑維爾訪問發表公開談話,大意是:「中方新委派人員,不過是臨時措施,絕非根本收回中東路;中東路事件,俄國宣傳『赤化』,應負主要責任;中國人酷愛和平,主持公道,決不願輕啟釁端。」


讓張學良感到一絲安慰的是,蘇聯駐哈領事館雖然在中蘇斷交後關閉,但總領事梅里尼可夫仍留在哈爾濱。之後,東北交涉專員蔡運升奉命與梅里尼可夫展開接觸,通過這一渠道,張學良向蘇聯代理外交委員加拉罕發出專函,表示願就中東路事件進行交涉。加拉罕接函後表示同意,但談判前提是釋放蘇方人員並恢復中東路事件前的狀態。


對於張學良與蘇方的私下交涉,正在積極推行「革命外交」的蔣介石與南京外交部很是不滿,他們反覆致電張學良,要其嚴令蔡運升在與蘇方交涉中不可過分遷就,之後派出孫科、張繼兩名大員前往瀋陽介入談判,以防止張學良打亂蔣介石的整個外交策略。


原來,蔣介石當時正在發動一場旨在廢除列強在華特權和不平等條約的「革命外交」,在此之前,南京政府已就關稅自主、收回列強在華租界及領事裁判權等問題與列強展開交涉,並與義大利等國家簽訂新的通商條約。中東路事件發生後,國民黨宣傳部長葉楚傖代表國民黨中央發表講話,稱中東路主權原屬中國,蘇方不履行中俄協定,收回乃是理所當然之事;如中東路尚且不能恢復主權,廢約問題就更談不到。換言之,南京方面企圖以中東路事件為突破口,以進一步推動與列強的改約談判。


蔡運升與梅里尼可夫開始會談後,蔣介石再次派出駐蘇公使朱紹陽前往主持,以防張學良作出單方面讓步。在其干擾下,梅里尼可夫發現中方態度發生急劇變化,交涉無果而終。在此期間,南京方面的反蘇調門越來越高,國民黨中央宣傳部於8月10日發表《告東北將士書》,要求服從中央命令,捍衛邊陲,並要求普遍組織國民對俄交涉後援會。在此引導下,北平、天津、上海等地相繼舉行大規模的反蘇大會,高唱積極對蘇備戰。


8月19日,蔣介石發表公開演講,其大意是:俄國侵略中國自古有之,本次中東路事件,是其侵略中國不成而施行的武力恫嚇,但革命政府決不會被蘇俄帝國主義的暴力所屈服;俄國人一向輕視中國人,國人更要團結一致,準備一切,誓必廢除不平等條約,驅逐帝國主義者的侵略暴力。


蔣介石的公開宣言和國民的反蘇示威遊行,實際上將張學良推到了風口浪尖。交涉失敗後,蘇聯的武裝挑釁也逐步升級,並由少量的邊境武裝衝突提升到局部戰爭的邊緣。


中東路戰爭里的張學良、斯大林和蔣介石


4戰火下的較量


中東路事件一個月後,蘇聯於1929年8月6日成立「特別遠東集團軍」,下轄3個步兵師、1個騎兵師、1個蒙古騎兵營,總兵力約4萬餘人。特別遠東集團軍裝備精良,有大量飛機、坦克、重炮等重型兵器,而且還裝備了當時蘇聯最新型的坦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擔任特別遠東集團軍司令的並非他人,正是北伐時期曾做過蔣介石的蘇方軍事顧問的勃留赫爾。


1929年9月18日,蘇聯對外發表聲明,稱中東路交涉毫無結果,此後對中蘇國境所引發的一切事件,蘇方概不擔責。此舉也意味著蘇聯將對東北軍發起大規模進攻,形同宣戰。而在這時,蘇軍已在東北邊境集結了近十萬兵力,隨時可能發起攻擊。


在蘇聯特別遠東集團軍成立10天後,張學良也於8月15日下達作戰動員令,兵力總計5萬人,分東、西兩線馳援邊境。後再次增派兵力至十萬餘人,東北軍在兵力上略佔優勢。然而戰爭爆發後,東北軍戰事失利,張學良一時陣腳大亂,只好向南京緊急求援,但此時的蔣介石正在河南許昌指揮討逆作戰,那些原來態度激昂的國民黨軍政要人此時也陷入了沉寂,胡漢民稱病,譚延闓推諉,戴季陶躲起來念佛,就連之前態度強硬的孫科、張繼等人,此時也都默不作聲。原來,中東路戰爭爆發之時,馮玉祥所部在華北向蔣介石發起挑戰,汪精衛、閻錫山也為之遙相呼應,此時的老蔣自顧尚且不暇,對東北戰場更是有心無力。蔣介石非但未發一兵一卒,而且一度還厚著臉皮向張學良借調重炮營用來幫他打內戰。


正當張學良苦等南京救援之時,蘇軍再次出動重兵進攻西線滿洲里一帶。11月17日,西線蘇軍步、騎、炮兵四萬餘人在勃留赫爾的命令下分兩路向滿洲里和札蘭諾爾發起猛烈進攻。激戰數日後,東北軍幾乎被打散,滿洲里和札蘭諾爾兩地均被蘇軍攻佔。


滿洲里之戰是中東路戰爭中最為慘烈的一仗,其中防守滿洲里一線的第17混成旅完全被擊潰。經此一戰,東北軍西線全面崩潰,密山、海拉爾相繼失陷,中東路樞紐所在地哈爾濱危在旦夕。


據事後統計,除旅長韓光第及兩名團長陣亡外,東北軍團以下官兵在滿洲里一戰中陣亡高達兩千餘人。另外,旅長梁忠甲及參謀長、團長以下被俘數千人,並被送往蘇聯境內。事實上,東線守軍第15旅及第17旅已形同全軍覆沒,而蘇軍只付出了傷亡不到一千人的代價。


東北軍與蘇軍的戰鬥力相差如此懸殊,背後原因其實並不複雜。1929年的蘇軍尚未遭受30年代的大清洗,軍隊中有很多優秀的將領如加倫將軍等,蘇聯工業的發展也提供了強大的武器裝備,如飛機、坦克等,這都是東北軍所不具備的;另外,蘇軍政治工作很出色,士氣很高,而反觀東北軍,將領的軍事素質有限,士兵也缺少訓練和作戰經驗,加上武器裝備不如人,士氣方面遠不如蘇軍。


慘烈的戰爭給當地帶來了巨大損失,作為主戰場的滿洲里,戰後更是一片狼藉。戰爭中,滿洲里車站一帶被完全焚毀,車站機器車輛、電機材料、無線電台等均被炸毀或被蘇軍席捲一空,戰區煤礦與礦區也被炸成焦土,存煤被焚毀。由於當時正處隆冬,市面上煤炭米面供應連連告急,當地居民流離失所,饑寒凍綏之狀隨處可見。


正當各方以為蘇軍要擴大戰果,繼續向哈爾濱甚至沿中東路向南部進軍時,斯大林並未命令蘇軍繼續追擊,這讓張學良暫時緩了口氣。事已至此,張學良也顧不得南京方面的反對,決定單獨向蘇聯談判媾和了。1930年初,中東路事件基本平息,蘇聯恢復了原有的一切權益。


東北軍在中東路戰爭中的表現令日本方面對張學良更加輕視,關東軍主任參謀石原莞爾甚至狂妄地宣稱,對付張學良都不用真劍,只要用竹刀揮舞一下,就能把他擊退。中東路戰爭結束後,日方認為蘇軍「令人可畏」,而東北軍「簡直是烏合之眾」,不堪一擊。由此,「暫避蘇聯,先打中國」的主張成為日本軍方的共識。從這個意義上說,中東路戰爭為日後的「九一八」事變埋下了禍根。


本文選自同舟共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煮百年 的精彩文章:

水煮日報第385期:英雄轉眼變壞蛋
你知道么?原來列寧是蒙古血統
陳忠海:鴉片戰爭與晚清財政
曾國藩選人用人的「相面術」
馬勇:恭親王之死
您可能感興趣

中共、西南與蔣介石的戰時博弈
全中國唯一見過光緒帝、袁世凱、孫中山、蔣介石和毛澤東的人!
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點評中國文化
孫中山、蔣介石、毛澤東點評中國傳統文化
孫中山、黃興、蔣介石,誰在洪門中的地位高?
蔣介石的配劍、中國的蓋世太保、中國最神秘人物特工王戴笠
中國歷史可以欽比黃帝的人:冉閔、袁世凱、蔣介石
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說中國文化,人生大道,各有千秋!
北伐結束重新分配地盤,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又鬥上了
興隆山有雲龍橋、大佛殿、蔣介石官邸等景點
馬勇:孫中山、袁世凱、蔣介石3個時期的民國
斯大林榨乾蔣介石:中國如何變成蘇聯的盾牌?
投靠過閻錫山馮玉祥蔣介石張學良八路軍最後做了漢奸
王爾琢舌戰蔣介石 王爾琢烈士墓
張學良點評汪精衛蔣介石
北伐戰爭中蔣介石的謀略!
東北、西北、中原、兩廣、西南都有「王」,蔣介石真統治過中國嗎
民國政治舞台的冤家對頭:老照片中的蔣介石和李宗仁
老照片:北伐成功的蔣介石與台兒庄大捷後的李宗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