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馬謖所失的街亭在哪裡?

馬謖所失的街亭在哪裡?

街亭,自從馬謖失守,諸葛亮兵敗於魏國大將張郃,淚斬馬謖,自貶3級以後,便名播四海。那麼,馬謖所失的街亭到底在哪裡?為何街亭的失守直接導致諸葛亮整個戰役的慘敗?


一、歷史上對街亭位置的爭論


街亭A——《鞏昌府志》、《秦州志》、《中國歷史地名大詞典(廣州教育出版社)》和郭沫若主編的《中國史稿地圖集》中,均記載街亭位於秦州(今甘肅天水)的東南70里。而現今在甘肅天水市東南40里處確有街亭鎮,它地處隴山西側,扼古絲綢之路(小路)出隴山的要道,是現今隴右防禦來自關中進攻(特別是直接的進攻)的戰略要點。

街亭B——《讀史方輿紀要》、《中國通史》(2001年青少年版)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古代歷史地圖集》中認為街亭位於今甘肅庄浪東40里。此地位於六盤山與隴山交匯處的關山(又稱小隴山)的西側,是歷史上的古絲綢之路和關中走北中線出隴右的要道,也是著名的古戰場,歷史上各朝代爭奪隴右北部(主要是涇原、固原等地)的戰爭經常在這一帶進行。在該地曾挖掘出一些古代的兵器如弓、箭、弩等,這也是目前將此地認為是古街亭的主要原因。現今主要的歷史書籍、地圖大部分採納本說法。


街亭C——唐人認為街亭位於今陝西的隴縣北一帶。此地位於隴山東側,應該說主要是關中地區用於防禦隴右方面進攻的,並不適合於隴右地區對關中的防禦。而且此地距關中較近,而距離諸葛亮駐軍的西縣過於遙遠了。


街亭D——《五代史》認為街亭在甘肅的西縣,也就是說馬謖是與諸葛亮在一起進行作戰,這與所有的歷史記載都相矛盾。

馬謖所失的街亭在哪裡?


街亭E——天水市政府編寫的旅遊投資指南、《秦安縣誌》和黎東方新編的《細說三國》等認為街亭在今甘肅秦安縣東北的隴城鎮的街泉亭。此地位於天水東北的隴山與關山交匯處,是關中地區沿中線到達天水的必經之地,也是歷史上隴右防禦關中進攻的咽喉要地和著名戰場。《中國歷史地名詞典》第4冊記載:隴城鎮既古略陽。

馬謖所失的街亭在哪裡?



秦安縣隴城鎮,街亭國戰場出土的三國時期的兵器。

以上就是歷史上對街亭的五種主要說法。那麼,到底哪個街亭才是街亭之戰的發生地呢?


二、 三國時期關隴地區的基本軍事地理與交通


魏國的關隴地區指關中和隴右(隴西——隴山以西)地區,關中為雍州,隴西為涼州;魏蜀兩國在此地區隔秦嶺相持。雖然關隴和漢中地區地形平坦,利於大兵團行動,但由於中間相隔的秦嶺山脈山高水險,道路崎嶇,成為一道天然屏障,使雙方在沒有完全優勢的情況下不敢輕易發動軍事進攻。


關中為四塞之地,人口較多、經濟發達,自古即為軍事割據集團的起家之地,佔領關中,東可以威脅魏國的中原,南可下宛城與荊州,北上則可以進攻并州,因此魏國是必須死保關中的。隴右處於關中的上游,具有居高臨下的地理優勢,自古就有守關中必守隴右的說法。故關隴地區為魏國西線防禦的重點地區。


1、 漢中通向關隴地區的主要通道

漢中通向關隴地區的主要通道當時有六條,由於介紹的文章比較多,這裡簡單說明一下:


——子午道、讜駱道和褒斜道3條道路是自漢中直接穿越秦嶺的山谷小道,艱險難行,不利於大兵團的快速機動;


——秦嶺西的大散關:由漢中向西出陽平關(今陝西勉縣西)至下辯(今武都),再向東北穿過武興(今陝西略陽)和大散關可到達關中的陳倉,道路較平坦但路途較遠,是大兵團進軍的主要路線,歷史上有過多次經此路進攻關中或漢中的戰例;

馬謖所失的街亭在哪裡?


——秦嶺西的祁山:由漢中經陽平關至武都,再向北由祁山(今甘肅禮縣東北)可到達隴右的天水(今甘肅甘谷東)。此條道路為西線迂迴線路,為經漢中進攻隴右的唯一道路。路程較遠,但比較平坦,利於大兵團行動和補給運輸;


——秦嶺東的武關:由漢中向東,迂迴武關(今陝西商縣東南)、饒關(今商縣西北)、藍田(今陝西藍田西南),可達關中地區。此路為秦嶺東的迂迴線路,但由於路途較遠,加之比較靠近魏國的中原地區,既不易保持進軍的突然與隱蔽,還容易遭到魏軍中原兵力的增援與側擊。


以上路線中,子午道、讜駱道、褒斜道和大散關為直接進攻關中地區的路線。而祁山線則必須先到達隴右地區,再由隴右進入關中。


2、關中通向隴右地區的主要通道當時有五條,它們是:


——北線:自關中長安沿涇河河谷、隴山東麓向北、穿過崤關和六盤山之間的山道可到達隴右的安定郡,由此再向西、再折向南可達天水郡,此路相對平坦,利於大部隊行動。但是此路需繞過整個六盤山才能抵達天水一帶,路途較遠,是通向隴右北部地區的重要通道。


——北中線:自關中郿縣向西北到汧縣,再向西北沿古絲綢之路沿穿越關山的山間小路,經華亭、庄浪可到達隴右的廣魏郡,再折向南即可到天水。此路相對較遠不過關山的小路較平坦,勉強能夠通過部隊。


——中線:自關中郿縣向西北到汧縣直接向西,沿渭河河谷、古絲綢之路可穿過隴山而到達天水郡,自古以來就是隴右與關中地區的最主要通道,雖地形險要,但較利於大部隊行動。


——中南線:自關中陳倉直接沿渭河河谷和古絲綢之路(小路)可穿過隴山而到達天水郡,此地地形極為險峻,道路非常難行,在當時完全不適合大部隊行動。


——南線:自關中陳倉向西南出大散關,經武興繞道武都,再折向北可由祁山直達天水。此路道路較平坦,但路途最遠,而且距離蜀國的漢中較近,是緩慢而危險的一條進軍隴右的道路。


對於以上五條連接隴右和關中的道路,到底哪些是三國時期的主要道路,哪些是後來才逐漸開發的呢?


首先北線和南線的路途過遠,由於魏軍急於趕到隴右,從軍事角度講應該不會繞道遠行,所以我們主要討論中間三條道路。


北中線——在當時有關的史料記載中,沒有這條道路的任何記載。據《中國西部開發史》中記載,自關中通往隴西的道路古代一直就沒有很好的修築,在清朝的時候才在古驛道的基礎上逐步修築了自長安向西北通過關山(沿古絲綢之路)的正式驛道。


中線——當時有不少作戰部隊通過此路進行運動的記載,比較有名的至少包括:東漢初劉秀的兩次進攻隴右的戰役和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戰役,夏侯淵擊敗韓遂等的作戰也曾經到過這裡。


南中線——根據軍事地理方面的記載,由於渭河穿越隴山的河谷非常險峻,因此這條道路相當難走。據《中國西部開發史》中記載,這條道路直到1929年,由當時的陝甘政府開始修築成沿渭河河谷的安(西安)蘭(蘭州)公路,1935年通車。應當說在三國時期是不適合大兵團行動的(偷襲或突擊部隊可以通過)。


根據以上分析,在東漢和三國時期,中線是連接關隴的主要通道,南中線是當時連接關隴的捷徑和小道,北中線在當時不是主要道路,估計是後來才逐步開發和利用起來的。


三、同期發生的穿越隴山的軍事行動


大致統計了一下,主要的穿越隴山(大都是由關中進入隴右,與魏將張郃在街亭之戰中的進兵方向相同)之作戰有:


公元30年,漢武帝劉秀調集其大部分重要戰將,進攻隗囂佔據的隴右地區,結果被隗囂軍堅守隴坻(今甘肅張家川一帶)的隴山險道,一舉擊敗劉秀軍;


公元32年,漢武帝劉秀再次調集大軍自關中進攻隴右。這次劉秀先派來歙率2千精兵偷襲戰略要地略陽,得手後吸引了大批隗囂軍來反攻,而後劉秀利用隗囂軍久攻略陽不下之機,發動全線進攻,消滅了大部分隗囂軍;


同一次戰役,隗囂為防止劉秀部隊增援略陽的守軍,派大將王元率軍再次佔領隴坻,使後來劉秀向隴右的進軍繞道高平第一城。


公元214年,馬超自漢中進攻祁山,情況緊急,夏侯淵命張郃率5千精兵出陳倉狹道至渭河上,很快解救了祁山之圍,擊敗了馬超;同一次作戰,夏侯淵軍接著北上進攻韓遂等的叛軍,進兵到略陽一帶。而後以略陽為基地,逐步消滅了韓遂集團並平定了北方的高平等地;


公元231年,諸葛亮發動第四次北伐,司馬懿帶領張郃等人和大軍自關中出略陽進入隴右地區,隨後與諸葛亮在上邽、祁山一帶作戰。


通過以上所記載的這個時期的重要軍事行動,我們不難發現,三次大規模的進兵都是通過略陽和其東面的隴坻進行的(也就是中線),另一次小部隊的緊急出擊則是通過陳倉狹道進行的(即南中線)。而沒有任何通過北中線的作戰。


四、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軍事形勢與部署


1、街亭之戰開始前魏蜀兩國的基本戰略


自從公元219年劉備軍佔領漢中,曹操軍退回關中地區後,三國並立的局面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形勢。隨後雖然在荊州及南方地區連續進行了關羽進攻曹軍、孫權偷襲關羽以及劉備進攻孫權的戰爭,但在關隴地區一直比較平靜,雙方沒有發生什麼戰事。


魏國自曹操由漢中撤退後,接受了謀臣的建議,採取修養生息、積蓄力量的國策,基本上停止了大規模的進攻。同時針對吳國實力強於蜀國的情況,確定了東攻西守的戰略,在東線的揚州和荊州前線一直保持著各8萬人以上的兩個方面軍,而在西線的關隴地區僅留有數萬人左右的軍團,對蜀國進行監視和防禦。


蜀國自劉備死後(公元223年),又重修了與吳國的關係,並加緊養精蓄銳,囤積兵馬、糧草,並平定了南方地區,5年後的公元228年才突然開始了進攻魏國的戰爭。


蜀國的基本戰略是:先取隴右,擴大地盤,再以隴右為根據地,配合漢中兩面夾擊關中地區,以後再視形勢發展與吳國夾擊魏國,達到消滅魏國,與吳國平分天下的目的,以至最終統一全國。


2、雙方的兵力部署


此問題在另一篇《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役評析》中已經進行了分析,這裡不再詳談。大致是;魏軍6.5~7萬:其中隴右防禦部隊5千到1萬左右(天水太守馬遵、隴西太守等),長安駐軍1萬左右(曹真、郭淮等),中央增援戰略預備隊5萬人(張郃)。


蜀軍9萬左右:諸葛亮西進主力兵團8萬人,趙雲、鄧芝的疑兵估計6~8千人,漢中留守數千人。


諸葛亮的戰役企圖是趁魏軍兵力大部集中於合肥、荊州的時候,突然集中大軍進攻隴右,從而達到迅速佔據隴右,與魏軍隔隴山對峙的局面。


為達到上述目標,蜀軍必須完成以下任務:


a、儘快攻佔隴右各主要戰略要點和城鎮,消滅隴右的魏守軍;


b、依託隴山險要,阻擊魏國援軍進入隴右,保證隴右的攻城作戰的安全。


諸葛亮的兵力部署大致為:


a、魏延、吳壹的部隊組成攻城兵團,負責攻佔上邽、冀城、西縣等重要城鎮,消滅魏軍防禦部隊。兵力沒有記載,但是考慮到隴右的城鎮都是小而堅固,沒有較多的兵力輪番進攻是很難攻克的緣故,該兵團的兵力應在3萬以上。


b、馬謖、王平、高詳的阻援兵團,負責佔領關中進入隴右的咽喉地帶,阻擊魏軍的增援部隊,不使其進入隴右,解救其被圍攻的各郡縣。其兵力估計應在2.5~3萬左右。其中馬謖、王平、李盛、張休、黃襲等主力扼守街亭,高詳的偏軍據守街亭北面的列柳城。


c、諸葛亮的中軍兼戰役預備隊:估計部署在西縣、上邽和街亭A所形成的三角中心區里。在這裡,即可以防備魏軍可能出陳倉狹道的偷襲,又可以幫助對西縣和上邽的攻城,唯一的缺點是距離馬謖防守的街亭偏遠。兵力約2~2.5萬人。


3、街亭之戰基本經過


《馬謖的街亭》一書對街亭的實地考察,為我們詳細了解街亭的真實地形提供了第一手的寶貴資料。說明一下,該文是認為街亭位於甘肅秦安隴城鄉的——也就是本文的街亭E。


根據標準的歷史教科書,街亭之戰只是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戰役中的一場重要的戰鬥。公元228年2月,諸葛亮開始率主力自漢中向隴右進兵,同時派趙雲布疑兵於斜谷以吸引魏軍主力。諸葛亮軍很快通過武都等無人區到達祁山和西縣一帶,隴右震動,部分郡縣起來響應蜀軍。諸葛亮將中軍扎在了西縣,並分兵進行下一步行動:一部立即進攻天水的冀城、上邽等由魏軍把守的據點,馬謖、高詳等快速向北運動阻擊魏軍來自關中地區的部隊。魏軍由曹真防守關中對抗趙雲的疑兵,張郃率精銳主力兵團自關中向隴右的蜀軍進攻。3月張郃兵團很快擊敗了馬謖的軍團並向天水一線繼續推進,威脅到蜀軍攻城部隊的側翼,諸葛亮看到戰局不利,決定立即撤軍。魏軍沒有追趕。而是收復了前期叛變的各個郡縣。4月戰役全部結束。


在這一重大戰役中,魏將張郃的5萬大軍到底走的是哪一條進入隴右的道路,實際上就決定了街亭的真實位置。


根據前文的地理和同期軍事行動的有關分析、記載,可以說明:


北線和南線道路過於遙遠,急於趕到隴右的張郃不會走,而且根據其進兵速度也可以證明其大軍走的不是遙遠的迂迴道路;


北中線由於在當時不是主要道路,張郃的大軍走的可能性也很小;


南中線由於路窄而崎嶇,張郃的5萬大軍根本難以通行;


所以張郃大軍最合理的前進路線是中線,也就是通過街亭E的道路。


五、 筆者的結論


我們首先對從A到E的五個街亭進行詳細的分析,即可找到答案:


街亭A:


1、 從地理上講,道路過於崎嶇險峻,在當時根本無法通過魏軍5萬人的部隊。據《中國西部開發史》中記載,自關中通往隴西的道路古代一直就沒有很好的修築,在清朝的時候才在古驛道的基礎上逐步修築了自長安向西北通過關山(沿古絲綢之路)的正式驛道。直到1929年當時的陝甘政府才開始修築沿渭河河谷的安(西安)蘭(蘭州)公路,1935年通車。在這個時期,關中向隴右進兵只有一次是通過渭河河谷直達天水的,但只有5千人參加。就是因為沒有可供大軍行動的道路。雖然此路距離最短。


2、 在軍事上,如果魏軍不能自渭河河谷直接出兵天水,那就必須繞道北面的關山。自關山南下到達街亭A,需要穿過蜀軍攻城部隊和部署在街亭北面列柳城部隊所形成的夾道,加上街亭A的蜀軍,正好對南下的魏軍進行三面攻擊,這在戰術上說不通,而且魏軍部隊側敵行軍也屬兵家大忌。相信熟悉兵法的魏將張郃不會犯此等常識性錯誤。


3、 街亭A距離諸葛亮的西縣過近(約60~70公里),在馬謖戰敗後,魏軍將很快進攻諸葛亮的中軍,而諸葛亮也就不可能很從容的將一千多戶百姓遷往漢中了。相信實際的街亭應距離西縣較遠。


因此,街亭A的可能性非常小。


街亭B:


1、 此地在歷史上確實是關中出隴右的要點,也經常有攻防戰在此發生。但此地在漢朝和三國時期並不是主要的防禦要點,因為當時的主要道路在它的南面。在東漢時期劉秀進攻隗囂的前兩次戰役全都是通過街亭B南面的古略陽進行的,曾經隗囂大將死守隴坻(街亭E東30公里)數月而劉秀大軍無法攻克只好敗回關中。如果街亭B處還有大路的話,劉秀為何非要走略陽而不迂迴街亭B呢?原因只有一個;當時街亭B處沒有道路或只有小路。


2、 明白了第1點,第2點就很清楚了:街亭B極有可能是當時的列柳城。首先,史書記載列柳城在街亭的北面,如果街亭在街亭B的話,再向北就沒有路了。而如果街亭實際在南面某地,街亭B正好在其北面。


3、 根據諸葛亮的部署也可以證明街亭防守的是大路,需要部署馬謖的主力;街亭北面的列柳城防守的是小路僅安排高詳的偏軍。


因此,不論是從歷史上還是從軍事上分析,街亭B的可能性有,但不符合當時的情況。


街亭C:


1、 從地理上分析,此地位於隴山東側,為關中防禦隴右進攻的要點,而不是隴右防禦關中的合適位置;東漢時期劉秀軍進攻隗囂失利後就在此地防禦過隗囂大將王元的反攻。


2、 此地距離諸葛亮的中軍太遙遠了,已經打進關中地區了,在當時的軍事形勢下,蜀軍不可能進到如此遠的魏國腹地。


因此街亭C根本沒有可能性,應當排除。


街亭D:


1、太過荒謬。如果街亭在此地,就等於是諸葛亮自己在指揮了,那麼馬謖也就不會有什麼錯誤了,也於歷史上的記載完全不同;


2、諸葛亮也不會等到魏軍打到自己跟前才開始作戰,而置蜀軍攻城部隊於不顧,不符合最基本的軍事常識。


因此街亭D根本沒有可能性,應當排除。


街亭E:


1、此地根據歷史考證為古略陽(見《中國地名大詞典》),這是目前最有利於此說的證據。因為東漢時期劉秀進攻隗囂的兩次戰役都通過略陽,三國時期的另外兩作戰也是經過了略陽(見《三國志夏侯淵傳》、《張郃傳》),說明略陽在當時就是唯一一條直接進入隴右的大道上的戰略要點。


2、守住了街亭E,就完全擋住了魏軍的關中部隊,高詳的部隊只是防備魏軍從小路包抄馬謖軍的側翼。


3、街亭E的位置距西縣約300公里,比街亭B近100里,從軍事角度看,應比較符合實際,即距離不遠不近,本來諸葛亮的中軍在必要時可以趕過去增援,不過馬謖失敗的過快,導致戰役預備隊來不及使用。


4、街亭E的北面有列柳城的位置,正好部署高詳的數千人防禦小路。


5、天水市政府正準備在街亭E處建立街亭古戰場紀念館,說明最新的考古發現更傾向於此地。


6、另外,最新出版的一些關於三國的書籍大部份均支持此觀點。


因此街亭E是最有可能的地點。


筆者的新觀點


綜合以上的論證、分析,筆者認為街亭E是最有可能的真實戰場,其理由見前述各點;其次是街亭B,雖然目前被大家公認,在軍事和地理上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不符合當時的歷史情況;街亭A,雖然與現今地名相同,但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不現實,也不符合軍事常識,具有很大的不合理性,因此可能性不大;而街亭C和街亭D由於存在比較明顯的漏洞,基本是沒有可能的,應完全排除。


總之,筆者認為三國時期著名的街亭之戰的真實地點應在今甘肅省秦安市東北80里的隴城鎮(東面5里)附近,即街亭E。


街亭的失守,使魏軍援軍很快進入隴右,直接威脅到正在攻城的蜀軍側翼安全,而諸葛亮剩餘的部隊難以完成兩面作戰的任務,只好實行迅速的撤退。

您可能感興趣

馬謖失街亭究竟失掉了什麼?
馬謖失街亭敗給了誰?
馬謖失街亭,到底是誰之過?
三國馬謖失街亭:馬謖如果「當道下寨」真能守得住街亭嗎?
馬謖失街亭是戰略失誤嗎?馬謖敗給了誰
從軍事角度看,馬謖的街亭之戰敗在哪裡?跟山上紮營沒啥關係
马谡街亭败给谁 最后是怎么死的呢?
马谡失街亭的幕后隐情,谁才是失败的主要责任人?
千古之謎:三國馬謖失街亭!諸葛亮耍了啥陰謀?
街亭失守後跑路,馬謖歷史上沒被諸葛亮「斬」
馬謖失街亭,是因為諸葛亮沒把劉備的這一句話放在心上
馬謖失街亭,趙雲病逝後,為什麼諸葛亮北伐力不從心?
街亭兵法:馬謖是怎麼輸的?
街亭之戰,如果是魏延守街亭,會失敗嗎?
刺客系列:刺殺費禕的是失街亭的馬謖!
親探古戰場:馬謖在街亭究竟做了什麼,讓這一戰留下這麼多謎團?
街亭失利後,諸葛亮到底怎麼處理馬謖
沒有街亭之失,馬謖是否能挑起諸葛亮的擔子?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就是一個吭,這才是失街亭的真相!